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控制乱局
反对的理由一是夏平身体还未恢复,二是这是不是陷井还不确定,应该先派出侦察人员,察明情况后再过河。
“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但现在是刻不容缓,迟一息时间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己沒时间了。我现在做如下决定:
一,石洪飞和石洪川立即随我过河。一个负责侦察,一个负责安民。
二,通知土改工作组做好准备,准备奔赴富林和万工工作。
三,令况大山做好准备,一但接到命令,从紫打地强渡大渡河,打通从紫打地到富林的通道。”
说完出门骑马来到渡河点,自己先过河与庞二队伍汇合,队伍折返富林,先去渡口看看情况,沒想到又得一惊喜。
大树唯一的一只船开船过来被扣了,大树己没有船了,意味着来自大树的攻击不存在了。
保险起见,众人齐心把船抬得远离岸边,彻底绝了偷船的可能。另外派人在河边加强巡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现在富林的万工人己没有了,再来,就要挨打。
万工人,有收获的人赶紧把收获带回家,没收获的人跟着王宜山追了下去。
富林和万工的矛盾暂时搁置,现在最主要的是安抚人心。
现在富林街上哄抢渐有扩大之势,对牛义店铺的抢劫更引起几起斗殴,伤了几人。甚至有一好人家也遭到抢劫。
夏平暗叫好险,自己来得正及时,再迟点大好机会很可能就消失了。
他用话筒招集所有仁义社兄弟到牛府开会。
这时富林人才发现,原来仁义社早有人埋伏在身边。
经过与潜伏者了解,夏平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必须快刀斩乱麻:“现在我宣布,以你们为基础成立保安团,辖二个大队,万工为一大队,富林为二大队,现立即展开召兵工作,安家费银子每人50两。”
“大家以为听错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银子50两,怎么可能?这样招人真是闻可未闻。”
夏平不管,能用钱摆平的就不叫事,现在这种局面,只有尽快拉起武装,控制局面。
牛义全的打手护院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任他们在外晃荡,这些人一但生活不下去流浪在乡里就会成为不安定因素,甚至挺而走险。
不能让他们流入乡里,得把他们圈起来。
招聘启示张贴出来,夏平让富林的仁义社人′先去找自己的好友。
重赏之下不愁招人,50两啊,可以买十几二十亩好地了。于是乎牛府前挤满了应招的人。
“我们入了伙,啥子时侯能拿到银子呢?”有人问出大家想问的问题。
“问得好,”夏平回答:“银子我们有的是,只是在黄田坝的库房里,封锁一解,立即付给大家。”
“这么说,平哥儿是空手套白狼。”
“银子就在那里,怎么是空手?我晓得你是怕健字营,但他就是秋后蚂蚱,还能蹦跶几天?”
为了增强大家信心,夏平决定给大家科普,大门上画上简易图形。
“大家看,这是万工,这是富林,就像健字营两只脚,现在被我们砍了。白沙坝我们拉到他左手,小堡我们拉到他右手。”夏平用身体做了个可怜巴巴的形体动作,惹得下面一阵哄笑。
自从来到富林,听了各种汇报,才了解被分割的各部情况。
夏平太高兴了,各部各自为战,信息不通,却打得这么好。
夏平做出武术动作继续搞宣传:“你们看这儿,健字营的头想往清溪峡窜,结果被一顿暴揍,还被来了个黑虎偷心,粮草被烧光了,洋枪的弹药也被炸了,你们说,他这仗还怎么打。”
外行都看得懂,健字营完了。以仁义社的信誉,不愁拿不到钱。
一面报名,一面出征。每凑好十名队员,左臂上系块红布,立即在一名仁义社成员带领下奔向所控街道。
富林的局面迅速得到控制。
……
富林与九襄之间,有一个地名叫唐家坝,唐家坝以北是清溪县上半县,以南是下半县。
上半县文风较盛,读书人多,民风要温顺一些。
下半县民族杂居,争斗不断,民风要剽悍一些。
这半年在大渡河畔各种势力的争夺,对下半县经济影响很大,相对来说上半县好得多。
当起义的洪流穿街而过,追击清军而去时,九襄,清溪的人们心里惶恐不安。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好在王宜山真有本事,那么多人硬是被他组合成各个小队,没有出现大的乱子。
转字营收刮粮捐的被抓获,收缴大量粮草,沿路架起大锅,熬粥供追击的人吃食,避免骚扰民众。
己累得够呛的庞二追到了王宜山,带来了夏平的指示:一,保护好县衙和知
县,控制县里粮仓,不得哄抢。二,起义队伍不得骚拢民众,三,找到收刮粮食的清军,保护好粮食,四,成立核心武装维持秩序等待大部队到来。
接到指示王宜山压力山大。好在宠二还带了十来个骨干,由这骨干开始找到各村领头的,抽出人员进行巡逻,并解决产生的矛盾。
王宜山去拜访当地舵爷赵连荣,赵连荣惊得不知从哪儿跑回府,亲切地挽着王宜山的手往府里走。
王宜山也亲切地拍着赵连荣的手臂同他寒暄,使赵连荣放心不少。
上完茶,王宜山开门见山,介绍了现在的情况,道明自己是仁义社的人。
赵连荣吃惊不少,沒想到王宜山本身就是仁义社的人,可见仁义社的势力有多大。
然后王宜山就向赵连荣提出合作共保地方平安,赵连荣正怕起义群众做出出格的事。两人合作正是求之不得之事。
两人合作,效果立显,这些地头蛇为大家找了住宿的地方,还熬了粥做了玉米馍,起义群众追了一天也疲惫之极,吃完躺下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义群众醒后就听到有人用话筒喊话:万工的群众吃完早饭后领四个玉米馒快快回家,因为家里马上就要分田分地,大家回去后要合计一下怎么分。
听说要分田地,人们哪还坐得住,喝了粥,领了馍,一眨眼就跑得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