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缘启之中学往事
在五四路上,我俩默默地走着,一开始都没有说话;可能都在心里悄悄地寻找着话题。
我也是几次张嘴,都又咽了回去,实在不知道从那里开始才好,只好假装欣赏街边的景色。
一开始常爱兰走在我的左边,后来我主动让她走右边,就“轧马路”来说,这样她走内侧,对女生也是一种保护。
走路时,我们俩保持了约有一尺的距离,这不是刻意,也不是安排,这可能就是我俩的心理期许,再近了心里可能就会紧张。
默默地走了又五分钟,我终于又一次鼓足了勇气,说:“常爱兰——”
她扭过头来,看着我,答了一声:“嗯。”
“我是叫你的名字好,还是叫你老乡好呢?”我尽力把激动的心情平复了一下。
她略微想了一下,“我希望你叫我的名字,直接叫我爱兰吧。”
“好呀,这样叫更顺口;那你也叫我利文吧,也可以叫我大男,我们宿舍里都这样叫我。”
我俩终于把相互的称呼定了下来,为以后的交流开了个好头。
她点头,说:“嗯,可以。”
“爱兰,咱说点上高中的事吧,”我顺利地切换到已想好的话题,“咱俩都在洺州一中上的高中,咱们没准儿还见过面吧。”
爱兰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实话,其实我在洺州一中时已经复读过一年,结果还是没考好,然后才去的范阳复读,所以我在洺州一中时就比你高一届。”
她这样说,我并不感到吃惊,因为本身我也复读过一年,对复读早就司空见惯了。
于是就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讲的呀,我复读的时候有一个老复读生,人家都已经复读了五年了,都没觉得不好意思,咱们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话又说回来,都是为了同一个升学目标,多复读一年,那算作一种坚持。”
“你真会说话,”爱兰笑着说,“不过说到底,还是我脑子笨。利文,你上高三时的班主任是王老师吗?”
“是呀,我高三那两年班主任都是王老师。”
“那咱俩还真是在一个班里待过半个月。”爱兰兴奋地说道。
我很惊讶地说:“是吗,爱兰,我怎么这事儿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利文,你刚升高三时,记不记得有一个大合班,就在新建的大电脑室里,文科的复读生和新生都在一起上课。”
“记得呀!”我兴奋地两手一拍,“我因个子高的原因在最后一排,班上有95个人,挤得满满的,最后一排都没有过道,我得从桌子上跳过去,才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爱兰微笑着说:“当时,我就在前面的第三排右边上;咱们班上人多,平时互相都不说话;只上了半个月的合班,我们就分班了,以后可能就没机会再见了。”
“那咱们也很有缘分,不是吗,至少那时候就有过半个月的同学经历。”
爱兰点了点头,扭过头看了看我,我能体会到她心里也充满了幸福!
这时,我们从五四路,转过红绿灯,来到了通往教堂的新北街上,新北街上的灯光比五四路上亮了不少,因为路两边有很多小商店和小饭馆,门里门外的灯光也给街道上增加了许多光线。
趁着圣诞节这些天,他们夜间增加了营业时间;不管是门上还是窗子上,所有的玻璃都贴上了很多圣诞彩纸,不少店面的外墙上还挂了一串一串的小彩灯,使得这条街上的行人比平时增加了不少。
“现在人的生活多好呀,”爱兰颇有感慨地说,“想想我们刚上高中时,那时候在集体宿舍住大通铺,夏天不仅热,而且蚊子还多;蚊子在宿舍门口一团一团的绕着飞,晚上就是热也得蒙着头睡。”
“我在二中上初三时,也住了几个月的宿舍,那时候我还从家里带干粮,每三四天回家去拿一次,有死面的,也有发面的窝头,”我也讲起了我的中学故事。
“然后装在一个塑料绳网兜里,放到学校食堂的大笼屉里热一下,就着咸萝卜干吃。-后来家里开始做点小生意,条件才慢慢转好了,就开始每天走读,不再住宿舍了。”我接着说道。
“是呀,咱们的体会都差不多,”爱兰轻轻叹了一口气,“有一年多,我也得回家带干粮去学校吃,不过我们家离得远,有六十多里地,得骑两个多小时的车子才能到,每一次都带一星期的干粮。但是,我并不觉得那时候苦,因为大家那时候都是那样,而且觉得能在县城上学是件光荣的事,只顾努力学习,别的都不重要了。”
同样的经历,激起了我俩内心的共鸣,我也很同意爱兰的话,说:“咱们可能苦了点,咱们的父母其实比咱们还要苦呢,他们为了咱们上学,也是付出了很多。”
“是呀,”这次她使劲点了一下头,“我爸妈也是挺不容易的!”
这时候我们已经走到东风路口了,东风路的北侧是一条小河,它是北护城河,这条小河印象中从未干过,水量也不小。
河上有小石桥,我们俩就趴在栏杆上稍作休息。
这时候在东边的天空中,小半个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升上来,趴在高高的树梢后面,悄悄地听我俩说话——好像她也觉得,背地里听人说话不好似的。
不一会,她终于藏不住了,升出了树梢;想了一下,大概还是觉得不好意思,就又从旁边轻轻地拽过一片薄纱似的云彩,把自己的脸遮住了。
但是,不管她了,我们继续向前走了——它爱听就听去吧,反正离得远;再说,它也未必真想听清我们的悄悄话,多半只是出于一份好奇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