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三种解法,我愿称之为神!
高考数学压轴题改卷组会议室,
此时一部分改卷老师们好像正在大声地讨论什么,
时不时有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
随后在一阵讨论后被推翻。
还有一些老师在这抓耳挠腮,苦思冥想,
过了一会就在草稿纸上飞快的写上一些数学证明,
然后想了想又用笔划掉,继续苦思冥想。
整个会议室变成了菜市场一般吵杂。
之所以会这样,
是因为在十几分钟前,
数学压轴题改卷组的老师们以为就要完成批改任务时,
他们接到了组长的一个通知,
先别离开,在会议室开个会,
于是,便有了上面的一幕。
......
“好了,大家停下笔,
这个解法我已经完全搞清楚了。”
一个小时候后,
高考压轴题阅卷组组长发话打断了正在演算的老师们,
他叫高树,
年龄大概50多岁,
和普通的数学老师没两样,
都是秃顶。
或许他的名字谐音和高数一样,
所以他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无一不是满分,
高树没有参加高考,而是直接保送到了苝大,
作为苝大数学系毕业的博士生,
他并没有选择留校就任,
而是去了华师大做一名教授。
就在刚刚,
他做数学组组长那么多年来,
第一次收到了改卷老师们上报的题目,
要知道,数学是一门特别严谨学科,
逻辑性极强,极注重说理。
并不是和语文一样带有主观性,
每个人对一道题目有不同的理解时,
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
最终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就交给组张来判定给分。
而数学从来都是客观的,
不是你主观的以为一加一等于多少就等于多少,
所以在客观的情况下,
数学改卷只要按照参考答案来给分就可以了。
当他带着疑惑看到上报的考生答案时,
不免吃了一惊,
这考生的答案竟然写满了?
而且还有三种解法!
作为压轴题改卷组组长,
他能不知道这道题难度有多高?
要不是他要求老师放松点改,
恐怕平均分会低上1分!
当他看到解法一和解法二时,
还没感到很震惊,
只是认为这个考生数学天赋很好,
高中就自学了大学的知识,
虽然这道题是很难,
但是学过数学分析的人却能够很快的做出来。
当他看到第三个解法的时候,
发现是用初等方法来解的,
不过这也很正常,
毕竟在高中阶段,
接近百分之一百的高中生,
都只会初等方法来证明不等式的极值问题,
毕竟一般的老师也不会教一些高等的方法,
毕竟是大学的知识,属于超纲了。
如果你在高考中做对了还好,给你满分,
如果做错了一点,直接零分!
......
让高树没想到是,
用初等方法证明不等式极值问题的解法三,
他竟然卡在了一个关键的步骤,
于是他立马抄起笔和草稿纸,
根据第三种解法的思路尝试证明下去,
然而在算了接近半小时后还是证不出那个步骤。
于是他就召集了所有的改卷老师,
开个这么一个会议,
一起解决这一个关键的步骤。
毕竟人多力量大,
在数学中获得真相可能就仅仅差一个灵感。
......
“经过我们的讨论,这个关键的证明步骤被我们给推出来了。
你们看,
首先容易发现可以不妨设最小数为0,
再用特定系数法凑一个均值不等式....
再这样....
最后就可以推出那个关键的步骤了”
所有老师都看向会议室的投影屏幕,
在一番讲解过后,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如此!为什么我没想到呢?”
“这也行?居然用这么巧妙的方法证明出来!”
“数学天才啊!”
“用初等方法真的太考智商了...”
“在所有的考生中,
他是唯一一个压轴题拿满分,
并且有三个解法的学生吧?”
“......”
利用第三种方法证明出答案之后,
在场的所有老师都露出了激动的神情,
并且成就感十足!
这种感觉如同在三伏天喝上一口可口可乐一样,
十分的惬意。
不仅如此,
他们还见证了一个数学天才的诞生,
虽然他们在现实中或许不认识这名有着非凡数学天赋的学生,
但是他们已经通过这充满逻辑性的巧妙方法认识了这名数学天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想不服老都不行咯。”
“这就是数学天才啊,
用一种匪夷所思初等的方法,
去求解不等式的极值问题。”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
这考生用初等方法解题不说,
可他的解题步骤竟然比用高等数学的方法还简便,
这说明了他的数学基础非常的扎实,
即便是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比不过他!”
“嘶....”
全场不由的惊住了,
是啊,
就算这名考生,
将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全部放到这一题,
这也足以说明他的数学功底是多么扎实,
因为他的第三种解法,
竟然让他们几十名改卷老师一起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才理解透这种解法,
要知道,他们可不是普通的数学老师,
不一不是来自全省名列前茅的重点高中数学老师。
让他们震惊的不仅仅这一个,
这考生使用初等的方法解题,
居然能比高等的方法解题还要简便?
要知道,
高等数学公式都是比初等数学公式解题来的快,
就像你高中的数学压轴题,
让你证明一个带未知数的函数的极限小于某个数,
你解题的步骤可能需要几十步,
把一整片答题区域写完才可能写完所有步骤。
而你用高等数学的公式呢?
用上洛必达法则或者泰勒公式,
直接就能秒解!
这就是高等数学公式的厉害之处!
直接给你一部到位,
这也是为什么高考不给你用超纲的知识的原因,
你丫直接上来就用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
这谁顶得住呀。
。。。。。。
然而事实上,
楚行云并没有用两个小时来写这道题,
而是仅仅用了几分钟...
至于解法三,
那是因为他写完整张试卷后,
不能立马交卷离开,
于是他就趴着闭目养神了,
醒来的时候距离提前交卷还有几十秒,
无聊之下就顺手写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