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因果循环
熹平三年春二月己巳,朝廷又一次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此时的吴咏正与董氏三兄弟中的老大董擢一起前往弘农郡华阴县,准备拜访“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
前文说过,皇甫规、张奂与段颎三人在对羌战争中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
如今他将匈奴人设计卷入河南地的开发中,又怎能少了羌人的参与呢。
那日董旻提议让董卓担任并州刺史,并得到袁隗的首肯后,董氏兄弟便开始活动起来。
他们让家仆快马加急去通知守在老家的大哥董擢,要求他带着重金来洛阳。
董家三兄弟在洛阳活动的时候,吴咏也没闲着。他拜访了再为司隶校尉的段颎。
当他说明来意后,段颎立刻答应下来,同时对许诺说:“你只管放手去做,我会操作一番,让夏育当任北地太守,到时协助你教导羌人屯田河南地。”
“小子代大汉百姓多谢太尉大人的无私付出。”吴咏作揖道。
段颎叹息说:“羌人反复无常,别看他们现在被我打老实了,一旦得势,他们又会闹腾起来。如今的朝廷内忧外患,只希望你能拖住这些胡人,不要让他们为祸中原百姓。”
就这样,吴咏很顺利得到了段颎的支持。
接下来,当董卓得知他要去弘农郡拜访闲赋在家的张奂时,硬是要董擢带着一百匹缣同行。
吴咏没有多想,便答应下来。
两人一路同行,当说起
张奂与段颎的恩怨时,董擢笑道:“当张奂选择服软时,段颎一定不会选择再对他下手!”
吴咏诧异道:“这是为何?”
董擢解释说:“张奂那封信把姿态放得极低,相当于一封‘降书’。有了这封信‘降书’,以后张奂在段颎面前再也高傲不起来,段颎争夺大汉第一名将,凉州第一人目的已经达到。”
接着他又叹息道:“他们二位都是关西凉州人,矛盾不过是军事方针、政治派别之争,并无多少私人仇怨。一直闹下去,可不是让那些关东之人看了笑话!”
说到这里,董擢瞥了吴咏一眼,语气凄凉说:
“凉州人虽然勇猛善战,但因人口稀少,死一个少一个。段颎投靠了宦官集团,本就为士族集团所深恨,若是再把张奂弄死了,不仅会遭到凉州人的怨恨,还会成为关东人攻讦的靶子。段颎独木虽大,也难支众人砍伐,众人攻讦,关西势必会被关东压倒。”
“此外,段颎难道不想想百年之后的名声么?不为后世子孙、族人考虑乎?这也是天下士人对敌对势力不赶尽杀绝的原因,他们也害怕自己也会落到如此下场。”
吴咏愣了半响,感慨道:“哎,听君一席话,倒是令小子茅塞顿开。”
董擢摇摇头,苦笑说:“我这些浅薄的见识,倒是让吴侍读见笑了。”
“君之高谈阔论,少有人能及也!”吴咏夸赞道。
接着他回想后世的一
些的记载,这董擢好像去世较早,只留下一子董璜。
据史书记载,董卓当权后,他的内亲、外戚很多都在朝廷担任了官职。
比如还在侍妾怀里抱着的二儿子都封了侯,授予金印紫绶。孙女董白还不满十五岁,封为渭阳君,为她举办了盛大的授封仪式。
这些亲戚中最被重用的还是董旻、董璜、牛辅,而地位最高的正是董旻。
董旻被封为鄠侯,封地鄠县位于右扶风东端,离长安很近。
或许许多人对董旻印象不深,但通过后世人的深挖,历史也露出冰山一角。
董卓之所以能掌控朝廷,就是靠董旻在背后推动。
从史书记载来看董卓是没有儿子的,或者儿子很小,所以兄弟子侄就成了他重要的帮手。
大哥早卒,所以弟弟董旻就成了董卓的最大依仗。从后来董旻在董卓集团中的地位,可以看出他是仅次于董卓的第二人。董卓迁都长安后,董旻升任左将军、被封为鄠侯,而其余诸将,例如牛辅、吕布、徐荣、董越俱为中郎将,董璜、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仅仅是校尉。
黄巾之乱后,西北羌乱延绵不断,所以董卓在平乱的路上一步一步成长为东汉重要的军事将领。
至公元一八八年,董卓隐然已经在凉州一带拥兵自重,由于董卓部下有很多湟中义从和匈奴士兵,所以朝廷感觉到难以控制董卓。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
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面对如此跋扈的董卓,朝廷也无可奈何。公元一八九年,汉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陲”。
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当时汉灵帝还没死,朝廷还有皇甫嵩、朱儁这样的优秀将领,董卓对于皇甫嵩是非常忌惮的,董卓为何如此嚣张跋扈,居然敢公然对抗朝廷的命令?这里有一个关键信息,汉灵帝病重(快不行了),而有人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董卓,所以董卓才敢拥兵自重,观望局势。
这个人就是董旻!董卓在西凉平叛,弟弟董旻在洛阳朝廷担任奉车都尉。
奉车都尉,汉武帝元鼎二年置,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舆车。说白了就是掌管皇帝车驾的一个官职,看上去似乎不是什么好职位,但他却属于皇帝身边的人,所以汉灵帝身体什么状况,董旻是非常清楚的。
公元一八九年汉灵帝驾崩,刘辩即位,何进以外戚的身份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在袁绍的撺掇下,何进谋诛宦官,何太后不
同意,袁绍又献计召董卓、丁原等四方猛士进入洛阳以此威胁何太后。
董卓闻讯,大喜过望,率兵急忙赶往洛阳。
结果还没到呢,何进被十常侍杀掉,袁绍带兵入宫屠杀宦官。这时的洛阳城可谓一片混乱,正在此时董旻又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董旻联合何进的部下吴匡等人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何进一死,本来何苗有希望成为新的外戚领头人,现在被吴匡、董旻联合干掉了,外戚、宦官势力同归于尽。
董卓看到洛阳火起,迅速率兵进入洛阳,在北邙山下迎到了刘辨和刘协。虽然董卓暂时控制了皇帝,但由于走的匆忙,董卓仅带了三千西凉兵,而当时洛阳城中还有多方势力。所以董卓亟需扩张自己的实力,这时候在董旻的推动下,何进的部下吴匡率军归附了董卓,董卓就此成为洛阳军队最多的人。
关东联军起兵讨董卓,董卓裹挟汉献帝迁都长安,董卓在长安修建了郿坞,董旻负责驻守。初平三年(一九二年),吕布刺杀董卓,王允专权,派皇甫嵩率军攻打郿坞,将董卓族人全部屠杀,其中包括董旻。
董卓能从一个西凉军阀,赫然进入洛阳,掌控朝政,固然有各种意外因素,但弟弟董旻关键时刻传递消息,拉拢何进部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算是董卓在洛阳的“头号间谍”!
想到这里,吴咏有些感慨。
“命运就是这么可
笑,仿佛是个轮回怪圈,因果循环。何进死后,何苗没能保住何家。而董卓死后,董旻也没能保全董家。”
不知不觉二人已经来到华阴县城的张家门前。
此刻的张奂正与长子张芝在一处凉亭讨论书法。
张芝是天下闻名的草书大家,而习书练字之人,向来不喜外出。
他刚刚写完了一副草书,正在临池洗笔。
张奂对着字体评论一番,“我儿的书法又有长进啊!”
就在这时,一位家仆匆忙来禀告,“家主,董擢又来了,而且带来了一百匹缣,是不是还要将他拦在门外?”
张奂沉吟片刻,“这董擢是第四次来了吧?”
“是的。”家仆急忙回应。
张奂笑道:“看来我当年还真是提拔了个好下属,如今富贵了都不曾忘记我这个老头子。他也真是有心了。”
“那小的是否请他进门?”家仆询问道。
“将他拦下,莫要让他进来。”张奂闻言,却是话风一转。
“遵命。”家仆应声而去。
张奂沉默片刻,这才转过头来,朝着张芝笑了笑,“倒是让我儿见笑了,此人是我昔年一个下属的兄长,如今他发达了,不忘故主,倒是时常派人来给我送些礼物。只是我已然退出官场多年,所以从来不曾收下。没想到他倒是锲而不舍。”
张芝忽然道:“父亲,为何如此?”
张奂叹息说:“我这位下属姓董名卓,字仲颖,昔年的董卓确是算的上凉州豪士,宰
牛待客,疆场纵横,都是不差的。后来在对羌人的战争中,也是表现突出。”
“只是,万事总是离不开一个只是,他是凉州豪俊,若想更进一步,唯有进入关中。如当年的我和皇甫规与段颎三人一般。今日之董卓,便如昔日之凉州三明。”
“所以父亲担心何事?”张芝不清楚张奂的意思。
“只是我三人在前,有荣有辱,可算下来,其实始终都未曾在这中原之地落下脚。他董仲颖出身甚至不如我们三人,你说,他可会走我等的老路?”
张芝默然不语,他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
张奂笑道:“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至于将来如何,谁又能说的准呢?老夫老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初入雒阳,心怀志向的张然明了。天下事,自然会有天下人,自然会有后来人。所以我自小便让阿芝你们习练书法,不涉军事。”
“少年时心怀天下,外出闯荡。家国天下,国在家前。横戈立马,为国除贼。如今老矣,家在国前,世事如何,自安天命就是了。”
说着,张奂笑着问道:“我儿以为如何?”
张芝起身,深施一礼,“父亲的教诲,孩儿定当谨记于心。”
也就在这时,家仆再一次返回,禀告说:“家主,天子侍读吴咏来访!”
张奂闻言一怔,随即吩咐道:“速将他请进宴客厅,我换套衣服,梳洗打扮一番,随后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