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虚名与实利!

第三百四十三章 虚名与实利!

伦府闹鬼,不过是个小插曲,无非是给朱允熥一个乐子。一个月后,朱雄英、徐允恭亲率十五万大军,自永昌出发,经过青松、镇番、出六坝堡,一路向北而去。

有皇帝陛下亲自统兵,明军将士士气更灼,披坚执锐,蹈锋饮血,大小战斗七十一场。与蓝玉会兵后,兵锋直指斡难河,一场会战,生擒布里牙特·额色库和脱欢。

没能抓到阿鲁台是有遗憾,但朱雄英也知道人力终有不怠之时,是以举行了盛大的阅兵礼,刻石记功后,全师而还。

奉天殿

帝王者,封狼居胥,自始皇帝以来,还没有过。是以,回朝之后,臣工们纷纷上书,请皇帝至泰山,行封禅大典,向天地报功。

封禅泰山,这是所有皇帝的梦想。自从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很多皇帝都跃跃欲试。而真正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到泰山上封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封禅泰山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功至、德洽、符瑞、受命。

《史记·封禅书》里就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朱雄英生而居嫡且长,是按照国家法度顺位继承的。登基之后,励精图治,改良科举、规制吏治、植农桑、惠商贾、开海运,十年蓄养天下,永诚一朝要比洪武朝国力更胜一步。

自永诚元年起,明军北伐、西征、东越四岛,南抚海境,开疆拓土甚大,比之唐高宗时期不逞多让。作为帝王,朱雄英用十六年时间,完成了许多帝王一生都做不到的功业。

国家吏治清明,岁稔年丰,四地频法祥瑞。如今的大明朝,用一首诗形容再合适不过:风俗今和厚,君王在穆清。行看采华曲,尽是泰阶平。

就在诸臣一脸希翼的等着皇帝下达封禅圣旨时,左都御史-杨士奇,很不识趣的站了出来,斩钉截铁的表示反对。而与他一个鼻孔出气的通政使-景清,也同样表示反对。

倒不是说,他俩觉得皇帝的功业不够,反对的理由也只有一个-劳民伤财。朝廷刚刚结束西征、北伐,虽然时间只有两年多,开拓疆土的速度绝无仅有,但消耗的钱粮却是不少。

战争就好比无底洞,花费钱粮无疑是天文数字,而封禅的花费,也未必比战争的花费少到哪里去。大明是有钱,可这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了个虚名,就要拿百姓的血汗去挥霍么?

而且,封禅的帝王,就都是明君吗?那个宋真宗,是不是有点水分?与这样的帝王并列,脸上真的有光吗?

二臣认为,有作为的帝王,也不都图这个,圣明如汉文帝,千古贤君的典范,他争这个虚名了么?雄武如太祖皇帝,驱除鞑虏,光复中华,恢复汉人衣冠,他图这个虚衔了吗?

这......,臣工们被他俩这么一闹,弄得面面相觑。明明就是花点钱的事,而且还是一朝盛世佳话。可在这俩人嘴里,却成了对百姓敲骨吸髓了,这还不荒唐?

可瞧着陛下面无表情,大伙都在心里揣测,圣上功勋赫赫,如今正在兴头上,被这俩头倔驴泼了一盆冷水,那转眼可就是冲天的大火。

甩了一下袖子,朱雄英从御阶上走了下来。右手掐腰,沉声道:「封禅,帝王之盛世!历代帝王者无不看重,却是一项殊荣。」

朱雄英也是人,也是肉体凡胎,汉文帝那样的胸怀,他是比不了的。他也愿意听好听的,封禅是对一位帝王的肯定,写进史书也是一桩美谈。

可虚荣心归虚荣心,自己有几斤几两,吃多少饭,朱雄英还是知道的。所以,先帝在临终之际,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克制自身的戾气。

西征、北伐,纵横睥睨数千里,这一路的东挡西杀,放尽了朱雄英的胸中的一腔戾气。

「朕知道,这些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境战事也是屡屡得手。你们这些文臣武将,都志得意满。」

「可朕要说,善骑者坠于马,善泳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

「朕已至不惑,早过了年少气盛的年纪。况且连先帝都没做过的事,朕做了,是不是有僭越之嫌?」

多年来,朱雄英多次晓喻群臣,戒焦戒躁,务实求真。不能不知道「自己吃几碗高粱米饭」,景清的话不好听,可说对。

有无功劳,史书如何评价,那都是后人的事,他不想管。封禅的事就算了,还是留给后世儿孙吧!他在位一天,便绝不提封禅之事。

朝会就说点正事,国计民生,水运漕运,哪怕是旌表孝子节妇,也比在这磨牙强。

吾皇圣明烛照,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能不为虚名所累,始终坚持勤勉治国,与民休息的处政态度,不由让人佩服他的胸怀。

工部左侍郎-胡靖,出班举笏,恭声言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半年前,工部尚书-宋礼,与水官-陈瑄,奉监国太子谕开凿清江浦,发民工及官军,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引导湖水入淮河。

筑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以时宣泄,又沿湖十里筑堤,以便牵引船只。完工后,漕运船只可以直达清江口。

十日前,增奏疏通吕、梁洪以减缓水势,开泰州白塔河以通大江,筑高邮湖堤,在堤内凿渠四十里,以避风流的危害。自淮河至临清,建置四十七道闸。

若是建成,江南漕运至北平的船只到达淮安后,不必经陆运过坝,可直达清江口,节省了费用及人力。

淮安置常盈仓四十区,贮存江南漕运之粮,往北至徐州、济宁、临清、德州,皆建仓以利转运。奏请朝廷,增拨人力、物力,重新划拨。

但这样一来,工程便由三年,增至五年。时间长了,成本也随着增加。

封禅要花钱,停工也是靡费,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既然陛下要务实求真,利国利民,那为什么留中不发呢!皇帝回京,政务羁押,可以理解。

奏本压一天不要紧,但工地上多废一天工,数万民工、官军,仅吃食消耗,便是数千两白银。

「那朕是不是批个准就行了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太孙朱雄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太孙朱雄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三章 虚名与实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