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小尼姑娇娇
一路上夫妇二人商量好,先是朱棣打头阵,而后云儿再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便是云儿亲口答应三年后纳娇娇为妾,也在所不惜。
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双剑合璧,无人能敌。
清风庵是一座小庵堂,在一座小山的山脚。胜在有一处泉水,周遭古木参天溪水叮咚,清风之下凉爽怡人,确有明心见性之感。
到了清风庵门前,朱棣下马,身后的马车上徐妙云向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先进去。
朱棣拾阶而上进了山门,见到一位正打扫院子的老尼姑,他恭恭敬敬打听道:“请问师太,敦柔县主可在?”
老尼姑抬眼见他一身锦袍气质不俗,知是南京城的贵人到了。
双手合十道:“施主,敦柔县主就在庵堂里做早课,贫尼这就请她出来相见,请施主稍后。”
“那就多谢师太了。”
院子里有一棵古槐,枝叶茂盛,绿荫如盖。
朱棣就在树下静等,不一会娇娇走了过来,在古槐树下相见。
她显然还有气,挺着脖颈,故意将青皮脑袋对着朱棣,目光看着地面。
娇娇昨日尚满头秀发,今日已是靑虚虚的头皮。古槐树枝叶间斑驳的阳光,撒在娇娇一身灰布袍子上,朱棣心中很是难受。
“娇娇妹妹,过来这边说话。”
娇娇撩了一眼,似满腹委屈。
“四哥哥,我这幅丑样子,燕王妃怎么不亲来看看?”
朱棣扶她坐在石凳上,痛惜道:“娇娇妹妹,你我已然约定,三年后于北平娶你入燕王府,为何还要削发为尼?”
娇娇感受到朱棣的关心,心中的气折去一半,微微抬起头反问道:“四哥哥与王妃恩爱无比,眼中那还容得下小小的李娇娇?不做姑子,我还能如何?”
尽管娇娇嘴硬,眼中却流露出百般心酸。
朱棣眉头紧皱道:“娇娇妹妹,这件事任性不得。你且告诉四哥,为何一个下午你便剃度了?是谁劝说你的?”
娇娇略微迟疑,思思艾艾道:“是……三哥晋王殿下。昨日我赌气回来的路上,正遇到二哥与三哥。三哥向我问过原由,便劝我剃度。说既然燕王妃用投湖之计赶你,你索性出家剃度,否者不是白白认输了?”
朱棣咬咬牙,额头青筋迸现。
果然不出所料,是老三朱棡在使坏,朱棣愠怒道:“怪不得。娇娇妹妹,你听我说。三哥为何唆使你剃度?如此不是为你着想,而是有意坏我与云儿的名声。你中了他的诡计!你想过没有,你剃度出家,四哥岂不是要内疚一辈子?还有皇后,她老人家苦心孤诣为你治疗,抚养你数年,最后你抛开一切去做尼姑。老人家会多伤心?他怂恿你剃度,哪里有一丝一毫为你着想来着?你在这里清冷孤独,他会来看你么?”
娇娇沉吟半晌,才抬起头,眼中含着一包心酸泪:“三哥与我本就不近,他理不理我又如何?四哥哥,我本是李府庶女,娘亲不过是一个苦命的丫鬟。娘生下我便撒手而去,我成了李府中的累赘。昨日我要剃度,爹爹也未劝告一句。似我这般多余之人,还是出家的好。”
“不对。娇娇,没有李府,还有四哥哥,还有皇后疼惜你。总不会让你青灯古佛一辈子,凄凉若此。”
朱棣的话打动了李娇娇,她流着泪饱含深情看着朱棣,显然对他的痴情没有丝毫改变。
“你四哥说的对,娇娇妹妹,你尚是大好年华,
断不可遁世自虐。”
话音未落,是燕王妃徐妙云缓步走过来。
“娇娇妹妹。昨日,我确有让妹妹看一看殿下与我恩爱的意思。可也并不是拒绝你啊?你一走,殿下与我说起与你三年之约,我还说妹妹如此痴情,是因当年只有你关心过她,如此恩义循环,是品德高尚之举。”
一见徐妙云,娇娇自然有气。当对方说起恩义循环,娇娇眼前浮现出当年宫中的情景。
娇娇是个小庶女,六岁了还不会说话,是马皇后疼惜她,安顿在宫中针灸治疗,并认作义女。偌大皇宫之中除了马皇后的疼爱,便只有四哥哥陪她说话、玩耍了。
当年李娇娇便下了决心,此生非四哥哥不嫁。是自己心中自卑,不敢与四哥言及嫁娶,与徐妙云何干?
收拢了心绪,李娇娇惊讶问道:“怎么?四哥哥要纳我为妾,王妃你不反对?”
徐妙云上前拉住娇娇一只手,放在手心里,抬眸温和说道:“恩义循环,情真意切,是好事,我为什么要反对呢?”
二人四目相对半晌,娇娇哇的哭了出来,被徐妙云轻柔揽在怀里。
“傻女子,世间花花世界,何处不是可驻足美丽风景?出家遁世者皆是孤苦无依之人,而你还有你四哥,还有皇后。跟我回家吧,以后在王府中蓄发,三年后又是青丝如云。我在这里陪着你四哥屯田练兵,你帮我守着南京燕王府,三年后你四哥就藩之时,便是八抬大轿娶你之日。”
徐妙云拍着娇娇后背,如同哄一个几岁的娃娃。
“嗯……”
娇娇应了一声,哭的更加厉害了。
娇娇乖乖的跟徐妙云回去,在刘宅住了几日,与徐妙云越发交好。后来被送去南京,帮着料理燕王府事宜,又可经常入宫探望义母马皇后。这些是后话,暂且不说。
先说朱棣与徐妙云、李娇娇回到刘宅。
朱棣站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脑子里风起云涌一般。
今日若是与老二、老三见面,与胜利后的炫耀何异?事后必然反遭更多的算计。还不如过几日,以拜见二位兄长的名义过去,一探虚实。
朱棣打定主意,骑马直奔开荒之地。
众侍卫看到燕王殿下扶犁耕地,干劲更足了,一个下午耕完上午两倍的地。
姚广孝大师暗自赞叹,燕王朱棣一向冲锋在先,待下属宽厚,甚是得人心。如此必成大事。
自己必苦心孤诣为其出谋划策,成就大业。自己也能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