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79章
日子有了盼望,心里有了依托,过得就没那么艰难了。傅娇留在宫里,日日看着四四方方的天,只盼着李洵说话算话,带她去往璁州探望阿爷和兄长。
李洵照旧送来阿爷的信,万里之外来的家书成了她唯一的慰藉。每次阿爷的书信送来,她总是会反反复复看上好几遍,从寻常文字里窥见他们在塞外平淡的幸福。
她咬牙忍受李洵的暴戾,便是为了阿爷和祖母能度过平静祥和的晚年,如今看到他们过得很好,她终于能安慰自己做的事情有丁点意义。
她强忍下眼泪,援笔舔墨给阿爷回信,她说自己在京城过得很好,春日里花朝节时和贵女们一起去宝兴国寺上香,还特意给他们请了平安符,她写自己骑马踏春恣意快活,她写新皇后是个温暖明亮的女子,与她相处得很好……
她在信中描绘了一个欣喜愉快地傅娇。
傅娇不知道的是,那些信转手便送进了紫宸殿李洵的手中。他修长的手指轻轻展开书信,一字一字看过去,唇角不禁因为信中所书而微微扬起。
她很久没有对他笑过了,信中却是笑着的,隔着薄薄的信纸,他都能体会到傅娇的快乐。
只不过一切都是假的,比镜中花水中月还要虚无。
“陛下。”刘瑾见他唇角带笑,低声唤道。
李洵收回思绪,慢条斯理地把信折好,装回信封里递还给刘瑾,吩咐道:“送去璁州。”
刘瑾道好,又禀报说:“兵部尚书已经在御书房等候陛下宣召。”
李洵起身,抚了把龙袍上的褶皱,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他此次召兵部尚书觐见是为商议驱辽。
澹台蹇执政这一年,恰逢天时,辽国水草丰茂,经过一个冬春的修养,辽国国力强盛。今春边境闹蝗灾,辽国在这个当口屡屡进犯,时常南下打秋风。
不比辽国的士兵多年来一直处于岌岌自危的情况,人人都是上马便能战斗的战士,本国戍边将士因为多年来的安逸生活,战力大为消退,让辽国尝到了一丝甜头。
他们便越发嚣张放肆。
李洵不似先皇,一味怀柔,忍无可忍之下决定发起反击。大魏和辽国休兵多年,他决定出兵,朝中许多官员主和,李洵杀鸡儆猴,处置了一大批人,终于让反对者闭上了嘴。
“依你看,何人可担任主帅之责?”李洵坐在龙椅上,不紧不慢地捏着手中那本册子,希望兵部尚书能说出有用的话。
李洵和先皇不一样,他从来不是个纸上谈兵的帝王,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数次领兵作战。他骁勇善战,如同锐利的尖刀,总是出其不意给敌人致命一击。
尤其是两年前景平一战,及至今日,他以少敌多之战仍为人津津乐道。
因此,兵部尚书不敢糊弄这位擅长带兵打仗的帝王,恭谨道:“贺长川在沧州多年,一直和辽兵打交道,熟知其作战之法,由他去最合适不过。”
李洵点头肯定:“虽说他有激进之处,却是瑕不掩瑜,在休战多年之后能有这样的胆识实属难得,朕也觉得他去很合适。”
次日,李洵的圣旨和军令一起到了沧州。
牛角号悠扬响起,北方多年的和平一朝被打破,沧州首先发起总攻。辽国近来频繁入侵边境,大魏都消极抵抗,他们志得意满,以为大魏徒有丰饶物产,滋养了一群只懂享乐的酒囊饭袋。
直到大魏突如其来的反扑,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
但辽国是马背上的国,战时人人皆兵,他们忍辱负重多年,终于迎来如今这位激战的帝王,意欲带领他们南下,剑指中原。他们垂涎于南方的富庶,精神为之一振,和大魏的将士厮杀在一起,战事愈演愈烈。
时年七月,远在璁州的傅太傅听闻战事,在璁州奔走,筹措了大批军资。
之后他收到傅娇的来信,看到最最疼爱的孙女在信中强颜欢笑的字字句句心痛难忍。在辗转反侧好几宿之后他决定回京城。璁州这边,傅谦的腿疾已经大好,甚至可以上马参战,孙媳妇温和淑仪,坐镇中枢把持中馈,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重孙子孙女们乖巧懂事,他们再不必为孙子一家忧虑。
现在唯一牵挂的便是远在京城的孙女儿。
她去年新婚之夜便死了丈夫,一个人在京城不知过的什么日子,偏生那么艰难的时候他们远在天边,连最平常的一句慰藉都无。
每每想到这些,两位七旬老人都心痛如绞、寝食难安,思索再三,无论如何也要回京守着她去。
傅谦夫妇再三挽留,甚至提出回京接傅娇来璁州团聚。但傅正和不愿再等,如今北方起了战事,来往所花费的时间比从前更多,再耽搁许是要到年底才能见到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