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陶瓷的工艺
“对了对了,那个你说的陶瓷是什么啊?昨天都忘了问你了,我可是不知道也没有见过呢!”人鱼女王现在可谓是个喜欢问问题的爱迪生,天天都粘着刘雨欣问问题,刘雨欣也没有排斥,给她慢慢讲解。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刘雨欣也是依旧非常耐心地讲解。
“土?居然用土?那有什么好的!”人鱼公主显然是有点嫌弃了。
“你什么意思,我还没说完呢!”刘雨欣有点小生气:“我给你一本书,里面有什么陶瓷的历史什么的。”说完,刘雨欣从自己的随身携带的伸缩带里拿出来了一本书。
内容约如下:
历史
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到了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十一世纪)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便已出现。至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我国就已完成了用高火度烧成胎质坚实的瓷器这一重大发明。唐代(公元618—907年)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和埃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博得了“瓷国”之称。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的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了前代。
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烧造最原始的陶器开始,到发明瓷器并普遍应用,技术和艺术都在不断进步;在适应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过程中,所烧制的陶瓷器物的种类在增加,样式在变化,内在质量在不断提高。陶瓷器物的手工艺制造技术,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和艺术内涵,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造型和装饰、质地和色泽展示的。陶瓷生产从原材料到成品器物的转化过程,必须运用相应的工艺技术来完成,这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地开发和逐步形成传统工艺的过程。
从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可看到陶瓷文化的时代特征:秦汉的豪放,隋唐的雄阔,宋代的儒雅,明清的精致,无不在其各自的历史阶段,闪烁着它自身时代的光焰。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造型就很周正,胎体致密,装饰细密奔放,纹饰美丽,形态多变,艺术风格独特,实用且文化气息浓郁。[8]
汉朝
至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瓷器。三国二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以“古拙质朴,简淡空疏,富有厚重的装饰味”为其显著特征。[8]
唐朝
唐代,是华夏文明与西亚、东太平洋环岛文明以及阿拉伯、地中海文明交融的时期。唐代陶瓷以其“博大清新,浑厚有力,华丽丰满”的艺术风格著称。
宋朝
宋代,是中外文明交流成果上民族理性化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阶段,各种外来的东西被吸收、消化,变成中国人生活可视、可居、可玩、可游的实物空间。文化风变得清新、细腻、理性而富有幻想,
又重于现实。宋代,是中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既有著名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又有磁州窑、吉州窑、龙泉窑及JDZ窑(湖田窑)。宋代陶瓷以“素淡含蓄、端庄挺秀、恬静幽雅”的文化特征而著称。
明朝
明代陶瓷得到全面发展,龙泉青瓷、德化白瓷、石湾广钧、宜兴紫砂、山西珐华彩瓷均负盛名,陶瓷品种齐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明代陶瓷以“敦厚、端庄、富于浓厚的装饰美,逸趣、秀美”的风格而独立于艺术文化之林。
清朝
清代陶瓷,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各种品种、材料、齐全,尤其是彩瓷方面成就非凡。清代陶瓷以“纤巧华美,质精艺重,精巧华美”而著称。
发展
新石器时代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其实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在大约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泥巴晾干后用火烧烤坚硬的盛器用于盛水,存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最新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遗址是位于江西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广西桂林甄皮皮岩。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制陶的技术水平。
夏至两晋时期
在商朝殷墟的遗址中,出土很多陶片、各种款式陶罐,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着密切的联系,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广泛,大致可分为日用品、建筑、殉葬、祭祀礼品类等。而后秦汉古代的建筑多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对于加工技巧的掌握,随之出现图案及造型生动活泼的陶器装饰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是陶向瓷的过渡桥梁。两晋时期到南北朝陶瓷主要成就主要体现是越窑,以青瓷为主极尽装饰之能事,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隋唐五代时期
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一贴花,就是一例。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开,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产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1000℃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代。
宋元时期
瓷业在宋代随各地新兴窑场不断出现而发展,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代表,宋代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样化的特点。官私名窑名瓷风格各异,百花争艳,各现独特风格之美。元代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
明清时期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为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此时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需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工艺创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蓝彩、金彩也出现在五彩瓷器画面上,色彩淡雅是其特点,从而丰富了清代瓷器装饰。
现代陶艺
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格的。与多种材料的结合、并用、渗透,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现代陶艺既有丰富的表现性又有充分的协调性,表面装饰和空间处理也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陶艺注重质地性能,不讲究是粗糙还是精细的原料,取材也不再仅限于瓷泥和陶泥,而是有意突破传统陶艺原料的使用范围,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各种材质的潜在美感,只要能经窑烧的泥、沙等材料都可用来为之服务。
特性
说到陶瓷材料,难免将陶与瓷分开来谈,我们经常说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两个种类的合称。在创作领域中,陶与瓷都是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陶与瓷却有着质的不同。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分类
陶瓷材料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通常把陶瓷材料分为玻璃、玻璃陶瓷和工程陶瓷3类。其中工程陶瓷又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大类。其中普通陶瓷又称传统陶瓷,特种陶瓷又称现代陶瓷。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和模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普通陶瓷
普通陶瓷又称传统陶瓷,其主要原料是黏土(Al2O3··H2O)、石英()和长石(K2O·Al2O3·)。通过调整3者比例,可得到不同的抗电性能、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一般普通陶瓷坚硬,但脆性大,绝缘性和耐蚀性极好。[10]
普通陶瓷通常分为日用陶瓷和工业陶瓷两类。
特种陶瓷
特种陶瓷又称现代陶瓷,按应用包括特种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类,如压电陶瓷、磁性陶瓷、电容器陶瓷、高温陶瓷等。工程上最重要的高温陶瓷,包括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和氮化物陶瓷。
a.氧化物陶瓷的性质。
Ⅰ.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烧成温度在1800℃左右。在烧成温度时,氧化物颗粒发生快速烧结,颗粒间出现固体表面反应,从而形成大块陶瓷晶体(单相),或有少量气体产生。
Ⅱ.氧化物陶瓷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在1000℃以下一直保持较高强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Ⅲ.纯氧化陶瓷都是很好的高温耐火度结构材料,在任何情况下陶瓷都不会产生氧化。
b.氧化物陶瓷的种类
Ⅰ.氧化铝陶瓷
氧化铝的结构是O排成密排六方结构,Al占据间隙位置。自然界很少有纯氧化铝,根据含杂质的多少,氧化铝可呈红色或蓝色。实际生产中,氧化铝陶瓷Al2O3含量可分为75、95、99等几种瓷。
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0℃,而且抗氧化性好,硬度高,微晶刚玉红硬性可达1200℃。常用于制造金属拔丝模及切削淬火钢刀具。
Ⅱ.氧化铍陶瓷
以氧化铍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纯氧化铍(BeO)属立方晶系。密度3.03g/㏄,熔点2570℃。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几乎与纯铝相等,还有很好的抗热震性。[10]
粉末有剧毒性,且使接触伤口难于愈合。以氧化铍粉末为原料加入氧化铝等配料经高温烧结而成。制造这种陶瓷需要良好的防护措施。氧化铍在含有水汽的高温介质中,挥发性会提高,1000℃开始挥发,并随温度升高挥发量增大,这就给生产带来困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10]
制品性能优异,虽价格较高,仍有相当大的需求量。主要用作大规模集成电路基板,大功率气体激光管,晶体管的散热片外壳,微波输出窗和中子减速剂等材料。在模具应用方面亦有用制造精密玻璃模具。
Ⅲ.氧化锆陶瓷[10]
Ⅰ.氧化锆陶瓷的熔点在2700℃以上,能耐2300℃的高温,其推荐使用温度为2000℃~2200℃。因此,可以作反应堆绝热材料。氧化锆作为添加剂可大大提高陶瓷的强度和韧性,生产出氧化锆增韧陶瓷(PSZ)。
Ⅱ.氧化锆增韧陶瓷具有多相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可有3种不同的晶形结构,从而在合适的条件下应力可诱发相变和相变韧化,大幅度地提高断裂韧性。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材料,其强度达1200MPa,断裂韧性为15MPa·m。
Ⅲ.氧化锆增韧陶瓷具有满足热挤压模具要求的性能,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特点,特别是承受高温高压,永久变形小,比碳化钨、镍基或钴基硬质合金更为适合热挤压模。
Ⅳ.氧化锆增韧陶瓷硬度超过金属,韧性比一般陶瓷高,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至少耐高温800℃。金属粉末挤压模温度可达到600℃,铜棒挤压模工作在950℃,氧化锆增韧陶瓷制造的模具可比硬质合金模使用寿命高几十倍。含氧化镁的PSZ其抗弯强度可达400MPa。
Ⅴ.氧化锆增韧陶瓷的缺点是无延展性,热导率低,热膨胀与金属材料并不匹配,在设计和使用时应该加以考虑。氧化锆和由于其优良的使用性能生产拉丝模、拉深模等,常用于拉深不锈钢工艺。
制备工艺
原料
陶瓷及其他硅酸盐制品所用原料大部分是天然的矿物或岩石,其中多为硅酸盐矿物。这些原料种类繁多,资源蕴藏丰富,在地壳中分布广泛,这为陶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的陶瓷制品,均是用单一的黏土矿物原料制作的,后来,随着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对制品性能要求的提高,人们逐渐地在坯料中加入了其他矿物原料,即除用黏土作为可塑性原料以外,还适当添入石英作为瘠性原料,添入长石以及其他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矿物作为熔剂原料。目前,陶瓷原料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一般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划分为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和功能性原料四大类。
①可塑性原料
可塑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黏土矿物,它们均属层状构造的硅酸盐,其颗粒一般属于显微粒度以下(小于10μm),并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矿物。如高岭土、多水髙岭土、膨润土、瓷土等。可塑性原料在生产中主要起塑化和结合作用,它赋予坯料可塑性和注浆成形性能,保证干坯强度及烧后的各种使用性能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它们是成形能够进行的基础,也是黏土质陶瓷的成瓷基础。
②瘠性原料
瘠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非可塑性的硅、铝的氧化物及含氧盐。如石英、蛋白石叶蜡石、黏土煅烧后的熟料、废瓷粉等。瘠性原料在生产中起减黏作用,可降低坯料的黏性,烧成后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相黏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
③熔剂性原料
熔剂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及含氧盐。如长石、石灰石、白云石、滑石、锂云母、花岗岩等。它们在生产中起助熔作用,高温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髙岭土分解产物,熔融后的高黏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温胶结作用。常温时也起减黏作用。
④功能性原料
除上述三大类原料以外的其他原料及辅助原料统称为功能性原料。如氧化锌、锆英石、色料、电解质等。它们在生产上不起主要作用,也不是成瓷的必要成分,一般是少量加入即能显著提高制品某些方面的性能,有时是为了改善坯釉料工艺性能而不影响到制品的性能,从而有利于生产工艺的实现。
坯料配方
原料选定以后,确定各种原料在坯料和釉料中的使用量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以及工艺制度的制订。
坯料配方的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目前,陶瓷产品的日新月异,陶瓷产品的性能要求千变万化,而且,陶瓷生产上所用的原料种类繁多,在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它们的工艺性能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还不能做到原料的标准化。各地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水平的不同,以及陶瓷产品的性能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坯料配方的设计时,不能仅靠理论上的计算,否则,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总之,在配方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在化学组成上要满足陶瓷制品的性能要求。应对原料从化学组成上作充分的分析和性能比较,找出各原料的性能特色,视其是否具备或接近制品所需的性能。
(2)所用原料的性能和配比要能满足生产工艺及制品的最终的物理性能要求。应考虑原料的纯度、成形性能、烧成性能、烧后的色泽以及烧后的强度和透明性、热稳定性,有时在坯料的化学组成上做一定的改动,以满足产品的物理性能要求。
(3)要充分地考虑现有工厂的规模和具体的生产条件。不能由于配方的使用而大量地改变现有的生产工艺参数和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设备与技术改造。坯料配方设计时,应从原料的制备成形和烧成等方面考察它们的工艺参数,并以此作为根本的条件,只有这样的配方,才具有实用性和科学价值。
(4)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对原料要就地取材、量材使用、宁近勿远、物尽其用。
坯料制备
日用陶瓷坯料通常是指将陶瓷原料经过配料和加工后,形成具有成形性能符合质量要求的供成形用的多组分混合物。根据制品的成形方法不同坯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分别制成含水率19%~26%的可塑成形用泥料、含水率为30%~35%的注浆成形用浆料含水率为4%~7%的干压成形用粉料以及热压注成形用的浆料或干粉与蜡均匀混合后的蜡饼等坯料有不同的制备工艺,应当根据所用原料的特性、设备使用条件、生产规模、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制备工艺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来选择。坏料的加工方法或工艺控制不当,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坯料的工艺性能和产品的使用性能。
成形
陶瓷制品的成形,就是采用不同方法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根据坯料含水率和性能的差异,陶瓷的成形方法分为可塑法、注浆法和压制法。
(1)可塑法成形
可塑法成形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可塑性的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坯体的方法。由于外力和操作方法不同,目用陶瓷的可塑法成形可分为手工成形和机械成形两大类雕塑、印坯、拉坯、手捏等属于手工成形,这些成形方法较为古老,多用于艺术陶瓷的制造。而旋压和滚压成形,则是目前工厂广为采用的机械成形方法,可用于盘、碗、杯碟等制品的生产。另外,在其他陶瓷工业中还釆用了挤制、车坯、压制、轧膜等可塑成形方法。
(2)注浆法成形
注浆成形是利用多孔模型的吸水性,将泥浆注入其中而成形的方法,这种成形方法适应性强,凡是形状复杂,不规则的薄壁、厚胎、体积较大且尺寸要求不严的制品都可用注浆法成形。如日用陶瓷中的花瓶、汤碗、椭圆形盘、茶壶手柄等都可采用注浆法成形。
注浆成形后的坯体结构均匀,但其含水率大,且不均匀,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较大。
另外,从生产过程来说,其生产周期长,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模型消耗多。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和注浆成形机械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将会得到改善和解决,从而使注浆成形更适合于现代化的陶瓷生产。
(3)压制法成形
压制成形就是利用压力将置于模具内的粉料压紧至结构紧密,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的成形方法。根据粉料的含水率,可将其分为干压成形(含水率小于6%)和半干压成形(含水率6%~14%)压制成形坯体水分含量低,坯体致密,干燥收缩小,产品的形状尺寸准确,质量高。另外,成形过程简单,生产量大,便于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于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扁平制。
釉料
釉是熔融在陶瓷制品表面上的一层很薄的均匀玻璃质层。
无釉陶瓷制品通常存在表面粗糙无光、易吸湿、易沾污、易侵蚀等弱点,即使烧结程度很高,也会因此影响其美观、卫生及机电等性能。当在坯体表面上施敷一层玻璃态釉层时,可使制品获得有光泽、坚硬、不吸水的表面,不仅可以改善陶瓷制品的光学、力学、电学、化学等性能,而且对提高实用性和艺术性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坯体表面施釉是非常必要的。
干燥
借助热能使物料脱水的过程称为干燥。成形后的各种坯体,通常都含有较高的水分尤其是可塑成形和注浆成形的坯体,尚处于塑性状态,强度很低,不利于后续工序的加工和运输。因此,在坯体进人烧成前必须根据各工序的操作要求,分段进行干燥,直至达到符合要求的最终水分。
坯体干燥的目的在于:降低坯体的含水率,使坯体具有足够的吸附釉浆的能力;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减少在搬运和加工过程中的破损;使坯体具有最低的入窑水分,缩短烧成周期,降低燃料消耗。
烧成
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在陶瓷生产工艺过程中,烧成是至关重要的工序之一。陶瓷制品的烧成过程就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对经过成形、施釉、干燥后的陶瓷坯体进行高温处理,使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一定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最终获得陶瓷制品的各种特性坯体在烧成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如膨胀、收缩、气体的产生、液相的出现、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形成等。在不同的温度、气氛条件下,所发生变化的内容与程度也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决定了陶瓷制品不同的质量和性能。
坯体表面的釉层在烧成过程中也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形成玻璃态物质,从而具有各种理化性能和装饰效果。常见的烧成工艺可分为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一次烧成,是将生坯施釉,干燥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制品。两次烧成,是将未施釉的坯体,经干燥后先进行素烧,然后施釉,再进行第二次烧成(釉烧)。一次烧成工艺简化了工序,降低了烧成时的热损失,两次烧成提高了坯体强度,有利于后续工序的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了破损,提高了釉面质量。实际生产时应根据产品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烧成过程是在被称为窑炉的专用热工设备中进行的。窑炉的种类很多,应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选择。同时,烧成时还常使用到各种窑具,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窑具,对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也有重要的意义。影响烧成的因素很多,在烧成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不但浪费燃料,而且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大批废品,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我们只有掌握了坯体在高温烧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正确地选择和设计窑炉,科学地制定和执行烧成制度,严格地执行装烧操作规程,才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燃料消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装饰
装饰是对陶瓷制品进行艺术加工的重要手段,它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通过对陶瓷制品进行适当地装饰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制品的艺术价值,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显著改善制品的外观质量,提高其经济价值陶瓷的装饰方法很多,它们各有其艺术特色。[11]
根据陶瓷制品品种、工艺特点和装饰技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装饰类型。
彩绘装饰:包括釉上彩装饰,如新彩、古彩、粉彩、广彩等釉上手工彩绘和釉上贴花、印花、刷花、喷彩、照相装潢、电光彩以及亮金、磨光金、腐蚀金等;釉下彩装饰,如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釉下喷彩和釉下贴花等;釉中彩装饰,如低温釉中彩、中髙温釉中彩等。
艺术釉装饰:包括颜色釉、花釉、结晶釉、无光釉、裂纹釉、变色釉、荧光釉等。
雕塑装饰:包括捏花、堆花、剔花、刻花、镂空、浮雕、暗雕、圆雕以及塑造等。
综合装饰:包括青花玲珑、晶雕堆花、色釉刻瓷、青花斗彩、有色艺术釉等。
其他装饰方法:包括色坯、化妆土、色粒坯、渗花、磨光和抛光、丝网印花、拼花装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