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
“楊,你有钱吗,可以借给贾同事救个急吗,她要付房款,自己的钱用完了,父母的钱又是定期一时半会取不出来,只能先找同事们凑一下”尹同事着急的说。
“啊,什么情况”我还在工作进行中。
“她急的都哭鼻子了”尹同事继续说着。
“哦哦,好吧,差多少”我反应过来问。
“还差三四万,你看着拿,过两天定期取出来,她立马给你转过去”尹同事接着说。
“行,把她支付宝账号给我,我给转过去”说着拿出手机。
“楊,真的谢谢你,我妈定期过两天取出来,立马还你”贾同事红着眼说。
“好的,你先用,记得还就行”好像没什么事发生一样。
其实我和贾同事并不是很熟悉,后来想的时侯,自己也是蛮惊讶的,当初为什么想也没想就借钱给她。或许是自我内心深处感性的认识,想着谁都有紧急时刻,还或是自我的单纯,毫无防人之心,又或是她当时至少处在工作的管理级别。现在看来应该是后两者原因偏多,那时虽说步入社会已有两年之久,但也并未经历大三观被颠覆的大事件,所以就有借钱不思考的举动,其二,即使那时的工作依然很平凡,但能做到管理级别,至少在职业道德方面是经过了公司的实践检验,所以此次借钱之旅的结果也是很正常,后来一切正常,到点还款,她的工作也顺利转移到定居的城市,自此我们从无联系。
对比当下的时代经常流行的借钱的段子“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角色完全转换”的场景,这是何等讽刺。经常会想为什么自我总会去相信美好,相信善良,相信周围所处的个体都会是世俗意义上的好人。
“阳阳,来拿点小米回去,让你爷爷给你熬粥喝”小时候邻居的奶奶。
“来,拿点土豆回去,让你爷爷给你炒着吃”小时候邻居的爷爷。
“叫你爷爷来牌,对了把这个大萝卜带回去,让你爷爷给你做凉菜吃”小时候邻居的大叔阿姨们。
“……”
谈不上吃百家饭长大,但这样的记忆一直存在于脑海之中,在自我陷入人性考量的时候,这个就是仅存的美好了。当然至此我也依然相信,人性之善的力量,即使这个时代里依然有许多不堪和让我们嗤之以鼻的东西。
再后来被朋友安利看了一部韩剧”请回答1988”。原本就打算消磨时间的心里去的,没想到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或许是这个时代真的太过于躁动不安,太过于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乌烟瘴气……..
可能是自我感性情绪太多,再加上被剧情吸引,代入感超强,观剧后那段时间差点以为那就是自我最向往的生活。不得不赶紧翻翻“资本论”刺激一下自己。“醒醒吧”这是伟大的21世纪,那个时代早已过时了。但是在无数次思想斗争之后,我还是选择了,相信美好。
虽然理性的判断力是完全符合人性的,但这个时代好像理性泛滥了。
“谈什么爱情,谈钱才是最实在的,没有钱你谈个麻花卖批的爱情,画什么大饼,给钱才是最好的回馈,找我借钱,我未来的钱都让银行透支完了,你找我借钱,你拼尽一生的努力想要到达的终点,或许是某些个体一出生的起点,是啊,咸鱼翻身还是咸鱼,我干嘛翻身,多累啊…….”
“毒鸡汤的根源在哪里,是现实的大环境所迫,是每个个体理性思考之后的选择,感性是脆弱的,是矫情的,是经不起实践的”
虽然如此,但依然有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深渊中探寻星辰,因为我相信他们相信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