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
显通寺是一个灵杰之地,坐落于青繁山,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明太宗为其母亲淳太后祈福延寿所建,也图永葆大明江山之意。
进入山门,院子里草木青青,数棵古松绿意森森,地上绿草莹莹。
寺里有一个大文殊殿,供着七尊文殊菩萨铜像。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神驼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前有个醒目的日晷,移转着寺影的东升西落。
青繁山上还有好几座台顶,每座台顶都有文殊庙,四周五方铜塔造型各异,塔身各铸佛像多尊,并铸有不同佛经诵文,琳珑剔透,精妙绝伦。
这里以供文殊智慧为主,又背靠皇家,自建成以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门庭若市。
可就是这样一个影坛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的地方却曲径通幽着一个不见香火炉烟的清凉之地。
牌匾上书“天一阁”的藏经楼,位于铜殿的后面,楼后劈出两块地,葱白草绿,是僧侣们种小菜的地方,与前面不同,很有人间烟火趣味,但阁楼却终年闭门不开,里面传闻有文殊菩萨显灵的照片,佛家说是有缘才可观看。
其实也不是什么神秘之地,就是存放经书的地方,也有皇家的一些典藏珍贵文书,比起铜殿上朝朝香火炉烟,这里却不宜星火。
都说历来藏书最大的隐患就是火灾,偏偏不巧之前这里就引过一次火灾,不少值钱东西付诸一炬,引得龙颜大怒,祸及寺僧。
本来就是一普通的藏经楼,经此一事,住持命人改名此楼为“天一阁”,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意,想借水防火。
皇帝也怕再节外生枝,楼里面除了经书浩渺烟海,还有皇家秘闻,传世奇书,这些书如何才能历经几代而不流散,这就得托付给一些非常重要的人,可以把管理,保存,继承诸项环节琢磨极致,让这一偌大的藏书楼得以永存于世。
后来挑中钱氏一族,因其均是世代忠良,时任兵部右侍郎的钱卫明考中进士后又在全国各地做过官,为他藏书提供了充裕的财力基础和搜罗空间。
他本人在仕途上也耿直不阿,公然冒犯过权奸,皇帝也看重他是有一些文人风骨的,是委以藏书重任的不二人选。
钱卫明死后,他的后代们就开始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藏书的管理越来越严苛,家族的繁衍越来越大,如何恪守先祖钱卫明的规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
后来传到后代就索性采取了一刀切管理,把藏书阁直接锁了起来,不准登楼,不准看书,除非钱家一致同意或者皇上下旨的特别指令亦或者高僧讲学取经书时才可打开。
这其中有意思的事是,宁波知府铁丘成的内侄女李芯语是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一心想要登天一阁读些书,竟引知府做媒嫁给了钱家。
不过事与愿违,她最后也没能读上哪怕一本书,郁郁而终,一种说法是她嫁过去后才知道钱家族规有规定妇女不能登楼,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她嫁的钱家后裔当时已经属于钱氏旁支。
不过,将一生牵挂于数叶薄纸,听起来让世人惊叹和遗憾,在一个封建社会里,一个姑娘的生命如何坚韧而又脆弱地与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这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无法想象,却可以理解,人但凡活于世,总有在世间执着的事物,就像香客留恋于庙宇之间,政客游走于朝堂之上,在布衣匹马和朱衣紫贵之外,或许,还有另一番浮世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