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风云1945②

第1337风云1945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蒋介石委任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负责中国战区内接受日军投降事宜。

何应钦在晚年对女儿何丽珠回忆道:“先总统时代,蒋公给予我的最大荣誉是抗战结束以后在南京主持受降大典”。

在抗战胜利以后,接受日军投降事宜,的确是一项莫大的荣誉。

那么蒋介石为何要以两度“背叛”过他的何应钦代表他去南京主持受降仪式呢?为什么不是自己亲自前去,或者是将这种极具荣誉的美差,给予更听话的人呢?

还有何应钦在接收降书过程中的弯腰低头还礼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是有意还是无意呢?今天不妨来说说。

前文已经谈及,当时人们猜测,负责主持南京受降仪式最佳人选当在李宗仁、白崇禧和何应钦三人之间。

这三人历史上都不止一次背叛过蒋介石,但都在抗战中建立下不朽的功勋。

如李宗仁的台儿庄大捷、白崇禧的昆仑关大捷、何应钦的湘西大捷。

但蒋介石还是选择了何应钦,其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蒋介石之所以让何应钦去主持受降仪式,其实可以视为对何应钦之前背黑锅的补偿。

1935年何应钦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被世人所唾骂,其实就是受蒋介石委托所为,蒋介石没那个意思,何应钦也不敢签订,可以说他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是代蒋介石背了骂名,如今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蒋介石让何应钦前去,想必也是有补偿之意。

又或者说在对日方面,蒋介石主要以何应钦出面,此次由他出面主持受降仪式也顺理成章。总不能坏事让何应钦出面背骂名,到好事了,不让他去,也的确说不过去。

二、蒋介石之所以没有自己前去,主要是身份不对等。

当时在中国代表日本投降的是冈村宁次,他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军阶只是大将,并非日军最高统帅。正所谓兵对兵将对将,蒋介石如果亲自前去主持受降仪式,就是自降身份了,反而会起到不好影响。

而何应钦是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并且是陆军一级上将军衔,在职务和军阶上都与冈村宁次类似,地位上是对等的。

三、何应钦曾在日本留学,属于“亲日派”,更是与冈村宁次有着交情,适合蒋介石对日军“以德报怨”的政策。

当然蒋介石可没有这么大度,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打着以此交好日本政界,方便以后进行合作,并且为之后发动不义内战做好准备。

比如以此在当时方便更快接受日军投降,还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冈村宁次为秘密军事顾问。

之后因为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何应钦是深领其意,在侵华日军之中,只有145名战犯被判处死刑。

像罪行累累的侵华日军将领元香馨,在抗战胜利以后,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而且投靠了阎锡山,改名为原泉福,任中将副司令。

到了1948年7月,在晋中战役时,被英勇的解放军炮火重伤后,眼见逃跑无望,便让手下击毙自己,这才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在主持受降仪式中,何应钦在接受降书时,投降书并不是由冈村宁次交给何应钦的,而是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将投降书递交给何应钦,而何应钦在接受投降书之时,弯腰比日方代表还要低,可谓是引起不小争论,直到今天,也是一个争议话题。

有人认为何应钦此举并非有意,应该是受降仪式的相关细节有问题,中方代表桌子太宽,所以接受投降书之时,难免要弯腰才能接受到。

有人认为对方投降代表身高比之何应钦要高,所以对方弯腰递交投降书,何应钦个子低够不着,因此只能弯腰过低,才可以接到。

有人认为这是上纲上线,这只是一个普通举动,只不过被媒体抓拍到了,并且被刻意放大了,其实并没有什么。

当然还有更多人是持批评态度,认为这个举动不妥当,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奴才相,这是赤裸裸的谄媚。

其实以细节和心理入手来说,何应钦此举肯定不对。因为他主持受降仪式,可不只是代表他个人,更不是代表蒋介石,而是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其实这点何应钦也明白,所以对于这场受降仪式,细节还是挺到位的。

按照规定,日方投降代表要向何应钦行三次礼:到达会场时一次,递交投降书时一次,退场时一次。

还有递交军刀之事,事前何应钦还特意派人与冈村宁次交流过,意思是参加受降大典时可以带军刀,也可以不带,但是带了,肯定要当众呈缴给何应钦。

冈村宁次听了以后是感激得差点痛哭流涕,毕竟在很多日本军人看来,军刀比生命还重要,于是冈村宁次自然是没有带军刀参加。

试问连这种细节都考虑到了,怎么会考虑不到日方递交投降书之时的细节?

而且按照规定日方递交投降书之时,要先礼一次,何应钦也没必要站起来。

而且这是罪行累累的一方,他就是把腰弯到桌子上,也跟你没关系,只要能递过来就行。

即使退一步说,你站起来接投降书也罢,但也没必要对方只是微微弯腰递交,你却要以更大幅度的弯腰低头来接受吧?

换位思考一番,如果你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军人,敌人侵略你的国家十几年,犯下滔天大罪,如今他们要投降了,你作为代表接受投降,对方只是微微弯腰递交降书,你即使站起来接受,也没必要如此替对方考虑,马上以更大幅度弯腰低头去接受吧,毕竟你代表的是国家,而不是你个人。

换成正常人,不应该是看你递交降书都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明明可以深弯腰将降书递过来,却不做,那么我肯定要大声斥责你,或者最起码站着不动,你要么也别动,看谁耗得过谁,要么就是老老实实弯腰更深递交降书。

所以从细节来说,何应钦不应该犯如此错误,应该是何应钦本身是“亲日派”,甚至是有些谄媚心理,正好又有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授意,加上与冈村宁次有交情,所以看到冈村宁次一方的代表只是微微弯腰,够不到自己时,干脆将国仇家恨抛之一旁,更是忘记自己是代表的国家,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以德报怨”的角色中,是慷他人之慨,宽他人之容,及时贴心而谄媚的以更大幅度的弯腰低头来接受降书,简直是讽刺。

对此行为,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大为感慨地说道:“在第三次小林总参谋长呈交降书敬礼时,何应钦总司令却不由得站起来作了答礼。看到我这位老朋友的温厚品格,不禁想到,毕竟是东方道德”。

说实话,这个东方道德评价感觉还是挺讽刺的,这是哪门子东方道德呢?这分明是既谄媚,又让人觉着窝囊!

何应钦在受降仪式上的表现,自然引起人们的热议。但是蒋介石放弃在日本驻军,也为当时人不解。

日本投降后,美国授意老蒋在日本驻军,老蒋因为这件事,选择放弃。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945年9月2日,日本东京湾,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败国,由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出于美国的授意,盟军最高统帅要求蒋介石派出5万人进驻日本。

然而,这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蒋介石选择了放弃派兵进驻日本,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公开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其内容之一就是“军队完全解除武装”,并对于公告中关于此前《开罗宣言》条款的实施做出了重申。

为了尽快兑现《波茨坦公告》的相关协定,战败国日本将由同盟国派兵占领管理,以实现日本对于相关协定的履行。

从此,日本帝国主义结束了前后历经15年之久的侵略战争,中国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同时也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告终。

在日本政府代表签字的投降书上,不仅有美、中、英、苏四国代表,还有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等国家的代表签字。

当时,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同时享有对日本实施占领和管理的权利。而中国作为受日本侵略最久、伤害最大的同盟国,对于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投降属中国的功劳最大,由中国出兵占领日本也是名正言顺。

为保证日本政府尽快兑现其在公告上所做出的的承诺,即成立“和平责任政府”之前,由盟国对日本进行占领。美国向中国表示需要尽快派兵进驻日本,以解除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武装。

那么美国为何不亲自派兵驻扎,反而要求中国对日本进行占领呢?这还要说到美国与苏联的紧张关系上来。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原子弹核武器的国家,无疑对于战后的国际局势将拥有最大的话语权。而苏联想要在核武器领域有所成就至少还得需要几年时间。

1945年8月8日,苏联决定出兵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速度。之后,苏联也加入了《波茨坦公告》的行列中来,想要分享日本投降带来的胜利果实。

早在1943年中、美、英三巨头蒋介石、杜鲁门和丘吉尔商议《开罗宣言》之时,就约定了满洲和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等由日本占领之中国领土应悉数归还中国,并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

但是日本投降的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苏联的预期。仅仅是苏联对日宣战之后四天,1945年8月11日,苏联海军登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还未来得及大规模登陆北海道,日本就于8月15日接受了战败的现实。

而此时的美国反过来开始关心日本北海道的情况,于8月24日和9月4日分别派遣了2架B24轰炸机前往千岛群岛北部视察,遭到了苏联战斗机的拦截。

此一事实预示着美苏冷战的来临,日本北海道也在之后成为了美军对抗苏联的阵地。

此时,美国固然不敢贸然进军日本驻扎,以免引起苏联方面更强硬的对峙。所以美国改为唆使中国占领日本,自己则在背后控制蒋介石国民政府,这样来得更为委婉一些。

打定了这样的主意,美国要求蒋介石不仅要派兵5万人前往日本驻扎,而且要兵强马壮、装备精良。

开始的时候,蒋介石也相当配合,毕竟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盟国之一,能够实施对日本的占领,也是顺势而为且大快人心。

蒋介石要求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制定出了相应的占领计划,只是在驻扎部队兵力来源上和数量上与美国意见相左。

美国要求蒋介石派兵5万,而蒋介石只拿出来派遣1万人,最多1.5万人的计划来对日本实施占领。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军统共有四五百万兵力,为何如此小气不肯应美国之邀来完成国人的心愿呢?

原因在于搁在蒋介石心头的一块石头还没有落地。

日本投降之后,中国内地原先被日本占领的沦陷区开始陆续投降,所以对蒋介石来讲,最重要的是赶在共产党占领这些沦陷区之前派兵抢回阵地以绝后患。

然而,当时国民党的大部队位于西北和西南等地,而对于日本侵略的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各大战略区则更多地是由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建立了敌后根据地。

苏联对中共下了指示,称此时不宜发动大规模的内战,而中共和毛主席也不愿在这个国家百废待兴,人民叫苦不迭的时候再起战事,所以接受了苏联的指示,仅在小城市和农村来发展敌后动员工作,为中共队伍的扩大蓄力。这让蒋介石如临大敌。

抗日战争爆发之时,从蒋介石宁愿打红军也不愿驱逐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来看,“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一直为蒋介石奉为上策。所以面对美军的一再催促,蒋介石嘴上答应着,却迟迟没有行动。

一来是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忌惮,不肯其把持着中国大片领土的控制权,二来蒋介石虽然答应进驻日本,但是面对美军与苏联的势均力敌,唯恐站队美国引起苏联对中共的倾力扶持,对国民党来说反而是更大的威胁。

另外一方面,蒋介石迫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于1946年5月决定派遣曾到河内担任受降任务的67师(师长为戴坚)开往日本实施占领。

然而当驻日代表团前往日本会见美军驻军代表并商讨驻地与配备等问题时,更多的问题便接踵而至了。

首先是关于驻地问题,美国只允许中国驻军暂驻爱知县,而蒋介石表示想要进驻四国岛并没有得到美国的同意。

在双方磋商下,仅仅允许中国派去的指挥部设在名古屋,而部队则驻扎在偏远地区。

其次是关于军饷问题,戴坚将军提出,中国占领军的费用需要由日本承担,然而这一请求又被盟军最高指挥麦克阿瑟将军拒绝,称其与盟国对日管制政策的精神相违背。

当时国民党驻日指挥部参照美军各级官兵的薪饷表,并结合国内的经济情况,制定出了军官和士兵的军饷为最低级二等兵每月20美元,最高级少将师长每月480美元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国民党67师进驻日本的军饷费用就要达到四五十万美元一个月,加上其他支出也要上百万美元。

这在当时的国内,已抵得上十个师一个月的支出。这对于中国战后重建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国民党驻军在日本的所有军需消耗不准动用日本当地的资源,只能由国内运输过去。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无疑又是一大阻碍,不能就地取材,向美国购买又是一大笔支出,从国内运输也劳民伤财。

对于蒋介石来说,此刻正在积极筹划如何对付中共,对于这样一件短期看不到回报和利益的事情自然也并不十分热心。

直到1946年7月,驻日代表团在日本苦苦等待了两个多月也没能等来67师的占领军开拔而来。

后来直接得到国内的消息,称占领军不会来了。因为国内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国共双方的冲突已经使蒋介石调集了67师的兵力去对付中共的华中野战军。

而这一去就再也没有机会进驻日本了,因为华中野战军已经重创国军改编后的65师和69师,蒋介石再也无暇调兵进驻日本了。

对于这一事件的影响,在蒋介石看来,派兵驻扎日本不过是配合美国打的一场掩护,美国为了避免苏联有更大规模进驻日本的举动,不敢贸然派兵进驻日本,然而苏联在美国的阻挠之下已经放弃了对日本的占领。

而此时的美国已经顾不上形象,既然司马昭之心已路人皆知,就堂而皇之地撇下了中国这个挡箭牌,光明正大地驻扎在了日本。

而日本作为战败国,本身已经灰头土脸,对于盟国派兵驻扎占领也是一脸和气,毕竟日本已经失去了资本。

然而,随着美军驻扎在日本,从二战后一直持续到21世纪,日本仗着美国作为靠山,反而大力发展了经济,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不仅没有怨言,反而对美国恭谨如初。

而蒋介石当时一念之差,仅仅是将重心放在了与共产党争夺领导权上,导致错失进驻日本的好机会,日本也从未对侵略中国表现出应有的悔意。

如果当初蒋介石派兵进驻日本,不管是5万人还是5千人,这不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而是会让中国展现出拥有战胜国应有的权利。

但是,蒋介石的眼光只落在了国内大权在握,早日实施他的独裁统治上面。这一选择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无不使中国默默吞下了被日本侵略14年之久的苦果。

蒋介石不顺应民心厌战的事实,只顾一己私利的举动也预示着他在中国将不得众望,人心向背向来是决定压倒性胜利的关键因素。

果然,仅仅三年,蒋介石就丢失大陆,跑到台湾一个孤岛上去,偏安一隅了!

这更加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蒋介石是咎由自取!

历史无法重演,而悲剧却是相似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铁马金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铁马金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37风云1945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