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童试

第四章童试

上一回书说到,三打祝家庄结束,扈三娘和时迁,武松等人一起上了梁山。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梁山第一女强人,一眼便看中了月先姑娘,非要收他为徒不可!而他惯用的兵器日月双刀,也正合月先姑娘的心意。

扈三娘忍辱负重,到了梁山之后被迫嫁给一个贪财好色的小矮子王英,成为宋江假仁假义的牺牲品。从一个富家千金小姐,瞬间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贼婆,可谓天壤之别。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徒儿身上。

首先,根据月先的自身条件给他量身打造了适合女生使用的柳叶单刀1,取名柳叶劈风刀。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得心应手。她知道初练双刀的不易,所以想让徒儿学习相对容易的单刀,目的之一还是为了方便使用。

客官须知,练刀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的说法。虽然本意相通,因练双刀者,是左右手各持一刀,双手平衡,但初学者容易双刀相撞。这里主要看的是身形和步法,内行人一眼便能看出使刀之人练到何种程度。

而单刀正好相反,右手使刀,左手自然空虚,容易失去平衡,所谓单刀看手,实际上看的是左手。初练时,左手往往难以和持刀的右手保持协调配合,甚至无所适从。好的使刀行家那只空着的左手,不只是起协调配合的作用,而且战斗力与决不容小觑,甚至可以攻防兼备。

但是扈三娘双刀利害,单刀却是平常。所以她开始研究早期上山的这几个使刀的头领,只有武松使的是短刀,而且刀法出众!能把武二郎的刀法学到了手,虽不敢说独步江湖,确也是难逢敌手。

不但如此,三娘还把时迁以及后来上山的燕青,张清等各路高手逐个请来,让他们把绝技全部拿出来教给她的宝贝徒弟,博采众家之长,武艺自然突飞猛进。尤其是把武松的刀法与时迁的轻功进行完美的结合,可谓一日千里。

这其中可是费了扈三娘不少的唇舌,更是耗费了她大量的心血,从手、眼、身法、步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不断的改革,最终以她独创的“夺命三刀”著称于世,其中又分马上和步下两种,可谓独步武林,更是成为月先后来出奇制胜的法宝!

而那位比她小两岁的表弟秦月桥在三岁多的时侯,也是煞有介事的跟着表姐一同拜师学艺,而且非常的聪明伶俐,跟着表姐学得有板有眼。

更有意思的是,他两岁那年,还穿着开裆裤,就像模像样的跟着拜了杨老夫子为师,学得摇头晃脑,不亦乐乎。由此姐弟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却很少跟表兄逢春在一起。但月桥在学习武功方面,显然比较积极勤奋,相比学习文化课略胜一筹。

一个小男孩儿长的眉清目秀,小脸蛋儿白皙如藕,完全继承了娘亲的美貌基因,比一般的小姑娘还要漂亮三分,偏偏不爱学习自家的狼牙棒法,而是对对舅舅的大枪情有独钟。

到后来,军师把早已准备好的《孙子兵法》和《太公六韬》以及《资治通鉴》和《史记》等一大堆书籍让人搬来,送到月先三个人面前,以便在其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类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月先对每一本书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对兵书战策和地理历史爱不释手,更加证明了吴用预测的前瞻性。而逢春和月桥却显得兴趣一般。从此以后,吴用有时间总会一个人来到花府。一者与老友叙旧,二者给月先三个人讲一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和排兵布阵之法。

一晃几年过去,三个人的武艺都小有成就。而同一时期的梁山后代也有不少,后来成名的也有十几位之多!

岁数稍大一点的有徐文标,花逢春和李秋凤2等几个人。再小一点的就更多了,比如说本书中的花月先,陈方亮,秦月桥以及阮英,关玲,董方,张国祥,孔方,呼延玉,宋安平,时长青,韩启龙,韩启凤等。还有后来的琼英女侠和张清所生的小将张节成就都十分出色,尤其在抗击外敌入侵中,显示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从上梁山到搬回清风寨,这段时间大概也有七八年的光景,此时的梁山已经全部接受诏安,大小一百零八员战将带着数万大军开赴东京汴梁。

因数以千计的家属无法统一安置,只得各回老家居住。于是花荣便让夫人带着孩子搬回老家,同时为了月桥的学习和两家相互照应,也让妹妹随嫂子一起回到了清风寨。

因为秦明本来就是青州武官,上梁山后也没有任何买卖和土地。回清风寨这段时间,管家秦成又买进了不少好地,重开了两处买卖,和花安一起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虽然不能日进斗金,但在清风寨这种小地方也算屈指可数了。

除了杨老夫子随家搬回来之外,其余教月先二人武功的师父都随军走了。花夫人出生于大家闺秀,对武功一窍不通。现在只有大管家花安武功还算不错,让他帮助月先他们继续练武。没过两天,花安就来交差说,“小姐和两位公子武功精进,除了力气不足之外,其他功夫均在花安之上,老奴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夫人喜忧参半,他知道管家的武功,起码能和一般的武林人士平分秋色。三个孩子若非武学奇才,这么几年的时间里,再多的师傅也不会有如此成绩,没人教他们功夫只能靠自己勤学苦练了。

而月先却是十分精明,她知道姑母这些年从来没有间断过练武,便有意找姑姑讨教些武艺,却始终未能如愿。姑母何曾不想拿出点真本事来?他知道花安不行,自己也应付不了多长时间,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留点神秘感或许更好些。

两年后,杨老夫子也来辞行说,“东家容禀,杨某才疏学浅,几十年寒窗所学,倾囊以授。再呆下去恐怕要误人子弟了,就此告辞!”说完一拱手。

花夫人再三挽留,“夫子为几个孩子的学业殚精竭虑,不辞劳苦。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您老愿意,就在家中住下,让孩子们给你养老,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夫子说,“月先月桥天资聪颖,若有机缘得遇高人,当更进一步!有我在这儿,反而不妥。这样吧,我已是年过半百之人,活了一大把年纪,也想趁着腿脚利索到各处走走,多则几年,少则一年半载就回来。”

夫人无奈,让管家托出一盘金银赠与夫子,“穷家富路,先生可随时回来,府里小童跟随你两年有余,机灵勤快,让他继续跟随左右,早晚服侍先生,我们也好放心。”

老夫子一笑,“童儿若不怕辛苦,愿意跟随也好,顺便教他读书认字,乐在其中。金银则不需这么多,世道不太平,多了反而不便,然后只在盘中取一小部分,便和小童一起上路。

月先和月桥姐俩送出镇外3,仍然依依不舍,“老师,不管你今后走到哪里,也不管有任何事情,只要捎句话来,学生即可前往。前面已经给您准备好了马车,千万不要为了省钱累着自己,学生在家里随时等候您回来!”说完,二人一起给夫子深施一礼,然后又塞给小童一定金子,叮嘱他一定要好好照顾师父,吃好喝好,然后洒泪而别。

目送着马车渐渐走远,最后不见了踪影,姐弟二人这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整整十年的朝夕相处,早已融入了太多的亲情。二人闷闷不乐地走着,刚到自家院儿里,有家人拿着一封书信交给月先说,“小姐,我在收拾夫子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书桌上有一封信,应该是夫子留给你和少爷的。”

月先接过信来展开一看,正是老师龙飞凤舞的草书,非常熟悉;

月先月桥亲启,今年县里必有童试,时间不定,注意官方布告,届时前往,必有收获。

月先看了看月桥,二人一起去送给姑母和娘亲看,“既然是夫子之意,你们姐弟俩照办就是,也好检验一下多年所学究竟如何!”夫人看完之后又交给妹妹。

月先曾经听老师特意给他们讲过,科举考试最早是隋文帝杨坚所创,兴于大唐,到了宋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基本形成制度,而且相对比较完善。

大家熟悉的秀才,举人,进士,是历代文人走向仕途的必行之路。起码普通读书人也有入仕求取功名的机会,这对于隋朝以前的门阀制度是个历史性的重大进步。

考取功名的第一步,录取者统称为秀才,按现在的学历,最低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以上,但不能直接做官,也不包分配。可以自谋职业,比如受聘于县学或者是县里的一些师爷押司等编制之外的工作,社会地位也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见着县官不用行跪拜之礼。

而一般秀才大多选择继续考取功名,如果下一步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再往上考就是进士。关于杨老夫子所说的童试,严格地说还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充其量只能算一次初级考试,以后还有两次考试,那就是童生,然后才是秀才。

童试也称县试,顾名思义是在本地知县的组织下进行的一场考试,一般是提前发布公告,让全县各乡镇村,所有考生都要提前一个月报名。

考试者不限年龄和职业,但必须有证明材料。比如说父母,祖父母以及祖上三代的信息和藉贯,还要详细描述自己的体格,容貌特征等一系列材料,最后要有一名本县秀才的举荐信,方可参加初试。

1柳叶刀,因刀长而窄,形如柳叶而得名,刃薄而背厚,不似宝剑,有一定重量,兴于隋唐,后来流传于岛国,乃为日本***之鼻祖。

2花逢春和李秋凤在梁山上就已定亲。在南征方腊归来的路上,混江龙李俊佯装中风,留下童威,童猛哥俩照顾他。当宋江大队人马走远了之后,便去了太湖的绿柳山庄,和费保、倪云等四位庄主一起,沿长江而下,远赴东海,去了化外之地暹罗,后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当上了暹罗国王。花逢春自然也就成了东床驸马。但是现在韩国和泰国都有暹罗地名,李俊当时是南下还是北上,却无从考证。

3此时的花逢春已奉父命,去投奔了岳父混江龙李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铁血青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铁血青州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童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