过招

过招

本来林杰在韩城驻守,以防敌军攻打韩城,谁知几天前发现大敌来临之际竟有人每天都从城内购买大量熟食出城,这引起林杰注意了,便派人悄悄跟上了,前两天什么都没发现,就看那人把那个的熟食扔在平江边,便回去了,派人蹲守在哪也没见人过来拾取,便回去向林杰汇报了。

过了一晚林杰感觉不对,便亲自过去想要查看一番。没想到东西什么问题都没有,也许是太紧张了吧,可是次日又发现这人买了大量熟食出城,太奇怪了,林杰决定亲自跟过去。这次扔的地方和上次相差不远,没发现什么问题后,林杰回去决定把人抓起来审审,谁知人被抓了后,招供是受人指示,去抓人的时候,发现主使人已经跑了,搜查之下竟发现对方有着恙人的一些生活习惯。

随即带了一百龙骑从韩城出发沿平江而上,发现那些食物都已经没有了,知道这可能是给偷偷过江的敌军的食物,避免生火产生火光,炊烟引起注意。便没有过多停留,因为这附近水面不宽水流很急,而且水也很深,这里根本无法过河。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左右,发现前面有厮杀声,立即赶了过去。

就在我们快要顶不住的时候,林杰率领的这支装备特别精锐的骑兵赶到了,超强的速度,战斗力瞬间减轻了我们太大的压力,在龙骑的增援下,我们不仅顶住了敌军的攻势,还一点点的压制住了对方。没过多久,二十里的路程,在前锋营的急行军下很快就到了,前锋将军郝明之的指挥下,弓弩手全部瞄准河里正在过河的敌军射箭,组织步兵开始列阵帮助骑兵解决已经上岸的敌军。

每天都有人在这些最容易渡河的地方巡逻,所以偷渡过来的敌军并没有那么多。

在龙骑的帮助下,前锋营完成了消灭已经过河的敌军,并成功的阻击了河里的敌军,占领了对岸有利的防守位置。

大量的弓弩手对准河对岸,步兵骑兵列阵对峙。一时间敌军知道这里已经无法渡河了,现在强行渡河只能增加伤亡,并且我们后方增援军队也已经到了。

而这时对面敌军竟然没有强行渡河,也没有撤退,反而是就地安营扎寨,就打算这么耗下去了?

其实这次领军来战的首领是恙人中的原敬,这个原敬可是个厉害人物,不仅自己武力过人,而且还熟读兵书,极其擅长用兵。

这次让原敬领兵,主要是想要打败林应林,为原敬在恙人部族中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威望。

林应林则是大周王朝四大元帅之首,最善用兵,也是打胜仗最多的那个。

大周王朝边境驻守军队每三年会轮换一次,回都城长安休养生息。而在林应林率军来换防之初,便打败了一次草原联军,更是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没有给草原各部一点机会,这一次就是第三年了,如果这一次不能战胜林应林的话,下次再想和林应林交手都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

所以在原敬看来,这就是他威震草原的一次机会。

先派间谍去韩城找人购买熟食,做出城去扔在地上,命人不得当即去取,等待一天再拿,又命人暴露后,立刻联系城外埋伏的五千铁骑,围攻韩城。这是林杰带人出城参加了河岸战斗,还并不知道韩城已经兵临城下了,林杰简单休整后,看这里没事也就赶紧领人返回韩城驻守,毕竟林杰是韩城主将。

但林杰还没有带人回去,韩城那边的狼烟已经起了,这是有人攻城的信号。

林杰立刻上马带人赶往韩城,

郝明之并不急,因为韩城虽然林杰不在,可毕竟还有三千守军和大部分龙骑,没可能出大问题,自己这边河对岸不仅有五万敌军虎视眈眈,还有敌军主帅原敬坐镇,这里可能才是他们的主攻点。

但是这里不是主攻方向,韩城也不是,原敬真正想主攻的是有林应林坐镇的中军大营,也就是山丘后的平原县城,所有人都知道山丘不利骑兵展开攻势,可是也同样不利与大规模兵团展开阵势,虽然可以利用山丘做埋伏,可是在付出一些代价后,骑兵冲过去就是一片平原地区了,一个平原县城根本当不住,如果是正常军队的话,倒是可以打断一下对方的补给线路,逼迫对方先攻打平原县城,可是面对走到哪屠到哪,走到哪抢到哪的草原各部,无疑除了杀了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切断对方的补给。

这也是历任统帅都是把中军放在平原县城附近的原因,也是这次平江之战,韩城被围林帅都没有大量调兵过去增援的原因。

反而是这些地方战斗打响后,林帅亲自带人出大营,巡查和加强山丘伏兵的布置。

一封封战报从韩城送往中军,大营之中人人议论敌人一定是主攻韩城,希望带兵前去增援。只有林帅不动声色,因为前方线报,草原一共集结了三十万铁骑,可是现如今出现在韩城附近的敌军三次增援后,总共加起来也就不足十万,还有五万在平江以北,剩下的十几万人哪去了?

不论怎样,都必须有所改变,要不然韩城危险了。“隋传国”“在”翁声翁声的一声,一位身高快两米,体重三百斤,只穿一件棉衣和一件护心甲,这位就是林帅手下最能打的武将,放眼大周王朝也没有几个对手。“你立即带五千精锐和去城中再调一万五千预备兵,赶往韩城增援”“是”“车洪柱”“在”这位身材比隋传国那小多了,只有一米七多点,体重不到一百二,身穿黑色鱼鳞甲,射术林帅麾下无人可比,刀法也是一流。“车洪柱你也一样,带两万人去平江增援,虽然平江现在没打只是对峙,但前锋营只有两万人,加强戒备”看似从中路派出了四万人,其实真正经过战争的精锐士兵只有一万人,中军的十二万大军并没有少多少。

但是在原敬的线报中却是“林应林的中军派出了隋传国和车洪柱两员大将带了四万精锐,分别前往平江和韩城增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凌炎梦想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凌炎梦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