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揣度上意
天复五年正月初三。
李裕让一万邠宁军进驻凤翔,留下一万驻守邠宁,剩下一万进驻鄜坊。
有这三万大军在此镇守,李茂贞也轻易不敢再动。
至于李茂贞,移镇泾源的时候,只带走了两万精兵,带多了泾源的粮草也支撑不住。
还剩下三万老弱,被李裕移镇鄜坊,直接军垦。
投降的汴军也有三万多,李裕将这些人都带回了长安,另行安置。
邠州新平城,汇聚了五万大军。
李怀仙、方兴、王厚举都坐在节厅里,德王李裕高坐榻上。
众人喜气洋洋。
“主公,如今班师回朝在即,可有什么打算啊?”
李怀仙仗着自己是德王心腹,从元老臣,这才敢直截了当询问。
其他几人也满怀期待的看着李裕。
早在十几天前,这些从南阳来的元从就偷偷的聚在一起,揣测德王下一步的想法。
“如今主公手握十万雄兵,掌握关内京畿,再进一步完全可能。”
方兴龇牙咧嘴的一口闷了杯中酒,得意的说道。
众人都知道现在他们谈论的大逆不道,可都没人在乎,如果主公复位,自己就有从龙之功。
“切,你可别胡说!主公怕没有这个想法。”
王厚举对方兴的说法嗤之以鼻。
他可是跟着主公一起攻进宫城的,要是他有这个想法,早就在诛杀朱友谅的时候动手了,还用等到现在?
“你懂什么?主公不能做不义之人,当然不能直接……”
“住嘴!”
李怀仙怒喝一声,止住了方兴的胡说八道。
其实他心里也在打鼓。
主公现在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完全可以复位登基,可主公就是不提这个茬儿,难道是要我们劝进?
“主公是否在待我等的劝进?”
王厚举眯着眼睛悠悠的说道,对这个说法他自己也不敢确定。
嘶~~
在座的几人都抽了口凉气。
啪~
方兴一拍桌案,起身说道:“着啊!就是这个理儿!咱们去劝进。”
“等等。”
李怀仙吓了一跳,赶紧止住这个毛躁的小子。
“我等还不知主公真意,如贸然劝进,怕是不妥。”
“那怎么办?”
“找个机会打探一下。”
李怀仙知道,这等大事不是儿戏,如果主公没有这个意思,那自己可就犯了大罪。
……
“什么?打算?当然是联合诸镇,剿灭朱温。”
李裕坐在榻上,放下手里的军报。
“这几天我们就班师回京吧。”
见李裕没接话茬儿,李怀仙还不死心,试探的问道:“主公如今平靖关内,稳定朝局,功劳甚大,可……”
“哦?可什么?”
李裕看着堂下的李怀仙问道。
“我们这些人虽有微功,有赏既足,但主公居功至伟,有再造社稷之功,朝廷怕是不好赏赐了……”
“……”
李裕听到这话就是一愣。
自他穿越以来,一心想着活命。逮到机会,他就远离京师,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改变历史,解救家人是他的第一使命。
如今,在机缘巧合之下,他真的灭了关内的汴军,朝廷暂时稳住了局势,怎么又出现赏罚的问题呢?他来打仗也没想着要赏赐啊。
见李裕还在发愣,李怀仙不得不直说了。
“主公,如今您手握重兵,携大胜之威,班师回京,恐怕圣人也会心有不安。”
“啊?”
李裕眨眨眼,思忖了一阵。
他光顾着杀敌灭贼了,根本没想着其他人的感受,尤其是父皇的想法。
他以为自己来拯救他们,无错有功,可被李怀仙一提醒,他才恍然。
一个废帝,突然手握重兵,皇帝不担心才怪呢。
“那,李府属,徒之奈何?”
“主公,有两条路可走。”
“你说。”
“第一条路,就是咱们回去,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这恐怕不行啊,朱温尚在,危机远未解除……”
“呵呵,主公,圣人恐怕不是这么想的……”
“呃……”
想想也对,老爹李晔肯定怕自己复位,他巴不得自己走呢。
“那,第二条路是什么?”
“第二条路么,劝进。”
嘶~
李裕一听,这是要黄袍加身啊!
不行。
这和自己的初衷相悖啊。再说了,父皇尚在,皇弟尚在,自己复位,置他们于何地?置亲情于何地?
母亲会伤心啊!
想到跟随老爹李晔颠沛流离的母后,李裕心里一痛。
自己决不能让母亲难过。
再说了,皇帝有什么好当的?我在南阳国多惬意?
李裕想到了老婆孩子,心里一暖。
“这种大逆不道之言休要再提。”
堂下众人见李裕如此,都心有不甘,这是多好的机会啊,一句话就是九五之尊,自己也就成了从龙功臣,哎呀,我的荣华富贵啊!
可是李裕威势愈重,众人不敢多言,商谈军情之后,就散了。
“厚协,可有什么消息?”
“主公,长安有急信来。”
“哦?”
李裕接过密信,看罢一阵黯然。
我一心维护的父皇、皇弟就这么在背后琢磨我?!
“太子言,自降辉王,移藩地方,让太子位于德王云云。”
呵呵,我的好弟弟,这是在逼父皇,在逼我呀!
“帝曰,功高盖主,赏无可赏,把朕的位子让与德王吧。”
呵呵,我的父皇啊,真要是惦记你的位子,我干嘛要改变历史?只要朱温迁都了,我就可以高举报仇大纛,名正言顺的复位,哪里还需要你来让!
我不是顾念亲情不想你们死吗?!
我提前发动进攻,把南阳丢在一旁,你们却如此想我!
委屈、伤心的情绪冲击着李裕的心房。
想我李裕,年幼被刘季述逼迫登基,被废后孤苦无依,移藩南阳独自闯荡。
如今,我为了保住父皇母后、弟弟妹妹的性命,冒死搭救,却落得个逼宫禅位的骂名。
唉,李裕啊,你这是为了什么!
想到手下臣属给出的两条路,再看看手里的密信,李裕颓然的跌坐在榻上。
此时,他内心的无力感充斥全身。
“朱温可有消息?”
“汴军四处烽火,朱温在开封筹粮,召集军队,河阳大战一触即发。”
“嗯。”
李裕点点头。
也好。
自己把关内荡平,父皇母后暂时可保安全。朱温暂时也打不进长安来,自己也该走了。
这长安不是自己该来的地方啊。
李裕呆坐榻上,一脸萧索。
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待在长安的心情。
随手翻出绣娘碧娘给他的家书,心里才慢慢的温暖起来。还是自己的老婆关心自己啊。
这是一个月前的家书,家长里短的诉说,让李裕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绣娘,碧娘,我想你们了。
央儿,珏儿,两臭小子还好吗?!
想着自己破旧的王府,再想想自己带到长安的贡赋,唉,有啥好说的。
走吧。
此时他打定主意,安排好了关内的防务,回去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
“传令下去,三天后班师回京。”
这道命令一传达,大营就开始了喧闹。
拔营起寨,清点军资,整顿人马,这些事三天时间也很紧张。
从其他地方撤换下来的军兵也汇集到了新平。
从新平启程,走永寿、奉天、醴泉、咸阳,直达长安。
由于人数众多,每天只能行走三十里,十天之后,大军开到了长安西郊。
正月十六日,大唐皇帝李晔、太子李祚、何皇后及一众满朝文武迎出西渭桥。
李裕一身甲胄,下马参见圣人。
“德王凯旋,举朝共庆,裕儿辛苦了。”
李晔下辇,扶起半跪于地的德王,满面春风。
要不是李裕得到密报,还真看不出父皇表里不一来。
“都是父皇皇恩浩荡,助儿臣扫平敌寇,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李裕刚站起身,太子李祚就来到身前。
“皇兄,大胜而归,对社稷有再造之功,可喜可贺啊!”
李祚一脸的真诚,拉着李裕的胳膊,嘴里说着马屁话,丝毫看不出在老爹面前使坏的样子。
“太子殿下,臣不敢居功,都是父皇英明,指导有方。”
听着李裕嘴里的说辞,旁边的李晔自然一脸兴奋,好像扫平关内真是他的功劳一般,完全忘记了自己被李茂贞、朱温挟持的小心谨慎和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