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军
1986年立冬前一天的黄昏,古老的首都下起了今年的头场雪,雪花又大又厚。路上的灯也早早的亮了,以往也不是很亮的路灯,今天更是显得格外的昏黄,只是在它的光照范围内的雪花,却好象比别的地方大很多、多很多。
由于是礼拜天,大人、孩子不用上班、上学,再加上这样阴霾的天气,很多外地到bj的人,这时也躲在旅馆或是亲戚的家中,所以路上的行人不多。平时喧闹异常的tam广场,今天也是分外的空旷。只有tam照相馆的几位工作人员,为稀疏的游人拍照。镜头里不但留住了游客冻红的脸颊、古代皇城的雄壮,同时留住了这让人寂寥和迷惘的首都的雪。
永定门火车站,汽笛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今天是新兵入伍的日子,前来送行的亲朋好友,与还没有带上领章、帽徽的新兵,占满了偌大的月台。李冉踮起两脚,透过列车的车窗,看到杨君在车厢的行李架上放好了背包和一只淡蓝色的人造革硬制旅行箱,可能是有一些什么事,杨君在和一个带有领章和帽徽的部队干部说着话,李冉看着儿子,脸上透出一种难舍的表情。
李冉留着那个年代bj很是流行的烫成大波浪式的发型,只是她的头发比大多数人略长一些,由于发型的关系,她洁白的前额只露出中间的一部分,这让她精致的脸,多了一份含蓄的美。一袭长长的灰白华达呢大衣配上半高跟的粽红色牛皮短靿棉靴,挺拔的彰显出她舞蹈演员的身材。李冉出身音乐世家,现在是bj舞蹈学院的一名舞蹈老师。
杨君的父亲杨希则却没有和妻子一起到车站送儿子,原因是他根本就不同意杨君当兵。做为bj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杨希则对他的独子抱着很大的期望,从杨君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他便和李冉商量妥当,在家里夫妻间的对话都要用英语,为的就是给小杨君从小创造一个很好的接受外国语言的氛围。从此杨君出外说中国话,回家说外国话。以致于杨君上小学的时候,他英语课的老师,时常单独的把杨君叫到没有别的老师在场的办公室,向她的学生学习正宗的剑桥口音。所以杨希则希望杨君将来能够成为象季羡林一样的大学者、大翻译家。
而杨君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jfj战士,因为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都崇拜英雄,他们从课本上学习的是黄极光飞身堵枪眼、邱邵云楞被烧死也不挪地儿??????;从电影上看到的是《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从广播里听到的是《杨家将》、《岳飞传》?????等等等等。
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造成了那个年代孩子的内心,对个人英雄主义是无比崇拜的。可以说,这种崇拜,是那个时代所造成的。被打上了时代烙印的人,将会永远的背负这个烙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杨君从没有让父亲失望过,满满一箱子的各种奖状,就是充分的说明。在众多的奖状里,还有几张是全市中小学生歌咏比赛及钢琴比赛的第一名。
十七岁那年,杨君考上了他父亲所在的bj第二外国语学院。全家都为杨君感到高兴。他的舅舅更是希望等杨君毕业后去他们公司工作。
杨君的舅舅是首都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不断推进,外国的很多产品也如同潮水般的涌入中国,可是老外净欺负我们,好多产品只有本国和英文的说明书。
所以,找人翻译说明书,就成了外贸公司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杨君就为他舅舅做过几回这样的事。开始杨希则怕耽误杨君学习,可当他看到两三页的使用说明书,杨君十几二十分钟就搞完了,想想这也是对儿子翻译水平的一种锻炼,自然也就默许了。但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杨君的舅舅都会悄悄的给杨君一些钱。而杨君也会不客气的笑纳了。
就在杨君大学二年级的一个晚上,他回到家里,非常正式的通知父母,我要去当兵,而且态度是不容质疑的。李冉马上感觉到杨希则的不解和失望,但是杨希则什没有大发雷霆,他只是望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着这个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聪明过人的儿子,怎会突然有这种想法,肯定是心血来潮,杨希则心里想道。
于是他轻柔的问了一句:“怎么会突然的想到去当兵呢?那你不上学了吗?”
杨君回答说:“我想要去体验军队的生活。”
杨希则有些调侃的说道:“那你当初高考的时候怎么不去报考军事院校呀,那样岂不一举两得!”
杨君有写着急的说:“即使上了军校那还是大学生,他们也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军旅生活。”
杨君恳切的看着父亲说:“爸爸,您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军队,也一直很向往,再说,我就当三年的兵,退伍之后,我就接着上大学,我想您也希望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吧。重要的是,当兵还可以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意志。我真的希望爸爸妈妈成全我。“
杨希则尽量的控制自己略带气愤的情绪,说道:“当兵,那是考不上大学和为了寻求出路的人的一种选择,而不是你的选择。”
杨君低下了头,对父亲说道:“我已经报名了,并且向学校提出了休学申请,只要办一下手续就可以了”
杨希则显然是被杨君的自作主张给激怒了,他腾的站了起来,怒声问道:“你说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冉赶紧的过来拉住杨希则,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太激动。然后问杨君:“你真的已经决定了吗?不后悔吗?”
杨君抬起头说:“我不后悔”
杨希则听到杨君这样回答,又想冲过来质问杨君。李冉依然紧紧的拉着他,劝道:“孩子是成年人了,他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了,再说,
当兵也不是什么坏事,退伍了还可以接着上大学吗,你就不要再为难孩子了”
杨希则铁青着脸,看着杨君。
短暂的沉默之后,杨希则已经感到这孩子是下定决心了,看来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于是轻轻的叹了口气,对杨君说道:“既然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你就去做好了,没有必要征求我的意见了”。说完他回到书房,在门即将关闭的一瞬间,他重重的推了一下。
李冉靠在儿子身边,拉住杨君的手,略带无奈的笑着问杨君:“真的要去吗?”
这时杨君抬起头,对着母亲笑了笑,肯定的点了点头,他握紧了妈妈的手,对妈妈说:“妈,谢谢您”
在随后的几天里,李冉陪着杨君办好了诸如街道登记、武装部填表、检查身体、政治审查等所有的手续,并在领到入伍通知书的当天下午,去杨君所在的学校,办好了休学手续,并和老师、同学一一告别。
和杨君一起当兵的还有另外四个人:吴小天、邵辉、帅新华还有王鹏。他们四个都来自军区大院。杨君住的那栋楼,紧挨着军区大院。所以从上幼儿园开始,他们几个就非常要好。一直到高中毕业,他们都在同一个学校念书。
杨君上大学后,他们四个在家待了一年,但他们谁也不老实,不是玩琴、打架,就是听歌、跳舞。还到学校找杨君,想瞧瞧女大学生,看能不能顺便也拍一个。但后来看学校管的非常严,又怕影响了杨君,这才慢慢不去了。杨君没事也去找他们几个玩。
当听说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要被老爹给送到部队了,杨君感到特别的失落。从小的理想被别人实现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又看到即将分别的朋友。年青人的冲劲加上烙在身上的时代印记,促使杨君决定要去当兵。
由于车厢内外的温度差异,玻璃上很快泛起了一层薄雾。李冉看不到儿子了,显得非常焦急,她向后退了几步,扬起头向车厢里面张望。
吴小天打开了靠近站台一侧的车窗,这小子帽子歪戴,崭新的军装只扣了最下面的三个纽扣,他把杨君拉到窗户边,胳臂勾在杨君的脖子上,两个人弯腰撅屁股的把头探到车厢外,看到李冉焦虑的神态,吴军满不在乎的对李冉说:“阿姨,您甭担心杨子,我们哥儿几个会帮您照顾他的,什么事都有我们几个呢,您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放宽心吧”。李冉含蓄的笑了一下,对吴小天说:“他年龄比你们几个小,长这么大也没离开过我们身边,在部队上又是集体生活,你们多替我照顾照顾他,阿姨谢谢你们了”。
一直趴在窗户上和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儿说话的帅新华,扔掉手中的烟蒂,对李冉说:“阿姨,没事。等到了部队,我给杨子找一保姆,工作和生活都让保姆照顾着,这样您就放心了吧”。
新华的这句玩笑话,把李冉也给逗乐了。她对帅新华说:“我看你就给杨君当保姆得了,甭找别人了。”
帅新华脸上故意呈现出惊讶状,对李冉说:“那可不成,保姆都得是女的,阿姨您瞧这女孩儿怎么样?让他给杨子当保姆,准成”。帅新华一边说,一边向刚才和他说话的女孩儿扬了一下头。
“当就当,怎么了,给杨君当保姆我乐意”女孩满不在乎的说道。并且摘掉手套,把手伸向李冉:“阿姨您好,我叫吴敏”。李冉笑着和吴敏拉了拉手。
听女孩这么说,帅新华他们几个人被逗的哈哈大笑。
李冉也笑着埋怨新华说:“不准拿人家女孩子打岔”。
这时,帅新华收住脸上的笑容,对李冉郑重的说:“阿姨,我们哥儿几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就和自家兄弟一样,我们这几个人里头,杨子最小,只要我们几个在一块儿,没人能欺负我们,您就甭操心了。回头您和杨叔叔也说一下,甭惦记着,没事。”
帅新华又侧过脸对杨君说:“杨君,这回你可是让你爹失望了,好好的大学生你不当,非要到部队鬼混。所以呢,到了部队以后,立马给家里写信,汇报思想工作的同时,好好的向你爹承认错误”。说这些话的同时,帅新华向杨君挤了一下眼。
杨君明白,新华之所以这样说,是想借妈妈的口,回去安慰一下爸爸。杨君心领神会的拍了一下新华的后背。
杨君知道妈妈舍不得他,看着妈妈,杨君心里有一些发酸。他尽量的压制住,轻缓的对妈妈说:“妈,没事的。您回头跟我爸说,到部队后,我会经常给爸写信的。”
李冉的眼眶潮湿了,她努力的克制住自己,给儿子送上一个肯定的微笑,点了点头。
火车拉响了汽笛,慢慢的移动了,帅新华把身体探到车窗外,大声的喊道:“bj,再见了”吴小天也对着外面大喊:“我们还会回来的”。
杨君离开了车窗,坐到他的位置上,眼里禽着淡淡的泪花。
李冉轻轻的向列车挥手,她站在原地一动也没有动。火车走远了,而她的手依然僵直的留在空中,眼泪已经流过双颊,滴落在大衣的领子上。
杨希则一直站在月台的一根柱子后面,虽然他不支持儿子当兵,也不打算去送,但是血缘的至亲和对儿子的牵挂,还是让他来到了车站。
默默的注视着远去列车,压抑了好几天的心情却感到些许的释怀。也许儿子是对的,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路平坦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坎坷。到部队这所社会大学去历练一番,对儿子今后的人生也会是有好处的。就只当儿子是古时候的书生,投笔从戎了。杨希则心里安慰着自己。
“回家吧”杨希则心疼的握住妻子冻僵的手,轻声说道,李冉不无惊讶的回头看着杨希则,她了解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她知道杨希则一定会来的。
李冉怪嗔的问道:“怎么不和儿子道别呢?”
“我怕孩子看到我会拘束的”
李冉知道杨希则的回避,还是表示了对儿子自做选择的不满,但她知道,杨希则来到车站,就证明他已经原谅了儿子。
于是李冉拉住杨希则的双手,微笑的对他说:“你是个好父亲”。
杨希则看着妻子没有说话,只是回报以无奈的微笑。
列车远去的方向除了几点昏黄的灯光外,什么也看不到了。许久,两人无语的转过身去,月台上留下了两行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脚印。雪,越下越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