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好好学习
闲来无事,张风去中医学院办图书证,上午在学校看中医相关书籍,下午去植物所看植物方面的书,晚上看《古代玉器通论》、《中国古玉器图典》等玉石方面的书,或者是看传承的医书,时间过的很充实。
没有师傅带领,又都是古文,看几个字就要求助网上,张风升起了拜师的念头,拜托大表哥和堂哥帮忙,说是现在时间比较富余,想学点基础的中医,起码能把传承下来的方子弄出来。
他们也觉得多学点东西是好事,但是怕张风是一时脑热,反复询问张风是否真心学习。在张风的再三保证下,托好大关系找了个退休的中医,带着张风去拜师。张风想了下,把家里的全部松贝,两颗灵芝拿出来当拜师礼。
老中医姓刘,刚从一个中药堂退下来没几年,现在时不时去出诊。看看张风的年纪,有问了几个问题,发现是小白一个,怕不是来玩的?言语间对介绍人颇有微词,对张风也是有点冷淡,不过对张风拿来的松贝,灵芝颇为热切,说是好药,张风心里有了计较,有弱点好搞定,以后去山里转几圈,弄点好药材给他。
第二天张风早早来到刘师傅这家,刘师傅见他来得早,微微点头,没说什么,让张风进屋,说:“你不年轻了,学东西会比较困难,比较苦,中医吃悟性,实在学不了那就算了。我既然当了你老师,就会好好教你,希望你能吃苦,好好学,医生来不得半点马虎,手一抖就是一条人命”
“老师说的是,你放心,我要学就学好,不会偷懒”张风回答。
“脑袋长在你头上,偷不偷懒你说了算,有没有学到知识也是你说了算,我不可能天天教你,估计你也没时间天天来我这。你周一,三来我这学习,我布置作业,然后下周检查”刘师傅定下了规矩,张风也觉得挺好。
“今天就来讲一下中医的一些基础,古代没有各种仪器探索人体,无法具体地解释病因,中医就借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范仲淹说过‘不为良相就为良医’,可见古代医生都是高级人才,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是很难成为大医的,中医最早的起源不可考证,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意发现某种草或者物对人的某种疾病起到减缓或者治愈的作用,把它记录,流传下来。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讲究因人而易,因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类型、生活习惯、疾病所处的病理阶段、正气盛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治疗上主张要因人而异,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导致培养出一个合格的中医师要比西医困难得多,西医只要做扫描,检测,根据量化指标就判断是什么病,用什么药,快速直观。西医体系划分很细,一个医生只接一种病,这样能更快上手,深入。中医的话基本就是这几个主要分类,内科,外科,妇科,一人全包……”
自从大三过后,
就没这样正儿八经的学习了,最开始的课程是识药材,辨药性,课后作业是背书,《汤头歌诀》、《本草纲目》、《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死记硬背现在对于张风来说,就跟喝水一样简单。
抽查背诵的时候稍微那么露一手,刘师傅直呼天赋不错,脑袋瓜子还没被别的东西塞满,开始加大作业量,教他经络,按摩。廖柔就成了张风的试验品,经常按着按着就按偏了,和廖柔打成一团…
有时候张风回乡下,去附近的山林探索,遇见好的草药就带回来,党参、灵芝、山姜、何首乌、半枫荷、雷公藤、石斛、断肠草、蜈蚣…送给刘师傅,那个中医不喜欢好药材,刘师傅教的更细致了,还说说如果不学医,就凭这采药的本事也够了,拿着这些药做示范,如何采药,制药,最大程度保留药性。
张风把玉器方面的书籍都记在脑子里,有空的时候就去地下室清理玉器,玉石埋在土里久了会有微量元素的侵入,表面会形成沁色,有些地方变成了土黄色。看的顺眼的,就学者盘玩,廖柔也被他拉着一起弄。
和书上的实例作对比,张风感觉自己可以躺平了,什么良渚玉琮,战国龙形玉佩,唐代玉飞天,宋代玉童子,元代花鸟文,明代子冈牌…随便拿一个出来就成千万富翁,哪还用工作。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绘画的影响,雕刻的动物极为写意,战国龙形玉佩感觉就像卡通动画的龙,蠢萌蠢萌的,还有点像海马,和张风想象中的龙差多了,随便复制一个出来就可以当做卡通形象了。
张风摇摇头,把这不切实际的幻想甩出去,就自己这半桶水不到,充其量是刚没过碗底,刚看完几本书就觉得天下无敌,其实随便一个人过来都能把自己忽悠瘸了。为了给自己增加点鉴别经验,张风决定去玉器城走一走。
随便进入一家店,都是灯光明亮,照射得橱窗里的玉石也闪闪动人,如果拿到外面去看,色泽马上急速下降,见光死。张风越过低价区,朝高价区走去,都是些新雕玉器,鉴定成功率100%。
去到古玩街,找了间比较大的店进去,一面墙壁放了个圆形博古架,上面一对素雅的梅瓶,一把紫砂壶,一个黄底粉彩蝶碗,一个绘龙盘子。另一面墙挂着不少字画,旁边是一个玻璃柜,摆放着玉器,前面摆着茶桌,茶具,往后一点是一套宽大的紫色仿古书桌,上面摆着文房四宝。书桌后面的博古架摆满了各式瓶罐。
老板正在泡茶,张风和他打了一声招呼后,去看玉器。按着书上的描述,总感觉似似是而非,每件都是珍品。老板走到他旁边:“小兄弟,想要挑什么样的玉”
“这块龙形玉佩能让我上手看下么?”张风指着一个玉佩。
“没问题,你仔细看好,这个是宋朝的物件,羊脂玉,算不得镇店之宝,在我店里也能排前十”老板从旁边拿起一个红布内衬的木盒放在玻璃上,把玉佩放里面。
“你看这龙,体态优美,昂首怒吼,眼神犀利,阳刻雕工精细,是不可多得的宫廷之物…”老板开始滔滔不绝介绍
“这个要多少钱”张风问价格。
“兄弟你是识货人,骗不了你,我店开在这,公平诚信,诚实价,两百万”
“宋代的龙多是龙身修长洒脱,单叉鹿角形,头上有飘发,喜用海浪、云朵、花草等点缀,这个我有点拿不准,我再看下”张风推脱。
“兄弟好眼力,有空常来”老板见张风看破了,也不恼火。
张风想学这门手艺,隔十天半个月去山里除害,然后去古玩店这里和老板打牙祭,吹牛。老板知道张风的心意,反正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有个人陪聊天也挺好,挤牙膏似的慢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