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南巡:海岱、三韩篇(7)(还得有下一章)
“昨晚,有几个朝鲜军头设宴请你去了了?降倭军队的首领也主动去找你了,是吗?”朝鲜王宫之中,朱由校坐在榻上问着。
“是的,陛下。”而回答他的正是率领3000江浙兵驻扎朝鲜的明将何腾蛟。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府人。他是南明重臣,有组建荆湘十三镇抗清的功绩,在1648年的反攻中,一度从清军手里收复湖南大部。虽然他也有南明诸君内斗、党争的共性,但与其军事指挥能力相比,仍是瑕不掩瑜;可惜他本人还有短视的毛病,没有政治敏感性,不能顾全大局,只是将才,不是帅才:让他独掌一军,征战天下没有任何问题;但若让他担任元帅总督,谋定全局,那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不过此时的何腾蛟刚到而立之年,还远不是后来的那个完全体。朱由校认为他还有很大的可塑造空间,所以才特意将他调到朝鲜历练。
“嗯。”朱由校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托陛下鸿福,朝鲜诸将并无二心。降倭军首领,薮中三十二,也表示愿为陛下尽忠,愿为大明效死。”
何腾蛟率部来朝鲜已经有小半年了,和一些朝鲜将领有交情是很正常的事情,准确地说与朝鲜重镇结交本身就是他的任务之一。王京之中,不识大体的大臣早已经被处理掉了;而倭军本来就不是朝鲜人,这个时候主动跑来投靠也在情理之中。.c
壬辰战争(万历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王朝将愿意归顺的降倭编制成军,并授予其中的领袖官职。最高为从正二品,佥知中枢府事,高低为从九品,多是荣誉性质的官职,并没有实权。除了赐姓赐名,朝鲜政府给予的物质上次是非常穷酸的,若是谁真的能被这些碎银两收买,那是真的寒碜。
朝鲜政府一直都有着难以接受降倭掌握军中实权的戒心,对倭军非常戒备。降倭与朝鲜有着深刻且复杂的矛盾,朝鲜人一直把倭军及其后代视为日本人而不当做自己人,对其十分排斥;其实这样看第一代降倭倒也没有什么毛病,但是第二代倭军有着“日本人——朝鲜人”的双重身份,他们中不少人又自视为朝鲜人,从而陷入一种困境。
所以,倭军与朝鲜中央政府的态度不能说是亲密无间,那也是离心离德,他们的投靠让朱由校十分满意,这确实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
“如此甚好,自然他愿意归降于我,那阵子然也不各赏赐。”朱由校对此事给予了肯定,随后画风一转,问道:“六镇兵马安抚的如何?”
朝鲜六镇是朝鲜北方的决定性军事力量,虽然说朱由校有信心就算他们真反了,凭借着驻扎王京的3000明军也足够抵挡;但是万一把他们逼急了,投靠后金,直接来一个翻版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川”,那这3000人就完全不够看的了,所以朱由校还是希望可以用怀柔政策的。
“请圣上放心,还叫陛下知道,朝鲜六镇有兵丁四万余,马万余匹,但其粮草、铁器、弹药皆不能自给自足,后勤都有中央发放。所以谁掌握了朝鲜中央,谁就掌控了东北六镇。况且六镇后金有着血海深仇,不可能有所勾结。”
何腾蛟的回答并不能让朱由校放心,不过目前为止,确实也别无他法。于是下令赏赐六镇银两、宅地若干以示拉拢,并且招倭军入汉城协防。
看起来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朝鲜的所有精锐部队都已经向大明效忠,朝鲜中央的反对势力被彻底肃清,而地方的反动派也不敢露头,只能在阴暗处躲藏、苟且。
并且3000多户从山东来的大明移民,也已经在朝鲜安家落户,今年的产出也很不错,基本可以实现了自给自足。大明内阁甚至计划在明年继续向朝鲜进行移民,并且将浙江兵丁的军属也一并送去朝鲜,一切可以说是欣欣向荣。
其实朝鲜本来就土地贫瘠,领土狭小,所以人地矛盾一直比较激烈,土地兼并也很严重;但是万历朝鲜战争才刚刚过去30年,不过是一代人的时间,在战争中朝鲜损失的人口多达数百万,所以这使朝鲜的人地矛盾大大缓解,有许多的荒地等待着人们开垦,也就为大名的移民计划创造了客观的物理条件。等等到大明的移民多起来之后,就对于同化朝鲜更加容易了。
天启二年十一月11日,朱由校已经决定从朝鲜离开了,目前朝鲜局势已经十分平稳,只等明庭总督上任进行和平交接了。而且这次朝鲜王李倧将与朱由校陪侍左右:既然内附,那王地自然也要来到汉地了,正好山东离朝鲜也算近,朱由校打算直接把朝鲜王室安置在那里。
就在这端正好的时节,一个不合时宜的敲门声,将这虚假的安宁戳破了。
来者是一个锦衣卫的人:“陛下,这封报告请您看一下。”
朱由校看着上面的数据,眉头逐渐皱了起来,他用力地将那份报告拍在了桌上,“何腾蛟,你们军队驻扎这么久,就没发现吗?”
“还有,你们几个人在朝鲜已经活动了这么多年,怎么直到今天才发现?锦衣卫干什么吃的?”
让朱由校愤怒的原因很简单:朝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老实。日本有《八六-不存在的战区》,现在朝鲜给他弄出来了一个“诶嘿-不存在的军队”。
作为附属国,朝鲜的军队信息对于大明是单向透明的,虽然朝鲜不需要主动向大明提供自己的军队信息,但大明要的时候,他们不能不给。
可是现在,当朱由校的随行文官先去查找朝鲜档案,翻看军队的数据时,却发现了其中,与他们上报大明的有所不同,有一批粮草武器和人员的去向是未知的,而经过推测就只有一个结论:朝鲜私下训练了一支军队,却没有汇报大明。
而这支部队的训练地点就在汉城旁边,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而大明已经介入朝鲜局势,一年多了,却对此一无所知,这怎能不让朱由校愤怒呢?
但其实这倒也不能怪锦衣卫与何腾蛟,他们的心里也很委屈。事实上是两个人都是知道那支军队的存在的,何腾蛟更是与他们不止打过一次照面。
而之所以他们不上报朝廷,原因也很简单:那是军队的训练编制,一直都是光明正大的;一支军队的首领甚至还拜访过何腾蛟;况且这两人又不知道朝鲜军队的具体部署情况,怎么可能心生怀疑呢?
朝鲜的火器部队大多是大明训练的,且火药严重依赖大明进口。朝鲜虽拥有一定的制硝、制造药的能力,但是一直以来十分薄弱,直到壬辰战争,才从日本降卒中学习来,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
而大明走对朝鲜的火药产量增加一事一无所知,仍然从向朝鲜出口的火药数量来推算朝鲜火器军队数量,这自然而然是与现实不相符的。
而这支驻扎在王京旁的精锐铳手是在壬辰倭乱以后,朝鲜军队高层认为鲜军器械不固、城池不修,才造成了被倭人灭国的局面,为提升国防而成立的。当时朝鲜军一方面向大明教官修习战略战术,收集明军在战场上遗留的红夷大炮、水雷等先进武器加以仿制,另一方面施夷长技,请降倭当教官,训练士兵射击与近战搏杀,这才编练了一支精锐火枪队,时至今日这支部队已经与降倭彻底分离,为朝鲜自己的军官训练。
“陛下,此事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