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要多照照现实的光和事外无道的几种驱动
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路在脚下。
不是说摸着石头过河,万一前面没石头了,人又已经到了深水区,那该怎么办呢?
连退都不好退。
所以说摸着石头过河,前提是其实早就知道前面一直有石头,且能够摸得到,并不是心里没数的冒险和莽。
如果是真没有前方的地图,就比如当时的我一样,又该怎么办呢?
正确的第一步极其重要。后面的事反而要比你想像的难度好办多了。
尤其是对我这个曾经是以及现在仍然是的重度拖延症患者的体验。
好在我知道多读书这第一步肯定是能救命的,剩下只是挽救的效率和程度,能救到什么样真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摔打多了后,我会渐渐推崇陆九渊的那句“事外无道”的话,不再先苦心孤诣的要先寻找到什么高深理论才能下手,这种才真是病,能直接先要掉你半条命的病。
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这话的理解,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改变,我对民国的陶行知先改名知行后改名行知的顺序也非常认同。
行在知先啊,甚至说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我的偏向是行易知难。
你走开第一步后,剩下的事多数是事情带着你跑,而不是象那条在河边苦心孤诣发愁去哪边喝水的驴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谚语说哪怕快速做出最坏的决定也会比什么都不做好的原因之一。
当然,敲重点,注意,这句谚语也部分有毒,尤其炒过股的人体验会深到骨子里去。
事外无道,只管去做。
现实会告诉你什么对你是好的。
事情会带着你向前走。
带着你走的同时,我觉得会有几类东西在和你产生相互作用时能带来正向的扩大反馈。
一样是事件驱动。事情在发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反馈,也会传回各种对应的反馈信息,这是第一重驱动。
二是情绪或者兴趣驱动。随着事件的推进,会搅动起各种信息的反馈,你能从中截取到什么,在你变化的频率的那个开始。
三可能就是美学驱动了。因为前面的事物可能都会从喧嚣归于平静,之后又如静水一样,你只有连接到最深层的部分,你才会有最深层的驱动,这个最深层,就随着不同的哲学观而有不同的定义。
柏拉图是认为先有美的形式,才有美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