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注释:

名词注释:

1.提亚玛特文明:起源于tiamat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上,后因为星球生命被噬神真菌侵染,生态急剧恶化,提亚玛特文明的统治者最终决定采用核武器完全摧毁,大部分残骸形成了现今的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2.荧惑星:火星。提亚玛特文明最初移民的邻近星球。后因为被tiamat星自毁的高温和辐射冲击严重殃及,水分几乎完全蒸发,致使火星大气层二氧化碳达95.3﹪,被废弃。

3.等离子飞船:是提亚玛特文明普遍应用的成熟的太空运载工具,原理是利用射频发生器将离子加热到100万摄氏度,在强大的磁场中,离子以固定的频率旋转,将射频发生器调谐到这个频率,给离子注入特强的能量,并不断增加推进力。全功率运行下,等离子飞船可在10天左右航行火星到地球的距离。

4.卓尔金纪元:提亚玛特文明采用的历法,后被地球玛雅人沿用,已知的数值:

20金(天)=1乌纳(月)/20天

18乌纳=1盾(年)/360天

20盾=1卡盾/7200天

20卡盾=1伯克盾/144000天

20伯克盾=1匹克盾/2880000天

20匹克盾=1卡拉盾/57600000天

20卡拉盾=1金奇盾/1152000000天

20金奇盾=1阿托盾/23040000000天

5.蓝星:地球。太阳系中提亚玛特文明的第四个移民星球。

6.噬神真菌:提亚玛特始新世,由三大种族组成,各部族的主宰者虽然通过高度发达的基因工程技术,抗侵染能力最强,但也无法抵御持续变异的噬神真菌。

7.粘液态侵染者:指侵染度超过阈值,被侵染的生物呈粘液态的形态。此时,虽然侵染者移动能力很弱,但侵染性最强,由于其可分裂、可粘附、易隐藏的特性,很难被根本消灭。

8.提亚玛特文明的信息存储手段:利用硅基介质进行信息存储。目前,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光电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以5d方式在纳米结构玻璃上存储数据的方法。他们利用高强度激光短脉冲,通过对单个光子的偏振,对量子比特进行编码。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称,信息编码是以5维方式实现的:除这些结构的三维位置外,还包括大小和方向。”光子的方向(水平或垂直)决定其值是1或0。这种存储方法使得直径约为1英寸盘片的存储容量可以达到360tb,盘片能经受高达1000摄氏度的温度,在室温下的使用寿命几乎是无限的——190摄氏度下使用寿命可达138亿年。这一技术在2013年进行了首次展示。

9.普尔加托里猴:2012年10月,研究人员推断人类最古老的祖先是一种酷似松鼠的原始灵长类,普尔加托里猴。这种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纪,体型较小,有着棕色皮毛而且有一条浓密的尾巴。普尔加托里猴的重量只有1.3盎司,体型大约只有目前存活的最小灵长类马达加斯鼠狐猴的尺寸。

10.洛克族:中古时期,生活在tiamat星北半球的高原种族,是天狼星人与tiamat高原原住民的后裔。洛克人平均寿命为120年,20岁进入成年期。成年男性平均身高高于女性,约1.75米,血液呈蓝色。

11.征峰赛:沃斯托克地区的洛克人,酷爱登山。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征峰赛,洛克人和曼斯兽都分别参加。其中,参加比赛的洛克人必须徒手攀登,最先登顶的即获得冠军。

12.曼斯兽:曼斯兽是沃斯托克地区特有的山地攀援兽,杂食性。平均寿命为30年,成年的曼斯兽身长2.5米左右,通体白色,鬃毛浓密,有着惊人的敏捷度和耐力。

13.根达亚之王:赛曼在洛克语中意为领袖,而图卡沃伦意为“远祖的传承者”。霝是远祖后裔中首位开启念力异能的洛克族领袖,即图卡沃伦,在后世的记载中,他因为创造了根达亚文明而又被称作“根达亚之王”。

14.阶地:形成阶地一大要素就是碳酸钙。海水留下了厚质的沉淀性石灰石,当高温的酸性溶液流经岩石层到达温泉表面的过程中,它溶解了大量的沉淀性石灰石。一遇到空气,溶液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就会从溶液中挥发。同时固体矿物质形成并最终以石灰形式沉淀,就形成了阶地。

15.间歇泉:间歇泉是间断喷发的温泉,多发生于离地表较浅的,火山运动活跃的区域。地底炽热的熔岩会使地下水的水温升高,甚至化为水汽,这些水汽遇到岩石层中的裂隙就沿着上升,却又受到通道上部高压水柱的压力,不能自由翻滚沸腾。这样,通道下面的水就不断的被加热,不断地积蓄力量,一直到水柱底部的蒸气压力超过水柱上部的压力的时候,地下高温、高压的热水和热气就把通道中的水全部顶出地表,造成强大的喷发。喷发以后,随着水温下降,压力减低,喷发就会暂时停止,又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次新的喷发。

16.闼门:部分休眠火山或者死火山的喷发口,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地下水和降雪、降雨形成了火山湖,俗称“天池”。经年累月的水流下蚀,使火山口边缘产生缺口,即“闼门”。火山湖水溢出,依山体流下,形成瀑布。

17.蕈蚊:双翅目蕈蚊科和尖眼蕈蚊科昆虫的统称,形小,似蚊。原产自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的发光蕈蚊,其幼虫体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照亮洞穴的幽光。

18.深海鮟鱇:栖息在黑暗深海中的鮟鱇是专业的钓鱼能手,常潜伏不动,它头顶延伸出一根钓竿,钓竿顶端有一个肉质小球,这是鮟鱇鱼的诱饵,在生物学上叫做“拟饵”,就像竹竿上挑着的小灯笼,时明时暗,闪闪烁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鮟鱇的嘴里长着两排向内倒伏的尖牙,小鱼一旦被鮟鱇咬住就难逃厄运。深海鮟鱇的发光原理是背鳍的一根鳍棘顶部分化为皮瓣,内有腺细胞,能够分泌荧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作用进行缓慢的化学氧化而发光。在海上捕捞的鮟鱇,通常都是雌鱼,一般见不到雄鱼。这是因为雄鱼在出生不久,个体很小时就寄生在雌鱼的身体上,大多已同雌鱼结为一体,但仔细观察,仍可辨出雄鱼的体形。也有极个别单独生活的雄鱼,据说有人在冰岛外海捕捞的雄鮟鱇体重仅为雌鮟鱇的千分之一。

19.中庭: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

20.贝希摩斯:体型夸张的攻城兽,头部巨大的角质凸起是攻城的战槌,成年平均肩高6米,最大身长可达12米,体型与地球曾经存在过的南方巨兽龙相仿。

21.截镞:金属质地,有4根刺尖,被用来帮助逃跑。将其洒落在地上可以作为阻截敌人追击或者滞缓敌人逃窜的暗器,可以淬毒。

22.遁雾:材质各异,分为金属粉末、刺激性植物粉末、药剂气溶胶等,骤然使用往往有困敌和伤敌的奇效。

23.利维坦:极地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两栖类,成年体长可达36米,刚出生的幼兽身长就接近6米,对蹼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脊背有一纵列棘突,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

24.魔裔:“黑光教廷”的原生种族,魔裔的平均身高在1.9米左右,极限个体在2.2米左右。他们有一个很特别的体表特征,就是头顶左右各有一个角质突起。他们以这个角质突起越长越美,呈弧形最佳。有一种只能由贵族持有的特制药水刺激角质突起生长,或由统治阶层赏赐给有功者。

25.角斗规则:“阵营式”+“积分制”。即阵营的队长,率领5-7名“队员”,对阵另一个阵营。赢一场得1分,战平不得分,输一场减1分,如积分归零,则必须接受其他非称号角斗士的1对1挑战,如战败,则称号被褫夺,胜利者将获得称号和5分的初始积分)。另外,在斗兽战中,角斗士为一个大阵营,斗兽为一个大阵营,斗兽战中,对角斗士阵营计分。

26.贲牛:古提亚玛特中低纬度地区常见的运输军需辎重和大型物件的驯化兽,肩高1.8米,身长2.9米,性情温和,耐力强,体型与地球现存的印度野牛相当。

27.板齿兕:黑光教廷培养的一种专用斗兽,擅短距离冲撞,体型粗壮,没有贲牛高大但体重过之。

28.卡玛兽:墨丘利人驯养的负重兽,结实耐劳,耐干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提亚玛特星的觉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提亚玛特星的觉醒
上一章下一章

名词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