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宋诗的“开山祖师”
宋诗的“开山祖师”
据宋代吴虎臣《能改斋漫录记载》:有一次梅圣俞在欧阳修那里做客。有一位客人认为林逋的《点绛唇·草》是当世写得最好的: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就是人称“梅妻鹤子”的著名诗人林和靖。他这首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的婉约词,把咏物与抒情熔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历来为人们所传唱。
梅圣俞非常不服气,就以同样的题材,另外一个词调写了一首《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故早宋代著名词评家沈义父就在《乐府指迷》中指出:“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难怪欧阳修读后,击节称赏,赞叹不已。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1051年(皇佑三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昆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为官清廉,万民敬仰。据《至德县志》记载:梅尧臣在1034年-1038年(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任建德县令,为人诚厚,清高自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圆破旧的竹篱,常年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民众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为官清廉正直。去官后,人民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祀之,后又在梅城后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临之美。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先后于1342年(元至正二年)、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1671年(清康熙十年)三次重建,1918(民国七年)县长王人鹏再次重修,并作文摹勒于亭基岩壁之上。元朝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
豁达大度,奖掖后进。宋朝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东坡笔力豪骋,不能屈折。欧阳修主张改革文弊,梅尧臣主张复古文风。他们当时都并不认识苏东坡。1057(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写了《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策论。而那场考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梅尧臣人副主考官。梅圣俞认为苏文‘有孟轲之风’,主张取为第一,主考欧阳修也认为苏文不错,但是不如王安石的答卷精彩,结果王安石取为第一,苏轼取为第二。
在谢师宴上,梅尧臣问苏东坡:你在在文章中引用的‘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我查遍所有的古籍经典,就是找不到出处。苏东坡不紧不慢地说:想当然罢了,哪里有什么出处。在座诸公都哈哈大笑。这是一个很动情的场面,那些应该说是苏东坡的前辈,北宋文坛璀灿群星中,最闪光的几位,能够如此豁达大度,对待这一信笔由之的过失,大家在温和的笑声中,掀过这一页。让人看到这里,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记载,楚州有个官妓,名叫王英英,善于书法。先学颜真卿体,后来蔡襄又教过她,晚年擅长写大字。梅圣俞曾写诗赠她:“山阳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事梳洗。亲传笔法中郎孙,妙作蚕头鲁公体。”据说,这位王英英小姐,相貌是相当丑陋的。
风流倜傥,文人本色。宋朝赵德麟《侯鲭录》记载:“宣城守吕士隆,喜欢抓随军妓女的把柄,经常以违反规定的名义打营妓的屁股。其时乐籍中有一个叫丽华的歌妓,实当时江南一片最著名的“大碗歌星”。吕士隆非常宠爱她。一天,吕士隆准备打营妓巫云的屁股板子。巫云哭着说:我倒是不敢逃避杖责,只是你打我的屁股,会让你喜欢的当红歌星丽华会感到不安。吕士隆笑了笑,当场宣布不打巫云的屁股了。巫云喜出望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没顾上穿裤子就跪下磕头,吕士隆见她磕头时把光光的两爿屁股撅得高高的,不禁哈哈大笑,把竹签放回签筒,叫她起来穿好裙裤,上桌陪着一块儿喝酒唱曲儿,一直到散席也没有再提打她的屁股的事。歌妓丽华属于杨贵妃一样的肥胖美女。故梅圣俞觉得好笑,文人的本色立马就路出来,作《莫打鸭》诗调侃她:
莫打鸭,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秃鸧尚欲远飞去,何况鸳鸯羽翼长。
在宋代名士与妓相处,多有情诗互赠,梅圣俞也不例外。《苕溪渔隐》记载:梅圣俞有非常宠嬖南阳一妓女曹氏,作《一日曲》送给她:
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
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十六失所适,姓名倾闾里。
十七善歌舞,使君邀宴娱。自兹著乐府,不得同罗敷。
凉温忽荏苒,屡接朝大夫。相欢不及情,何异逢路衢。
昨日一见郎,目色曾不渝。结爱从此笃,暂隔犹恐疏。
如何遂从宦,去涉千里途。郎跨青骢马,妾乘白雪驹。
送郎郎未远,别妾妾仍孤。不如水中鳞,双双依绿蒲。
不如云间鹄,两两下平湖。鱼鸟尚有托,妾今谁与俱?
去去约春华,终朝怨日赊。一心思杏子,便拟见梅花。
梅花几时吐,频搯阑干数。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
欧阳修《归田录》记载:“梅圣俞刚刚接到圣旨修《唐书》,对她夫人刁氏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钻鱼上竹竿耶!钻鱼上竹的典故于此。钻鱼,身滑无鳞、粘滑,难于上行。旧比喻求进艰难。文人风流,一至于此。
宋诗的“开山祖师”
据宋代吴虎臣《能改斋漫录记载》:有一次梅圣俞在欧阳修那里做客。有一位客人认为林逋的《点绛唇·草》是当世写得最好的: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就是人称“梅妻鹤子”的著名诗人林和靖。他这首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的婉约词,把咏物与抒情熔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历来为人们所传唱。
梅圣俞非常不服气,就以同样的题材,另外一个词调写了一首《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故早宋代著名词评家沈义父就在《乐府指迷》中指出:“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难怪欧阳修读后,击节称赏,赞叹不已。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1051年(皇佑三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昆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为官清廉,万民敬仰。据《至德县志》记载:梅尧臣在1034年-1038年(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任建德县令,为人诚厚,清高自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圆破旧的竹篱,常年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民众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为官清廉正直。去官后,人民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祀之,后又在梅城后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临之美。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先后于1342年(元至正二年)、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1671年(清康熙十年)三次重建,1918(民国七年)县长王人鹏再次重修,并作文摹勒于亭基岩壁之上。元朝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
豁达大度,奖掖后进。宋朝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东坡笔力豪骋,不能屈折。欧阳修主张改革文弊,梅尧臣主张复古文风。他们当时都并不认识苏东坡。1057(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写了《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策论。而那场考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梅尧臣人副主考官。梅圣俞认为苏文‘有孟轲之风’,主张取为第一,主考欧阳修也认为苏文不错,但是不如王安石的答卷精彩,结果王安石取为第一,苏轼取为第二。
在谢师宴上,梅尧臣问苏东坡:你在在文章中引用的‘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我查遍所有的古籍经典,就是找不到出处。苏东坡不紧不慢地说:想当然罢了,哪里有什么出处。在座诸公都哈哈大笑。这是一个很动情的场面,那些应该说是苏东坡的前辈,北宋文坛璀灿群星中,最闪光的几位,能够如此豁达大度,对待这一信笔由之的过失,大家在温和的笑声中,掀过这一页。让人看到这里,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记载,楚州有个官妓,名叫王英英,善于书法。先学颜真卿体,后来蔡襄又教过她,晚年擅长写大字。梅圣俞曾写诗赠她:“山阳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事梳洗。亲传笔法中郎孙,妙作蚕头鲁公体。”据说,这位王英英小姐,相貌是相当丑陋的。
风流倜傥,文人本色。宋朝赵德麟《侯鲭录》记载:“宣城守吕士隆,喜欢抓随军妓女的把柄,经常以违反规定的名义打营妓的屁股。其时乐籍中有一个叫丽华的歌妓,实当时江南一片最著名的“大碗歌星”。吕士隆非常宠爱她。一天,吕士隆准备打营妓巫云的屁股板子。巫云哭着说:我倒是不敢逃避杖责,只是你打我的屁股,会让你喜欢的当红歌星丽华会感到不安。吕士隆笑了笑,当场宣布不打巫云的屁股了。巫云喜出望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没顾上穿裤子就跪下磕头,吕士隆见她磕头时把光光的两爿屁股撅得高高的,不禁哈哈大笑,把竹签放回签筒,叫她起来穿好裙裤,上桌陪着一块儿喝酒唱曲儿,一直到散席也没有再提打她的屁股的事。歌妓丽华属于杨贵妃一样的肥胖美女。故梅圣俞觉得好笑,文人的本色立马就路出来,作《莫打鸭》诗调侃她:
莫打鸭,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秃鸧尚欲远飞去,何况鸳鸯羽翼长。
在宋代名士与妓相处,多有情诗互赠,梅圣俞也不例外。《苕溪渔隐》记载:梅圣俞有非常宠嬖南阳一妓女曹氏,作《一日曲》送给她:
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
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十六失所适,姓名倾闾里。
十七善歌舞,使君邀宴娱。自兹著乐府,不得同罗敷。
凉温忽荏苒,屡接朝大夫。相欢不及情,何异逢路衢。
昨日一见郎,目色曾不渝。结爱从此笃,暂隔犹恐疏。
如何遂从宦,去涉千里途。郎跨青骢马,妾乘白雪驹。
送郎郎未远,别妾妾仍孤。不如水中鳞,双双依绿蒲。
不如云间鹄,两两下平湖。鱼鸟尚有托,妾今谁与俱?
去去约春华,终朝怨日赊。一心思杏子,便拟见梅花。
梅花几时吐,频搯阑干数。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
欧阳修《归田录》记载:“梅圣俞刚刚接到圣旨修《唐书》,对她夫人刁氏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钻鱼上竹竿耶!钻鱼上竹的典故于此。钻鱼,身滑无鳞、粘滑,难于上行。旧比喻求进艰难。文人风流,一至于此。
宋诗的“开山祖师”
据宋代吴虎臣《能改斋漫录记载》:有一次梅圣俞在欧阳修那里做客。有一位客人认为林逋的《点绛唇·草》是当世写得最好的: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就是人称“梅妻鹤子”的著名诗人林和靖。他这首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的婉约词,把咏物与抒情熔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历来为人们所传唱。
梅圣俞非常不服气,就以同样的题材,另外一个词调写了一首《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故早宋代著名词评家沈义父就在《乐府指迷》中指出:“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难怪欧阳修读后,击节称赏,赞叹不已。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1051年(皇佑三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昆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为官清廉,万民敬仰。据《至德县志》记载:梅尧臣在1034年-1038年(北宋景佑元年至五年)任建德县令,为人诚厚,清高自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圆破旧的竹篱,常年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民众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为官清廉正直。去官后,人民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西偏,为梅公堂以祀之,后又在梅城后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其景仰之思,又得以登临之美。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先后于1342年(元至正二年)、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1671年(清康熙十年)三次重建,1918(民国七年)县长王人鹏再次重修,并作文摹勒于亭基岩壁之上。元朝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
豁达大度,奖掖后进。宋朝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东坡笔力豪骋,不能屈折。欧阳修主张改革文弊,梅尧臣主张复古文风。他们当时都并不认识苏东坡。1057(宋仁宗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写了《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策论。而那场考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梅尧臣人副主考官。梅圣俞认为苏文‘有孟轲之风’,主张取为第一,主考欧阳修也认为苏文不错,但是不如王安石的答卷精彩,结果王安石取为第一,苏轼取为第二。
在谢师宴上,梅尧臣问苏东坡:你在在文章中引用的‘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我查遍所有的古籍经典,就是找不到出处。苏东坡不紧不慢地说:想当然罢了,哪里有什么出处。在座诸公都哈哈大笑。这是一个很动情的场面,那些应该说是苏东坡的前辈,北宋文坛璀灿群星中,最闪光的几位,能够如此豁达大度,对待这一信笔由之的过失,大家在温和的笑声中,掀过这一页。让人看到这里,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记载,楚州有个官妓,名叫王英英,善于书法。先学颜真卿体,后来蔡襄又教过她,晚年擅长写大字。梅圣俞曾写诗赠她:“山阳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事梳洗。亲传笔法中郎孙,妙作蚕头鲁公体。”据说,这位王英英小姐,相貌是相当丑陋的。
风流倜傥,文人本色。宋朝赵德麟《侯鲭录》记载:“宣城守吕士隆,喜欢抓随军妓女的把柄,经常以违反规定的名义打营妓的屁股。其时乐籍中有一个叫丽华的歌妓,实当时江南一片最著名的“大碗歌星”。吕士隆非常宠爱她。一天,吕士隆准备打营妓巫云的屁股板子。巫云哭着说:我倒是不敢逃避杖责,只是你打我的屁股,会让你喜欢的当红歌星丽华会感到不安。吕士隆笑了笑,当场宣布不打巫云的屁股了。巫云喜出望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没顾上穿裤子就跪下磕头,吕士隆见她磕头时把光光的两爿屁股撅得高高的,不禁哈哈大笑,把竹签放回签筒,叫她起来穿好裙裤,上桌陪着一块儿喝酒唱曲儿,一直到散席也没有再提打她的屁股的事。歌妓丽华属于杨贵妃一样的肥胖美女。故梅圣俞觉得好笑,文人的本色立马就路出来,作《莫打鸭》诗调侃她:
莫打鸭,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秃鸧尚欲远飞去,何况鸳鸯羽翼长。
在宋代名士与妓相处,多有情诗互赠,梅圣俞也不例外。《苕溪渔隐》记载:梅圣俞有非常宠嬖南阳一妓女曹氏,作《一日曲》送给她:
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
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十六失所适,姓名倾闾里。
十七善歌舞,使君邀宴娱。自兹著乐府,不得同罗敷。
凉温忽荏苒,屡接朝大夫。相欢不及情,何异逢路衢。
昨日一见郎,目色曾不渝。结爱从此笃,暂隔犹恐疏。
如何遂从宦,去涉千里途。郎跨青骢马,妾乘白雪驹。
送郎郎未远,别妾妾仍孤。不如水中鳞,双双依绿蒲。
不如云间鹄,两两下平湖。鱼鸟尚有托,妾今谁与俱?
去去约春华,终朝怨日赊。一心思杏子,便拟见梅花。
梅花几时吐,频搯阑干数。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
欧阳修《归田录》记载:“梅圣俞刚刚接到圣旨修《唐书》,对她夫人刁氏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钻鱼上竹竿耶!钻鱼上竹的典故于此。钻鱼,身滑无鳞、粘滑,难于上行。旧比喻求进艰难。文人风流,一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