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诞生(4)
当天晚上,王明甫两口子一夜无眠。两人好象有说不完的话。第二天王明甫临走时,罗莲花拿出那天危急时刻丈夫交给自已的八块银元说道:"这是你给我的,你还收回去吧。"
王明甫接过银元,在手里拈了拈,又放回王莲花手中。看着妻子深情的说:"我这一去,不知何日再相见。这八块大洋就留下聊补家用吧。"又转身对来送行三弟王明善说:"老三,家中就拜托你了。"
王明善说:"大哥,你放心去吧。母亲、嫂子和侄儿有我照顾,不会有事的。"
王明甫又对站在门口的母亲深深的鞠了一躬,就义无反顾的向西北方走去。
经过两天多风餐露宿的奔走,第三天下午五点多钟的时候,王明甫到了他离开时八路军驻地村庄的外面。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突然有一种不祥感觉:平时这个时候驻地内外都充满了欢乐的生活气息。但是今天连鸡鸣狗吠都听不到。静得惨人。空气中还有一股极淡的火药味。这种味道只有久经战埸的老兵才嗅得出来。他立刻绷紧了神经。经验告诉他:危险就在眼前。他停下已经放慢的脚步,准备往回转。就在这时,路边的草丛中突然窜出两个伪军,用枪指着他大声叫道:"站住!"
王明甫知道碰上敌人了。他不得不站下来。俩伪军走到他旁边问到:"干什么的?"
因为有了心理准备,王明甫并没惊慌。他笑着对敌人点头哈腰的说道:"老总们辛苦了?我是过路。"
伪军中一个年轻点的问到:"为什么不走了?"
王明甫又笑着说:"我肚子有点痛。想找个地方拉泡屎。"
"我看你象八路的探子。"还是那个伪军声色俱历的说道。他把枪栓拉了一下,子弹上膛后说:"跪下!我现在就送你回老家。"
王明甫觉得自已这回是在劫难逃了。就对伪军说:"我家是南阳新野的。请让我面向家乡的方向跪下吧。这样我死后魂魄可以回家呀。"说完就面向家乡跪下了。
这时,那个一直没说话的年长的伪军开口了:"你是南阳人哪?咱们是老乡啊!起来起来。"
王咱甫从地上站起来,对着两个伪军哈腰鞠躬说道:"谢谢老总们不杀之恩。"他脑筋转了一下问道:"这儿出啥事了?这么紧张啊?"
还是那个年长的伪军说道:"皇军这两天对这里进行了围剿。把这儿八路都打跑了。我们是留下来抓来跟八路联系人的。你既然不是八路,就赶快逃命去吧。"
听到这个消息,王明甫装着害怕的说:"那我就不往前走了。还是拆回去吧。"说完又给两个伪军鞠个躬,便转身快步离开了。
原来就在王明甫离开的这几天,日本鬼子为报复在郭店吃的大亏,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扫荡。八路军在杨显明政委的指挥下,对鬼子进行了有力的阻击后,全部人马安全的撤进了伏牛山深处。
拣了条命的王明甫,急急如漏网之鱼,一下子躲进了茂密的庄稼地。他不知道八路军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又没地方可去,就决定还是先回老家再说。等到天黑就踏着夜色急急往家乡奔去。一路上他昼伏夜行,渴了就把路边水沟里的水喝两口。饿了也不敢进村,就把村庄附近人家种的青菜拨两棵吃了充饥。经过三个夜晚的奔波,终于在第四天的大清早回到了家中。
看到丈夫去而复返,罗莲花非常高兴。听丈夫讲了遇险的经过,全家人都是一阵后怕。罗莲花这次是无论如何也不放丈夫再去找队伍了。无奈之下,王明甫只好留在家中和妻儿老母一起过日子。
王明甫回家后的第二年,罗莲花生了女儿,取名王宏云。因为当地重男轻女习俗严重,她生下女儿后就不打算要这个孩子。她婆婆王蔡氐却坚决要这个孙女,才把王宏云的命保留下来。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的年代,中州大地上从没有和平安宁的地方。为了逃避日本鬼子,王明甫经常用担子挑着女儿,带着妻儿出去逃难。直到抗战胜利,全家才过上安定日子。在这难得的和平岁月里,王明甫和家人努力耕种着家中仅有的一亩多地。农忙时还给地主家打打短工。农闲时节还用家传的烧窑技,能出门给人家当窑匠赚些钱贴补家用。就这样一直熬到解放。
坐在堂屋里的罗刘氐看到王明甫低头沉思,好大一会没说话,就问道:"她姑爹。怎么怔神了?"
罗刘氐一句话把王明甫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他自失的笑了下说:"是我走神了。他舅母,这次来了多住两天。我现在去准备午饭。下午还要为元霄节排练节目呢!"
正月十五上午九点多钟,王明甫带着村里的高跷、旱船和花棍伍到离村子三里多路的李湖村去闹元霄。
李湖村是这方园十多里路的一个小集市。村中心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街上有两家小店铺。每逢双日子,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拿着自家产的农付产品拿到这里,卖出自家的产品,换回所需的东西。人们称这为"赶集"。所以也把这里称为"李湖街"。
今年是获得解放的农民过得第一个元霄节。所以各村来的舞狮队、龙灯队、旱船和高跷队特别多。街东头的一大片空地上还搭起了戏台。白天都有戏班子唱大戏。来看热闹的人也特别多。这是自抗战十多年来最热闹的一个元霄节了。
元霄节后,生活又恢复了平静。王明甫安排好家里的生活后,又出门烧砖瓦当窑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