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故人重逢
第二天,游方跟在武亲王李震的身后,骑马穿行在华王梁业的大营里。游方看到梁业的大营壁垒森严,各营帐间布置得虎踞龙盘,兵甲刀枪林立、杀气森森,不禁心中凛然。
离梁业大帐百步之外,游方跟随李震一行人翻身下马,向梁业大帐走去。游方抬眼向前望去,大帐前文官武将二十几人林立,中间簇拥一人。那人三十多岁,一身亲王服饰,只是随便往那里一站,整个大营的气势仿佛都聚在了他的身上。游方心想:“这个人应该就是名震中原内外、大江南北的华王了。只看他的气势也配得上他的名号啊。
等走进一些时,游方再再定睛细看:那人剑眉斜飞、黑眸细长,眼神锐利中透着温和;嘴唇轮廓清晰,面部棱角分明。他站在那里明明笑意吟吟、温文尔雅,却给人一种傲视天地的气势。游方心中暗想:“真是奇怪,这华王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
游方心中突然灵光一闪,大惊失色。想起这华王他竟然见过,还曾经与他攀谈半宿。这华王正是他当年南下建安时遇到的那个蜀国书生。
游方心想:“记得当时他说自己叫梁天夜。梁天夜,梁业,名字虽然只差了一个字,可谁能想到呢?天下闻名的华王,竟然微服化成一个蜀国书生。当时我还向他侃侃而谈天下大势,向他提出了分化离、蜀,破蜀灭离的策略。后来发生的这些事儿,不会是因为听从了我的建议吧?不会的,人家雄才大略,哪里需要听谁的建议”。
想到这里,游方摇了摇头,悄悄退后两步,微微垂下了头,一副十分恭谨的样子。
这时,华王梁业迎了上来,开怀大笑地说道:“久闻武亲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武亲王只率六万大军就一路杀伐、势如破竹,尤其奇谋轻取巴郡、雒城两地,凭此两战,也不负天下名将之名。好生令本王敬仰!”
李震脸上微微一红,抱拳说道:“华王过誉了,华王天下闻名,令人敬仰。眼下你我两国大军围困成都,成都挥手可下,不知华王有何打算?”
梁业正色道:“成都已无可战之兵,但士民千万,如果挥兵取之,恐士民怨恨,将来治理不利。本王已拟定劝降表,不知武亲王见解如何?”
李震说道:“此是应有之义,本王也是此意。不知蜀国向我离国投降还是向华国投降?”
梁业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是向我华国投降。离国本是我华国的臣属之国,蜀国自然应向我国投降。”
李震知道这是事实,不能争辩,于是说道:“那就请华王派遣使臣。如若劝降不成,我等再挥军而进。”
梁业从容道:“我帐下有一人,名叫荀利,字刀禾,常常为本王出使。本王就请他出使一趟,不知武亲王意下如何?”
李震看了一眼游方,说道:“听闻华王帐下荀利荀刀禾词风犀利、机智过人,常常为华王出使四方,每到一处,从不辱使命,使臣非他莫属。本王军务繁忙,那就先行回转,等候消息。”
游方“躲”在李震身后,心想:“还好,他大概忘了我。”
不料正当李震抱拳告辞,转身要走之际,就听华王笑着道:“劝降之事,需要有人在你我之间沟通,传递消息,请武亲王留下一人,负责此事。”
游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心里“咯噔”一下,偷瞄一眼梁王,见他正笑吟吟地看着武亲王,眼角不经意间扫过自己。心想:“完蛋!他还记得我”。
李震听梁业提出这个要求也是正常,并没有深想。扫了一眼自己带来的手下,心想:“心腹幕僚阴士平肯定不能留下,大军杂物繁多,我一日不能离开他的参赞,武将不懂变通,沟通消息恐怕词不达意”。想到这里,他看了眼游方,然后指着游方对梁业说道:“此为游方,现在本王帐下参赞,本王就留他在此。本王告辞。”
李震说完转身走了,游方瞪时傻眼。心想:“李震你个大傻冒!有狗屁消息需要留人沟通?不过是华王想把我留下的借口。离国有密探能探听华国军中情报,华国怎么会没有?华王定是知道夺取巴郡和雒城两地都是我出的计谋,这才想困住我、断你臂膀。连这个都想不到,真是愚不可及!”
送走李震,华王这才笑吟吟地看着游方,说道:“公子别来无恙啊,故人相逢,怎么也不和本王打个招呼呢?”
游方尴尬地说道:“小臣当日不识华王真容,胡言乱语,多有孟浪,请华王见谅。”
华王手一挥说道:“公子过谦了!公子当时在大江之上,未入庙堂便已纵观天下,如掌上观纹。天下四国把玩在公子手掌之间。如此谋略,本王当时闻所未闻,佩服得五体投地。岂是胡言乱语?华国能有今天的局势,公子是第一功臣啊!”
游方感觉自己直冒冷汗,心想:“华国功臣岂不是离国罪臣?这要是传回离国,我岂不是立刻就要狒狒?就是让蜀国的忠义之士知道,我也得完蛋啊。你们皇子王爷滴把人家破国灭族,那是你们都心有大志,我图个屁呀。这要是担上罪名,我还有好吗?”
游方心中一阵翻腾,嘴里连忙推脱道:“王爷雄才伟略,胸有锦绣,腹有乾坤。其实那些谋略,王爷早已成竹在胸,就是小臣当日不说,王爷也会同样谋划。”
华王笑道:“当时在大江之上,本王正微服入蜀中打探情报归来。听公子吟诵辞章,初时只以为公子是风流才子。后来攀谈之下,公子的言论令本王大惊。心想若是公子这样的人入了离国朝堂,那我华国和蜀国岂不是要遭受灭顶之灾?于是想就算效法强盗行径,也要把公子掳回华国。无奈本王行踪泄露,当夜有人刺杀本王,心想如果带走公子,不能保证公子的安全,只好作罢。没想到再见公子,竟已经入了离国朝堂。”
游方心想:“你是华国王子,离国、蜀国的人谁敢得罪你,就是你身份泄露也只会对你恭恭敬敬。要刺杀你的人只可能是你们本国的人。”
游方恭敬道:“也许是小臣和华王没有缘分。”
华王肃然道:“之前攻蜀的途中,本王收到消息:武亲王用奇谋取得巴郡、雒河两城。当时本王十分诧异。本王知道他善用正兵,他身边的人也不能想出如此奇谋,于是派人再三打探,竟发现公子竟然到了武亲王帐下,因此对那样的奇谋出在武亲王的身上也就不奇怪了。”
游方谦虚道:“小臣对军务上的事情一知半解,其实都是武亲王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群策群力的结果,小臣只是提供了一个笼统的想法。”
华王赞叹道:“公子长于庙算,是绝世之才。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说到此处,华王神色骤然肃穆,眼神真挚,语气诚恳地接着说道:“本王得遇公子,如文王遇姜尚、如高祖遇张良。离国文恬武嬉,朝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武亲王虽然文武双全、忠义无双,但终究格局有限,不能成就大业,非公子良木啊!公子在离国,不过是一个文人骚客,若是到了我华国,必成为右弼之才!”
游方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听闻华王帐下的封彧封子仁是华王帐下首席幕僚,华王治下的一切政务都由他处理,在华王心中,封子仁就是华王的左辅吧?”
华王一怔,回答道:“子仁熟悉政务,若是没有他,本王在外用兵也不能全无后顾之忧。”
游方设问道:“如果封子仁是他国臣下,华王一说便投到华王帐下,华王能信任他吗?”
华王苦笑着答道:“恐怕不能。”
游方淡淡道:“所以华王明白在下的苦衷了。”
华王恳切地说道:“离国绝不是公子的良选。况且离国以凡夫待公子,本王以国士待公子,难道公子就不能选择本王吗?”
游方说道:“王爷实在是高看在下了,在下已经向武亲王请求,回国之后,即将辞官归隐。在下只能多谢王爷的错爱了。”
华王疑惑道:“难道武亲王接受公子的请求了?以本王猜测,武亲王即便不能尽用公子之才,也绝不会放公子这样的人到草野之中。即便我华国,也绝不敢放了公子这样的人啊。”
游方想了想,问道:“如果在下承诺回国之后,绝不再献策对付华国,华王能否放了在下?”
华王听到后眼神一闪,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这次公子在蜀中是否还有计策没有实施?”
游方说道:“华王所言不错,在下尚有一计。实施以后可保离国数年平安。”
华王注视着游方,片刻后说道:“本王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公子这一计,一定与蜀王有关。”
游方道:“不错,蜀国投降后,华王殿下必欲带走蜀王。如果成行,到时蜀国虽灭而蜀王尚存于贵国。如此,贵国可轻易掌控占据的蜀国土地。巩固战果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请问华王,这是不是殿下接下来的计划?。”
华王坦言道:“公子所说不错,那有如何?”
游方自信地说道:“到时离国不用阴谋阳谋,在下亦不动一刀一箭,可让蜀王死于华军之中,让华王计划失败。,”
华王沉默思考半晌,仍是不能相信,说道:“若公子能果真如此,本王承诺这次放过公子。”
游方恭敬道:“在下拜谢华王。”
华王目光一闪,反问道:“如果蜀王不死,公子游方如何?”
游方信心满满的说道:“蜀王如果不死,在下就跟随华王回国,从此以后在华王身边效力。”
华王注视了游方片刻,突然哈哈大笑,伸出手掌与游方击掌盟约,痛快的说道:“一言为定!”
游方微微一笑,客气地说道:“华王这次回国以后,如果有什么难事,只要不事关军国大事,可派人告知在下,在下一定尽力为华王解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