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他那么优秀,我有什么办法?

第十九章 他那么优秀,我有什么办法?

早在先秦时期,“小说”这一名词,便出现在了《庄子.外物》篇中。

虽然,庄子最初提出的小说概念,是泛指“琐碎的语言”,这一点,跟后世真正的小说观念,相差甚远。

但到了班固所著的《汉书》时,小说的定义就变得明确了起来,即: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一观点。

说实话,几乎和今天世人对小说的看法,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也就是说。

至少从先秦时期,华夏的古人,就已经开始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进行深入的摸索和探知了。

而到了元末明初,小说的创作更是步入了一个鼎盛的时代。

也正是这一时期,无数优秀的华夏小说,开始在世界范围独领风骚。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一系列历史传记类的文学作品。

其中,流传度最广的,就有公认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而此刻。

苏铭打算送给玄国青少年的读物,也正是这本,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

原因有四。

第一,三国本身在华夏青少年群体中的覆盖度就很高,这充分说明,这本小说是经过青少年读物市场校验的。

第二,三国演义虽说是一部脱胎于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但其中的故事性却很强,作者对各个人物的笔力塑造也异常饱满。

第三,主要是这部小说,苏铭写起来根本就不用动脑,只要把罗贯中前辈留下的故事从脑海中照搬出来就好,完全不用他本人再耗费一丝脑细胞去创作改编。

第四,前两点都是瞎扯的,真正的原因就是第三点。

“苏铭小友,如果你真的能把历史改编成小说,让所有玄国读者对历史产生兴趣……”

周清源望着苏铭,眼神中既有发自内心的钦佩,又夹杂着一丝怅然的艳羡:

“仅此一项功德,便足以令你载入我玄国史册!”

“数十年后,怕是老朽我,在名望上也无法企及你万分之一啊!”

嘶!

听了周老这话,在场所有院士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青史留名!

这正是他们这些文人,努力了一生都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可他们即便到了这个年纪,就连地位最崇高的周老,也未必对自己有万全的信心,能完成这一目标。

但。

苏铭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才刚刚在文坛之中展露出些许峥嵘,就已然注定,将来势必会千古流芳!

换句话说就是,苏铭的起点,就已经是他们这些老一辈,为之奋斗一生的终点了!

这如何能不令他们羡慕?

又如何能不令他们钦佩?

面对着身周那一道道复杂的目光,苏铭却并没有过多在意。

不遭人妒是庸才。

要知道,他身后站着的,可是整个华夏的无数天骄!

如果连周清源这样,仅能称雄文坛一时的普通天才都碾压不了,那他干脆自己找个东南枝挂着得了。

当然。

话虽这么说,但苏铭同样也很钦佩这一众院士,那为了追寻大道而甘愿折节求知的精神。

当即谦虚道:

“周老言重了,我在华夏只不过是很普通的一个后辈。”

“不管是华夏亦或玄国,像您这样的大师,才真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听了这话,周清源老脸顿时一红,但心中却对苏铭更加钦佩。

年轻却不气骄,博学而不心傲。

若是自己的弟子,能有苏铭万分之一的本事,怕是他做梦都能笑醒了。

想到此。

周清源没来由的瞪了自己的弟子一眼,而刘培君感受的恩师这道目光,背后也是猛地一阵发凉,心里嘀咕道:

“他那么优秀,我有什么办法?我也很无奈啊!”

……

和众人商议定了,接下来几天专门在家帮玄国整理出一部历史类的小说,几位院士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后台休息区。

倒不是他们不想再多呆在苏铭身边请教,实在是忙碌了一天,苏铭的身体早已倍感疲累。

为了能长久的从苏铭这里“汲取养分”。

即便心中万分不舍,这些老院士还是在刘培君的劝说下,不情不愿的冲苏铭提出了告辞。

如果不是知道这些老院士早就已经儿孙满堂,就冲他们那离别前依依惜别的小眼神,苏敏甚至要怀疑他们取向了。

“那个……苏,呃,苏老师……”

待所有院士都离开之后,张一牟这才松了一口气,冲苏铭发出了新节目的邀请:

“等您完成那部历史小说巨作后,如果您有时间,我能否请您参加一档最新的综艺节目录制啊?”

面对着比自己年轻了差不多三十岁的“晚辈”,张一牟在应该如何称呼对方这一点上,很是苦恼了半天。

按理说,苏铭只是一个刚出道的素人,而且还是因为参加自己监制的栏目,这才突然声名鹊起的。

从这一点上讲,他张一牟说是苏铭命中的贵人都不为过。

但一想到,连周清源那样当之无愧的文坛泰斗,都要降下身份,称呼苏铭一声“小友”。

就算借张一牟一百个胆子,此刻的他,也绝不敢妄称苏铭的全名啊!

吞吞吐吐了半天,他才憋红着脸,叫了一声“苏老师”。

不过。

这一称呼,却是让苏铭皱起了眉。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终极测谎:一首将进酒,盖压全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终极测谎:一首将进酒,盖压全网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九章 他那么优秀,我有什么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