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文艺班子里的情话(4)

第十八章 文艺班子里的情话(4)

[笔下文学Www.bxwx.net]

59.我家跟县委组织部江部长江家是经常来往的,象是亲戚家。在玉丘,走亲戚叫做“走人家”,也叫“行人家”,亲戚之间走动的叫做“行(读作Hang)”。如果虽然是亲戚,但是相互之间不再走动的,就是“不行”了。“不行”的亲戚虽然还是亲戚,却是有名无实的亲戚,因此“不行”的亲戚不如“行”着的“人家”。有些老远八远的亲戚因为难得走动,久而久之就疏而不亲了,相反跟相好的人家却来往密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玉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我家跟江家就是这样“行”着的“人家”,有人说我们两家是“官官相行”,一家县官,一家村官嘛。级别不一样,但却都是个官。父亲在外面不算是官,但在玉丘却是第一官。父亲跟江部长两个都走得稳行得正,所以人们不说我们两家是“官官相护”,但两家都是官这一点却是事实,所以只好说是“官官相行”。

我家跟江家的“行”,除了因为两个家庭里的两个男人中间既是同乡又跨了很多个级别的上下级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外,两个都在玉丘的家庭里的两个女人起了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母亲的热情努力。江部长的老婆跟我母亲同姓,母亲就把她认做娘家的姐妹,并且叫自己的儿女们都喊江部长的老婆为姨娘,还不是通常那种晚辈称母亲辈的女性长辈的那种“阿姨”的客套,而是作古正经的“母亲的同胞姐妹”式的亲热的“姨娘”。反过来,江家的儿女们都喊我母亲为姨娘,当然也是“母亲的同胞姐妹”式的亲热的“姨娘”,这样一来,两个男人,一个县官,一个村官,就都默认了彼此之间的“连襟”关系,互相不称部长支书,而是直呼对方的名字。

还不能说是我母亲单单在我家跟江家的关系上做了煞费苦心的专门努力,尤其是扯到套近乎、傍大树那方面去,了解我母亲的人就都知道,她是个把中国这个礼义之邦的传统礼节、礼貌、礼仪、礼义的礼字发挥到极致的女人。没有母亲的一整套礼,父亲也怕就做不好玉丘的第一男人,就凭父亲的直率、诚恳、热情、激情、不谙世事、不通人情世故、铁面无私、敢想敢干、敢说敢为……是无法不四面树敌、到处碰壁、天天摔跤、时时吃亏而可能至于一塌糊涂甚至身败名裂的。父亲刻字出身,他就象一把刻刀的入木三分,母亲却是润滑剂,不断地涂抹着刻刀下的伤口和裂痕。

在同姓的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随便吆喝一声什么也都行得通的。但母亲的眼光在我们面前严厉如剑,时刻提醒我们“要有教养”,客人在场的时候温情似水,告诉我们“要懂礼貌”,有时就直接引导我们该称呼对方什么。所以,一院子的人,对于我们兄弟姐妹来说,大一点的都是“哥哥”、“姐姐”,“嫂子”,长一辈的就是“叔”、“伯”、“姑”、“婶”,长两辈的是“爷爷”、“奶奶”,余次类推。虢家院子同姓以外,在别的生产队我们就还有“外公”、“外婆”、“老外公”、“老外婆”、“姨”、“舅”、“姐夫”、“姑父”、“姨父”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几乎就成了六本有关家庭家族家乡亲属亲戚亲朋亲友之称呼的活字典。我们象一面网,把全玉丘的人都网在我们亲热的称呼里,也就网在了“家”里,网成了“一家人”。不仅如此,我们兄弟姐妹还有“姨父”在县里当官,有“舅舅”在公社当干部,有“姨娘”在区里工作,有“姐夫”在厂里当工人,有“姑姑”在医院里当医生,有“哥哥”在部队上当兵……有老中医“外公”,有军官“姐夫”,有售货员“姨娘”,也有五保户“爷爷”、“奶奶”,有叫花子“姥姥”,有“五类分子”“伯伯”……我们六本字典的礼称就象滴在宣纸上的香墨,四处洇开,洇出玉丘的版图以外……我敢说如果让我母亲做上几年历史上的皇帝,那几年一定会是太平盛世,我们兄弟姐妹会超过文成公主和亲的功劳,让中原的亲和力向夷边和海外不断地洇漫的。

不幸的是,母亲只是个乡野的小女人,她的礼义之道与亲和哲学注定了就只有那么大的影响。有幸的是,作为乡野小女人的母亲,在那个岁月里并未以“阶级调和论”的践行者而受到批判。

当然,对于我家与江家的“行”,除了因为两个女人的投缘和努力以及我母亲礼义之道的实践,或者还有一点“官”与“官”的关系以外,其实是还有另一层神秘的关系在里面的。我家兄弟姐妹六个,两头各一女,中间四个男孩。江家也是六个兄弟姐妹,两头各一男,中间四个女孩。江家四个女孩江河、江湖、江海、江江,没有被人们习惯地称作“四朵金花”,而是被叫做“四川”的。江家的老大叫江山,最小的男孩就叫做江川,但人们还是戏称江家四个丫头为“四川”,因为她们个个后面都满是水,又有四川省这个名称可以现借现用。

江部长那时跟现在的行政官员不一样,他是个半边户,虽然做到了县委常委这个级别,但一家子仍然在玉丘农村老家。江部长一人住在县委机关,平时都是吃食堂饭。他年年都有时间回玉丘的家里,回家时都到我家看看。每年正月里两家就都“行”亲戚一样地“行”着。两家崽女的婚姻玩笑其实最先是从我跟江江开始的。记得是我刚开蒙读书的那一年春节后的一天,江部长一家子在我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人多坐不下,小孩子都不许上桌子。但我母亲坚持要江家的孩子不分大小都上桌子,令我跟我妹妹先到外面玩去,等会有你们吃的,别急。我和妹妹不情愿地离开了桌子,但江江也要跟我去玩,她妈妈就让她跟我到外面去玩,把空出来的一个位子坚持要给了我妹妹坐。

江河和江湖是大姑娘,我对她们感到陌生。我跟江海差不多大,但我不喜欢江海,她有点霸道。江江比我小,文静秀气,什么都听我的,我就特别喜欢她。我跟江江在外面玩了许久才回来,他们都已经吃完饭了,两家大人就张罗着为我和江江开餐。江江的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跟江江这么好,把江江嫁给你做老婆要不要?”一屋子的人就都笑了起来。那个时候我肯定还不知道老婆为何物,但知道是关于江江的事,就说要。江江的妈妈开心极了,就要我喊江江一声“老婆”,我不知道喊了老婆又如何,但见大家都要我喊,我就对江江喊了一声“老婆”。但江江太腼腆,她并不答应我。大家就要我重新喊,并要江江一定得答应一声,可能江江一答应,喜剧效果就产生了,大家就开心了。我就再喊江江为“老婆”,但她就是不答应我。我也就不管她的事了,只顾吃自己的饭,大人们在说笑什么我也不懂。

二十多年后我有一次回老家探亲,在县城偶然见到了江江。我是差不多到了她跟前才发现有一张美丽而依然羞涩的脸突然从记忆深处跃入了眼帘的。那是一张能跟所有看到的美丽区别开来的脸,那么秀气,那么文静,象儿时珍藏的旧照片,已经发黄,却依然清晰。她肯定是先认出了我,只是没敢喊我,因为我看着她的脸时,她的一双眼睛早已经在看着我了。她深情而忧郁地看着我,说你,还是那个样子!“还是那个样子”?都二十多年了,我能还是儿时的样子?我看着眼前这个我人生第一次喊过她“老婆”的女人,一下子就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影子,但她现在肯定显得比我老了许多,我感叹岁月对女人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常。我没有提到她父亲,我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你……你后来没读书了?”她的穿着,她的眼神,她的一切,给我的信息竟然就是一个女人跟书本的关系,尤其一个特别秀丽的女人,是不是天生就应该跟书本有什么关系。我断定她后来没有读什么书了,至少没有读过我那么些年的书。是我认为她应该读书呢,还是本该读书呢?总之,她在我面前象是个罪人,我的语气里竟是毫不掩饰的责备和无奈。她给了我一个吝啬的笑容,就仓皇地结束了这次会面。

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

多年前关于我跟江江的“涂鸦”,纯粹是大人们在孩子身上寻的一种开心,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孩子未曾被长辈寻过这种开心,否则所有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无师自通地找老婆或者嫁人。但刻薄一点说,那不过是长辈的一种满足自己的骄傲的极端自私,孩子在他们的开心里被愚弄。

但是后来在玉丘,流行过“四川”配“四山”(即我家“四大元素”)的话,说是以水配山,以柔克刚,就不知是众人的开心还是努力了。接下来,“四川”中的第二川,就是那条“湖”,差点就配了“铜”山铜元素。大人们和公众的一切阴谋,使我后来想到最初关于蒙昧的我跟甚至更蒙昧的江江的话题,是不是两家大人在一个心照不宣的话题上终于寻到的一个巧妙得天衣无缝的缺口呢?他们是不是由此缺口而再自然不过地进入到两个已到谈婚论嫁年龄的人儿身上,开始了“川”跟“山”(或“元素”)之配的话题?总之,当江湖跟二哥的关系渐渐地在玉丘公开化以后,我就越来越觉得那其实是两家大人的合谋,我有理由相信,江部长两口子一开始就很青睐我二哥的。

[笔下文学Www.bxwx.net]

59.我家跟县委组织部江部长江家是经常来往的,象是亲戚家。在玉丘,走亲戚叫做“走人家”,也叫“行人家”,亲戚之间走动的叫做“行(读作Hang)”。如果虽然是亲戚,但是相互之间不再走动的,就是“不行”了。“不行”的亲戚虽然还是亲戚,却是有名无实的亲戚,因此“不行”的亲戚不如“行”着的“人家”。有些老远八远的亲戚因为难得走动,久而久之就疏而不亲了,相反跟相好的人家却来往密切。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玉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我家跟江家就是这样“行”着的“人家”,有人说我们两家是“官官相行”,一家县官,一家村官嘛。级别不一样,但却都是个官。父亲在外面不算是官,但在玉丘却是第一官。父亲跟江部长两个都走得稳行得正,所以人们不说我们两家是“官官相护”,但两家都是官这一点却是事实,所以只好说是“官官相行”。

我家跟江家的“行”,除了因为两个家庭里的两个男人中间既是同乡又跨了很多个级别的上下级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外,两个都在玉丘的家庭里的两个女人起了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母亲的热情努力。江部长的老婆跟我母亲同姓,母亲就把她认做娘家的姐妹,并且叫自己的儿女们都喊江部长的老婆为姨娘,还不是通常那种晚辈称母亲辈的女性长辈的那种“阿姨”的客套,而是作古正经的“母亲的同胞姐妹”式的亲热的“姨娘”。反过来,江家的儿女们都喊我母亲为姨娘,当然也是“母亲的同胞姐妹”式的亲热的“姨娘”,这样一来,两个男人,一个县官,一个村官,就都默认了彼此之间的“连襟”关系,互相不称部长支书,而是直呼对方的名字。

还不能说是我母亲单单在我家跟江家的关系上做了煞费苦心的专门努力,尤其是扯到套近乎、傍大树那方面去,了解我母亲的人就都知道,她是个把中国这个礼义之邦的传统礼节、礼貌、礼仪、礼义的礼字发挥到极致的女人。没有母亲的一整套礼,父亲也怕就做不好玉丘的第一男人,就凭父亲的直率、诚恳、热情、激情、不谙世事、不通人情世故、铁面无私、敢想敢干、敢说敢为……是无法不四面树敌、到处碰壁、天天摔跤、时时吃亏而可能至于一塌糊涂甚至身败名裂的。父亲刻字出身,他就象一把刻刀的入木三分,母亲却是润滑剂,不断地涂抹着刻刀下的伤口和裂痕。

在同姓的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随便吆喝一声什么也都行得通的。但母亲的眼光在我们面前严厉如剑,时刻提醒我们“要有教养”,客人在场的时候温情似水,告诉我们“要懂礼貌”,有时就直接引导我们该称呼对方什么。所以,一院子的人,对于我们兄弟姐妹来说,大一点的都是“哥哥”、“姐姐”,“嫂子”,长一辈的就是“叔”、“伯”、“姑”、“婶”,长两辈的是“爷爷”、“奶奶”,余次类推。虢家院子同姓以外,在别的生产队我们就还有“外公”、“外婆”、“老外公”、“老外婆”、“姨”、“舅”、“姐夫”、“姑父”、“姨父”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几乎就成了六本有关家庭家族家乡亲属亲戚亲朋亲友之称呼的活字典。我们象一面网,把全玉丘的人都网在我们亲热的称呼里,也就网在了“家”里,网成了“一家人”。不仅如此,我们兄弟姐妹还有“姨父”在县里当官,有“舅舅”在公社当干部,有“姨娘”在区里工作,有“姐夫”在厂里当工人,有“姑姑”在医院里当医生,有“哥哥”在部队上当兵……有老中医“外公”,有军官“姐夫”,有售货员“姨娘”,也有五保户“爷爷”、“奶奶”,有叫花子“姥姥”,有“五类分子”“伯伯”……我们六本字典的礼称就象滴在宣纸上的香墨,四处洇开,洇出玉丘的版图以外……我敢说如果让我母亲做上几年历史上的皇帝,那几年一定会是太平盛世,我们兄弟姐妹会超过文成公主和亲的功劳,让中原的亲和力向夷边和海外不断地洇漫的。

不幸的是,母亲只是个乡野的小女人,她的礼义之道与亲和哲学注定了就只有那么大的影响。有幸的是,作为乡野小女人的母亲,在那个岁月里并未以“阶级调和论”的践行者而受到批判。

当然,对于我家与江家的“行”,除了因为两个女人的投缘和努力以及我母亲礼义之道的实践,或者还有一点“官”与“官”的关系以外,其实是还有另一层神秘的关系在里面的。我家兄弟姐妹六个,两头各一女,中间四个男孩。江家也是六个兄弟姐妹,两头各一男,中间四个女孩。江家四个女孩江河、江湖、江海、江江,没有被人们习惯地称作“四朵金花”,而是被叫做“四川”的。江家的老大叫江山,最小的男孩就叫做江川,但人们还是戏称江家四个丫头为“四川”,因为她们个个后面都满是水,又有四川省这个名称可以现借现用。

江部长那时跟现在的行政官员不一样,他是个半边户,虽然做到了县委常委这个级别,但一家子仍然在玉丘农村老家。江部长一人住在县委机关,平时都是吃食堂饭。他年年都有时间回玉丘的家里,回家时都到我家看看。每年正月里两家就都“行”亲戚一样地“行”着。两家崽女的婚姻玩笑其实最先是从我跟江江开始的。记得是我刚开蒙读书的那一年春节后的一天,江部长一家子在我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人多坐不下,小孩子都不许上桌子。但我母亲坚持要江家的孩子不分大小都上桌子,令我跟我妹妹先到外面玩去,等会有你们吃的,别急。我和妹妹不情愿地离开了桌子,但江江也要跟我去玩,她妈妈就让她跟我到外面去玩,把空出来的一个位子坚持要给了我妹妹坐。

江河和江湖是大姑娘,我对她们感到陌生。我跟江海差不多大,但我不喜欢江海,她有点霸道。江江比我小,文静秀气,什么都听我的,我就特别喜欢她。我跟江江在外面玩了许久才回来,他们都已经吃完饭了,两家大人就张罗着为我和江江开餐。江江的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跟江江这么好,把江江嫁给你做老婆要不要?”一屋子的人就都笑了起来。那个时候我肯定还不知道老婆为何物,但知道是关于江江的事,就说要。江江的妈妈开心极了,就要我喊江江一声“老婆”,我不知道喊了老婆又如何,但见大家都要我喊,我就对江江喊了一声“老婆”。但江江太腼腆,她并不答应我。大家就要我重新喊,并要江江一定得答应一声,可能江江一答应,喜剧效果就产生了,大家就开心了。我就再喊江江为“老婆”,但她就是不答应我。我也就不管她的事了,只顾吃自己的饭,大人们在说笑什么我也不懂。

二十多年后我有一次回老家探亲,在县城偶然见到了江江。我是差不多到了她跟前才发现有一张美丽而依然羞涩的脸突然从记忆深处跃入了眼帘的。那是一张能跟所有看到的美丽区别开来的脸,那么秀气,那么文静,象儿时珍藏的旧照片,已经发黄,却依然清晰。她肯定是先认出了我,只是没敢喊我,因为我看着她的脸时,她的一双眼睛早已经在看着我了。她深情而忧郁地看着我,说你,还是那个样子!“还是那个样子”?都二十多年了,我能还是儿时的样子?我看着眼前这个我人生第一次喊过她“老婆”的女人,一下子就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影子,但她现在肯定显得比我老了许多,我感叹岁月对女人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常。我没有提到她父亲,我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你……你后来没读书了?”她的穿着,她的眼神,她的一切,给我的信息竟然就是一个女人跟书本的关系,尤其一个特别秀丽的女人,是不是天生就应该跟书本有什么关系。我断定她后来没有读什么书了,至少没有读过我那么些年的书。是我认为她应该读书呢,还是本该读书呢?总之,她在我面前象是个罪人,我的语气里竟是毫不掩饰的责备和无奈。她给了我一个吝啬的笑容,就仓皇地结束了这次会面。

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

多年前关于我跟江江的“涂鸦”,纯粹是大人们在孩子身上寻的一种开心,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孩子未曾被长辈寻过这种开心,否则所有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无师自通地找老婆或者嫁人。但刻薄一点说,那不过是长辈的一种满足自己的骄傲的极端自私,孩子在他们的开心里被愚弄。

但是后来在玉丘,流行过“四川”配“四山”(即我家“四大元素”)的话,说是以水配山,以柔克刚,就不知是众人的开心还是努力了。接下来,“四川”中的第二川,就是那条“湖”,差点就配了“铜”山铜元素。大人们和公众的一切阴谋,使我后来想到最初关于蒙昧的我跟甚至更蒙昧的江江的话题,是不是两家大人在一个心照不宣的话题上终于寻到的一个巧妙得天衣无缝的缺口呢?他们是不是由此缺口而再自然不过地进入到两个已到谈婚论嫁年龄的人儿身上,开始了“川”跟“山”(或“元素”)之配的话题?总之,当江湖跟二哥的关系渐渐地在玉丘公开化以后,我就越来越觉得那其实是两家大人的合谋,我有理由相信,江部长两口子一开始就很青睐我二哥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支部书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书记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文艺班子里的情话(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