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愁眉苦脸的墨言
就在贾东旭被罚钱回家生闷气的时候,院里还有一个人也在为钱发愁。
墨言从早上到现在一直傻坐在张永弼的小床上,那是家里剩下的唯一家具。
这种情况即使小偷进来也得保管哭着出去,用家徒四壁形容都不为过!
墨言手里捏着张永弼真人留下的遗物已经枯坐一天了,昨天去派出所报案后,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房间。
张永弼真人拢共也就给他留下来50块钱左右,还有些诸如肉票、粮票之类的票据。
奈何墨言的思维还停留在他穿越过来前的时间,所以他根本不知道这些钱和票能保证他多长时间的生活。
“咕噜噜”!
这一声肚子里传来的声响让墨言从捏呆呆发愣的状态回到了现实中。
一天一夜水米没打牙的墨言这才回过神来,开始在房子里寻找能吃的东西。
可惜的是,屋里的陈设一目了然,根本没有可藏食物的地方,掀开门后的米缸上的篦帘,缸里连一粒米都没有。
他妈的,得更正一下,不是小偷进来得哭,估计连耗子来了也得哭晕在米缸旁。
墨言真是欲哭无泪:张道长啊张道长,您是有道行的人,辟谷是常态,但我可是血肉之躯,凡人一个,您是飞升了,怎么也不想想我这腌臜的身躯还要在人间停留呢,好歹也给留点米面啊?
墨言一琢磨:这样下去不行,怎么也得出去看看有什么地方能找到吃的,于是墨言更加攥紧了手里的那些钱票。
墨言忽略了,他老娘兴许觉得他们两口子亏欠了孩子,他活了18年愣是不知人间烟火,即使张道长给他留下米面,他也不会做。
老北平从清末民初就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据《天咫偶闻》中记载:“京师有谚语: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多在东城。
东富指的是崇文门瓷器口一带,这不仅是因为粮仓多在东边,而且东边靠近通惠河,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经过这里,漕运码头更是一片繁忙,为的是上货卸货方便。
这里的商业气氛非常浓厚,再加上崇文门又叫税门,是各地税金入皇城的通道。
但有些重要物资是不能在自由市场上自由买卖的,尤其是战略物资及供皇家用的东西。
所以,在以现在的王府井为中心的东城区附近,就形成了重要物资集散地,现在那里还有禄米仓、海运仓、南新仓等地名。
也正因如此,这附近居住的也多是像胡雪岩这样的名商巨贾,而非小商贩。
所以,这里自然就变成了“东富”,然而到了民国初年,东富西贵又有了变化。
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那些夺得实权的达官新贵,没有依照早前清朝的惯例住在西城,而是对日渐繁华的东城青睐有加。
于是很多人都选择居住于此,比如朝内北小街吉兆胡同有段祺瑞的花园,东四六条流水巷有徐世昌的宅寓,铁狮子胡同有外交部长顾维钧的私邸,这些都是他们选择的居住地。
这些住所都修得富丽堂皇,壁垒森严,一时变得十分显赫,东富也就因此转变成了东贵。
墨言所住的南锣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南锣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
解放后,众多贫苦的百姓住进了这些大部分宅院,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百姓翻身当家做主的表现。
于是,这里还保留着原滋原味的老北京很多吃食和风俗,不过在公私合营后,都改成了国营饭店和早点铺子了。
墨言急匆匆的在胡同里行走着,虽说他对60年代南锣巷的原貌甚是感兴趣,无奈的是他的五脏已经造反了,只能加快步伐向胡同口冲去。
好不容易在胡同口看见一家还在营业的早点铺子,墨言的眼睛都蓝了,冲进去大声的喊道。
“来碗豆腐脑,一个荷包蛋,两个焦圈,一根油条,一张葱油饼。”
墨言这副饿死鬼的模样,吓了“老板”一跳,再定睛观瞧,还真不是街面上逃荒讨饭的人。
“去去去,谁家的孩子上我这来寻开心!你要的东西我这没有!”
“老板,这个可以有!”
“这个真没有!对了,你刚才叫我什么?”
“您说啥?”老板的一句话让墨言懵逼了,“老板”这称呼没错呀,干嘛这大爷那么大的反应。
墨言哪里知道,在解放初期除了“资本家”、“地主”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小业主”的成分。
这些人几乎是祖祖辈辈守着一门手艺过生活,按华夏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性格,多数没有断传承的家庭到了民国末期都有个三瓜俩枣的,其中的佼佼者还能有自家的铺面。
这类人比起地主、资本家显然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比起普通的百姓,绝逼是大户人家,所以,解放后他们非常在意人们对他们的称呼,
“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喊同志!”
多么伟大而崇高的称呼,好像过去了一千年。
后世可是以“先生、女士”为称呼的主体,后来又加上了“x总”、“x总裁”、“ceo”等等,不这样不足以和西方接轨。
反而有个东西方共同的尊称“小姐”在后世变了味道!
国营食堂的“同志”哪里知道眼前的小伙就这么会儿功夫会联想那么多,不耐烦的问道。
“你到底吃啥?”
墨言的威风没有了,弱弱的问道,“您...您能提供啥?”
“炒肝、棒碴粥、玉米饼、窝头,就这些。”
墨言一听有炒肝,眼睛硕硕放光,其他的都可以忽略,这碗炒肝必须吃!
“两碗炒肝,玉米饼来两个!”
“叫那么多你吃的完吗?孩子,现在国家粮食困难,可不兴浪费!”
那位中年男人好心的劝了一句,墨言低头看了看自己干瘪的肚皮,没搭理“老板”。
那位中年人不由的摇了摇头,一定得打听打听这孩子到底是谁家的,怎么这么败家呢?
没想到的是,这些吃食只够了墨言的多半饱,不是他饿的原因,而是这副身体早就超越了这个时代,得多补充能量才行。
等吃完饭结完账,墨言看着手头上剩余的钱票愣住了,虽说这顿早点花费不多,但他衡量了一下手里的钱,再对比物价水平,他知道了大体的这些钱能用的时间。
不过,从来没理过财的墨言哪里知道如何省着花。
墨言这回真正相信了他爹墨聪那些絮絮叨叨的话了,钱是英雄胆!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