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胜利前夜

第1322章胜利前夜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向华中局发出《关于发展苏浙皖地区总的方针和部署》的指示:

“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的条件,对苏浙地区应有新的发展部署,特别是浙江的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

1944年12月,为了进军东南,建立反攻战略基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粟裕率部返回苏南。

1945年1月,新四军第一师汇合原在苏浙边区的第十六旅和浙东游击队,组成苏浙军区。

8月7日,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在苏南一分区部队的配合下,在高淳发起东坝战役,连续攻克东坝、狸头桥、定埠等大小据点,全歼伪独立十五旅两个团,1800余人,解放了苏皖边区多个市镇,取得苏南战略反攻的第一个战役胜利。

8月15日,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在溧水白马桥张家岗歼灭日军30余人、伪军600余人。

八路军、新四军开展局部反攻,在苏南地区,新四军控制了广大农村和部分城镇和交通要道,南京周围地区经常有新四军活动,南京城内大小汉奸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寻路找出。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群众反日情绪更加高涨。

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区党委,“应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敌、伪进行广泛的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并须准备于日本投降时,我们能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包围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下达命令:苏浙军区进占上海、杭州、苏州、常州;第七师夺取芜湖、铜陵;第二师占领南京、合肥、蚌埠……

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战略大反攻,向根据地周围一切敌占交通要道和县城、集镇发起攻击。

苏浙军区先后占领南京周边溧阳、溧水、句容、高淳等10座县城,以及包括南京近郊湖熟、秣陵关在内的大小集镇100余处。

皖南部队一度攻入芜湖市区。

与此同时,在江北,新四军第二师和地方武装配合,也在8月攻克六合县城,并组建南京支队,陈雨田任支队长,沙文汉任政委,在划子口渡江南下,攻占龙潭、栖霞山,兵临南京城下。

在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的同时,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在沦陷区的工作由“主要是保存组织,度过黑暗时期”发展到在城市中发动广大群众,争取伪军警,准备武装暴动。

1945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关于伪军伪组织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由于目前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广大伪军、伪警日益表现恐慌和动摇,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与可能对一切与我无直接和间接关系的伪军,应普遍公开联合他们立即反正,说明希特勒已经垮台,日寇死亡不远,如果还不立即反正就快没有时间和机会来为过立功和向民族悔过赎罪了……这种伪军反正愈多愈好,但另方面对某些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伪军,特别对某些重要战略地区与交通要道与我有关系的伪军,则仍应采取隐蔽待机的方针,并要从各方面去加强其内部的组织教育工作,以便将来配合战略反攻”。

在南京城内,徐楚光等中共情报工作者加紧了策反伪军反正的工作。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汪伪中央政权后,在同日本订立“日华军事协定”和“军械借款”时,企图借助日军力量,在5年内成立15个师及特种部队,而日方只允许暂时成立3个师,定名为警卫师。

按照协议规定,3个师的全部装备,以“军械借款”的形式由日本供给,军官由伪中央军校的军官及1943年和1944年的伪中央军校毕业生充任,兵力来源由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抓来的壮丁和从伪军别的部队中挑选的士兵组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铁马金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铁马金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22章胜利前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