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落定(三)
进入金军的阵营后,魏十三的地位,并没有再如在伪齐中那边如日中天,而是被边缘化,所以他想要和宋廷中的陈玉案取得联系也变得没有之前那么容易。
但在得知秦桧的在宋廷中的情况后,他便迅速传讯回到朝中,让众人关注他的情况,如果有机会,可以适当在朝中,给他使一些绊子,稍稍阻挡一下他的晋升脚步。
不过,这条突如其来的消息,并没有得到朝中陈玉案、陈地山等人的认可,就目前朝中的形势而言。
秦桧如今亲近高宗,若是随意对他出手,很容易便会造成自掘坟墓的局面,而且即使是以许经在朝中的关系,也很难直接动摇到他的地位。
思前想后,众人还是觉得,这是魏十三远在北方,没能对朝中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做出来的错误判断,还休了一封书信送往北方,给魏十三解析如今朝中的形势。
绍兴八年,二月。
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伪齐刘豫的失势,使原齐境内的很多军民纷纷倒戈,岳家军和其他各路宋军就曾多次接纳前来归顺的原伪齐军民。
他认为正可乘机恢复中原,数次上奏倡议北伐,但赵构一直无出兵之意。
枢密副使王庶到前线视师时,岳飞致书说:“今岁若不举兵,当纳节请闲!”
此时,南宋行都却在左相赵鼎和枢密使秦桧的策划下由前线重镇建康迁至江南的临安。
赵构为“屈己求和”,又进一步升任秦桧为右相,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
三月。
秦桧被任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次拜相。
五月,金派使者议和。高宗担忧太后年事已高,告诉秦桧不惜屈己称臣,希望和议速成。
秦桧对高宗考验再三,确认其决心已定,遂奏请若要议和,只和自己商议,不许群臣干预。高宗同意十月,赵鼎因立嗣事件罢相,秦桧独揽大权,决意议和。
在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之后,赵构又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
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对赵构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韩世忠也接连上书十余次,坚持反对和谈。赵构都置之不理。
这个时候,君臣之间已经不复当日的信任,岳飞因为赵构当初不将刘光世部编入自己营中,而心生不悦,但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在家国与民族面前,站在了大义一方。
可赵构又何尝不是因为岳飞性格耿直,半点面子都不给他这个皇帝,而仅仅于怀呢,加上他自从上位到现在,所经历的一切,让他的思想在不经意间已经完全扭曲。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更要求赵构亲自跪接金朝皇帝的诏书,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
秦桧擢升中书舍人勾龙如渊为御史中丞,排挤朝中议论不合之人。吕本中、张九成、冯时行、胡铨等皆被贬出朝廷。
陈地山、陈玉案等人,因不听魏十三的命令,得以幸免,还留在了宋廷庙堂之中,并且魏十三在金人使团护卫军中,安插的手下,带回了消息。
一定要保证在朝堂中的位置,以后将有大用,只是默许这一切发生的他们一方,因为大批朝臣被贬,得到了秦桧的重用。
可谓是歪打正着。
十二月。
金人派张通古、萧哲出使北宋,国书名为“诏谕江南”,秦桧怀疑是封册文书,就与金使磋商,改江南为宋、诏谕为国信。
金使行至泗州,要求所过州县用臣礼相迎、高宗以客礼相待,态度极其傲慢。
京、淮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多次上疏,愿效力死战,高宗不准。金使抵达高宗行都,通告宋廷“先归还河南,册封高宗为帝,余事再慢慢商议”。
但正是在秦桧打算接受金朝条件,但高宗不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册封,馆职吏员也上书反对议和,各地军民都义愤填膺之时,
魏十三费尽心思在金军使团中安***的一名护卫发挥了作用,他当然是不想要宋金议和的,毕竟这样他就要再金人政权中藏身更长的事件,而且随时要绵连败落的结果。
根据魏十三先前的交代,如果真的到了不得不签署议和书的时候,他要敢当破坏两国和平的千古罪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在秦桧准备带赵构下跪,接受议和之前,护卫心中默念了一句,在他们临走前,魏十三拍了他的肩膀说出的一句话。
于是乎,前一晚便猛然拔刀,触不及防地捅入了金军使臣心房。
完事之后,更是在十数把刀剑入体之后,用尽体内的力气大喝:“宋廷万岁,高宗万岁!”
至此,长达一年多的议和宣告破产,赵构被魏十三这一操作正式推到了风头浪尖上。
与此同时,伪齐刘豫的失势,使原齐境内的很多军民纷纷倒戈,岳家军和其他各路宋军就曾多次接纳前来归顺的原伪齐军民。
正是军民壮大的时候。
金人在面对宋廷刺杀他们使臣的事情,也是十分震怒,忽然又出现了一群被魏十三带起来推波助澜的臣子,即使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完颜兀术进拜都元帅、兼领行台尚书省,成为金朝新的掌权者。
金熙宗以完颜挞懒擅割河南地为由撕毁和约,降诏元帅府,下令复取河南、陕西之地。
完颜兀术亲统十万大军,自黎阳直趋开封;以山东聂黎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开封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军,从同州攻陕西。也只能硬着名头出兵了。
除了派遣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近两万人马前去驻守开封之外,宋廷对新接收的黄河以南之地几乎全不设防,这些地区很快就被金军攻陷。
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城下围攻刘锜,顺昌告急。赵构和秦桧迫于形势,只得改变态度,令诸将迎击金军;又声讨金都元帅兀术,颁布赏格;宋廷继而命三大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岳飞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之衔,分别晋封太保、少师、少保。
岳家军再一次临危受命,火速支援顺昌,岳飞最后的一次北伐正是打响。
岳家军在鄂州已整训三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随后亲率岳家军主力北伐中原。大军出征前,岳家军将士们纷纷与家人约定,待中原平定,再相团圆。
这一场注定难以短时间结束的战争,在双方仓促备战的情况下,正式打响。
魏十三在金军政权中,连续三封加急信件传来,全都是陈玉案等人一定要注意朝廷中,高宗与秦桧的想法和动作,但他这个消息依然难以被理解。
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也不能确定,一切该发生的事情,是否会发生,他对于岳飞,虽然没有太多同生共死的经历。
但大概是出于惺惺相惜,也是出于对英雄人物的尊敬,魏十三还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改变这一领人惋惜的历史冤案。
只是他还是要卧底在金军政权中,尽力为正面战场提供一些有用的情报,让宋廷一方,死伤尽量减轻一些,他非常清楚,如今这个宋廷的情况,已经是民众困苦,岌岌可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也开始提着朝廷却想象这些事情。
在岳家军尚未赶至顺昌时,先前被金军击退的刘锜又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正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先过顺昌,再下蔡州,随后顺着京西路,随着江淮府正面击败金军,败金军韩常,收复颍昌府、陈州、郑州和西京河南府。
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张俊率军收复宿州和亳州。
接下来,岳飞再联络北方民间抗金武装,实施“连结河朔”的策略已有十年,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宝、孙彦、梁兴、董荣、孟邦杰等义军首领负责在太行山区和河北、河东等路组织当地忠义民兵,在后方配合岳家军作战。
李宝、孙彦在曹州两败金军,梁兴、董荣席卷绛州、怀州、卫州、孟州,河北路忠义统制赵俊、乔握坚收复赵州,孟邦杰攻克了永安军、南城军。黄河北岸十余个州的忠义民兵,也都相互联络,约好以“岳”字旗为号,“期日兴兵”,等待岳飞大军过河。
黄河南北共有数十万人参加义军,金朝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完颜兀术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
随着被收复失地的不断增多,岳家军不得不分散兵力来守御新占领的地区。而韩世忠、吴璘等军都与金军相持不下,无法直接配合岳家军;
张俊则在闰六月底收复宿州和亳州之后就匆匆班师;
刘锜在顺昌战胜后,一直屯驻顺昌,既不进击,也不奉宋廷诏命南撤。
岳家军北伐主力面临着孤军深入的危险,岳飞只得放缓攻势,将兵力逐渐收拢于郾城县—颍昌府一线,又接连上奏宋廷请求支援。
“民心皆愿归朝廷,乞遣发大兵前来措置”,但一直未能盼到援军。
完颜兀术得知驻扎在郾城的岳飞兵马不多,用骑兵一万五千人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枢。
完颜兀术与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赛里等,率领金军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完颜兀术用“铁浮图”为主力,正面进攻,左右翼又辅之以“拐子马”,都是金军的精锐部队。
岳飞令其子岳云率领约八千余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采取“或角其前,或掎其侧”的战术对付“拐子马”,又选派精壮步卒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之类兵器,专劈“铁浮图”的马足,使“铁浮图”失去威力。
岳家军将士与金军“手拽厮劈”,血战数十个回合,自下午申时杀到天黑,结果毫无疑问,金兵尸横满野,终于溃败逃走。
接下来,金兵再犯郾城,岳飞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败金军,但他们仍不甘心,完颜兀术又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屯于临颍县。
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出巡,在临颍县南的小商桥猝遇完颜兀术的大军,杨再兴率部众殊死奋战,竟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军官,杨再兴与所部全部英勇战死。第二天,张宪率兵再战,金兵只好退出临颍。
城之战后,金人不甘失败,完颜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
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中,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败金军。
斩金军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完颜兀术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并获马三千余匹。
完颜兀术退还开封,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金军大将韩常也不愿再战,派密使向岳飞请降。
岳飞却用此激励军队,为大河南北频传的捷报所鼓舞,他对部属说:“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也正是这一次几乎倾尽金军前部实力的战争,葬送了他们的所有气运,宋廷的这一战下来,北进中原收复失地的势头已经是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