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玉丘水库(2)

第八章 玉丘水库(2)

[笔下文学Www.bxwx.net]

28.按照我父亲的性格,那田不可能不种,那是一种资源,绝对不能浪费掉。但是,这田种下去,带来了不尽的麻烦。我是虢家第二个儿子,如果我那早年夭折的得富大哥不算的话。那时我这弟弟,就是现在要写我父亲的这个弟弟,还没出生呢。我当时已经十多岁了,虽然还不大懂事,但我印象很深刻。

其实,六溪的人之所以敢那么做是有原因的。县委副书记高年成是六溪人,早年我们跟六溪是一个生产大队,叫老铺生产大队,属于沙溪坪人民公社。六一年缩小人民公社,成立老铺人民公社,下有六溪大队。我们则从原老铺生产大队划出来作为玉丘大队,由岭坝人民公社管,彼此到了两个不同的人民公社。而当初高年成跟我父亲都在一起工作,他是一把手,我父亲是副书记兼大队长,六溪现在的支部书记王启贵跟我父亲都在一个支委。六溪人因为自家出了个县委副书记,总觉得是有人撑腰的,所以就胆子大。

那次群众事件发生后,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影响很不好,结果父亲跟王启贵两个人都到县里作了检讨。但我父亲对三个大队的群众包围六溪人的行为不负直接责任,听说只是在间接上负有领导责任。县里又知道父亲在防止流血冲突上有功,所以作了检讨后又给予了表扬。同样一件事,又是检讨又是表扬的,乡亲们都不懂,说既然检讨后又得了表扬,不是两相抵消了,虢支书你就什么事也没有,我们还听你的,那田我们得种,这事情就是论到天上去我们也是种自家的田嘛!

王启贵是要对群众事件负责任的,作了检讨,还受到了纪律处分。但是又说,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深明大义,最后对避免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也给予了口头表扬。两个支书都挨了批评,同时两人又都受到表扬,老百姓就不太懂得其中的深奥道理了。老百姓喜欢算个斤两,大体一核计,王启贵的批评大于表扬,虢支书的表扬多于批评,那么理还在咱们这一边,咱们要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田种下去!

父亲派了劳力去整田,六溪的人没敢再阻拦。但是,他们却也派人去整田,跟我们抢地方,这不是往人家灶堂里拿烧火钳吗?真是岂有此理!很显然,人家还是仗着有县官做靠山嘛,要不然怎么敢这样不讲道理!

为了避免冲突,父亲说算了,让他们去搞点,我们宰相肚里好撑船,就算支援他们一点也算不得什么。

很多人还是不服这口气,提出来他们硬要是这么做的话,我们到时候就在给他们的补产中扣数,他们在水库里抢种的露天田里打多少粮食,我们就给扣多少,看他们是要现成的好呢,还是自己去苦爬苦撑的好!父亲说都算了吧,事情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你们想想看,人家会是傻子吗?再说到时谁能知道人家打了多少粮食呢?

就这样,我们看着人家在自己水库里的露干田里鼓捣。

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算是做到仁至义尽了!但我们的让步,还是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水位上来以后,他们六溪的人说他们的田里刚施过肥,不准我们满水,要求我们打开水库的涵洞放水。父亲不答应,他们就派人晚上偷偷地拔水库大坝下面的涵洞塞子放水。父亲只好派人在涵洞口值班守护,结果值班人员跟偷塞子的人打架了。我们的人是忍无可忍,将偷水贼打了个半死。几天后水库涵洞口那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几十人参与的打架事件,两边的人都受了伤。

这事公社处理不了,双方属于不同的公社。那时公社上面还有区,老铺公社属沙溪坪区,岭坝公社则属白水区,所以玉丘跟六溪成了区与区之间的边界。这边界纠纷要处理的话那就一下子到了县里。这次打架的事,我们是赢家,我们的人虽然也受了点小伤,但我们的人多,又是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理直气壮、士气高昂,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水平,把他们几个最后还顽固抵抗的人直打得在地上不能动弹,直到父亲赶到现场喝令大家住了手,否则的话那几个人兴许就回不去了呢!

王启贵因上次的事就挨过批评,这次自知理亏,也不敢主动告到县里去,打架的事不了了之。

但正因为如此,双方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结怨愈深了。那田看来是没法种了,要种的话,不知还会有多少麻烦呢?

父亲终于来了脾气,带领全大队劳力开进水库,只一天的功夫,将好几十亩露干田埂统统倒完,露干田不见了影子,真正融入了水库。我们已种下的田埂倒了,他们已种下的田埂也被上百把锄头推毁。六溪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插下去的田顷刻间土崩瓦解,捶胸顿足也是枉然,因为我们自己的田埂也被推毁了,大有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壮烈,而且我们是在自己的水库里施工,就象当初修水库一个样,无法奈何我们。

我们那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当初修水库的时候,按理说,那些田埂也早该被推倒了。当时也是父亲看到了可利用退水季节的空档种个二季稻什么的才将那些田埂留了下来,没想到因为碰上了不讲理的人,父亲的计划终归不能实现。父亲感叹地说过,如今这年月是好人怕恶人,恶人怕不要脸的人,不要脸的人怕不要命的人。而且为着某种利益,好人就可以变恶人,恶人往往是不要脸的人,不要脸的人当然可以不要命,因为连面子都不要的人,那命还抵钱吗?他安慰大家道,我们是好人,我们是要脸的,我们的命是宝贵的,我们犯不着胡来。

父亲说的道理我开始不大明白,长大后才知道父亲的见解有多么精辟。不过我觉得父亲早年的话拿来说明今天的社会则更恰当不过,在很多事情上我记着了父亲给我的教诲。

父亲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堤外损失堤内补,他开始发动乡亲们开田扩地。

那时正好要发扬大寨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父亲说大寨人民好生了得,真正发扬了革命大无畏精神,与天斗,与地斗,改天换地,在虎头山上造梯田,在石山坳里建居民点,向自然要粮食,靠自己建家园,凭劳动谋幸福,是全国农民学习的榜样。父亲说大寨的自然条件可够糟的了,几乎全是石头山,哪能想望有我们这样肥沃的土地呢?可人家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硬是在石头缝里抠出了粮食!那才真叫做见缝插针呢!我们这却是现成的条件,我们在黄土地上挖下去就是稻田,我们不能多开一些田吗?三年补产量不要紧,水库里那点露干田也算不了什么。我们如果以此为动力,开出自己的田,不仅可以多打粮食,度过难关,还是件造福后代子孙的好事呢!**就说了,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我们就要把坏的变成好的东西,水库里那几十亩田本来就是水淹面积,如今倒了田埂干干脆脆作水库,也免得人家看着眼红,老生麻烦。我们再开出一些田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不是由坏事变成好事了?

于是破土开田的工程就开始了。

这次开田的工程全没有修水库、修马路那么热火朝天。主要是因为没在一起搞,而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每个工地就没有那么多的人了。各个工地上也没有迎风飘扬的红旗、大放厥词的高音喇叭,更没有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场面,甚至连劳动号子也没有。人们默默地干着,暗暗地使劲,在心里积聚着力量。很有点愚公移山的悲壮,也确实象学大寨的劲头。这是从总体上来讲的,如果到每个生产队的开田工地去看看,那种劳动的热烈劲头还是特别令人振奋的。在那样的冬天里男人们却大多都光了膀子,汗如雨淋。女人们只穿件薄衫,动作起来胸部里面的内容象吊在瓜架上的冬瓜大幅度地甩来甩去。也亏了她们一个个前面带了那么大负担,跟男人们一样地挥汗如雨,又不能全脱了衣衫图个舒服,热不过了顶多撩起薄衫往脸上摸一把。有时不小心让两个“冬瓜”显个山露个水的,男人们就多成了“偷瓜贼”,眼睛拉直了地死盯着看一把过瘾。要是被“瓜主”们意识到了,她们也不生气,少有羞怯感的,往往朝不要脸的男人们一顿臭骂:“没见过怎么的?要不要老娘喂口奶给你吃?”随即一阵哄笑,被骂的男人立即勾了头,锄头很命地啃进土里,掀起老大一块土,“我操你的”一声瞎骂,装作跟土块过不去。

开田的工程是断断续续的,是持续了好几个冬闲季节陆续开成的,到后来每个生产队都增田不少。拿我们虢家来说,这里那里开了不少田。在狮子岭山脚、新屋岭、早禾山、邵家岭、牛脚冲等等地方都开出了田。玉丘水库修成后,引水渠曲曲弯弯打我们田洞里、山脚下经过,我们就基本上沿着这条线开。在山脚下渠道的上位开田时,我们也不是一味地乱开,大体上以一两条水车能灌溉为标准。给新开出来的田取名是很兴奋的,象“新开田”、“大寨丘”、“渠背丘”、“狮子亩”、“红旗丘”、“幸福田”……名称、面积和等级都一一登记造了册,看着自己手里出来的新的田亩册子,乡亲们高兴得象抱了新娃娃似的。那阵子开田的同时我们还开出了水潭呐!水潭都在山脚下新开的田的上位开,蓄山水,以补水渠车水灌溉的不足,还可以养鱼。开潭的工程就比开一丘田大多了,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不亚于修个小水库的工程量呢!我们队里象“井冈潭”、“深坎潭”、“岭背潭”等都是那年月开出来的!

我们那里的水田多数是叫做什么什么“丘”或者什么什么“田”的,也有少数叫做什么什么“亩”的。水田的名称真的称得上是五花八门,叫什么的都有。尽管原有水田的名称多得很,但大家却是熟得很,随口就能叫得出来的,简直如数家珍,比方什么井坎丘、黑白丘、长丘、圆丘、武夫丘、神民丘、方丘、条子田、叔得丘、路边亩、陶唐丘、昆吾丘、孟盈丘、赤望丘、九弯丘、参卫丘、邵家亩、墟子田……

对于这些水田的名称,我弟弟后来还生出很大的兴趣来,他甚至对此做了一番研究,结果他宣布说,我们虢家那些老水田的名称,当中有还有那么一些甚至是很古老的呢,那些老名字简直就跟出土文物一样古老呢!

我弟弟说,古籍《山海经•海内经》里有这样的记载:

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皡爰过,黄帝所为。

弟弟说,你们看,我们虢家水田的一些名称,原来在《山海经》里都能找得到现成的名字呢!当然,《山海经》里提到的那些“丘”,指的是山,不是水田。本来,丘者,隆也,山也,陵也,丘即丘陵是也,山岭是也。我们队里那些稻田名称里的“丘”,指的却是水田。词汇的发展衍变很复杂,而且还有方言的因素在里面。《山海经》里指山、土及其之上的树木的“丘”,到了我们这里,如今是指水、泥与及其之上的作物的“丘”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队里现在那几丘水田的名称,跟《山海经》的联系或者说是某种渊源上的东西,是实际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值得一番研究呢!看来,我们队里有那么一些水田,年代怕是也有点古老了。至于具体来讲,那几丘水田的名称是什么时候、是谁、是怎样给命名的,怕是难以说得清了!

除了开垦新田,父亲还组织大家对原来的田地潭洼进行拾掇整理,主要就是小丘并大丘,小潭成大田,旱土开作田。在农田总面积上父亲显得很吝啬,他想尽办法增加人均占田面积,那几年经过乡亲们自己的努力,确实增田不少哩!

开田开潭需要的是劳力,多出来的田亩要种下来也需要劳力。那时的农业投入主要也就是个劳力,社员们贡献的就是气力,生产气力的是劳动热情。父亲很能鼓起大家的劳动热情,他总给大家说先苦后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乡亲们觉得有奔头,为自己干,为子孙干,多流汗,值!

玉丘大队开田开潭的事情公社知道后,很感兴趣,给予了高度重视。公社罗书记带了很多人来看,准备把材料报县里。首先得组织全公社来参观、学习、开现场会,推广经验。父亲一听这样就急了,央求罗书记放他一马,谁都知道这些做法就是干部出风头,老百姓遭殃,吃呀喝呀什么的都来了,自己增加的粮食在哪里还没看到哩!

罗庆林书记对父亲的态度很不乐意,就一个劲地做父亲的工作,说父亲是死脑筋,不开窍什么的。父亲有意让乡亲们来说话,大家就都说罗书记我们不要开现场会,我们的田多了,就更加忙不过来了,我们没工夫陪呀!政府关心的话,公社给我们点购买种子的钱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有人就担心了,说是这样一来呀,公社书记会不会认为我们支书是刁官带刁民呢?事实是罗庆林书记对此事确实很不高兴,谁都看得出那天他一脸的阴沉,象是就要下一场黑雨似的,好在没有当场打雷呢!

关于是不是同意参观、学习、开现场会、写材料,父亲跟何香兰也闹了意见。何香兰有一大套道理,说农业学大寨就要学到行动上,人家都讲在嘴里,唱在口里,只有我们玉丘学大寨是学在行动上,学出了结果,学出了成绩。这成绩肯定不容抹杀了,值得宣传的还是要宣传嘛!一宣传,我们玉丘就是全公社甚至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都有可能,我们不值吗?她越说越激动,父亲却越听越气愤,毫不留情地骂她是心术不正!结果何香兰哭得很伤心,接下来的那次支委会她都没参加。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其他支委都支持父亲的意见,何香兰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结果,由于玉丘干部群众的明显不乐意和推辞,在玉丘召开农业学大寨现场会的计划终于取消了。

[笔下文学Www.bxwx.net]

28.按照我父亲的性格,那田不可能不种,那是一种资源,绝对不能浪费掉。但是,这田种下去,带来了不尽的麻烦。我是虢家第二个儿子,如果我那早年夭折的得富大哥不算的话。那时我这弟弟,就是现在要写我父亲的这个弟弟,还没出生呢。我当时已经十多岁了,虽然还不大懂事,但我印象很深刻。

其实,六溪的人之所以敢那么做是有原因的。县委副书记高年成是六溪人,早年我们跟六溪是一个生产大队,叫老铺生产大队,属于沙溪坪人民公社。六一年缩小人民公社,成立老铺人民公社,下有六溪大队。我们则从原老铺生产大队划出来作为玉丘大队,由岭坝人民公社管,彼此到了两个不同的人民公社。而当初高年成跟我父亲都在一起工作,他是一把手,我父亲是副书记兼大队长,六溪现在的支部书记王启贵跟我父亲都在一个支委。六溪人因为自家出了个县委副书记,总觉得是有人撑腰的,所以就胆子大。

那次群众事件发生后,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影响很不好,结果父亲跟王启贵两个人都到县里作了检讨。但我父亲对三个大队的群众包围六溪人的行为不负直接责任,听说只是在间接上负有领导责任。县里又知道父亲在防止流血冲突上有功,所以作了检讨后又给予了表扬。同样一件事,又是检讨又是表扬的,乡亲们都不懂,说既然检讨后又得了表扬,不是两相抵消了,虢支书你就什么事也没有,我们还听你的,那田我们得种,这事情就是论到天上去我们也是种自家的田嘛!

王启贵是要对群众事件负责任的,作了检讨,还受到了纪律处分。但是又说,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深明大义,最后对避免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也给予了口头表扬。两个支书都挨了批评,同时两人又都受到表扬,老百姓就不太懂得其中的深奥道理了。老百姓喜欢算个斤两,大体一核计,王启贵的批评大于表扬,虢支书的表扬多于批评,那么理还在咱们这一边,咱们要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田种下去!

父亲派了劳力去整田,六溪的人没敢再阻拦。但是,他们却也派人去整田,跟我们抢地方,这不是往人家灶堂里拿烧火钳吗?真是岂有此理!很显然,人家还是仗着有县官做靠山嘛,要不然怎么敢这样不讲道理!

为了避免冲突,父亲说算了,让他们去搞点,我们宰相肚里好撑船,就算支援他们一点也算不得什么。

很多人还是不服这口气,提出来他们硬要是这么做的话,我们到时候就在给他们的补产中扣数,他们在水库里抢种的露天田里打多少粮食,我们就给扣多少,看他们是要现成的好呢,还是自己去苦爬苦撑的好!父亲说都算了吧,事情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你们想想看,人家会是傻子吗?再说到时谁能知道人家打了多少粮食呢?

就这样,我们看着人家在自己水库里的露干田里鼓捣。

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算是做到仁至义尽了!但我们的让步,还是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水位上来以后,他们六溪的人说他们的田里刚施过肥,不准我们满水,要求我们打开水库的涵洞放水。父亲不答应,他们就派人晚上偷偷地拔水库大坝下面的涵洞塞子放水。父亲只好派人在涵洞口值班守护,结果值班人员跟偷塞子的人打架了。我们的人是忍无可忍,将偷水贼打了个半死。几天后水库涵洞口那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几十人参与的打架事件,两边的人都受了伤。

这事公社处理不了,双方属于不同的公社。那时公社上面还有区,老铺公社属沙溪坪区,岭坝公社则属白水区,所以玉丘跟六溪成了区与区之间的边界。这边界纠纷要处理的话那就一下子到了县里。这次打架的事,我们是赢家,我们的人虽然也受了点小伤,但我们的人多,又是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理直气壮、士气高昂,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水平,把他们几个最后还顽固抵抗的人直打得在地上不能动弹,直到父亲赶到现场喝令大家住了手,否则的话那几个人兴许就回不去了呢!

王启贵因上次的事就挨过批评,这次自知理亏,也不敢主动告到县里去,打架的事不了了之。

但正因为如此,双方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结怨愈深了。那田看来是没法种了,要种的话,不知还会有多少麻烦呢?

父亲终于来了脾气,带领全大队劳力开进水库,只一天的功夫,将好几十亩露干田埂统统倒完,露干田不见了影子,真正融入了水库。我们已种下的田埂倒了,他们已种下的田埂也被上百把锄头推毁。六溪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插下去的田顷刻间土崩瓦解,捶胸顿足也是枉然,因为我们自己的田埂也被推毁了,大有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壮烈,而且我们是在自己的水库里施工,就象当初修水库一个样,无法奈何我们。

我们那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当初修水库的时候,按理说,那些田埂也早该被推倒了。当时也是父亲看到了可利用退水季节的空档种个二季稻什么的才将那些田埂留了下来,没想到因为碰上了不讲理的人,父亲的计划终归不能实现。父亲感叹地说过,如今这年月是好人怕恶人,恶人怕不要脸的人,不要脸的人怕不要命的人。而且为着某种利益,好人就可以变恶人,恶人往往是不要脸的人,不要脸的人当然可以不要命,因为连面子都不要的人,那命还抵钱吗?他安慰大家道,我们是好人,我们是要脸的,我们的命是宝贵的,我们犯不着胡来。

父亲说的道理我开始不大明白,长大后才知道父亲的见解有多么精辟。不过我觉得父亲早年的话拿来说明今天的社会则更恰当不过,在很多事情上我记着了父亲给我的教诲。

父亲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堤外损失堤内补,他开始发动乡亲们开田扩地。

那时正好要发扬大寨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父亲说大寨人民好生了得,真正发扬了革命大无畏精神,与天斗,与地斗,改天换地,在虎头山上造梯田,在石山坳里建居民点,向自然要粮食,靠自己建家园,凭劳动谋幸福,是全国农民学习的榜样。父亲说大寨的自然条件可够糟的了,几乎全是石头山,哪能想望有我们这样肥沃的土地呢?可人家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硬是在石头缝里抠出了粮食!那才真叫做见缝插针呢!我们这却是现成的条件,我们在黄土地上挖下去就是稻田,我们不能多开一些田吗?三年补产量不要紧,水库里那点露干田也算不了什么。我们如果以此为动力,开出自己的田,不仅可以多打粮食,度过难关,还是件造福后代子孙的好事呢!**就说了,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我们就要把坏的变成好的东西,水库里那几十亩田本来就是水淹面积,如今倒了田埂干干脆脆作水库,也免得人家看着眼红,老生麻烦。我们再开出一些田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不是由坏事变成好事了?

于是破土开田的工程就开始了。

这次开田的工程全没有修水库、修马路那么热火朝天。主要是因为没在一起搞,而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每个工地就没有那么多的人了。各个工地上也没有迎风飘扬的红旗、大放厥词的高音喇叭,更没有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场面,甚至连劳动号子也没有。人们默默地干着,暗暗地使劲,在心里积聚着力量。很有点愚公移山的悲壮,也确实象学大寨的劲头。这是从总体上来讲的,如果到每个生产队的开田工地去看看,那种劳动的热烈劲头还是特别令人振奋的。在那样的冬天里男人们却大多都光了膀子,汗如雨淋。女人们只穿件薄衫,动作起来胸部里面的内容象吊在瓜架上的冬瓜大幅度地甩来甩去。也亏了她们一个个前面带了那么大负担,跟男人们一样地挥汗如雨,又不能全脱了衣衫图个舒服,热不过了顶多撩起薄衫往脸上摸一把。有时不小心让两个“冬瓜”显个山露个水的,男人们就多成了“偷瓜贼”,眼睛拉直了地死盯着看一把过瘾。要是被“瓜主”们意识到了,她们也不生气,少有羞怯感的,往往朝不要脸的男人们一顿臭骂:“没见过怎么的?要不要老娘喂口奶给你吃?”随即一阵哄笑,被骂的男人立即勾了头,锄头很命地啃进土里,掀起老大一块土,“我操你的”一声瞎骂,装作跟土块过不去。

开田的工程是断断续续的,是持续了好几个冬闲季节陆续开成的,到后来每个生产队都增田不少。拿我们虢家来说,这里那里开了不少田。在狮子岭山脚、新屋岭、早禾山、邵家岭、牛脚冲等等地方都开出了田。玉丘水库修成后,引水渠曲曲弯弯打我们田洞里、山脚下经过,我们就基本上沿着这条线开。在山脚下渠道的上位开田时,我们也不是一味地乱开,大体上以一两条水车能灌溉为标准。给新开出来的田取名是很兴奋的,象“新开田”、“大寨丘”、“渠背丘”、“狮子亩”、“红旗丘”、“幸福田”……名称、面积和等级都一一登记造了册,看着自己手里出来的新的田亩册子,乡亲们高兴得象抱了新娃娃似的。那阵子开田的同时我们还开出了水潭呐!水潭都在山脚下新开的田的上位开,蓄山水,以补水渠车水灌溉的不足,还可以养鱼。开潭的工程就比开一丘田大多了,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不亚于修个小水库的工程量呢!我们队里象“井冈潭”、“深坎潭”、“岭背潭”等都是那年月开出来的!

我们那里的水田多数是叫做什么什么“丘”或者什么什么“田”的,也有少数叫做什么什么“亩”的。水田的名称真的称得上是五花八门,叫什么的都有。尽管原有水田的名称多得很,但大家却是熟得很,随口就能叫得出来的,简直如数家珍,比方什么井坎丘、黑白丘、长丘、圆丘、武夫丘、神民丘、方丘、条子田、叔得丘、路边亩、陶唐丘、昆吾丘、孟盈丘、赤望丘、九弯丘、参卫丘、邵家亩、墟子田……

对于这些水田的名称,我弟弟后来还生出很大的兴趣来,他甚至对此做了一番研究,结果他宣布说,我们虢家那些老水田的名称,当中有还有那么一些甚至是很古老的呢,那些老名字简直就跟出土文物一样古老呢!

我弟弟说,古籍《山海经•海内经》里有这样的记载:

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皡爰过,黄帝所为。

弟弟说,你们看,我们虢家水田的一些名称,原来在《山海经》里都能找得到现成的名字呢!当然,《山海经》里提到的那些“丘”,指的是山,不是水田。本来,丘者,隆也,山也,陵也,丘即丘陵是也,山岭是也。我们队里那些稻田名称里的“丘”,指的却是水田。词汇的发展衍变很复杂,而且还有方言的因素在里面。《山海经》里指山、土及其之上的树木的“丘”,到了我们这里,如今是指水、泥与及其之上的作物的“丘”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队里现在那几丘水田的名称,跟《山海经》的联系或者说是某种渊源上的东西,是实际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值得一番研究呢!看来,我们队里有那么一些水田,年代怕是也有点古老了。至于具体来讲,那几丘水田的名称是什么时候、是谁、是怎样给命名的,怕是难以说得清了!

除了开垦新田,父亲还组织大家对原来的田地潭洼进行拾掇整理,主要就是小丘并大丘,小潭成大田,旱土开作田。在农田总面积上父亲显得很吝啬,他想尽办法增加人均占田面积,那几年经过乡亲们自己的努力,确实增田不少哩!

开田开潭需要的是劳力,多出来的田亩要种下来也需要劳力。那时的农业投入主要也就是个劳力,社员们贡献的就是气力,生产气力的是劳动热情。父亲很能鼓起大家的劳动热情,他总给大家说先苦后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乡亲们觉得有奔头,为自己干,为子孙干,多流汗,值!

玉丘大队开田开潭的事情公社知道后,很感兴趣,给予了高度重视。公社罗书记带了很多人来看,准备把材料报县里。首先得组织全公社来参观、学习、开现场会,推广经验。父亲一听这样就急了,央求罗书记放他一马,谁都知道这些做法就是干部出风头,老百姓遭殃,吃呀喝呀什么的都来了,自己增加的粮食在哪里还没看到哩!

罗庆林书记对父亲的态度很不乐意,就一个劲地做父亲的工作,说父亲是死脑筋,不开窍什么的。父亲有意让乡亲们来说话,大家就都说罗书记我们不要开现场会,我们的田多了,就更加忙不过来了,我们没工夫陪呀!政府关心的话,公社给我们点购买种子的钱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有人就担心了,说是这样一来呀,公社书记会不会认为我们支书是刁官带刁民呢?事实是罗庆林书记对此事确实很不高兴,谁都看得出那天他一脸的阴沉,象是就要下一场黑雨似的,好在没有当场打雷呢!

关于是不是同意参观、学习、开现场会、写材料,父亲跟何香兰也闹了意见。何香兰有一大套道理,说农业学大寨就要学到行动上,人家都讲在嘴里,唱在口里,只有我们玉丘学大寨是学在行动上,学出了结果,学出了成绩。这成绩肯定不容抹杀了,值得宣传的还是要宣传嘛!一宣传,我们玉丘就是全公社甚至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都有可能,我们不值吗?她越说越激动,父亲却越听越气愤,毫不留情地骂她是心术不正!结果何香兰哭得很伤心,接下来的那次支委会她都没参加。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其他支委都支持父亲的意见,何香兰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结果,由于玉丘干部群众的明显不乐意和推辞,在玉丘召开农业学大寨现场会的计划终于取消了。

[笔下文学Www.bxwx.net]

28.按照我父亲的性格,那田不可能不种,那是一种资源,绝对不能浪费掉。但是,这田种下去,带来了不尽的麻烦。我是虢家第二个儿子,如果我那早年夭折的得富大哥不算的话。那时我这弟弟,就是现在要写我父亲的这个弟弟,还没出生呢。我当时已经十多岁了,虽然还不大懂事,但我印象很深刻。

其实,六溪的人之所以敢那么做是有原因的。县委副书记高年成是六溪人,早年我们跟六溪是一个生产大队,叫老铺生产大队,属于沙溪坪人民公社。六一年缩小人民公社,成立老铺人民公社,下有六溪大队。我们则从原老铺生产大队划出来作为玉丘大队,由岭坝人民公社管,彼此到了两个不同的人民公社。而当初高年成跟我父亲都在一起工作,他是一把手,我父亲是副书记兼大队长,六溪现在的支部书记王启贵跟我父亲都在一个支委。六溪人因为自家出了个县委副书记,总觉得是有人撑腰的,所以就胆子大。

那次群众事件发生后,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影响很不好,结果父亲跟王启贵两个人都到县里作了检讨。但我父亲对三个大队的群众包围六溪人的行为不负直接责任,听说只是在间接上负有领导责任。县里又知道父亲在防止流血冲突上有功,所以作了检讨后又给予了表扬。同样一件事,又是检讨又是表扬的,乡亲们都不懂,说既然检讨后又得了表扬,不是两相抵消了,虢支书你就什么事也没有,我们还听你的,那田我们得种,这事情就是论到天上去我们也是种自家的田嘛!

王启贵是要对群众事件负责任的,作了检讨,还受到了纪律处分。但是又说,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深明大义,最后对避免可能发生的流血冲突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也给予了口头表扬。两个支书都挨了批评,同时两人又都受到表扬,老百姓就不太懂得其中的深奥道理了。老百姓喜欢算个斤两,大体一核计,王启贵的批评大于表扬,虢支书的表扬多于批评,那么理还在咱们这一边,咱们要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田种下去!

父亲派了劳力去整田,六溪的人没敢再阻拦。但是,他们却也派人去整田,跟我们抢地方,这不是往人家灶堂里拿烧火钳吗?真是岂有此理!很显然,人家还是仗着有县官做靠山嘛,要不然怎么敢这样不讲道理!

为了避免冲突,父亲说算了,让他们去搞点,我们宰相肚里好撑船,就算支援他们一点也算不得什么。

很多人还是不服这口气,提出来他们硬要是这么做的话,我们到时候就在给他们的补产中扣数,他们在水库里抢种的露天田里打多少粮食,我们就给扣多少,看他们是要现成的好呢,还是自己去苦爬苦撑的好!父亲说都算了吧,事情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你们想想看,人家会是傻子吗?再说到时谁能知道人家打了多少粮食呢?

就这样,我们看着人家在自己水库里的露干田里鼓捣。

我们都知道我们也算是做到仁至义尽了!但我们的让步,还是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水位上来以后,他们六溪的人说他们的田里刚施过肥,不准我们满水,要求我们打开水库的涵洞放水。父亲不答应,他们就派人晚上偷偷地拔水库大坝下面的涵洞塞子放水。父亲只好派人在涵洞口值班守护,结果值班人员跟偷塞子的人打架了。我们的人是忍无可忍,将偷水贼打了个半死。几天后水库涵洞口那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几十人参与的打架事件,两边的人都受了伤。

这事公社处理不了,双方属于不同的公社。那时公社上面还有区,老铺公社属沙溪坪区,岭坝公社则属白水区,所以玉丘跟六溪成了区与区之间的边界。这边界纠纷要处理的话那就一下子到了县里。这次打架的事,我们是赢家,我们的人虽然也受了点小伤,但我们的人多,又是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上,理直气壮、士气高昂,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水平,把他们几个最后还顽固抵抗的人直打得在地上不能动弹,直到父亲赶到现场喝令大家住了手,否则的话那几个人兴许就回不去了呢!

王启贵因上次的事就挨过批评,这次自知理亏,也不敢主动告到县里去,打架的事不了了之。

但正因为如此,双方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结怨愈深了。那田看来是没法种了,要种的话,不知还会有多少麻烦呢?

父亲终于来了脾气,带领全大队劳力开进水库,只一天的功夫,将好几十亩露干田埂统统倒完,露干田不见了影子,真正融入了水库。我们已种下的田埂倒了,他们已种下的田埂也被上百把锄头推毁。六溪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插下去的田顷刻间土崩瓦解,捶胸顿足也是枉然,因为我们自己的田埂也被推毁了,大有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壮烈,而且我们是在自己的水库里施工,就象当初修水库一个样,无法奈何我们。

我们那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当初修水库的时候,按理说,那些田埂也早该被推倒了。当时也是父亲看到了可利用退水季节的空档种个二季稻什么的才将那些田埂留了下来,没想到因为碰上了不讲理的人,父亲的计划终归不能实现。父亲感叹地说过,如今这年月是好人怕恶人,恶人怕不要脸的人,不要脸的人怕不要命的人。而且为着某种利益,好人就可以变恶人,恶人往往是不要脸的人,不要脸的人当然可以不要命,因为连面子都不要的人,那命还抵钱吗?他安慰大家道,我们是好人,我们是要脸的,我们的命是宝贵的,我们犯不着胡来。

父亲说的道理我开始不大明白,长大后才知道父亲的见解有多么精辟。不过我觉得父亲早年的话拿来说明今天的社会则更恰当不过,在很多事情上我记着了父亲给我的教诲。

父亲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堤外损失堤内补,他开始发动乡亲们开田扩地。

那时正好要发扬大寨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父亲说大寨人民好生了得,真正发扬了革命大无畏精神,与天斗,与地斗,改天换地,在虎头山上造梯田,在石山坳里建居民点,向自然要粮食,靠自己建家园,凭劳动谋幸福,是全国农民学习的榜样。父亲说大寨的自然条件可够糟的了,几乎全是石头山,哪能想望有我们这样肥沃的土地呢?可人家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硬是在石头缝里抠出了粮食!那才真叫做见缝插针呢!我们这却是现成的条件,我们在黄土地上挖下去就是稻田,我们不能多开一些田吗?三年补产量不要紧,水库里那点露干田也算不了什么。我们如果以此为动力,开出自己的田,不仅可以多打粮食,度过难关,还是件造福后代子孙的好事呢!**就说了,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我们就要把坏的变成好的东西,水库里那几十亩田本来就是水淹面积,如今倒了田埂干干脆脆作水库,也免得人家看着眼红,老生麻烦。我们再开出一些田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不是由坏事变成好事了?

于是破土开田的工程就开始了。

这次开田的工程全没有修水库、修马路那么热火朝天。主要是因为没在一起搞,而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每个工地就没有那么多的人了。各个工地上也没有迎风飘扬的红旗、大放厥词的高音喇叭,更没有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场面,甚至连劳动号子也没有。人们默默地干着,暗暗地使劲,在心里积聚着力量。很有点愚公移山的悲壮,也确实象学大寨的劲头。这是从总体上来讲的,如果到每个生产队的开田工地去看看,那种劳动的热烈劲头还是特别令人振奋的。在那样的冬天里男人们却大多都光了膀子,汗如雨淋。女人们只穿件薄衫,动作起来胸部里面的内容象吊在瓜架上的冬瓜大幅度地甩来甩去。也亏了她们一个个前面带了那么大负担,跟男人们一样地挥汗如雨,又不能全脱了衣衫图个舒服,热不过了顶多撩起薄衫往脸上摸一把。有时不小心让两个“冬瓜”显个山露个水的,男人们就多成了“偷瓜贼”,眼睛拉直了地死盯着看一把过瘾。要是被“瓜主”们意识到了,她们也不生气,少有羞怯感的,往往朝不要脸的男人们一顿臭骂:“没见过怎么的?要不要老娘喂口奶给你吃?”随即一阵哄笑,被骂的男人立即勾了头,锄头很命地啃进土里,掀起老大一块土,“我操你的”一声瞎骂,装作跟土块过不去。

开田的工程是断断续续的,是持续了好几个冬闲季节陆续开成的,到后来每个生产队都增田不少。拿我们虢家来说,这里那里开了不少田。在狮子岭山脚、新屋岭、早禾山、邵家岭、牛脚冲等等地方都开出了田。玉丘水库修成后,引水渠曲曲弯弯打我们田洞里、山脚下经过,我们就基本上沿着这条线开。在山脚下渠道的上位开田时,我们也不是一味地乱开,大体上以一两条水车能灌溉为标准。给新开出来的田取名是很兴奋的,象“新开田”、“大寨丘”、“渠背丘”、“狮子亩”、“红旗丘”、“幸福田”……名称、面积和等级都一一登记造了册,看着自己手里出来的新的田亩册子,乡亲们高兴得象抱了新娃娃似的。那阵子开田的同时我们还开出了水潭呐!水潭都在山脚下新开的田的上位开,蓄山水,以补水渠车水灌溉的不足,还可以养鱼。开潭的工程就比开一丘田大多了,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不亚于修个小水库的工程量呢!我们队里象“井冈潭”、“深坎潭”、“岭背潭”等都是那年月开出来的!

我们那里的水田多数是叫做什么什么“丘”或者什么什么“田”的,也有少数叫做什么什么“亩”的。水田的名称真的称得上是五花八门,叫什么的都有。尽管原有水田的名称多得很,但大家却是熟得很,随口就能叫得出来的,简直如数家珍,比方什么井坎丘、黑白丘、长丘、圆丘、武夫丘、神民丘、方丘、条子田、叔得丘、路边亩、陶唐丘、昆吾丘、孟盈丘、赤望丘、九弯丘、参卫丘、邵家亩、墟子田……

对于这些水田的名称,我弟弟后来还生出很大的兴趣来,他甚至对此做了一番研究,结果他宣布说,我们虢家那些老水田的名称,当中有还有那么一些甚至是很古老的呢,那些老名字简直就跟出土文物一样古老呢!

我弟弟说,古籍《山海经•海内经》里有这样的记载:

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皡爰过,黄帝所为。

弟弟说,你们看,我们虢家水田的一些名称,原来在《山海经》里都能找得到现成的名字呢!当然,《山海经》里提到的那些“丘”,指的是山,不是水田。本来,丘者,隆也,山也,陵也,丘即丘陵是也,山岭是也。我们队里那些稻田名称里的“丘”,指的却是水田。词汇的发展衍变很复杂,而且还有方言的因素在里面。《山海经》里指山、土及其之上的树木的“丘”,到了我们这里,如今是指水、泥与及其之上的作物的“丘”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队里现在那几丘水田的名称,跟《山海经》的联系或者说是某种渊源上的东西,是实际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值得一番研究呢!看来,我们队里有那么一些水田,年代怕是也有点古老了。至于具体来讲,那几丘水田的名称是什么时候、是谁、是怎样给命名的,怕是难以说得清了!

除了开垦新田,父亲还组织大家对原来的田地潭洼进行拾掇整理,主要就是小丘并大丘,小潭成大田,旱土开作田。在农田总面积上父亲显得很吝啬,他想尽办法增加人均占田面积,那几年经过乡亲们自己的努力,确实增田不少哩!

开田开潭需要的是劳力,多出来的田亩要种下来也需要劳力。那时的农业投入主要也就是个劳力,社员们贡献的就是气力,生产气力的是劳动热情。父亲很能鼓起大家的劳动热情,他总给大家说先苦后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乡亲们觉得有奔头,为自己干,为子孙干,多流汗,值!

玉丘大队开田开潭的事情公社知道后,很感兴趣,给予了高度重视。公社罗书记带了很多人来看,准备把材料报县里。首先得组织全公社来参观、学习、开现场会,推广经验。父亲一听这样就急了,央求罗书记放他一马,谁都知道这些做法就是干部出风头,老百姓遭殃,吃呀喝呀什么的都来了,自己增加的粮食在哪里还没看到哩!

罗庆林书记对父亲的态度很不乐意,就一个劲地做父亲的工作,说父亲是死脑筋,不开窍什么的。父亲有意让乡亲们来说话,大家就都说罗书记我们不要开现场会,我们的田多了,就更加忙不过来了,我们没工夫陪呀!政府关心的话,公社给我们点购买种子的钱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有人就担心了,说是这样一来呀,公社书记会不会认为我们支书是刁官带刁民呢?事实是罗庆林书记对此事确实很不高兴,谁都看得出那天他一脸的阴沉,象是就要下一场黑雨似的,好在没有当场打雷呢!

关于是不是同意参观、学习、开现场会、写材料,父亲跟何香兰也闹了意见。何香兰有一大套道理,说农业学大寨就要学到行动上,人家都讲在嘴里,唱在口里,只有我们玉丘学大寨是学在行动上,学出了结果,学出了成绩。这成绩肯定不容抹杀了,值得宣传的还是要宣传嘛!一宣传,我们玉丘就是全公社甚至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都有可能,我们不值吗?她越说越激动,父亲却越听越气愤,毫不留情地骂她是心术不正!结果何香兰哭得很伤心,接下来的那次支委会她都没参加。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其他支委都支持父亲的意见,何香兰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结果,由于玉丘干部群众的明显不乐意和推辞,在玉丘召开农业学大寨现场会的计划终于取消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支部书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书记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玉丘水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