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盖房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下午,古一鸣也得到了他最想接到的消息——京城的东西到了。
叫上十来个人,骑上自行车,一众人直奔海关。
带着几个大院子弟,办起事来就是快,很顺利的,机器就到手了。每人车后座上绑上一套,十几个人浩浩荡荡的回到了古一鸣位于大栅栏的住处。挨个试了试,都没有问题,把录像带拿出来一半,几个人简单的分了一下,并约定好一个月一换,就拉着东西回自己的场子了。第二天,汽水、板凳都准备好了,中午一过,录像厅就算是开始正式营业了。
起初并没有什么人来看,也正是趁着这个空档,古一鸣让叶惊几人以他们的名义去联系了文化宫,把录像厅挂靠在了文化宫的名下。
等手续都办好了以后,录像厅的名气也渐渐的打了出去,左近的年轻人纷纷赶过来看新鲜。
25寸彩电,没见过的港城片,使得这些年轻人流连忘返。
最后几人一商量,都同意把单场票价提升到1块钱。哪怕是这样,录像厅里还是一凳难求,很多人情愿站着也要去看。
这边安排妥当,古一鸣就带着赵大鹏和剩余的7万块钱启程回岛城了。
没看错,就剩7万了,购进凳子汽水花了点,剩下的古一鸣都给马威督留做了启动资金。
马威督这边做的红红火火,一个是因为现在没有做这个的,另一个则是因为李德平的那些兄弟。他们每天走街串巷的,谁家有啥,那心里是倍儿清楚,而且都是坑蒙拐骗出身的,刚刚听说马威督要收老物件,这群家伙就疯了似的往他这里送。
别说,他们还真送来不少好东西,可是马威督也不是啥实在人,价格压得低的不行,有的甚至仅仅是给写个条,能白看一天电影,就把人给打发走了。可是就这样,对方还觉得自己赚大了。
等古一鸣回到岛城的时候,他让赵大鹏先回家去看看父母,顺便把带回来的京城特产给二老送去,而古一鸣则是迫不及待的去收拾房子了。
他先是花钱找了几个工人把房子简单的修整一下,这些房子和京城的老房子不一样,准备开录像厅的几个房子都很大,一个单间不说比的上京城的三间却也相差不多。
雇人把屋子里的炕啊,灶台啊之类的都拆掉,拆下来的东西和屋里的一些破烂随手就扔了出去。
这个年代,只要还有利用价值,就会有人往家里捡,哪怕是烂木头、碎砖头,都不会放过。所以,干到最后,来屋子里帮忙的竟然比工人还多,干起活来比雇来的工人还认真。
这边正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赵大鹏已经赶回来了。还没等他说话,就被古一鸣打发到其他的院子去当监工了。
人多就是快,仅仅一天时间,四个院子就收拾好了。
下一步就是窗改门了,这种技术活就没办法取巧了,只能老老实实的请人来干活,不过古志军的单位里,这种人才很多,也不用给什么工钱,只要好吃好喝的招待一顿就可以。
当天晚上,古志军下班后,就带着几个同事过来了,要说还是他们这个年代的人会的多,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弄好了。
看看时间,古一鸣带着几个叔伯去了街口的国营饭店,虽然态度不咋地,可是大师傅的手艺却没得说。
几人都很好酒,八个人,愣是喝掉了十瓶老白干,古一鸣真怕他们回家的路上出什么事。
不过还好,这个年代的人都很抠门,舍不得到肚子里的好东西再吐出去,所以基本都是喝到自己能掌控的极限就不再喝了。
第二天,古一鸣又拉着赵大鹏去买了凳子,有了京城的例子,凳子也就没刻意的准备那么多,毕竟来晚了的人大多数都宁愿站着看。
古一鸣又联系了二大妈王玉凤,从她们厂子定了汽水。
几天忙下来,基本上准备的就差不多了,现在就只差几个盯场子的了。
不过这是古一鸣自己的主场,生活了这么多年,找几个靠得住的人也毫不费劲儿。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古秀雯,古秀雯上的班很累,而且一个月也才28块钱,对于现在的古一鸣家来说,上与不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他前世的岳父张玉田,张紫莹的父亲,这个人老实一辈子,手脚勤快,这个位置很适合他,但是目前只能按月给工资,不能给他分红,不然一辈子都是土里刨食的老实农民,突然间给他一个一年有几千上万块收入的工作,肯定会吓坏他的。
第三个就是大爷古志国,古志国爷年轻的时候,因为好勇斗狠,和别人打架,结果被对方报复,一只手的手筋被砍断了,而他却因为在打斗过程中,夺过对方的刀,失手砍死了对方,被判了十五年。前年刚刚放出来,原来的单位早就把他开除了,而他现在因为身体有残疾,还有案底,哪里都不愿意用他,这两年就靠着他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兄弟的接济过日子。而古志国当年因为进了监狱,本来都订好的婚事也黄掉了,对方上门退亲的时候,古文华老两口也只能陪着笑脸,毕竟让对方一个姑娘等一个残废十五年,到哪都没有这个道理。古一鸣这么做,也算是了了他爷爷奶奶的一桩心事吧。
至于第四个,那妥妥的得交给赵大鹏了,毕竟这行后世可是很乱的,得有一个强力点的存在震慑一下。
这别人都还好说,唯独张玉田这边有些难办,毕竟现在的古一鸣和张紫莹还只是见过一面而已,请起来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古一鸣亲手写了一张招人的海报,趁着夜色,贴在了张家的外墙上,工资待遇写的很丰厚,可是半个村的人都来过了,张玉田也没出现。
直到开业的头一天晚上,古一鸣才看到他在媳妇王月华的催促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走进了院子。
古一鸣看着这老两口,只是象征性的问了些东西,就留下了他。当然,现在的古一鸣可不敢叫他们岳父岳母,只能暂时称呼他们张叔张婶。
而当他们得知一个月的工资有90块钱的时候,王月华非常的高兴,毕竟现在让他们很羡慕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30多块钱而已。
唯一不好的就是没有休息日,不过面对这么高的工资,任谁也拒绝不了。
短短三天,岛城这边就已经筹备完毕,也挂靠在了岛城的文化宫名下。
第四天一早,四挂鞭炮几乎同时在四个院子门口响起。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邻居们纷纷伸着脖子往院子里张望。当听说开的是录像厅的时候,不知道录像厅是什么的邻居,更是被勾起了好奇心。听到看一场电影就要一块钱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强压下了心中的好奇,毕竟这个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天的收入了,足够一家五六口人吃饭了。
和京城的情况差不多,最开始的几天人很少,第一天的时候,甚至还有空场的。
可随着看过的人出去和其他人不断的吹嘘,越发的勾起人们的好奇,而港城片和现在电影院里放映的那些电影有着很大的区别,再加上种类繁多,生意也日渐火爆起来,其中以年轻男女为主,甚至有的未婚的工人,一发下工资就过来,直到工资花光,才不舍的离去。
就这样,录像厅的生意在古一鸣奔波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做起来了。
现在的古一鸣每天都往返于各个录像厅之间,在那里聊天打屁倒也过得惬意。
一天晚上,回到家里,古一鸣看着一家人挤在两间房里,于是做了个决定,最后这六万多块钱,他准备拿来盖房子。
当得知古一鸣想把手头最后这点钱也花掉的时候,赵春惠终于发飙了:“都花了那么多了,房子也买了那么多,还盖什么房?你看看,房本都那么大一摞了,你还想咋的?留点钱,有个啥事也好应个急。再说了,你都16了,过几年结婚不还得花钱?”
古一鸣不敢硬顶赵春惠,只能耐心的和赵春惠解释起什么叫做通货膨胀:“您看看,去年肉价和今年的肉价,再想想前几年,钱只能越来越不值钱,我盖房子,第一是为了改善一下咱家的居住条件,毕竟老三老四都大了,二姐也上高三了,大姐更是快要嫁人了,总不能还都挤在一个屋子里吧。而且二姐学业繁重,每天晚上不一定要学到几点,肯定会影响老三老四的休息。还有,大姐如果交个男朋友,真的带回家里,连一个独处的空间都没有。再说了,你刚刚也说,我都16了,过几年可能就要结婚了,万一我带个女孩儿回家,我俩说点啥悄悄话,你们还都躲出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