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田中禾关于《憨魂》的来信

2、田中禾关于《憨魂》的来信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山林:

我把你的构思计划和想法看了,稿子只看了开头两节。看来你在宋史上真是下了不小工夫,而且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很有见地的想法。我感到很欣慰。比起两年前,你显然已经在理性认识上登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跃进了一大步,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样下深工夫,专攻宋史,就够你一生去做了。能够以写作的具体实践体现这些想法,作品一定能成功。读这两节作品感到有很大进步。首先是已经懂得集中线索,避免叙述零乱,语言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但必须认识到,要做好这件事,(尤其你已经认识到了把握到了这个重大题材的意义,必须做好它)从理性认识到出作品,距离还很遥远,要把这个宏伟规划变为感人的作品,还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我提几点意见供你参考:1书名、章名要更明快、直观,更有现代气息,更有吸引力。现在这些书名、章名都应该重新考虑,似嫌陈腐、费解,意义不鲜明,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每一节的故事量要合适。现在看第一节的故事量不足,难以造成悬念。2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法,尤其是水浒传的叙述,水浒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为主线去讲故事的。如第一节,应该一开头就从主人公讲起而不是先说董财主打擂,打擂只是进入故事的切口,一旦进入故事就围绕故事展开,不要分散。你虽然在这一稿中提高很大,但还没能完全摆脱当年写故事的习惯。现在是写长篇,与写故事完全不同。要再集中一些,再从容一些,不放过细节对人物刻划的重要性,要做到粗时简单明快,细处栩栩传神。如果能像水浒写林冲、武松那样,就成功了。做到这样要在精神上把握好人物。建议你再读读水浒。3既要摆脱陈腐的旧小说,使用口语化的、鲜活的语言,又要绝对避免土语。比如第一节中的“摆治”这样的方言,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是你必须特别留意的地方。这也是写故事留下的毛病。历史演义要有适合历史演义的语言风格。你要下工夫重新建立自己的语言风格。先说这么多。以后有空再聊。祝你再下苦功,用毕生精力去完成这个计划。

田中禾

附田中禾简介:

田中禾,1941年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所出生的豫西南小县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产生了冯友兰、徐旭生、宗璞、李季等诸多文化名人。活跃在小县城乡的汉剧、曲剧、大调曲、三弦书、鼓儿词给了他丰富的文化营养和艺术熏陶。田中禾的父亲是一个忠厚勤劳的灯笼匠,在他三岁时去世。战乱频仍,父亲早逝,在一次次逃亡中长大,这一切给童年的田中禾留下了过早成熟的精神烙印,使他的作品充溢着敏感、忧伤的情调。中学时期,田中禾爱好广泛,除了文学,还喜欢美术、音乐,甚至一度想做一个天文学家。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选择了文学创作。1958年,在读高中二年级时,他的长篇童话诗《仙丹花》被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中毕业后,他被兰州大学中文系录取。但他对大学文科的教学很失望,诸如文学史、文艺理论这些课程他在中学课余都已读过,并且早有自己的见解。1961年春天,正读大三的田中禾,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退学,擅自把户口迁到农村,到郑州郊区当了农民。此后,他辗转回到家乡,当过民办教师、办过街道小厂,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自修完了大学学业,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1980年,田中禾被调入唐河县文化馆搞专职文学创作,把创作重点转移到小说上来。1985年,回到家乡20个年头的他,在《山西文学》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小说《五月》。它以敏锐的感觉、清醒的思考,生活流与心理流的叙述方式,诗意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启了农村题材写作的新风格,受到文学界广泛好评,荣获了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田中禾二十年的艺术准备和底层生活积累借《五月》喷薄而出,《五月》的姊妹篇《春日》、《秋天》相继问世,都引起较大反响。接着发表的《落叶溪》系列短篇、《椿谷谷》、《南风》、《枸桃树》、《最后一场秋雨》、《明天的太阳》、《轰炸》、《匪首》等短、中、长篇小说,使他荣获了“上海文学奖”,“天津文学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多个文学奖项,一些作品以英、日、阿拉伯语译介国外。

1987年,田中禾调入河南省文联,随后担任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田中禾的作品,多以故乡为背景,个人情感为题材。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厚的地域文化,人性的关怀,优美的文笔,诗意的氛围,形式上的开放、创新,构成了田中禾的艺术特色。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田中禾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他使用着两套笔墨,在两个领域开掘自己的题材。在《城市神话》系列里,他承袭了前期创作中充沛的忧患意识和情感投放,以热忱的笔触,叙写经济大潮里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比起前期作品,这些篇章语言更精粹,形式探索和现代叙事手法更娴熟。三个中篇、四个短篇使用了七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叙事方法。《杀人体验》以幻想意识流手法写出了一个下岗工人在困厄境遇里复杂的内心世界;《不明夜访者》以虚拟对话来揭示打工者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迷失;《诺迈德的小说》让写作者和他的作品相互交融;《进入》以三个主人公各自的自叙,勾画连缀出价值观混乱时代人性变异的图谱;《黄昏的霓虹灯》、《来运,好运!》以现代进行时穿插闪回。《姐姐的村庄》则以田园诗风格展示了田中禾白描、写实的叙事魅力。在叙述上这些篇章显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的另一个系列以中原历史文化为背景,《外祖父的棺材和外祖母的驴子》、《亲人(二题)》、《1944年的枣和谷子》、《六姑娘的婚事》、《进步的田琴》、《小车庄》、《第一次远行》多以忆旧形式书写时代的变迁。《出世记》、《诗人的诞生》则以一个少年的口吻,个人的人生经历,透视了四、五十年代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没有选取重大的历史故事,却真实地描绘了百年中国的历史人生。由于以亲情和个人情感为主线,读起来温润、宜人,浓浓的人情味极富感染力,一些细节常能催人泪下。

田中禾新近发表在2008年第七期《天津文学》上的短篇《何家沟的星星》,由于突出了人性的内心纠葛,把陈旧的知青题材写出了新意。

从二十世纪末至今,田中禾在思想、艺术上更为成熟,他以主要精力倾注于计划中的两个长篇系列的创作。深刻反思历史,对中国现代社会进程进行文化理解,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打方向。与此同时,他发表了一批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他的小说与随笔相互映衬,较好地揭示了这位富于诗人气质、学者素养的作家对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中国当代生活的思考与理解。人性的观念,人性的关注,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理念。在中国文坛向着大众趣味靠拢的整体趋势下,田中禾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显示了清醒的精英意识。

目前正进行三部曲长篇创作。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山林:

我把你的构思计划和想法看了,稿子只看了开头两节。看来你在宋史上真是下了不小工夫,而且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很有见地的想法。我感到很欣慰。比起两年前,你显然已经在理性认识上登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跃进了一大步,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样下深工夫,专攻宋史,就够你一生去做了。能够以写作的具体实践体现这些想法,作品一定能成功。读这两节作品感到有很大进步。首先是已经懂得集中线索,避免叙述零乱,语言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但必须认识到,要做好这件事,(尤其你已经认识到了把握到了这个重大题材的意义,必须做好它)从理性认识到出作品,距离还很遥远,要把这个宏伟规划变为感人的作品,还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我提几点意见供你参考:1书名、章名要更明快、直观,更有现代气息,更有吸引力。现在这些书名、章名都应该重新考虑,似嫌陈腐、费解,意义不鲜明,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每一节的故事量要合适。现在看第一节的故事量不足,难以造成悬念。2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法,尤其是水浒传的叙述,水浒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为主线去讲故事的。如第一节,应该一开头就从主人公讲起而不是先说董财主打擂,打擂只是进入故事的切口,一旦进入故事就围绕故事展开,不要分散。你虽然在这一稿中提高很大,但还没能完全摆脱当年写故事的习惯。现在是写长篇,与写故事完全不同。要再集中一些,再从容一些,不放过细节对人物刻划的重要性,要做到粗时简单明快,细处栩栩传神。如果能像水浒写林冲、武松那样,就成功了。做到这样要在精神上把握好人物。建议你再读读水浒。3既要摆脱陈腐的旧小说,使用口语化的、鲜活的语言,又要绝对避免土语。比如第一节中的“摆治”这样的方言,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是你必须特别留意的地方。这也是写故事留下的毛病。历史演义要有适合历史演义的语言风格。你要下工夫重新建立自己的语言风格。先说这么多。以后有空再聊。祝你再下苦功,用毕生精力去完成这个计划。

田中禾

附田中禾简介:

田中禾,1941年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所出生的豫西南小县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产生了冯友兰、徐旭生、宗璞、李季等诸多文化名人。活跃在小县城乡的汉剧、曲剧、大调曲、三弦书、鼓儿词给了他丰富的文化营养和艺术熏陶。田中禾的父亲是一个忠厚勤劳的灯笼匠,在他三岁时去世。战乱频仍,父亲早逝,在一次次逃亡中长大,这一切给童年的田中禾留下了过早成熟的精神烙印,使他的作品充溢着敏感、忧伤的情调。中学时期,田中禾爱好广泛,除了文学,还喜欢美术、音乐,甚至一度想做一个天文学家。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选择了文学创作。1958年,在读高中二年级时,他的长篇童话诗《仙丹花》被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中毕业后,他被兰州大学中文系录取。但他对大学文科的教学很失望,诸如文学史、文艺理论这些课程他在中学课余都已读过,并且早有自己的见解。1961年春天,正读大三的田中禾,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退学,擅自把户口迁到农村,到郑州郊区当了农民。此后,他辗转回到家乡,当过民办教师、办过街道小厂,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自修完了大学学业,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1980年,田中禾被调入唐河县文化馆搞专职文学创作,把创作重点转移到小说上来。1985年,回到家乡20个年头的他,在《山西文学》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小说《五月》。它以敏锐的感觉、清醒的思考,生活流与心理流的叙述方式,诗意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启了农村题材写作的新风格,受到文学界广泛好评,荣获了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田中禾二十年的艺术准备和底层生活积累借《五月》喷薄而出,《五月》的姊妹篇《春日》、《秋天》相继问世,都引起较大反响。接着发表的《落叶溪》系列短篇、《椿谷谷》、《南风》、《枸桃树》、《最后一场秋雨》、《明天的太阳》、《轰炸》、《匪首》等短、中、长篇小说,使他荣获了“上海文学奖”,“天津文学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多个文学奖项,一些作品以英、日、阿拉伯语译介国外。

1987年,田中禾调入河南省文联,随后担任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田中禾的作品,多以故乡为背景,个人情感为题材。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厚的地域文化,人性的关怀,优美的文笔,诗意的氛围,形式上的开放、创新,构成了田中禾的艺术特色。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田中禾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他使用着两套笔墨,在两个领域开掘自己的题材。在《城市神话》系列里,他承袭了前期创作中充沛的忧患意识和情感投放,以热忱的笔触,叙写经济大潮里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比起前期作品,这些篇章语言更精粹,形式探索和现代叙事手法更娴熟。三个中篇、四个短篇使用了七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叙事方法。《杀人体验》以幻想意识流手法写出了一个下岗工人在困厄境遇里复杂的内心世界;《不明夜访者》以虚拟对话来揭示打工者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迷失;《诺迈德的小说》让写作者和他的作品相互交融;《进入》以三个主人公各自的自叙,勾画连缀出价值观混乱时代人性变异的图谱;《黄昏的霓虹灯》、《来运,好运!》以现代进行时穿插闪回。《姐姐的村庄》则以田园诗风格展示了田中禾白描、写实的叙事魅力。在叙述上这些篇章显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的另一个系列以中原历史文化为背景,《外祖父的棺材和外祖母的驴子》、《亲人(二题)》、《1944年的枣和谷子》、《六姑娘的婚事》、《进步的田琴》、《小车庄》、《第一次远行》多以忆旧形式书写时代的变迁。《出世记》、《诗人的诞生》则以一个少年的口吻,个人的人生经历,透视了四、五十年代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没有选取重大的历史故事,却真实地描绘了百年中国的历史人生。由于以亲情和个人情感为主线,读起来温润、宜人,浓浓的人情味极富感染力,一些细节常能催人泪下。

田中禾新近发表在2008年第七期《天津文学》上的短篇《何家沟的星星》,由于突出了人性的内心纠葛,把陈旧的知青题材写出了新意。

从二十世纪末至今,田中禾在思想、艺术上更为成熟,他以主要精力倾注于计划中的两个长篇系列的创作。深刻反思历史,对中国现代社会进程进行文化理解,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打方向。与此同时,他发表了一批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他的小说与随笔相互映衬,较好地揭示了这位富于诗人气质、学者素养的作家对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中国当代生活的思考与理解。人性的观念,人性的关注,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理念。在中国文坛向着大众趣味靠拢的整体趋势下,田中禾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显示了清醒的精英意识。

目前正进行三部曲长篇创作。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山林:

我把你的构思计划和想法看了,稿子只看了开头两节。看来你在宋史上真是下了不小工夫,而且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很有见地的想法。我感到很欣慰。比起两年前,你显然已经在理性认识上登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跃进了一大步,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样下深工夫,专攻宋史,就够你一生去做了。能够以写作的具体实践体现这些想法,作品一定能成功。读这两节作品感到有很大进步。首先是已经懂得集中线索,避免叙述零乱,语言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但必须认识到,要做好这件事,(尤其你已经认识到了把握到了这个重大题材的意义,必须做好它)从理性认识到出作品,距离还很遥远,要把这个宏伟规划变为感人的作品,还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我提几点意见供你参考:1书名、章名要更明快、直观,更有现代气息,更有吸引力。现在这些书名、章名都应该重新考虑,似嫌陈腐、费解,意义不鲜明,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每一节的故事量要合适。现在看第一节的故事量不足,难以造成悬念。2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方法,尤其是水浒传的叙述,水浒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为主线去讲故事的。如第一节,应该一开头就从主人公讲起而不是先说董财主打擂,打擂只是进入故事的切口,一旦进入故事就围绕故事展开,不要分散。你虽然在这一稿中提高很大,但还没能完全摆脱当年写故事的习惯。现在是写长篇,与写故事完全不同。要再集中一些,再从容一些,不放过细节对人物刻划的重要性,要做到粗时简单明快,细处栩栩传神。如果能像水浒写林冲、武松那样,就成功了。做到这样要在精神上把握好人物。建议你再读读水浒。3既要摆脱陈腐的旧小说,使用口语化的、鲜活的语言,又要绝对避免土语。比如第一节中的“摆治”这样的方言,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是你必须特别留意的地方。这也是写故事留下的毛病。历史演义要有适合历史演义的语言风格。你要下工夫重新建立自己的语言风格。先说这么多。以后有空再聊。祝你再下苦功,用毕生精力去完成这个计划。

田中禾

附田中禾简介:

田中禾,1941年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所出生的豫西南小县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产生了冯友兰、徐旭生、宗璞、李季等诸多文化名人。活跃在小县城乡的汉剧、曲剧、大调曲、三弦书、鼓儿词给了他丰富的文化营养和艺术熏陶。田中禾的父亲是一个忠厚勤劳的灯笼匠,在他三岁时去世。战乱频仍,父亲早逝,在一次次逃亡中长大,这一切给童年的田中禾留下了过早成熟的精神烙印,使他的作品充溢着敏感、忧伤的情调。中学时期,田中禾爱好广泛,除了文学,还喜欢美术、音乐,甚至一度想做一个天文学家。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选择了文学创作。1958年,在读高中二年级时,他的长篇童话诗《仙丹花》被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中毕业后,他被兰州大学中文系录取。但他对大学文科的教学很失望,诸如文学史、文艺理论这些课程他在中学课余都已读过,并且早有自己的见解。1961年春天,正读大三的田中禾,为了实现作家梦想,不顾家人劝阻,毅然退学,擅自把户口迁到农村,到郑州郊区当了农民。此后,他辗转回到家乡,当过民办教师、办过街道小厂,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自修完了大学学业,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1980年,田中禾被调入唐河县文化馆搞专职文学创作,把创作重点转移到小说上来。1985年,回到家乡20个年头的他,在《山西文学》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小说《五月》。它以敏锐的感觉、清醒的思考,生活流与心理流的叙述方式,诗意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启了农村题材写作的新风格,受到文学界广泛好评,荣获了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田中禾二十年的艺术准备和底层生活积累借《五月》喷薄而出,《五月》的姊妹篇《春日》、《秋天》相继问世,都引起较大反响。接着发表的《落叶溪》系列短篇、《椿谷谷》、《南风》、《枸桃树》、《最后一场秋雨》、《明天的太阳》、《轰炸》、《匪首》等短、中、长篇小说,使他荣获了“上海文学奖”,“天津文学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多个文学奖项,一些作品以英、日、阿拉伯语译介国外。

1987年,田中禾调入河南省文联,随后担任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田中禾的作品,多以故乡为背景,个人情感为题材。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厚的地域文化,人性的关怀,优美的文笔,诗意的氛围,形式上的开放、创新,构成了田中禾的艺术特色。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田中禾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系列,他使用着两套笔墨,在两个领域开掘自己的题材。在《城市神话》系列里,他承袭了前期创作中充沛的忧患意识和情感投放,以热忱的笔触,叙写经济大潮里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比起前期作品,这些篇章语言更精粹,形式探索和现代叙事手法更娴熟。三个中篇、四个短篇使用了七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叙事方法。《杀人体验》以幻想意识流手法写出了一个下岗工人在困厄境遇里复杂的内心世界;《不明夜访者》以虚拟对话来揭示打工者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迷失;《诺迈德的小说》让写作者和他的作品相互交融;《进入》以三个主人公各自的自叙,勾画连缀出价值观混乱时代人性变异的图谱;《黄昏的霓虹灯》、《来运,好运!》以现代进行时穿插闪回。《姐姐的村庄》则以田园诗风格展示了田中禾白描、写实的叙事魅力。在叙述上这些篇章显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他的另一个系列以中原历史文化为背景,《外祖父的棺材和外祖母的驴子》、《亲人(二题)》、《1944年的枣和谷子》、《六姑娘的婚事》、《进步的田琴》、《小车庄》、《第一次远行》多以忆旧形式书写时代的变迁。《出世记》、《诗人的诞生》则以一个少年的口吻,个人的人生经历,透视了四、五十年代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没有选取重大的历史故事,却真实地描绘了百年中国的历史人生。由于以亲情和个人情感为主线,读起来温润、宜人,浓浓的人情味极富感染力,一些细节常能催人泪下。

田中禾新近发表在2008年第七期《天津文学》上的短篇《何家沟的星星》,由于突出了人性的内心纠葛,把陈旧的知青题材写出了新意。

从二十世纪末至今,田中禾在思想、艺术上更为成熟,他以主要精力倾注于计划中的两个长篇系列的创作。深刻反思历史,对中国现代社会进程进行文化理解,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打方向。与此同时,他发表了一批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他的小说与随笔相互映衬,较好地揭示了这位富于诗人气质、学者素养的作家对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中国当代生活的思考与理解。人性的观念,人性的关注,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理念。在中国文坛向着大众趣味靠拢的整体趋势下,田中禾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显示了清醒的精英意识。

目前正进行三部曲长篇创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憨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憨魂
上一章下一章

2、田中禾关于《憨魂》的来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