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343~344
林阡看着嬴政,突然想起自己似乎从来没在嬴政面前提到过陈胜吴广这两个人,于是笑道:“这两人怎么说呢……真要严格算起来的话,秦国的灭亡其实是亡于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而奋起反击的百姓之手,因为先有了百姓反击,才给了刘邦项羽这些人出头的机会。”
“而陈胜吴广两个人,便是拉开这场导致秦国灭亡的农民起义序幕的第一人。”
她这样一说,嬴政瞬间就明白了:“看起来这两个人在秦国灭亡这件事上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阡点头:“不只是在秦国灭亡这件事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在之后几千年的历史中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几千年后的伟人,对这场农民起义也一直持有的是褒奖与欣赏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直接影响了华夏百姓几千年的思想。
嬴政听完之后,不由好奇:“按照你的说法是,秦国百姓那个时候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奋起反抗?但反抗总要有个导火索?这陈胜吴广反抗选择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林阡一顿,解释道:“因为戍边遇上大雨,耽误了时间,按照当时的法律即便是到了戍边的地方也会被斩首。”
其实在现代,关于两人起义的直接原因已经有了争议。
有的根据刚出土没多久的云梦竹简上的法律条文,认为这两人就是纯粹撒谎,但也有人云梦竹简所记录的法律条文是秦始皇时期的,可秦二世上位之后为镇压对其不满的官员与百姓曾多次更改法律,所以不能证明两人起义的理由是假的,还有人觉得云梦竹简中记载的是徭役,并非陈胜吴广所服兵役,不能以徭役的要求来套兵役。
但林阡不是已经穿到了秦朝?她也学了秦律,所以她所了解的事实是前世曾流传的第四种情况,法律条文确实为真,但陈胜吴广也确实撒了谎。
因为秦律确实记载了失期当斩的情况,但真正需要被砍头的其实是两个领头的人,也即是陈胜和吴广两个人而已。
就像是刘邦因为带人服役,却让手下百姓跑掉,最后需要跑到山中逃命的也就只有刘邦这个老大一样。
并不存在连寻常服役的百姓都要被砍头的情况。
不过……
林阡凑到嬴政身边,认真建议道:“所谓乱世用重典,如今秦国一派盛世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秦国的外敌也被肃清地差不多了,以后打仗的机会许想来也没有多少,再继续用以前的律法来管理天下百姓其实非常没有必要。”
嬴政愣了下,明白过来她这话的意思:“你想要修改法律?”
林阡眨眨眼:“提个建议。”
嬴政陷入了沉思当中。
其实他也明白,林阡的提议非常有道理。
在乱世的时候采取更严厉,甚至称得上是严苛的法律不但有助于管理百姓,约束百姓的行为,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国家战斗力,发生战争的时候自然可以更容易让国家留存下来。
但在太平时期,过于严苛的法律则弊大于利,继续施行对管理国家并无太多好处——
所有百姓在生活中都必须绷着一根神经,就担心自己稍不注意就违法了,不但对百姓自己的生活,其实对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不过……
嬴政看向林阡:“目前还不是时候。”
林阡愣了下,瞬间亮了眼睛:“意思是,等到时机合适,你就会修改法律?”
嬴政点头:“这是自然。”
眼瞧着林阡要追问什么时候才最合适,嬴政立刻转移话题问道:“听起来,你很欣赏陈胜吴广这两个人?”
林阡摇了摇头:“我可不喜欢这两个人。我喜欢的是农民起义这件事,因为秦国如今科技一直在不停地推陈出新,虽然大部分科技还没有走进百姓家中,但百姓因这些东西而生活越来越好却肉眼可见。”
越是社会动荡的时候,思想与阶级就越容易改变,等到社会彻底安定下来,思想与阶级就非常容易固化,到时候万一再让周朝时期大行其道的阶级、血统等言论占据主流可不是一件好事。
林阡认真道:“我之前还有些担心,这场农民起义会不会因为我这只蝴蝶煽动的翅膀而消失不见呢。如果消失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这可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场农民起义。
即便知道如今消失了,以后未必不会有其他人再发起农民起义,也未必不会再有其他人再说出类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话,但……万一呢?
至于陈胜吴广这两个人……
只能说这两个人勇气可嘉,也足够聪明,而且抓住了合适的起义时机,所以在史书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非要喜欢某个人的话,他们其实远不如刘邦项羽。
嬴政眉眼舒缓:“可确定在龟兹国搞事儿的人是陈胜?”
林阡又将信件看了一眼,摇头道:“陌娘没有些清楚,只说是她一个比较得用的下属。她还说原本是打算从经济上制裁龟兹国,直接耗上个一两年,到时候龟兹国自己就要求着并入秦国了。”
“但这个心腹急着立功,本人似乎也对龟兹国百姓的如今的生活状况看不过眼,并不希望拖上个一两年的时间,所以就瞒着林陌自己偷偷联络了许多当地的名门望族,悄悄组织出了一支军队,并已经说服了那些人择日起义。”
“现在呢,”林阡无奈开口,“他们似乎只等着陌娘定下一个时间,到时候就要直接起义,反抗龟兹国国王的残暴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