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 114 章
散步完了,伊莎贝拉表示有点累,于是跟盖茨比先行上房休息。
黛西忽然想喝酒,就让乔丹陪她喝,料不知在娱乐室里遇见了在抽今天的第二枝雪茄的汤姆。
“你为什么要对伊莎贝拉说那种话?”黛西本来打算在睡前跟汤姆说说这件事,现在伊莎贝拉和盖茨比不在场,她也忍不住。
伊莎贝拉是她的客人,汤姆这样诋毁她的客人的男伴实在是一件很无礼的事情。
“因为那是事实。”汤姆不以为然,目光投向从头到尾都在看戏的乔丹,“贝克小姐,我知道你是认同我的。”
乔丹也点了一枝烟,轻轻的瞥来一眼:“Well,在情感上我是挺喜欢盖茨比先生,他是个不错的人。”
“那理智上呢?”
乔丹笑而不语,带点神秘的意味。
她坦承自己是个很现实的女孩,她的丈夫必须待有点家族底蕴,而不是开药店的。
但对于伊莎贝拉的选择,她一向是尊重的,伊莎贝拉有本事不靠男人而过得好好的,但她总有一天会退出体坛,那么她需要一个能够保障她下半辈子的幸福的男人,所以她没办法像伊莎贝拉那样不去计较男方的背景。
总的来说,盖茨比配不上伊莎贝拉,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虽然伊莎贝拉只是中产家庭出身,但美国最知名设计师的身份足以为她招来一张上流社会的入场卷,还是一名资本家,她的追求者里面不乏跟汤姆相近的级数,可她却偏偏选择一个来历不明的盖茨比。
“看吧,我们都认为你的朋友值得更好。”汤姆强调道。
黛西说不出反驳的话。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枝上上签,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可是她又向往着伊莎贝拉和盖茨比的爱情,那种与背景和金钱都无关,纯粹的爱情。
难道爱情和面包真的不能同时拥有吗?
……
伊莎贝拉和盖茨比都对昨天在娱乐室里的争吵毫不知情,隔天,盖茨比马不停蹄的回纽约去,伊莎贝拉跟乔丹以客人的身份留在布坎南大宅,乔丹因为赛季结束所以有长假期,伊莎贝拉则是因为要等餐厅开幕,就在这里住个几天——布坎南家比最贵的酒店都更舒服。
三个女孩一起出门的时候总会惹来很多注视,谁叫她们一个是运动明星,一个是知名设计师,一个是豪门媳妇,都是很有名的人。
见识过真正的老钱家族的生活方式后,伊莎贝拉就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托黛西·布坎南带她们去各种聚会和派对的关系,她结识了一些同样来自芝加哥老钱家族的人,体验了一把老钱式生活。
如果只看物质生活的话,伊莎贝拉要过成布坎南那样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哪怕是在把金钱当上帝崇拜的美国,钱亦非万能,布坎南家世世代代结交的人脉不是伊莎贝拉可以比拟的,他们一句说话随时能让她的业主不继续租约。
在老钱的眼中,伊莎贝拉就是个打工的,他们负责出钱,她负责做衣服——即便她现在已经很少自己动手做衣服,但她的确为有钱人提供服务不假,就算有时候有钱人要反过来请求她做一件衣服,可人家都开口请你了,你能不做吗?
她以一个人的力量爬到这里来已经很了不起了,可她就是不满足。
她所缺的是底蕴。
底蕴就是一个家族能够屹立不倒百年的资本,除了钱以及还有房地产、家族产业,广阔的人脉——而她甚至没有属于自己房地产,住的别墅还是租来的。
也许她在不久的未来会拥有超越老钱的财富,可是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来的太快了,布朗特家的基根还不够稳固,即便希莱尔和优活都在蓬勃发展,然而1929年的那场经济大萧条有可能毁了她的心血。
伊莎贝拉有信心只要从现在开始准备,便足以在那场能要了无数资本家命的经济大萧条保全自己,但这并不是因为她的底蕴有多丰厚,纯粹只是因为她知道未来而已。
而那些真正的老钱拥有在经济大萧条里屹立不倒的条件,可是像她这样的资本家却会因为经济、政治、社交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失去生计。
这也是她一直在尝试发展不同生意的原因——一家倒了还有下一家。
所以伊莎贝拉只说她会比布坎南富有,却不敢说她能取代布坎南的地位。
罗彻斯特汉堡的开业被当地的报纸所报导,餐厅独特的营运模式、便宜的价钱以及高CP值引来了不少目光。
芝加哥的物价可不便宜,罗彻斯特汉堡坐落在市中心,但价钱只是同区餐厅的一半至三分二,加上伊莎贝拉一早便联络了记者让他们写些宣传的报道,于是一开张就备受瞩目。
一听说她开了家餐厅,黛西和乔丹都想去试试,即便伊莎贝拉并不认为吃惯了高级餐厅的她们会喜欢连餐具都不提供的快餐,但是在两人的坚持下,她还是带了她们去罗彻斯特汉堡。
黛西意外的还挺喜欢薯条和汉堡,大概是吃惯了山珍海味之后突然的口味转换给她带来了新鲜感,好比有钱人偶尔也想体验一把平民的生活而去坐公交。
伊莎贝拉自身就是一块广告板,还有名媛和运动明星的辅助,媒体又披露原来伊莎贝拉就是罗彻斯特的老板,令餐厅的名气暴涨,无数芝加哥的市民慕名而来。
不过名人效应也许能够带来短暂的繁荣,但长远来看,一家餐厅能不能吸引回头客还是得靠自身的实力,在芝加哥市中心便宜又能饱的餐厅选择少得可怜,罗彻斯特汉堡却做到用低廉的价钱提供饱肚又美味的食物,而且方便快捷,特别受年轻人和劳动阶层欢迎,像学生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所以在名人效应稍为冷却一点之后,罗彻斯特汉堡的生意不算特别火爆,不过入座率通常都有七成,早餐及午餐客人最多,拥有百分百的入座率,更别提还有许多客人都选择外带。
伊莎贝拉当初投入了不少钱,眼看回本肯定不成问题,她感到十分欣慰。
快餐和超市一样,都不是一门会一夜暴富的生意,但长远为她带来的利润肯定是十分可观的。
看餐厅走上了轨道,还有菲利浦先生在看着,伊莎贝拉就安心的回洛杉矶了。
对媒体而言,相比餐厅的自身,伊莎贝拉涉足饮食业这件事更值得报导。
比如《洛杉矶日报》总结了伊莎贝拉一路以来的从商生涯,从希莱尔开始建立自己的时尚帝国,到现在分店遍布整个美国,甚至还在向海外发展,再到高洁丝的发明解决了烦扰妇女们的生理现象,然后就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购物体验的优活超市,再来便是大受欢迎的平民快餐。
先不说设计和发明,她的超市和快餐店都采用了前所未见的经营模式,她所获得的成功导致整个行业都在模仿——这一年来美国各地都冒出了不少类似优活的自助式购物超市,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许多自助式点餐及取餐的快餐店。
伊莎贝拉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她的商业头脑,这让人不得不感叹——Damn,那个女人的眼光怎么那么准?
正正是因为她做什么生意都能大赚特赚的关系,布朗特公司开始受到商人们的青睐。
……
伊莎贝拉要离开洛杉矶的那一天,全城的记者都在哀嚎。
伊莎贝拉·布朗特不在了他们要怎么活?!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活”,她的新闻足以养活一家小报社,只要有她的新闻,报纸都卖的特别好,可以想象到她离开之后报纸的销量又要回到以往的不咸不淡了!
洛杉矶的记者在哭,纽约的记者却笑了。
伊莎贝拉在纽约成名,纽约市民都习惯了天天在报纸上面看见她的名字和照片,记者也习惯了想不出写什么就拉她出来写文章,然而她在两年前忽然跑到西岸去,在那之后要再见到她的新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毕竟现在没有互联网,距离是一个很大的隔阂。
所以一众纽约的记者对一个备受注目的话题人物的回归自然是求之不得,甚至伊莎贝拉人还没回来,他们已经在写她的新闻。
《纽约邮报》:“伊莎贝拉·布朗特阔别洛杉矶,人气女王回归”
《纽约每日新闻》:“伊莎贝拉·布朗特:我会在纽约定居”
《速报》:“纽约比洛杉矶更有魅力?”
伊莎贝拉也没想到自己当初一走就是两年,这两年里面跟盖茨比见面的次数用两只手掌就能数完了,而神奇的是,他们竟然坚持了。
回到纽约的第一个晚上,伊莎贝拉在酒店安置好,在她物色到适合的房子之前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兩年前在纽约住的别套小别墅早就中止了租约,虽然伊莎贝拉多的是闲钱去养一套不住的别墅,但是从商人的角度来看这明显是一笔亏本的生意,不合乎她的原则。
当天晚上,她接到尼克的来电。
在回来之前伊莎贝拉早在信里告诉自己在纽约的好友们她会待到哪家酒店,自然也包括了盖茨比。
她以为盖茨比会来接她,然后一起在酒店度过一个激情的晚上,然后那货却说工作很忙,没办法来见她,说心里没有怨言就是假的。
如果不是对盖茨比有着绝对的信心,伊莎贝拉甚至怀疑他是不是移情别恋了。
两人先是闲话家常,然后尼克一副忽然想起什么的语气,彷佛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明天晚上有一个派对你一定要来。”
“是谁的派对?”
“你来了就会知道,但你一定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