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关于死士
说起古代的死士,这点余胜也是有话要说的。
很显然我们在看史书时,里面意图不轨的人常有“阴养死士”“私蓄死士”之类的记载,当然就会有很多的疑问这种少则数十多则上千的死士要怎么养?养在什么地方?难道直接养在家里吗?
这都是很多的问题对吧。
蓄养死士中最出名的就是司马师的阴养三千死士。这句话最重要的就三点:阴、三千、死士。
阴:秘密,私下,不为人知。这意味着三千人肯定不可能聚集在一起,想在天子脚下养三千人而不被怀疑,这三千人必定散落民间,有一份正当或不正当的职业作为掩护。
三千:不一定真有三千,可能多也可能少,那就假定是三千人。首先,养三千人肯定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饶是司马府再家大业大,也没办法供养三千完全脱产的人,那么这三千人要么是半脱产,要么是没脱产。三千人完全没脱产,无法保证战斗力。结合三千人散布民间,那一定是半脱产。其次,汉末经过军阀混战,人口大减,生产力低下,你要找出三千穷人很容易,但是你要找出三千能和正规军掰掰手腕的人,这些人至少营养、身体素质要超出当时的一般水平,不然和国党小兵一样皮包骨头,恐怕还没交战就溃散了。当然了,也不排除司马懿大乌龟的属性,从小开始培养,但是司马家并不是大家族,能养大这么多人我是存疑的。最后,凭借三千人想要起事,那这三千人需要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需要一定频率的训练,不然还没走出街就一哄而散了。训练组织性和纪律性就需要存在一定的集体生活,或者说这些人之前有过集体生活的经历,或者一直处于集体之中,不然你要是召集三千老农,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为啥古代军队承受了5%的伤亡就会整体溃败。现代社会军训大学生都如此之难,这还是已经处在了十几年的集体教育之中,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而古代训练一群文盲跟着你造反杀人,那得有多难,这个成本是历代帝王和王朝都很难承担的。
死士:亡命之徒、不要命。战乱年代,不要命的人比比皆是,但你想要找给你卖命的人就很难,你得给人家需要的东西,甚至是超出他的预期。燕太子丹为啥只养出了一个死士荆轲,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养死士太贵了,纵观史册,死士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出了一个死士,历史就会重重记上一笔。他吃不饱饭,你给他饭吃,他想要一块土地,你把地主的地分给他,他想要尊严,你以国士待他等等,这样人家才会给你卖命。如果这三千人个个都和荆轲一样,怕是把魏国卖了都付不起。所以这三千人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并不是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大侠,而且也不一定都保有死志,知道自己的使命,我更加倾向于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死士,或者干脆被蒙在鼓里,平时接受司马师名义的馈赠,到事发那天才被告知,或者干脆没人告诉。我认为高平陵之变更加像黑社会火并,老二急匆匆过来告诉小弟们,老大正在被另外一个黑社会打,兄弟们一听,那还得了,抄起家伙就上,等到了地方,才发现打人的是公安局长,这个局长还特别记仇,小弟们面面相觑,骑虎难下,这是老二说,现在的市长是老大看着长大的,论辈分是市长的叔叔,干死这个局长市长不会说话的,如果这次让他逃出去,他肯定会把社团夷平,你们的一家老小都没有活路。小弟们想想老大的背景,再加上老大一直都在赢,公安局长恶狠狠的眼神,狠了狠心,还是一人一刀把局长砍死了。
三千人要有战斗力,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不要命,一定程度上忠诚并信任司马家,还得散布民间,不被朝廷怀疑,而且没有一个人会泄密,司马家还得对这些人知根知底,再结合老乌龟司马懿多年来执掌兵权,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三千人大部分都是司马家的军中旧部、退伍老兵。
那么现在就可以对这三千人定性了:这是一个以司马师领导,司马懿幕后操纵,少量家养子、奴仆为核心,退伍老兵为骨干,部分黑社会分子为爪牙的准军事化反曹集团。
那么这里举个例子啊,我是司马懿,我现在想要养死士。
首先,我有钱,这是肯定的。其次,我位高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