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之卫国篇
齐桓公解救完燕国没过多久,卫国又发生了震惊中原的大事,身为盟主,齐国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赶往卫国履行盟主义务。
按照惯例,先简要介绍一下卫国的乱局。
卫国的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爵位是侯爵,地盘大致在如今的河南北部,属于原来商朝的核心地域,是周天子安排镇抚殷商故地的亲信诸侯。
在西周时期,卫国名声不显,只在周平王迁都洛邑时露了个脸。到了卫宣公时代,终于因为一些骇人听闻的丑事出了名。
卫宣公尚未即位之时,便和父亲的妾室夷姜私通,生下长子并起名为急子,卫宣公继位后,对夷姜颇有几分感情,急子遂被立为世子。卫宣公同时嘱咐大臣姬职,要他在自己百年之后辅佐急子继位。
急子成年后,卫宣公为其向齐国提亲,并派人到齐国迎娶齐僖公的女儿(齐襄公的妹妹)来做自己的儿媳。结果去迎亲的使者知道卫宣公好色,就把卫宣公未来儿媳的美貌向他进行了详细描述。卫宣公对美女的抵抗力基本为零,他前面既然已经干过抢自己父亲女人的事,现在抢自己儿子的女人自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于是他借故安排急子出国访问,自己则趁机把从齐国接来的美女笑纳了。这位美女后来被称作宣姜。
写到这里,有必要把那个年代贵族女性的称呼规则大致说明一下。春秋时期,贵族男性有姓有氏有名,但贵族女性则不同,她们在史书上通常只有一个简单的称呼。比如卫国的贵族女性嫁到了其他国家,她们通常被称为卫姬。如果两个人同时嫁到一个国家,则可按年龄大小区分为长卫姬、少卫姬。诸如此类,反正只要能通过称呼区分你是谁就行。如果她嫁给了某位国君,在国君死后,则可以根据国君的谥号称呼她。比如,被庄公强娶的这位美女因为父亲姓姜、丈夫的谥号是宣公,她就被称为宣姜。急子的母亲虽然也姓姜,但因为不是正妻,所以没有用丈夫的谥号命名,于是被称为夷姜。
急子与自己的父亲性格不太一样,他从小温良恭俭,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对父亲抢走自己女人一事并不计较,依旧对卫宣公和宣姜十分尊重。但荒唐的卫宣公并没有因为急子的孝顺而对他产生好感或存在愧疚心理。
后来,卫宣公和宣姜又先后生下了姬寿、姬朔两个儿子。其中姬寿本性纯良,姬朔则阴险狡诈。按照爱屋及乌的规律,卫宣公自然更加疼爱姬寿、姬朔两个儿子。为了让自己与宣姜的儿子姬寿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卫宣公又暗中嘱咐大臣姬泄在自己百年之后辅佐姬寿继位。
写到这里,我感觉卫宣公有点人格分裂。先后立下两份内容完全不同的遗嘱,那个年代又没有法院来断这种案子,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
卫宣公得了新人忘旧人,不但冷落了急子的母亲夷姜,甚至还无端指责夷姜嫉妒。夷姜也是贵族出身,那个年代的人对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于是夷姜在羞愤之下毅然自尽。
卫宣公对此并不在意,为了确保他与宣姜的儿子能够顺利继位,卫宣公又暗中与姬朔筹划杀掉姬急子的事情。经过商量,他们决定派急子出使齐国,并派杀手在半路将其杀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姬寿作为这个计划的受益人,偶然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不忍心看着忠厚的异母哥哥遭此横祸,遂将卫宣公与弟弟的阴谋告知急子,劝急子去邻国避难。但急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却不支持他做这样的事情,或许是对生活已经万念俱灰,急子决定用自己的性命成全父亲的愿望。
但没想到,姬寿接受的教育与急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保全哥哥的性命,同时让父亲认识到自己的荒唐,姬寿决定代急子去死。
在急子出发前,姬寿以饯行的名义将急子灌醉,随后将急子用于证明使节身份的白牦拿上,代替哥哥赶往齐国去了。
姬寿举着白牦乘舟而行,路上果然遇到卫宣公和姬朔预先安排好的杀手。杀手们只认白牦不认人,二话不说便乱刀相向,姬寿则从容地引颈受戮,代替急子而死。
急子酒醒后得知弟弟代自己赴死的事情,急忙追赶姬寿。等他好不容易追上姬寿所乘的船时,才发现姬寿已被杀死。不愿偷生的急子痛哭一场后,坦然告诉杀手们,你们搞错了,我才是你们要杀的人。杀手们知错就改,麻利地把急子一并杀了后向卫宣公复命。
卫宣公原本的计划是杀了急子立姬寿,不料杀手们搞了个买一赠一的优惠活动,急子是没了,但姬寿也惨死在自己的计划之下。连失二子的卫宣公追悔莫及,不久就一命呜呼。
姬朔与父亲一起密谋杀死急子,本来想等急子死后再想办法除掉姬寿,好让自己成为最终的受益人。但现在这一场阴谋,不但杀了两个哥哥,连父亲也一并气死了,正好一箭三雕,于是他当仁不让地发丧即位,是为卫惠公。
卫惠公这种毫无底线的竞争上岗办法在卫国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不久,趁着卫惠公出国访问之机,曾先后受卫宣公之托辅佐姬急子、姬寿继位的姬职、姬泄两位大臣发动宫变,拥立另一位公子姬黔牟即位。拥立姬黔牟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周天子的女婿。因为卫惠公的母亲是齐襄公的妹妹,于是卫惠公按惯例逃到齐国当难民。
卫国大臣们知道搞宫变风险大,很容易授人以干涉内政的借口,所以把周天子的女婿推出来当挡箭牌,但他们没想到这件事又被人搅黄了。
前面已经提过一句,齐襄公因为干涉了卫国的内政而和周天子闹了不愉快。而不愉快的具体原因,就是齐襄公强行把卫惠公送回卫国重新上岗,并让周天子的女婿姬黔牟下岗了。不得不说,这位齐襄公很有魄力。
卫惠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姬赤继位,是为卫懿公。卫惠公虽然作恶,却没有遭到报应,但他把自己品行不端的优点遗传给了儿子卫懿公。
卫懿公酷爱养鹤,他给自己养的几百只鹤封官定级,统一享受贵族待遇,并按副部级以上干部标准配备秘书和专车。这个业余爱好让国民们在失望之余与卫惠公离心离德。离心离德的原因很好理解,那个年代公务员的位置本来就不多,卫惠公让鹤占去了大部分高等级的职位,今后大家考公上岸的概率进一步降低,公务员提拔的概率也降低了,大家能满意才怪。
靠近卫国的狄人部落的首领听说了卫懿公的事迹后大喜过望,觉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来了。于是狄人趁着齐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公北伐山戎的机会,一股脑涌入卫国进行零元购。
卫懿公急忙号召国民参军拒敌。但国民一致表示,国君既然把绝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都拿去养鹤,现在理应由国君的鹤去抗敌卫国。卫懿公无奈,只好带领不多的卫队上阵,结果卫队全军覆没,自己也身首异处。卫国剩下的人只好集体当了难民,并在逃跑的路上组建了流亡政府。而流亡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齐国请求支援。
春秋时期,大夫乘坐专车称为“乘轩”,所以,卫懿公的这个业余爱好便演绎成“乘轩使鹤”的典故。
狄人一鼓作气灭了卫国后,觉得中原诸侯也不过如此,于是转道进攻卫国的邻国—邢国,邢国也支持不住,便派人向高举“尊王攘夷”大旗的齐桓公求救。
齐桓公刚刚把燕国从山戎人的马蹄下解救出来,并因此赢得了空前的国际赞誉,为了维护霸主声誉,当然不能拒绝卫国和邢国的求救。于是齐桓公就近约了宋国、曹国,组成三国联军前去援助卫国、邢国。
但齐国在援助燕国的过程中,出兵出钱打了大半年,最后占领的领土却全部送给燕国,为了博一个好名声,自己还搭进去一片领土。这样的亏本生意做一次两次还行,次次如此,家大业大的齐国也撑不住。因此,对于这一次的维和行动,管仲和齐桓公有了新的想法。
管仲觉得,和狄人交战是一个苦差,不能光靠齐国出钱出力,应该让邢国和狄人打一场消耗战,等到邢国和狄人两败俱伤之时,齐国再出兵击败狄人,这样省时省力又省钱。
虽说这样做有点不厚道,但作为霸主国的政治家,不厚道是他们的基本行为准则。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某国明明有快速解决俄乌争端的能力,但为了削弱俄罗斯,某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不厚道做法,至于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会得到什么结局,这与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打定主意后,三国联军便借口其他盟国军队还未到达,驻军邢、卫两国后方,支援了邢国一批武器,并不断为邢国打气鼓劲。结果这一鼓劲就是两个月。在狄人的连续攻击下,邢国终于支撑不住,只好弃城而逃,和卫国流亡政府一起做了个伴。
三国联军见邢国已被狄人攻破,也顾不得其他盟友是否到齐了,马上出兵救援。狄人见零元购的目的已经达到,一秒钟都不耽误,将卫国、邢国的多年积蓄席卷一空,一溜烟跑回了老家。三国联军就这样救了个寂寞。但不管怎么说,狄人总算暂时被赶走了。
为了挽救卫国、邢国两个流亡政府。按照齐桓公的安排,三国联军就地转为建筑公司,由齐国出钱,帮助卫国、邢国在靠近齐国的安全地带,新建了两座城池,作为两国新的都城。
有齐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两座城池很快建成,其规格和美观程度甚至超过两国原来的都城。住上新房子的卫、邢两国流亡政府迅速忘记了亡国之痛,他们对齐国的慷慨、仁义万分感激,主动充当了齐桓公的形象宣传大使。一时间,齐桓公仁义的名声传遍天下。
不用我多说,通过这次的救援和筑城行动,齐桓公的国际声望再上一个台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