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实习警员
大学毕业前,侦查系资深的费教授主动提出让王大俊读自己的研究生。这位资深老教授不仅有深厚的学术背景,而且他所带的研究生大部分居于国内刑侦领导岗位,若是考上老教授的研究生,有助于侯大利在本行业发展。
王大俊委婉而明确地拒绝了老教授抛过来的橄榄枝,执意回龙江做一名刑警。这让所有人都深以为憾。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大学时光不过人生短暂片刻,转眼就到2007年实习期。
实习前,王大俊和同学们喝了一顿酒,提起行李,前往实习单位。
佟宇是为民集团龙江公司老大,耕耘龙江多年,人脉极广。王大俊到龙江刑警支队实习,就是由其落实。
侦破没有立案的陈乔落水案,这是王大俊考入政法大学的初衷。
进入政法大学以后,他清晰地知道要破此案难于上青天。
若是他放下此案,陈乔会永不瞑目。因此,不管破案难度多高,王大俊都必须做下去,这或许就是他的宿命。
破解一宗尘封十二年的悬案
从省城回到龙江,王大俊接到电话,来到刑警支队长张林办公室。
几年未见,张林比以前更瘦,不仅头发花白,连两鬓和胡子都花白。有的人年轻时很帅,人到中年相貌却变得平庸。而张林年轻时相貌普通,头发花白以后,却突然变得风度翩翩起来,配上锐利的眼神,明星范十足。
他打量向自己敬礼的政法大学刑侦系实习生,沉默不语。
六年时间过去,昔日稚嫩的富家子完全蜕变,高大挺拔,气质沉稳,明显比同龄人成熟,如工作多年的老刑警。
张林对王大俊的看法有一个转变过程。陈乔失踪之后,他在王家见到酩酊大醉的高中生王大俊,印象很坏。
后来,王大俊冒着生命危险租船沿河寻找陈乔,接连找了三天,最后在小河湾找到失踪者,张林觉得这个富家子讲义气、勇气足,态度有所转变。
刑警支队各单位实习名单送到支队长办公室后,张林意外地在里面看到了王大俊的名字。实习分配名单只是一张表,上面有实习生所在的大学,但是没有附简历,无法确认此王大俊便是彼王大俊。
此刻在办公室见到王大俊,张林这才确认实习警员王大俊确实就是王为民的儿子。
王大俊的实习单位是刑警二中队,二中队管辖范围包括李南桥所在地,张林立刻明白王大俊没有放弃陈乔案。在这一刻,他对富二代王大俊的态度转变为欣赏。
不过欣赏归欣赏,该敲打还得敲打。
“你在江阳区刑警二中队实习?”
“是!”
“为什么二中队?”
“我服从组织分配。”王大俊一直将陈乔悬案深埋于心,从来没有跟政法大学刑侦系同学们谈起过,眼前的刑警支队长算是少数知情人。王大俊不了解张林立场,没有袒露心迹。
“六年前,陈乔落水,你一直否认是意外事故,到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张林目光锋利如刀,紧盯着王大俊不放。
“仍然是这个观点。不管是群体和个体都有路径依赖,我借用经济学的这个词。陈乔深受医生父亲影响,做事严谨,一丝不苟,甚至到了古板地步,没有外力,绝对不会轻易改变习惯。”
“并不是所有刑事案件都能破,有不少社会影响巨大的案件,最终没有结果。”
“我不能放弃,若是放弃,就没有人再管这事。”
“你如今是实习警察,实习警察也是警察,做事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在案件侦办过程中掺入个人感情,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你即将到刑警二中队实习,作为刑警支队领导,我必须严肃地给你提出来。如果做不到将公和私分开,最好不要穿这身警服。”张林没有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提出警告。
“我之所以要考山南政法,就是要走法律途径,在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王大俊没有躲避张林的目光,也没有刻意对抗,平静面对。
张林脸上紧绷的肌肉慢慢放松,简单询问了王大俊在政法大学的学习情况。等到王大俊离开,他拿出通信录,翻到一位刑侦系老师电话,打探王大俊的情况。
“老谢呀,我是张林。”
“张支,好久不见,什么时候到学校来开个讲座?你破了这么多大案,肚里有货呀!”
“我问一个人的情况,刑侦系学生,到支队来实习。王大俊,你知道吗?”
“怎么不知道,刚才还和费老爷子聊天,这个王大俊把费老爷子气得够呛。”
“怎么回事?”
“费老爷子一心想让王大俊读他的研究生。这家伙不知搭错了哪根神经,不读研究生,非得直接工作。”
“他的成绩怎么样?”
“哎呀你这不是废话嘛,当然很优秀。从在校期间表现来看,他是当刑警的好材料,要不然怎么能入费老的眼?”
打完电话,朱林陷入沉思。
从陈乔失踪开始到现在的六年时间里,龙江积累了八起未破的杀人案,其中三起杀人案有明确犯罪嫌疑人,但犯罪嫌疑人逃跑,尚未归案。
另外还有五起未破杀人案,始终未找到突破口。随着时间推移,五起杀人案成为命案积案,演变成柜中档案,化成插在受害者直系亲属胸口的匕首。
这两年,公安部提出了“命案发案数下降、命案逃犯数下降、命案破案率上升”的“两降一升”目标,对各地实行了严格考核。
龙江命案侦破工作原本长期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恰好在“两降一升”前后未破命案突然增加,由先进变成了落后,这给刑警支队长张林带来极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受害者家属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对有责任有荣誉感的刑警支队长来说,后者形成的压力更是如芒刺在背。
张林担任刑警支队长多年,年龄渐长,向上空间关闭,退居二线是迟早之事。
他不留恋官位,只是对未侦破的五起命案耿耿于怀。这五起命案最早一起距今超过十年,当时侦办案件的刑警或退休或调动工作,若没有专门力量介入,这些积案最终会变成档案里的死案。
每次想到这一点,他便觉得未侦破的五起命案是对三十年刑警生涯的讽刺和侮辱。
他如今还担任刑警支队长,时常关注这五起案件,发现线索就会派侦查员调查。等到自己退居二线时,接触过五起积案的人越来越少,现存有利条件不复存在,要破案更是难上加难。
而今天,张林脑中猛然间形成一个模糊想法:王大俊是侦办五件疑难命案非常合适的人选。
要侦办这种疑难积案,必须是性子执拗的人,否则很难咬死一个案子不松口。王大俊这个富二代为了侦破陈乔案能考入政法大学,性格肯定执拗,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管别人看法,正是典型的犟驴子性格。
当然,除了性格以外,还要有破案的能力。王大俊是政法刑侦系学生,成绩还特别优秀,从这一点来说,他经过实践磨砺以后,应该具有办积案的能力。
最后一点,破积案靠毅力也靠运气,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王大俊背景特殊,不需要升官,钱在他眼里更是一张废纸,恰好符合这一点。
他想了一会儿,自嘲地笑道:“王大俊就是一个实习警员,现在想这些虚无缥缈的,有屁用。”
在刑警支队长办公室当面接受上岗教育之后,王大俊这才到刑警二中队报到。在中队长办公室等了一会儿,见到了刑警二中队丁浩队长。
“听说你很能打,这很好,以后抓人多了个助手。小偷小摸、赌博的、嫖娼的,你下手别太狠,稍不小心,中队吃不了还要赔一砣。杀人抢劫、贩毒的,下手就要让他们失去反抗能力。”丁浩很风骚地穿了一双红色运动鞋,一对黑眼圈很有喜剧色彩,与板着脸一脸严肃的张林形成强烈对比。
王大俊笑道:“我能打,谁说的?”
“张支给我通了电话,说你是刑侦系散打好手,下手有点毒,喜欢使用反关节技,让我把你管好用好,别搞出事。”丁浩笑嘻嘻地打量王大俊,道,“张支专门打电话关照实习生,罕见哪!老实说,你有什么背景?”
王大俊是土生土长的龙江人,父亲是鼎鼎大名的王为民。
但是,他在小学后期以及初中阶段都在省城度过,高中阶段更是闭门读书,大学阶段则完全封闭在政法大学校园里。
龙江商界很多人知道王为民有一个独子,真正见过这个独子的人并不多。丁浩更是压根没有将实习警员王大俊和大老板王为民联系在一起。
王大俊自然不肯轻易讲出自己是为民集团太子,含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