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港岛年轻人的出路
为何吴耀祖会知道黄宝鑫的底细,是因为他重生前就是塑胶行业的吗?
并不是。
简单的说,
作为重生者。
他除了拥有那十立方米左右的随身空间以外,还拥有另一个小玩意儿。
他将这小玩意儿叫做小破球,一个只存在于他脑海。
甚至可能是幻想之中,也不知道有没有实体存在的圆形球体。
它的具体作用,
大概类似于一个拥有强大搜索功能的“人工智障”。
类似于以后的小度或者小爱之类的。
关键是这东西,也不知道接的是什么网络。
反正吴耀祖可以通过它,搜索和查询发生在这颗星球上与人类有关的众多事项。
它并不是无所不能,它具体的搜索范围,大致就相当于某度、某狗、某歌这些的综合版本。
看书的靓仔们,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东西。
它也可以为吴耀祖办到。
看书的靓仔们,在网络上搜索不到的东西。
它也没办法为吴耀祖提供。
吴耀祖在与黄宝鑫聊天,发现这个年轻人见识不俗以后。
他主动将这个人的名字和形象,在小破球里面搜索了一番。
随后就发现了这位的资料。
原来是平行时空中港岛的塑料、塑胶行业大能。
按照历史轨迹,黄宝鑫1948年来到港大,一直都在他姑妈的公司里帮忙。
一直到1958年,才出来和别人合伙创业。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在七零年代到来之前,就已经是港岛的塑料行业大能。
并且黄宝鑫主要做的是塑胶塑料行业的上游,主要做各种生产塑料产品需要的工具。
例如机器,还有一些化学药品,以及进出口原料。
正因发现黄宝鑫有这份能力,吴耀祖才有意结交。
通过小破球,他多少知道一些黄宝鑫的性格。
所以投其所好,靠着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人的见识,获得了黄宝鑫的一些好感。
否则的话,他又怎么会只见一面,就这么和一个陌生人称兄道弟呢?
还不是因为对方,接下来可能对他有用。
这不能怪吴耀祖现实。
在这个时代的港岛,那些起家的大亨,一个个比他现实多了!!
送走急着去给姑妈办事的黄宝鑫,吴耀祖也没兴趣继续去逛那些二手机器店了。
因为他想开办的塑胶工厂,打算生产这个时代的港岛,甚至是世界上大部分塑料厂都没有的产品。
关键是这种产品,要用到中空吹塑机。
偏偏现在这种机器才刚出现,港岛还没有。
所以这时候,就算买来其他机器,作用也不大。
而且黄宝鑫作为化学高手,这段时间还经常逛二手机器店。
他说他最近,认识了一个在折腾这种二手机器的商人。
中空吹塑机,那个年轻人应该没有。
但是其他塑料厂需要的机器,这个年轻人可以为吴耀祖找到。
并且价格大概率可以比二手营卖店的,要便宜许多。
黄宝鑫热心的约定,明天就在这家火锅店里,把那个商人带过来。
到时候吴耀祖可以直接和对方联系,花更少的钱买到吴耀祖想要的机器。
如今方是刚刚创业时分,能省一点是一点。
可以少花点钱,吴耀祖当然乐意。
所以就和黄宝鑫,约好了明天在这里见面。
既如此,接下来下午,他也不打算继续去看机器了。
想了想,出了牛肉火锅店门口以后。
他打算找辆出租车,打的回家。
这年头,港岛只有三百七十张出租车牌照。
也就是说,港岛这时候就只有370辆出租车,以及同样数量的司机。
这三百七十辆的士,一半分布在九龙,一半分布在香港岛。
这么少的的士佬,还要在这么多地方跑生意。
车少人也少,港岛的有钱人就算想打的,也不是想打就能打到的。
今日也不知是什么情况,明明吴耀祖所在的地方是中环附近。
算是这个年代,港岛最精华的区域之一了。
他找了十来分钟,居然没等到一辆的士车。
“挑拿星啊!”
邪门了啊,难道今天港岛司机佬搞什么活动?
他也不清楚,不过好在就算没找到的士车。
这年头港岛街面上,还有到处都是的黄包车。
吴耀祖伸手拦了辆黄包车。
坐到黄包车上时,他心里想着——【要搞辆汽车来开开才行了】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肯定会很忙。
他还住在港岛的半山区,那是富人区,很难拦得到黄包车。
要是没有车的话,难道每天从山上走下来吗?
但是现在,吴耀祖肯定舍不得买车。
起步资金五十万,还要应付众多债主。
后面还有他用,这年头港岛的汽车又贵的很。
他准备稍后打电话到车行,暂时先租一辆开。
“老板,要去哪里?”
“花园道去不去?”
“没问题!!”
年轻的黄包车夫,爽快喊道,接着大步开跑。
车夫穿着短褂,露出胸膛和胳膊,粗壮的手臂搭在车把上,力气十足。
不管上坡下坡,都十分平稳,而且速度并不慢,比慢跑都稍快一些。
从皇后大道中到太平山顶,足有6公里,却仅用了半个多小时。
正常人跑步,这么短时间都跑不了这么远。
车夫却还要拉一个人,还有一辆车,体力属实可以。
至于吴耀祖的乘坐体验......
黄包车的避震可有可无,加上又是敞篷,今天天气还有点冷。
体验当然好不到哪里去。
“呼……”
“老板,车费5毛。”
到了目的地。
黄包车停住,车夫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看车夫那副游刃有余,龙精虎猛,明显不同于其他车夫的样子。
吴耀祖丢出一块钱,并有些欣赏的问道:“剩下的做小费……你练过功夫?”
“多谢老板你关照!”
车夫先道了声谢,接着便昂首挺胸,一派自信的讲道:
“我叫严军,是打南派拳咏春的,师从叶问先生,我马上要出师,-‘新’字头的大佬说好收我入门,将来我肯定是要打出一番名堂的!”
吴耀祖挑了挑眉,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叶问1949年抵港,一过来没什么维生门路,便继续之前在佛山时的开馆收徒。
因为套路新颖,并且本人十分能打,所以收了很多徒弟。
这个年轻人严军,是其中之一。
吴耀祖笑着道:“那我便祝你扬名立万。”
“多谢!”
严军抱拳拱手。
拉着车快步离开。
倒真有几分江湖中人的味道。
吴耀祖理解严军的选择,因为在1950年,准确的说。
是在港岛的50到70年代间,底层青年最容易发达的途径只有两种。
一是考警校做差佬,安全稳妥。
一是混字头,扎职够快。
像严军这样的习武之人,估计也没什么文化知识。
考差佬差了一点,并且还需要很多钱,这条路反而更难走。
混字头,搏命上位,对严军这种自认自己很能打的年轻人,反倒是一条更好的路子。
当然,这两条“发达途径”是属于普通人的。
对吴耀祖而言……
讲真,哪怕是现在给他个总华探长,他都不会去做。
做差人做到顶,不过是雷洛那个级别。
难道他重活一世,最终的目标只是“贪足五亿”,最后灰头土脸的跑路,客死他乡?
神经!!!
吴耀祖摇头轻笑。
转身向身前的别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