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抢收
天刚亮。
老旺头,带着他大儿,二儿,各自拎着镰刀,前往自家地头上去。李桂花带着儿媳们叫起了孩子们,五个小孩洗洗涮涮好,给他们吃饱喝足了。李桂花等会要将他们一并带到地里头去。到时候在地头边搭个小帐篷,让孩子们在跟前玩着。孩子们都太小了,就留他们在家,大人们也不放心,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比较好。
“老二媳妇顺便把锅子粮食都带上。”
“好,娘这是准备直接在地头上生火做饭了。”
“对,省的还要来回跑了。”
邹娇娇则拎起装满凉白开的水壶,娘几个带着孩子们一块儿往地头走去。
......
等李桂花她们到地头上,家里的爷们已经在地里干的热火朝天了。
田地里,天气的闷热,加上辛苦的劳作。邹家三个爷们额头上的汗水噼里啪啦的落在眉毛上,眼睛里,鼻尖上,流进嘴里尽是咸味儿。
邹大山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拎着镰刀喊:“爹,我娘她们来了你去喝碗水吧。”邹大河也迎合着他大哥的话:“爹,你听我哥的,去喝个水。”
邹大山能感觉到自家的老爹体力不如以前了,他看见他老爹干裂的嘴唇。虽然他老爹没说半个字,但是他看的出他老爹的精神头不足。但身为长子的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让他爹多休息休息。
农人们对于农田的劳作是避免不了的,除非家里飞出金凤凰。唯有读圣贤书才可以给家里改头换面,更换门楣。
像童生,秀才之类就跟医馆的医师,酒馆的小儿一样图个轻松活计,家中勉强糊口。糊的还是小家之口。像那些三四代同堂,还不分家的,就靠一个小小的童生秀才之名,是远远不够的。除非是家里供出了个举人,一旦成为举人,那么来钱的路子可就多了。富商,县里的县令都是很重视举子的,因为举子再上一级便是天子门生了。不论对方成与否,在官途上多交一个朋友,总比多树立一个敌人要好。小小的投资在未定的将来或许会换来一个大大的回报。所以大家在这时都不会吝啬这小小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穷秀才,富举子。”的由来。
汗如雨下,不要说是受宠的闺女邹娇娇了,就连怀有身孕的李南乔也下地了。年级大一点的小东和小春这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们,乖乖的呆在一旁的小帐篷中,便是对家里最好的帮助了。
......
快午时了。
这天气看着实在是吓人,邹大江带着自己媳妇,从镇上医馆赶回帮忙了。
“爹,娘我们回来啦。”远处传来声音。
王秀儿抬起头,直起身子,用手摇了摇她娘,指了指远处回来的两人。
“怎么你两咋都回来了。”李桂花直起身子,这一嗓门听起来是在疑惑,却喊得那叫一个骄傲。
李桂花一边望着她三儿邹大江他们夫妻俩朝着地头走来,一边对着她大儿媳王秀儿小声嘀咕:“我还以为他们医馆里面太忙,没时间赶回来收粮了。本没有盼着他们俩回来搭把手了,没想到他们俩居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