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红薯
同在宰相府的两人吵起来的原因很简单:
教学理念不同。
钟离微正经儒家出身,希望大公主走圣贤之道,行仁政,成为贤德的君王。
唐清正相反,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他更擅于揣摩人心,操控权术,教的是御下平衡之术,树立君主的权威。简单来说,带有法家的遗风。
先秦时,儒法两家就争斗得厉害。
如今的观念碰撞也是理所应当。
钟离微认为唐清的权术终究是小道,为人君主,应当为万民谋福祉,心怀天下。
儒家讲究君臣共治,君臣相和,君王从谏如流,臣下为国尽忠,各司其职。
唐清也看不上钟离微强调的圣人做派。人有私欲,身为君王就要成为圣人,这皇位坐得有什么意思。
他觉得当今圣上就很好,有胸襟,有魄力,中央集权,大权在握,这才是开疆扩土的一代雄主。
未来公主立为皇太女,本就是开天辟地,性情柔顺,早晚被朝臣拿捏,不如性情难辨,强势一些。
双方的矛盾体现在方方面面。
一同教导大公主时,便是一个讲,一个挑刺。
最后辩论起来,讲公主忘到了一边。
叶敛同时任用两人作为公主的少傅,可不是随意选的。
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史书为证,治理国家都脱不开儒法的思想。
或是儒法并用,或是外儒内法。
人间的君王统御万民,该有的仁爱之心不能少。
同样不想成为傀儡皇帝,帝王的权势威术也要学。
两人正好互相补充。
正因如此,叶敛也没有拉偏架。
只能让互相不服气的两人分开授课,一人一天,轮流教导。
这反倒增强了两位少傅的竞争意识。
两人内心都想着以理服人,将公主拉到己方的阵营。
五年的时光转瞬即逝。
叶瑁七岁了。
从这一年开始,叶敛停了她下午的自由活动,要求每日待在太清殿两个时辰,陪他批阅奏折,接见公卿朝臣。
叶瑁生来早慧,早就已经明白自己接受到了迥异于普通公主和皇子的教育意味着什么。
前几年还会和两位少傅玩闹,带着伴读逃课,甚至跑到宫外。
而今却是越发稳重,叶敛和钟离熙的性子相结合,有种稳中带皮的意思,常常有惊人之语。
对于正式接触政事,叶瑁期待已久。
正如叶敛计划的一样。
五年的时间足够朝臣做足心理准备。
所以朝臣见到圣上龙椅旁边,多了一个座位,大公主旁听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虽然叶敛没有给她明确的名分。
从旁听到试着发表意见,再到批阅奏折。
叶敛保驾护航,加上首辅次辅的教导,叶瑁的成长突飞猛进。
叶瑁十岁时,远洋航队再度归来。
因为探索的航程越来越远,归期不定,此次归来距上次已经相隔三年。
风吹日晒,梁施芊的皮肤免不了晒黑了,但她已经不在意了。
“这次不要着急走,总要将婚事办了。”叶敛笑道。
梁施芊兜兜转转,与一同出海的沈溪看上了眼。
叶敛在大周已经称得上晚婚晚育,梁施芊和沈溪就更不用提了。
沈溪没有拒绝,看向梁施芊,“此事还要商议,微臣都可以。”
他察觉到梁施芊对婚事隐隐的排斥,也不愿意逼她。
梁施芊迎着他纵容的目光,心结忽然就放下了。
她已经不是之前需要婚事改变命运的闺阁小姐了,饶是退一万步讲,所遇非人,凭她的官位,以及在海外的资产,也足够她活得滋润了。
当然,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梁施芊收回视线,禀告此次出海的收获。
“陛下所寻的植物,微臣在南洋发现了相似的,距土著说,来自大洋彼岸,更远的东方。”
梁施芊大致描述了此物的特点,正好对上了红薯。
叶敛很惊喜,“此物在何处?”
梁施芊呈上一节枯黄的枝茎,其貌不扬,甚至跟一节麻绳长得一样。
“南洋岛民禁止此物外传,微臣无奈将茎晒干,与穿上缆绳编在一起,涂上厚厚的泥巴,才侥幸带回。”梁施芊解释道。
船队原本想收买岛上的土著,带回一些果实,谁料对方油盐不进。
若不是看在船队装备齐全,不好惹的份上,岛上人说不准连他们的船都要扣下。
尽管茎叶都已经干枯,叶敛还是认了出来。
这便是红薯藤。
“无碍,这茎应该还能用。”叶敛安慰道。
何钦紧急地被召进宫,领回去一个艰难的任务。
叶瑁:“父皇这有什么大用处吗?”
“此物为红薯藤,不惧土地贫旱,最关键的是产量极高。”
大周近些年无战事,安稳发展,加上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人口飙升。
繁华的江南、汴梁等地,人口聚集,已经是人满为患。
地少人多,粮价上升,便会产生流民问题。
叶敛本意是想要多出来的劳动力流向商业,但即便如此粮食问题依旧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