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留守”青年
傍晚。
群鸟归巢,夕阳西下,金色的余光洒在万峰湖的湖面上。
微风轻起,波光荡漾,光芒闪烁。
湖岸边,炊烟袅袅处,是一座小村。
李家村。
李家村背靠青山,前有湖水,村子不大不小六十多户人家。
村里除了后来移民过来的十多户人,其余全都是李姓人家。
李姓人家中,李为升就是这个村土生土长的人。
此时,他家正升着袅袅炊烟。
李为升在学校时学习成绩一般,加上家庭条件不好,高中毕业后,他没再继续念大学。
离开学校回到家的这两年,他一直呆在家里,至今没有外出工作。
在李家村,像李为升这般年纪的年轻人,不管是结婚生子还是依然单身,不是进城打工,就是下广东。
李为升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留守青年。
和其他村一样,李家村外出务工的人,一年到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都是过年才回一次家,村里除了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平时看不到几个年轻人。
大城市生活久了,很多年轻人更不愿回到偏远的山野乡村。
李为升出了学校,在这冷清的小山村中一呆就是两年。
看似无所事事,看似无聊透顶,李为升却过得非常开心惬意。
这不,他正哼着歌儿在自家篱笆菜园里摘菜。
连着菜园子,木板围成的厨房中正煮着米饭的高压锅气响连连,直叫个不停。
“小升,饭熟了……”
和厨房一墙之隔的瓦房里,传来一位老人虚弱的叫唤声。
“知道了奶奶。”
李为升回了一声,手忙脚乱地出了菜园,直奔屋中厨房。
他把还在冒热气的高压锅抱到屋外的水缸旁,用水瓢打了水就往锅上倒。
一连倒了三四瓢水,高压锅热气渐渐散去。
正要打开锅盖时,身后又传来了自己奶奶的声音:
“你总是那么急干嘛,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么快打开锅盖很危险,你怎么老是不记得,万一爆炸了咋办?”
李为升转头看到奶奶正杵着拐杖吃力地向屋外走来,他放下手中的饭锅,起身就去扶住老人家,嘴里絮叨道:
“您怎么就自己下床了?医院的医生不是说了暂时不能下地活动?走了这么远,万一摔倒了咋办……”
“没事,告诉你,你奶奶我硬朗着呢,摔不了,天天躺床上,怪难受的,感觉这身子骨都快散架了。”
李奶奶乐呵呵说道。
也不知道是真没事还是假没事,她竟一下子坐到了门槛上。
李为升吓了一跳,想要扶起她,却被老人制止道:
“我没事,就坐这里,这里好,终于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了,感觉舒服多了。”
老人家气喘吁吁,但脸上竟是笑嘻嘻的满足样。
李为升可不能让自己奶奶蹲地上,跑进屋就把才刚买了没几天的摇椅搬到屋外。
二话不说,他便去扶老人,嘴里说道:“有舒服的座椅不享受,蹲地上像个小孩子一样多难看,别人看到了还以为我欺负您老人家呢!”
被自己孙子这么一说,李奶奶无奈地笑了笑,在李为升相扶下,慢慢站起身子,移步坐到摇椅上。
“这躺椅可以,躺上比床板舒服多了。”老人躺下后又直起身子道,“小升你花的多少钱买的,不会很便宜吧?”
“不贵,100多块钱的事。”
李为升把奶奶扶到摇椅上,就去忙着洗菜。
“什么?买这些个破东西要100多块钱还不贵?你也太浪费钱了,下次要买东西,一定得先经过我同意,知道吗?”
老人得知买个摇椅花了100多块,差点没从摇椅上掉下来。
“可是您刚刚还在夸它好,怎么一下子就成了破东西?”
“你小子就知道贫嘴,我在跟你说下次买东西必须先和我说一声。”
“哦,我记住了。”
李为升乖乖低头,他心里清楚,奶奶这是不想让他在自己身上多花钱。
他不再多说话,烧菜去了。
100多块钱买个摇椅,在老人的眼里算是很贵的了,其实她不知道,质量好的藤椅,一两百块钱是如何也买不到的。
李为升当初也想买比较结实的摇椅,可那四五百块的价格让他实在下不了手,毕竟自己和奶奶每个月的生活费有限,加上奶奶年老体弱常犯病,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随便花钱,搞不好两个人的伙食费随时断掉。
可奶奶老是闷于屋中,躺在僵硬的床板上,李为升又是不忍心。
纠结过后,他花了一百多块钱在镇上买了这个最便宜的二手摇椅。
很快,他把菜做好了。
一菜一汤一肉。
菜是自家种的菜,无毒无污染,汤是野菜鸡蛋汤,味道非常特别,营养又可以防病,肉是一条清蒸罗非鱼,李为升的战果,是他从万峰湖里钓来的,鱼不是很大,肉质却嫩得很,味道比街上买的不知道鲜美多少倍!
李为升把饭桌搬到了屋外,上齐做好的菜,先给奶奶打了碗已经凉了的白粥,再给自己满上一大碗,然后俩人便有说有笑地吃起了晚饭。
夕阳下,其乐融融。
吃完饭,到了夜幕降临之时,田间湖畔,蛙声渐起。
天还未全黑,夜空中已是繁星闪闪。
李为升把该做的事都做完,时间不早不晚,八点不到,接下来他就要开始自己的夜钓生活了。
回家的这两年多里,钓鱼成了他唯一的爱好。
他家紧靠万峰湖,但平时李为升都是到离李家村三四公里外的湖段钓鱼,那里的湖面非常宽,水最深的地方能有二十来米,大鱼非常多,常常有人在那里钓到二三十斤重的大鱼。
钓鱼人,谁都有着大鱼梦,李为升更是如此。
别人钓大鱼大多是为了过手瘾,而他李为升钓大鱼,不仅是为了过手瘾,更重要的是能卖钱。
去年他钓了条16斤的大口鲶,卖了200块,他至今还难以忘怀。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奶奶经常犯病,李为升不再跑那么远,这些天一直在家门口作钓。
没有办法,自从喜欢上钓鱼后,有事没事,不管白天黑夜,李为升总是要找时间到湖边钓上一两个钟头。
家门前的湖段水不深,鱼却也不少,其中罗非和鲤鱼最多。
巴掌非李为升最爱,因为它们的美味让他不能自拔,更重要的是奶奶比他更喜欢吃。
万峰湖的水质没有任何污染,在这里生长的罗非鱼无比鲜美,那些人工饲料喂养的根本无法与之媲美。
至于那些四五两的小鲤鱼,李为升不太喜欢,肉质可以,就是鱼刺太多,密密麻麻的肉里都是刺,吃起来特别麻烦,他平时钓到低于两斤的鲤鱼,一般直接放归湖中。
令他难受的是,五月的天罗非鱼难钓,小鲤鱼又太多。
李为升钓鱼都是带两根竿。
一长一短,长的有六米多,主要钓大体鱼,短的三米左右,用来钓罗非。
早前他用的都是短竿,钓久了发现,自己的竿子从来没上过一条超过两斤的鱼,而人家那些六七米、甚至十多米的长竿,总能钓到十斤左右的大鱼,经过一番思考与摸索,他得出了结论:大鱼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深水区活动,想要钓到它们,必须有一根长竿才行。
果不其然,李为升弄来长竿后,常常钓到四五斤左右的大鱼,有一次钓上了条十二斤多的草鱼,当场把他激动得不敢抄鱼。
有趣的是,别人钓鱼都是渔具店里买的鱼竿,而他李为升的鱼竿都是跑山里弄来的竹子。
山上的野竹子,不仅结实,手感还很好。
有了现成的鱼竿,他又随便找了块网自己做了个抄网。
因为这简单装备,李为升常被人笑话。
但他无所谓,能钓到鱼,他就开心,钓到大鱼,他钓鱼的热情就更盛,不管是冷天热天,总是风雨无阻。
李为升家门前下坡10多米处就是万峰湖,湖边常年停着村里的五六条小渔船,那里算是个小码头,每天早晨或者傍晚,总能看到有人从那划船到湖中网鱼。
天色渐黑,他早已迫不及待,扛着鱼竿,三五步就来到了湖边。
鱼竿是现成的,炮台也不例外,他在湖边找来两根树杈子,往水里一插,再搬了几块石头压实,两下子架鱼竿的两个炮台就成了。
炮台弄好,他首先给自己的长竿绑上鱼线,调了会儿鱼漂,往鱼钩上挂上自己特制的玉米,直接抛入水中。
长竿钓大鱼,短竿钓小鱼,弄好长竿,一时半会儿不会那么快有鱼吃饵,他又去弄短竿。
要抛竿时,才想起白天准备好了的蚯蚓忘了带,要钓罗非和大口鲶,没有蚯蚓,可不行,他放下鱼竿,一个飞身快跑,回家拿蚯蚓去了。
回想第一在家门口钓鱼,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了。
那时无聊,随便钓钓,也是刚学钓鱼,都是在白天作钓,钓到的鱼除了小罗非就是一两根手指头大的白条。
现在有了点经验,又是夜钓,李为升期待能上几条大点的鱼。
长竿一直没有动静,挂蚯蚓的短杆,才入水不久便来了个黑漂,李为升坐着的身子刚站起,看到电子鱼漂没入水深处没了亮光,激动得扑通蹲下,双手同时用力握住紧鱼竿,随着“嗡”的一声疾响,竿子被他瞬间从水中拔起。
“我去!还以为是条大鲶来着,你个小东西吓我一大跳!”
挂在鱼钩上叭叭叫的拇指般大的黄辣丁,让李为升苦哭笑不得。
他自言自语道:“不是大鲶,来条巴掌非也好啊!真是浪费老子表情。”
黄辣丁大条的清蒸非常美味,或者先煎后加水,煮上个十分钟左右,乳白色的鱼汤出锅后味道也极为鲜美。
手中的黄辣丁小得不能再小,李为升把它放回湖里,继续作钓。
长竿依然没有一点信号,短杆却是动静不断,李为升接连钓上了几条小黄辣丁,这些小鱼吃饵的动作超大,一次又一次的黑漂,总令李为升胆战心惊,看到上的是黄辣丁,还一条比一条小,李为升期待落空,又是一阵唉声叹气。
大鱼没钓到,蚯蚓用去了大半。
小鱼闹得太厉害,又是抛竿又是提竿,李为升实在是累,他往短竿的鱼钩上挂了条大蚯蚓,希望可以避开讨厌的小杂鱼。
果然管用,浮在水面的电子漂终于消停下来。
不久后,就在李为升目光移向长竿浮漂的一小会儿里,短竿的浮漂不见了踪影。
“那么大一条蚯蚓你们也吃得下!”
李为升手没动,嘴里嘀咕了句,心里却免不了激动,其实凡是黑漂,他不无激动,如钓鱼人常云:黑漂也,大鱼也!
他盯着水面看了好久,依然找不到鱼漂的踪影。
心跳加速,他小心翼翼伸出双手,轻轻把鱼竿一点一点往高处提。
一股拉力突然传至手上,李为升随之双手紧握住竿子,鱼线瞬间绷紧,嗡嗡作响,鱼竿竿稍直往水里沉。
李为升一发力,竿子弯成了一张绷紧的大弓。
“大家伙,绝对是大家伙!这力道,至少五斤以上!”此时此刻的李为升,激动万分,他乐呵呵道,“终于等到你了!”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随着李为升的发力,水里的鱼也开始大力挣扎,鱼竿主线嗡嗡声更甚。
那力道,让他感觉不妙,鱼在拼命往水深处沉,他越是使劲,鱼越挣扎得厉害。
再用力,随时爆竿!
他只能收了几分力气。
让他想不到的是,鱼没了束缚,往深处冲的力道更猛了。
手中的鱼竿差点脱手,李为升心急,再次发力,只听得“砰”的一声响,主线一分为二,断了。
李为升当场傻了,手中握着剩下的半截线,动也不动,愣愣站着。
好半天,他看了看手中的线,又看向静静的水面,突然冒出了一句“绝对有十斤”。
本来用短杆钓巴掌非,谁知碰上了大货,主线秒断。
李为升心情难以平复,他换上一组比之前大一倍的主线。
大鱼可遇不可求,不是想钓就能钓到的,尽管他装备加固,用上最大的蚯蚓做饵,苦等良久,浮漂也不见一点动静。
时间过得飞快,守着守着就到了半夜两点。
李为升没有一丝困意,双眼一直盯着水里的浮漂。
跑了鱼的短竿没有任何动静,挂玉米的长竿一晚上下来更是毫无收获。
平时没有鱼获,李为升总是早早收工,今夜已是两点多,他却不愿收竿,想到跑了的那条大鱼,他心里不甘,坚决战斗到底。
钓到四五点,上了一条巴掌非后再无收获。
湖面雾气开始升腾,天已经蒙蒙亮。
李为升想起天亮还有事,只能收起鱼竿,结束了这一次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