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第1335章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人胜利的前夜。

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秘密签订《雅尔塔协定》,约定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2至3个月内,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完全陷入孤立。

在太平洋战场,1944年11月起,以塞班岛为基地的美军B-29轰炸机开始大规模空袭日本各城市。

1945年1月起,美军相继在吕宋岛、硫磺岛、冲绳岛登陆。6月30日,美军攻克冲绳全岛,从东、南两个方向直逼日本本土。

在中国敌后战场,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初,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连续发起大规模局部反攻。

并以一部向河南、湘鄂赣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歼灭日伪军47万余人,攻克城市70余座,收复国土32万平方公里。

解放区面积扩大至86.4万平方公里,部队达93万余人,民兵达220万余人,为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

会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

并规定了军事任务,即“动员军队与人民,从各方面来准备大反攻,及准备战略上由以游击战为主到以运动战为主的转变”。

同时,号召“中国人民应该扩大自己的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并在一切敌人所到之处,广泛地自动地发展抗日武装,准备直接配合同盟国作战,收复一切失地”。

德国法西斯投降、欧战结束后,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以及三国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等,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就一些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来的第三次三国首脑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亦称“柏林会议”。

会议通过了两个文件,一是《柏林会议公报》,二是《柏林会议议定书》,两个文件都由斯大林、杜鲁门和艾德礼分别代表苏、美、英三国政府签署。

此外,会议还发表了《美中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国政府虽未参加讨论,但公告事前征得中国政府同意,所以以这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

当时苏联尚未对日作战,所以没有签字。

但日本法西斯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公开拒绝了波茨坦公告。

同盟国只有对它进行最后一战。美国为了争取掌握占领日本的主动权,于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8月8日17时(莫斯科时间,东京时间为当日23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交给他一份苏联对日宣战书,宣布苏联将参加波茨坦公告。

并当面宣布,苏联从8月9日起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苏联对日宣战,既是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所承诺的在德国投降后2或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的反法西斯国际义务,也是苏日矛盾加深、双方长期军事对峙的总爆发。

此前,苏联政府已于1945年4月5日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早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即已开始对日作战之准备。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那次会议上讨论了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通过了《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

4月27日,苏联最高统帅部任命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苏联远东军总司令。

5月,又从西线抽调大军到远东,同时,将各种军事物资和军事装备、器材源源不断地调运至远东,大大增强了远东苏军的兵力和装备。

至8月初,苏联已在中国的东北边境部署军队150多万人、火炮26000多门、坦克5500辆、飞机3800多架,总的兵力兵器远远超过日本关东军(当时关东军仅有约75万人),形成了极大的优势。

苏联对日宣战,大大出乎日本的意料。日本原来判断,苏军对德作战结束后需要休整,对日作战时间可能在1946年春,最早也要到1945年9月上旬。

苏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可能由苏联滨海地区向中国东北地区实施。关东军根据这一判断,把中国东北地区的东部确定为重点防御方向。

8月9日零时10分,远东苏军发起对日作战。苏军采取了出敌不意的闪击战法,以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1方面军和远东第2方面军计150多万大军越过中苏边境,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向驻守中国东北之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东西并进,以西为主,北面为辅助进攻方向,迅速切断了东北日军与华北、朝鲜的联系,分割围歼关东军主力于中满地区。

与此同时,苏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陆军作战。

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的同一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就苏联对日宣战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同日24时,朱德总司令向各解放区所有武装部队发布第1号命令。

11日8时、9时、10时30分、11时、12时、18时,朱德总司令又连续发出第2、第3、第4、第5、第6和第7号命令:令晋察冀、晋绥和山东军区以及在华北之朝鲜义勇队,各以一部兵力向察哈尔、热河、辽宁、吉林等地进发,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消灭抗拒的日伪军;令各解放区部队向本区一切敌占交通要道和城镇展开进攻,迫使日伪军无条件投降,对收复的城镇实行军事戒严,维护秩序,保护居民。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利用自已处于抗日最前线的有利态势,迅即对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日伪军占领的大中城镇及交通要道发动大规模进攻,并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

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实际上是中国敌后战场的全面反攻。因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自1944年豫湘桂作战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上下怨声载道,国民政府面临着政治和经济危机。

1945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摆脱困境,决定“开始使用中国战区内所有之陆军空军及后勤机构,对在华之日军予以强烈紧密之进攻”。

国民政府判断,日军随时有投降的可能,因此准备在日军投降时,速派军队先行占领上海、大沽、广州、青岛、汉口等地。

但是,当时国民党军正规部队大多偏处西南各省,上述战略要地非唾手可得。

由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计划要快得多,国民党军队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就绪,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原定的“大攻势计划”未及实施。

因此,中国战场大反攻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敌后战场的肩上。

在苏联红军于8月9日开始实施远东战役、出兵中国东北地区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抗日武装力量即将已持续一年半之久的局部反攻发展为全面大反攻。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利用自己长期浴血奋战在敌后,处于敌占区最前线的有利态势,迅即对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日伪军占领的大、中城镇及交通要道发动大规模反攻,并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中国东北地区。

晋察冀军区部队进逼北平、天津,攻占张家口等城镇,控制了交通要道。

晋绥军区部队逼近太原,攻人归绥,夺取了日伪军占据的城镇要点。

晋冀鲁豫边区部队向太原、开封、安阳等城市逼近,切断了同蒲、陇海、平汉等铁路线。

山东军区部队向济南、青岛、徐州等地进军,切断了津浦、胶济、陇海铁路交通线。

新四军各部队夺取了苏、皖、浙地区敌占乡村和县城。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以主力继续向粤北发展,同时以一部兵力进占广九线及一些小城市的指示精神,迅速攻歼了盘踞在本地区的日伪军,收复了一些集镇等地区。

中国军队的全面反攻作战与反法西斯盟军尤其是苏军和美军对日军势如破竹的最后战略进攻,形成了对法西斯日本的巨大合力,迅速摧毁了日本的心理防线。

仅苏军出兵中国东北作战就歼灭日军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投降。

据苏军统计,苏军伤亡3.2万人。苏联实施远东战役,出兵中国东北地区,大大地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崩溃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进程。

1945年大反攻,苏联出兵消灭日本关东军:苏军为此付出了多少牺牲?

中国有句俗语:“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总有万人捶”。当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在中国战场陷入泥潭的时候,苏联人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最终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其实不止原子弹一个。另一个因素也相当重要:日本引以为傲的关东军被苏联轻松歼灭。

然而,在原子弹被投放后,日本居然还天真的以为苏联会出面调停。当然,他们错了。

1945年8月,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对于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除了俄国与日本的世仇外,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履行同盟国的协议①。

虽然苏联拥有绝对的军事实力,但对日作战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事。

首先是时间问题,苏联想抢在日本向美国投降前结束战斗。

其次是这次作战涉及的地区非常广大,战线十分之长。

而且最重要的是,日本关东军占据东北地区已经十四年了,在东北修筑了许多的要塞、炮楼等防御工事。这些都增加了作战的难度。

当时苏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之比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呢?

日军主帅为陆军大将山田乙三,日本关东军有第一、第三、第十七三个方面军及独立第四军,总人数约为九十七万人,加上伪军等附属国兵力合计为一百二十万人。

而苏军主帅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军力为一百六十八万人,人数占优。日军的优势在于防守方,熟悉地形而且工事修建的相当坚固。

据统计,日军在边境地区构建了十七个筑垒地区,而且还有两个航空兵军参与支援作战。

但日军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装甲及火力严重不足。

苏军的坦克及自行火炮有5500余辆,相比之下日军只有一千多辆坦克。而且苏军拥有两万六千门火炮,日军只有五千门。

上文提到日军有两个航空军参战,有飞机一千八百架,而苏联却拥有飞机五千二百架。而且大多数武器上,苏联军队的装备远远比日军精良。可以看出双方军力对比上,苏军略胜一筹。

那末,苏军的优势在哪里?让我们在战斗中加以了解。

1945年8月9日0时10分,苏军在没有火力准备的情况下,在中苏漫长的5000余千米的边境线上对日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这样的突袭让许多的工事失去了作用一一日军甚至来不及进入工事,苏军的坦克就已经碾过了他们。

苏军迅速突破了日军的防御,进攻速度远超日军的想象。战役的第一天,坦克军团就推进了120千米,步兵军团推进了50千米。

这个速度甚至超过了苏军的计划,连后勤都难以供应了。

第六坦克集团军的先遣队突入了东北平原,前进了四百五十千米。接着就由于后勤没有跟上而被迫滞留了两天。

同时,远东第一、第二集团军也按照计划发起了进攻。第一集团军虽然在一些地方进攻受阻,但其主力却成功绕过了工事向东北地区内部挺进。

第二集团军在凌晨1点发起进攻,强渡黑龙江后在周边县城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二集团军是整个苏军中实力最弱的一支,重型装备数量也是最少的,所以打的相对艰难。

8月15日,日军在多方压力下被迫投降。但关东军并未停止作战,直到8月17日关东军正式下令部队停战,18日下达了投降命令。这时苏军迅速派出机动部队,接收了东北地区的各个战略要地。

零零星星的抵抗仍在进行,但苏军进攻的脚步却并未停下。直到8月30日,整个关东军的武装被完全解除,战争也宣告结束。

总结:根据苏联人的统计,这一战苏军俘虏了日军近六十万,其中绝大多数被送往西伯利亚劳改。击毙八万多人,缴获了坦克近七百辆、飞机八百余架、各种火炮一千八百门、自行火炮十五门、机枪一万三千挺、步枪约三十万支,其他还有大量军用物资。

苏联方面战死近一万人,非战斗死亡一千三百余人,失踪近一千人。此外,战斗中负伤有近两万人。总计伤亡约为三万六千人。

日军的伤亡又怎么样了呢?

在1945年8月风暴战役中,从8月9日主要战斗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16日,日本关东军下达关东作战甲106号命令,至全体关东军投降,主要战斗进行一个星期,关东军主力全体投降,只有零星失去联系部队还在抵抗,比如东宁要塞这样失去联系的部队,还在抵抗。

其中,关东军第1方面军在黑龙江孙吴,牡丹江,勃利一线,向苏军缴械投降。在远东战役,关东军第1方面军的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也损失最大的日军部队。

8月20日,向苏联投降的日军承认,主要战斗参与者日本第5军,损失25000人。

第3军损失15000人,日军第1方面军一共损失4万人以上。后来在1952年3月,日本统计,第5军战斗战死8929人,第3军战斗战死4547人。不含失踪,失去联系人员。当面苏军是远东第1方面军,战斗减员17225人,其中阵亡3254人,104人失踪,13867人负伤。

在哈尔滨的日军第4军基本是完整投降,8月20日,苏军红旗第1集团军先头坦克部队进入黑龙江省会哈尔滨。

日军第3方面军是完整投降,他们部署在沈阳,辽阳,昌图,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没有参加战斗。

8月19日,苏军乘坐飞机在沈阳降落,8月19日,苏联先遣队在长春机场降落,8月20日晚上11点,苏军先头部队,近卫坦克第5军先遣队1000人进入沈阳。

8月25日,苏军主力进入长春,8月26日进入四平,8月28日进入公主岭。

关东军第3方面军基本没有参加战斗,唯一真正打仗的是第107师团,因为,这个师团不在辽宁和吉林,是在黑龙江边境,在8月10日才转属第3方面军的,这个师团后来失去联系,一直与苏军交战,8月29日,才在大兴安岭接到命令投降,在这个方向,苏联外贝加尔方面军,战斗伤亡5862人。

最后,苏军俘虏关东军当中清点出,日本人60.9万,朝鲜人1万人,东北人700人,关内人16000人,蒙古人3600人。最后52万日本俘虏押往苏联劳动营,就地释放7万多名老弱病残关东军俘虏。

整个战役,苏军和苏联海军战死9780人,非战斗死亡1340人,失踪911人,战伤19562人,患病4863人。其中,战斗伤亡为30253人,非战斗伤亡6203人,合计36456人。

完全被摧毁坦克和自行火炮78辆,飞机62架,火炮232门,轻武器11000多件。1946-1950年,苏联开始遣返扣押的47万日军战俘,日军死于苏联劳动营人数为52700人。

苏联名单记录,死于苏联劳动营日本俘虏为45816人,截至道2016年11月,其中21600多具尸体已经找到同时转交。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①关于苏联出兵东北的目的,史学界众说纷纭。但帮助中国人民加速抗战胜利的进程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苏联红军在对日作战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也是有目共睹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铁马金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铁马金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35章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