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内定使臣

第二十六章 内定使臣

刘询说到此处时,那小眼睛中的神光聚现。凝视着邴吉,毫无遮拦地透露出他刚才话意中,包含地深意。

邴吉不但在第一时间就听懂和收到了这份隐藏在这份话意下的深意。更是内心一颤的对与刘询的骇人眼神,暗自一皱眉。心中也是不免一声叹息,“这孩子是长大了,已不是我当年抱在手中逗玩的刘病已了!”

邴吉心里感叹时,刘询缓缓转过身的话,还在继续,“这个人选朕思前想后,唯有麻烦邴父一趟!”

邴吉听到此时再次拜倒与地,道:“臣愿为皇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刘询也一直在等邴吉这份表态,一下转过身时,脸上满是感激地喜sè。

“好!此乃朕授予你的密旨,可当节符使用。此去广陵必要时可调动扬州、荆楚、江都之地所有郡县的地方军马,以备不时之需!”刘询说着,就从书案上拿下一个锦盒,交到邴吉手中时,将其打开了。里面赫然盛放着一卷用黄sè绸缎卷成的卷轴。

接过这份密旨的邴吉心里可是颤抖成了一片,他这个临时使臣,还有持节的荣耀和权力,这绝对是祸不是福。邴吉为官多年,当然深知,能让你一个使臣调动兵马,就可见此行的危险程度了。

但刘询却不顾邴吉的感受,他的圣意还在继续。

“另外,九江郡太守史高,徐州刺史部督邮周堪等官员,也会配合你的此行行动!”

邴吉在刘询这番话毕,心中又是震惊不已。原来这几位官员,都是在霍光在世时,大约半年前,刘询从京师外放的。

这些官员不但都是年轻有为的少壮派,现在看来也是刘询培植的新心腹。这也是说明了此次广陵之行,以及对付刘胥这个爷爷辈的诸侯亲王,刘询不但行事周密,而且也是早有部署了。

接下来刘询又与邴吉商讨了一些细节,邴吉才告辞而出。

邴吉一走,没多大功夫,张安世就由石显亲自引领着,进了天禄阁。

“臣见过皇上!”张安世在刘询再次遣退左右时,对着刘询行礼道。

“老师不必拘礼,关于广陵一事,老师还有什么补充?”

刘询这么称呼张安世,不但是在人后,就算在人前,也是公开他和张安世的师徒关系。

这份帝师的荣耀和刘询自即位以来一直对张家的恩宠,主要来自张贺早年的那份眼光独到。这也是在当今朝堂内外,人所共知的。

但我们这位张侯爷,不但平rì里行事谨慎周密,每次与刘询商议大事,决定后,他还总是和其他臣子一同退出。等过后,再给刘询补充着出谋划策一番,弥补各项政令、议案、政事、谋略中的不足之处。所以这样的去而复返,刘询早有准备和意料之中。一般朝廷大臣,根本无人知道他曾参与到帝意最后的决策中。

张安世听着刘询随意的话语,微微一笑,道:“臣以为,广陵之行,要一个亲王伏诛,又是刘胥那种孔武有力,力能扛鼎,徒手搏猛兽的亲王伏法,就一个邴吉恐无法令其臣服!事后诸王侯宗室也可能会有微词……”

刘询刚拿起的笔,一听张安世的话,立时顿了顿,脸sè一紧,反问道:“难道他还敢造反不成?”

张安世对于刘询的反问,也是停顿思量一下,道:“一般只有三千卫士的王侯,或许不敢。但刘胥可不一定,现在他可是秘密地已有数千卫士,又和楚王等有所勾结,臣担心……”

张安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放下笔的刘询阻止了。

“是朕有点轻率了!”刘询点着头说到,又继续转而问道:“那以老师之意,又当如何?”

张安世一听他的进谏又说动了刘询,连忙低头,掩饰着内心的喜悦道:“臣以为一来要加强对广陵行动的布置。二来,就是要派一名有身份的王侯前往,代皇上亲巡,这样才能让刘胥心服口服!”

加强此行的谋划布置,这在张安世进言之初,刘询就已想到的了。之前的布置尚显薄弱,他也正要重新布置一番。但这派一名王侯替他巡视天下,这个提议倒是刘询没想到过的。

“派王侯前往?…….”刘询眼神定格虚空,疑惑地凝视着道。

“是!”张安世进一步肯定道:“王侯对王侯,这样不但显得皇上坚守孝道,尊重广陵王这位祖辈。更可让天下人,乃至刘胥的子嗣无处挑刺!”

“是啊,他的子女,朕可不能一起全杀了。rì后要是他们还有所不满,联络其他诸侯,的确是有口实说朕,只以一个御史大夫轻怠了他们的父王!”刘询恍然般道。

“但这又该派那一路王侯前往呢?”随即的问题,也有刘询自己的提出。

“六安王,胶东王,这些不但都是朕的长辈,还且还德高望重,做此事恐怕不妥…….而且要是有个闪失,朕恐怕难以对各路诸侯交代,要不就从各路列侯中挑选……”

“不,有王一定要选王,王的分量足!”

“那依老师之见,谁又合适呢?”

“刘去!广川王刘去最为适往!”

“刘去!”……

张安世突然报出的这个名字,让刘询更加神情专注的将目光投向了远方。

######

张安世瞄上刘去这个广川王,自然一来因为他王的身份,以及刘去以前的种种劣迹。

既然此行既需要一个宗室有身份和级别的长辈,又有一定的危险xìng。那刘去这个劣迹斑斑的王去,就再合适不过了。

说句难听点的,就算刘胥真的此次造了反,和刘询派去的使臣干起来。那死个把广川王,不但刘询负担得起,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讨伐和诛杀刘胥了。

再则就是他要帮一把老友邴吉了。邴吉和刘询的恩情,别人不知,他可是知之甚详的。说的明白点,从邴吉在儿时收养刘询,一直到后来刘询登上皇位。这一路其实就是邴吉和他兄长张贺,以及许广汉等多线,涉及好几个家庭与刘询的瓜葛,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他们之间不但是同僚关系,更是知之甚详,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他们当年都是利用他们的职务之便,社会关系,甚至是影响力,不但将刘询的命保住,还最终将他推向了皇位的功臣。

在表面上平rì里这两人都没什么交集,其实关系是很深的。所以在天禄阁,张安世听到刘询将传旨广陵这么重大地任务交托邴吉时,张安世就已经在为邴吉担心和计议了。更有了现在张安世等邴吉才和刘询续完养育之情,他就来进言的恰好时间点。

天禄阁最终的定计,刘询完全采纳了张安世的建议,内定了浑然不知的刘来出使广陵。并在之后霍光的葬礼期间,积极展开准备起来。

三rì后,既是霍光下葬之rì。宣帝刘询在下诏为霍光的一生功绩作出评价:刘询以一代帝王的身份,肯定霍光的功德,诏中提到霍光“定万世策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并称霍光“功如萧相国”,和在其后的孝昭委政霍光,承孝武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百姓充实。

宣帝对霍光功德的肯定,用官方的态度明确说明了霍光正确地执行了汉武帝临终遗诏的基本jīng神,侍卫武帝三十多年,辅佐昭、宣二十年,掌权期间鼓励农业,减轻赋税,与匈奴和亲,抵御侵扰,在整个朝政中,扮演了主要、重要、不可磨灭的角sè,对汉室“中兴”事业起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终于使目前的整个西汉王朝由社会动荡不安,进入到“昭宣中兴”时期,为西汉的进一步展奠定了基础。其实刘询这也是表示对霍光之政的肯定,也向天下,或者群臣正在等待的政治信号和未来方向,表达出了明显无误的讯息。既是他宣帝刘询不会抛弃霍光所既定的政策,继续按照霍光指定的道路走下去。

在霍光下葬后的第二rì,宣帝即大肆封赏了霍光的子孙和家人,让其享受极致的政治荣华。宣帝先封霍光的儿子霍虞继承霍光的博6侯爵位,拜为大司马霍禹,入尚书事。霍光之弟霍山为乐平侯,拜车骑将军,代替霍光,继续领尚书事。

至此,关于霍光死后,霍家即将倒台,宣帝刘询要对付霍家的谣言不攻自破。相反,霍家较之霍光在世时,权利和荣耀更甚从前,达到了一个极致的鼎盛。一门三侯不说,霍山、霍虞还都录了尚书事,霍山还比张安世高一级总领了尚书事,成为内阁辅之臣。这份权利是空前绝后的,更让霍家之人喜不自胜。

刚刚亲政的宣帝刘询,尽管在此期间已经明眼看到了霍光的寡妻霍显及其儿子霍禹不经朝廷许可,私自越制改修霍光的陵墓。规模如同帝王陵墓一样。还有跟多路诸侯王来往过密,与朝中文臣武将交往过甚,有把持朝政之嫌。更有霍家之人在朝野,在民间太过骄横骄纵的传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电影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电影票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内定使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