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即将到来的强辐射环境

如何适应即将到来的强辐射环境

2012年是一个很特别的一年,太阳活动进入了活跃期,据科学家推算,太阳辐射将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强。而且,太阳系已逐渐靠近银河系的银道面,宇宙物质对地球的辐射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所谓的辐射增强,到底会增强到怎样的水平,但近来在非极地区频频发生的极光事件,病毒变异的加快,癌症发病的提高,以及旧物种灭绝加快、新物种频频出现等,都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以上可以查新闻,都有。)[搜索最新更新尽在bxwx.org;因为极光的产生是因为宇宙高能粒子对地球的造访,这些高能粒子往往具有强辐射,甚至比紫外线还要强。而强辐射对生物基因的影响,也才会导到物种变异加快,导致人体癌症发病率提高。所以,虽然没有直接的测量数据,我们也能证实地球环境正向强辐射方向发展。

可忧的是,太阳活动的高峰期还没有到来,而作为地球生物保护神的地磁场却正在减弱中。并且,由于地壳运动的加剧,地震、火山等灾害,尤其是越来越频繁的火山,将地下更多的放射性物质带到了地表。这些都意味着地表还要面临更强的辐射考验,我们能顺利经受这样的考验吗?

在几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经承受过这样的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中非但适应过来,而且发展了一套特殊的修身炼体的科学。这门科学正是现代气功、佛家道家修炼术,以及印度瑜珈术的由来。

但是,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辐射突然增强到当年的水平,我们能和祖先一样的幸运吗?几乎可以肯定地讲,这是不可能的。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1毫希

年,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20毫希

年。当辐射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绝大多数人都会患病,然后死去。

有人也许注意到了,在上面的数据中,普通人和职业者他们能承受的辐射极限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职业者长期在弱辐射环境中生活,他们对辐射已具有了一定的免疫能力,或者说具有了一定的修复能力。这正如一个普通人,如果从没有接种过低毒性的天花疫苗,那么他在突然接触天花病毒时就很可能会患病。但如果此前他已经接种过疫苗,体内已经存在抵抗力,那么高毒性的天花病毒接触时也不会患病。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要想在高辐射环境中生存,那么就应当主动地接受低辐射的刺激,来预先提高自己的抵抗力。比如,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趁着阳光好的时候,每天晒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隔几天就泡一次温泉,时间不要太长久,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就行了。也可以去火山口、丹霞地貌地区休养,那边的环境本底辐射较高,也就是来自于地壳的辐射较强。最典型的省份,有广东、海南等,这几个省的本底辐射常能达到其他地区的两到三倍。另外,利用玉器、钻石、花岗石等适当接触,经常去天坑地穴等等,也是有好处的。

除了这些,我特别羡慕远古时代的那些修道者,如果我们能像他们那样直接吸收辐射,那么我们的适应能力自然又会长了一大截。所以,还有一个要做的,我们还需要学一点修心冥想的方法,尽快能达到感应元气的水平,防患于未然吧。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建议,你说我瞎猜也可以。然后,关上这本书离开,也没关系的,我不会怪你!

附上一篇科学论文,是日本一位科学家的辐射研究论文。日本是研究辐射最多的国家,也是研究水平最高的国家,希望这篇论文对你我有启发。

《人体与辐射——刺激效应研究现状及成果》

吉田八束

人体如果受到大量辐射,则会产生重大伤害。但是,如果受到的是少量辐射,则不但不可怕,反而能刺激生物机体本来的机能,对人体带来好的影响。用自然科学的术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刺激效应(ho

mesis;有人称为毒性兴奋效应)”。对辐射的刺激效应研究,现在国内外进行的很活跃。其成果在21世纪会大大改变对辐射的一般认识,这一点现在非常引人注目。

一、辐射在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

只要是一听说放射线和放射性就害怕的人不少,但人类与它相伴,这种害怕毫无道理。四十五亿五千年前地球诞生时,地球就处在放射线的交织之中。其后经过10亿年,生物初次在地球上诞生时,也是在放射线之中“诞生生命”。

在此之后经过数10亿年,各种动植物繁荣枯竭、兴盛衰灭,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在1300万~1400万年之前登了地球,但他也是处在放射线之中。

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上一直发生着光合作用,形成了氧气和包围地球的大气圈。而且大气圈遮挡着从宇宙来的大量放射线达到地球。

但是,尽管如此,放射线并不是完全不存在。人类自诞生至今,一直受着放射线的照射。地球上生命的历史,的确可以说是伴随放射线而存在的历史。

但是放射线是看不见、闻不着,所以长时期没有发觉它的存在。

好不容易发现它的存在,也只不过是100年前的事。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从此对放射线的研究迅速进行。

然而,人类在进行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同时,进行着核武器血道的开发,制造不幸。1945年日本的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1954年第5福龟丸遭受美国比基尼环礁氢弹试验的含有放射性的微尘的照射。

由于它的影响,所谓“原子能变态反应”和“放射线变态反应”激烈进行,不但要控制在核能和放射线的和平利用方面,而且要造成对原子能和放射线的正面理解。

前面谈到了“放射线和放射性”。但是,实际上对于两者的不同也不明确,含糊地使用也是事实。在新闻和电视的报道中,有时也可以看到似乎有些误解。

那么,“放射线”与“放射性”有什么不同呢?据《岩波科学百科》记载,放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粒子束或电磁波”。而放射性是“某种物质的原子核自发放出放射线的物质”。

宇宙中构成所有物质的微小粒子都是原子,但原子是由其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构成。一般原子核是稳定的,不发生自然碎裂,但其中能碎裂的原子也有,碎裂时向外放射出能量称为放射线。

二、居里夫人命名放射性

关于放射线与放射性的不同,前东邦大学医学系教授、电力中央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山田武作了非常容易理解的说明。他以手电筒举例说:“从手电筒发出的光相当放射线,可见光与放射线在物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另一方面,发出光的手电筒具有发出光的能力。放射出放射线的能力称为放射性。在手电筒的情况下,手电筒发出光的能力与之相当。具有放射出放射线的能力称为放射性,同样,如果手电筒有发出放射线的能力,手电筒当然应称为放射性物质。”

伦琴发现x射线的第2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确认铀矿石发出放射线。在此2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从铀矿石中成功地提取出了发射强放射线的钋和镭。

而且,由于这些钋和镭具有放射出放射线的能力,所以称它们“有放射性”,这样放射性这个词便开始使用了。

称为放射性物质的是放射出放射线的物质,放射性物质当然具有放射性。

进行原子弹试验时,说下放射性雨。但雨滴中如果含有某种放射性物质,就说雨滴有放射性,说下放射性雨并没有什么错误。

山田武教授还说:“核动力船‘陆奥号’发生事故时,新闻报道‘放射性泄漏’。这是错误的。是放射线泄漏,并不是放射放射线的物质和能力泄漏。一般认为放射线和放射性是同样的东西,但是从手电筒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光泄漏与电池掉出来是完全不同的。”

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事故,周边广大地区受放射性污染。该场合,是放射性物质飞散到大气中的事故,说“放射性泄漏”则是正确的表述。

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这样,房顶被炸飞,放射性物质飞散到空气中,又从空中降落的情况,便造成“放射性(环境)污染”。

三、人体也持有放射性

放射线与放射性的不同已经清楚,在此对放射线再说几句。放射线大致可分为2大类:(1)电磁波,也就是光状态的放射线;(2)粒子状放射线。

x射线和γ射线与可见光相同,不具有质量,所以穿透力强,非铅板不能屏蔽。a射线和β射线具有质量,所以不像γ射线那样,不用铅板也能屏蔽。a射线用一张纸就能挡住,β射线能穿透纸,但用铝板能挡住。

相反,有穿透力的γ射线能穿透铅以外的物质板块,对穿射的对象物质不付与太多的能量。与此相反,由于a射线的质量大,对穿射的对象物质的影响也大。γ射线只付与很少的能量,但是a射线付与很大的能量,所以对生物的影响也大。

前面谈到了人类虽然浸浴在放射线之中,但还是正常的生活着。人类受到的辐射,除了来自宇宙飞向地球的放射线之外,还有从地壳释放到大气中的放射线和食物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人类受到它们的影响各占三分之一。

一听说食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就吓一大跳的人不少,但食物中主要放射性物质是钾-40。钾元素中有不发射放射线的钾-39和钾-41,但除此之外,还必然混有放射性同位素钾-40。钾-40放射出β射线和γ射线。

除钾-40以外,碳-14也是放射性同位素。钾-40和碳-14不仅是蔬菜、海草、肉类、牛奶中含有,而且大米中也含有。随着人们食用,平日这些放射性同位素便被摄入体内。

山田武教授说:“只要我们的身体一完全进入测量放射性的特殊仪器,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身体释放出放射线,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具有放射性。”

我们日常还受到由大地释放的放射线的照射。这些放射线是花岗岩等的岩基释放的。在岩基深的关东与岩基接近地表的关西,当然所受的剂量不同,关东年剂量为0.2毫希沃特,关西年剂量则为0.4毫希沃特。

关东和关西的本底辐射剂量虽说是有差别,可是差别非常小。但是地球上有辐射剂量显著大的地方,如中国的广东省、印度喀拉拉邦的部分地区,以及巴西的加拉帕里市等。中国广东省是世界本底辐射平均水平的2~3倍,印度喀拉拉那和巴西加拉帕里市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进行了实际上有何影响的调查,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关于有影响的报告。

再者,高度越高,受的剂量就越大。据说乘飞机从东京飞往美国纽约,途中所受辐射剂量为0.091毫希沃特,乘宇宙火箭往返月球所受辐射剂量为1.8毫希沃特。

此外,大楼混凝土释放发射a射线的氡气,电视画面也释放射线。

这样,可以说包围我们的环境全是放射线,从大气、大地和食物受到的辐射剂量年度为2.4毫希沃特。

可是,是不是说这对人体产生了影响呢?不是,中国广东省和印度喀拉拉邦完全没有癌症发病率高的报告。同样,日本关西也没有比关东影响大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说明,即使是在这样的辐射环境下,人们仍然非常自然的生活着。

尽管有那样的事实,但是本底辐射与人工辐射不同,认为本底辐射好,人工辐射可怕的人也有。

称为人工辐射的是由x射线发生装置产生的放射线,和由核电站产生的放射线。例如,由铀235燃烧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放射线。

但是,在辐射本身的影响方面,本底与人工没有什么不同。对人体的影响是身体受到的剂量问题。影响评价是由我们的身体吸收的辐射的能量决定的。

四、辐射的阈值问题

在此,试想用辐射防护的观点,剂量评价会是怎样呢?

各国制定的辐射防护标准都是根据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见解。icrp是与政治不相干的学术性国际机构,但它的“建议”是有威望的。日本关于辐射的国内法规,例如辐射损伤防止法等也都是根据该“建议”制定的。

对于icrp的建议态度有些冷淡的美国、法国、英国等,在它们各自国家的法律中没有直接采用。对此建议直接接受的有瑞典、日本、德国等国家。

关于辐射对癌症的影响问题,icrp采用的立场是,即使是受少量辐射也会产生癌症。即便由于遭辐射产生癌症,但也没有设定在受某一剂量以上的照射产生癌症的“阈值”。

不论用哪种评价方法,大体都是用纵轴表示癌症发生率,横轴表示剂量。不用说,受高剂量照射就发生癌症,这点很清楚。但是,在其上取长崎、广岛受辐照者的数据,图上表示出剂量与癌症发生率的关系,广岛和长崎的抽样是约8万人。

不用说,该图表示剂量大癌症发生率高,剂量小癌症发生率低。但实际上,到达某一剂量,就没有了癌症的数据。

换句话说,剂量与癌症的因果关系,明确的证实数据是达到某一剂量才显示。

那么,icrp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只有试样的某一部分在图上采用实线,关于低剂量部分,只是原封不动的从实线部分把直线延长到原点。在低剂量范围,不过是单纯延长直线的推定值,把这称之为“线性模型”。不但如此,而且icrp采取辐射对癌症的影响是无阈值的观点,即称之为“线性无阈值模型”。

剂量无限接近零都有癌症发生的无阈值观点,在辐射防护方面是一种“见解”。如果认为辐射剂量无论怎样少也有患癌症的危险性,那么辐射防护的任务就更重了。

五、果蝇的突变

1977年由icrp提出的“线性无阈值模型”是有名的“77年建议”。其中明确记载辐射对癌症的影响无阈值。

在以前,称为允许剂量的是阈值。可是那个时候,不是辐射造成的癌症和遗传的影响,而是脱发和皮肤变红的影响。以经验设想为脱发和皮肤变红在一定水平剂量以下不发生。

可是大战以后,在大气圈内的核试验相继进行,像前面谈到的第5福龟丸受到含有放射性的微尘的照射的事件给予世界重大冲击。

对放射性的恐惧在扩大,诺贝尔化学奖和**获得者——美国物理化学家l.c.波林说,不是考虑允许剂量,而是主张线性模型,要反对核试验。没有白费力气,在大气圈内的核试验停止了。icrp的线性模型成了反核运动的理论根据。

不过,在此之前也有有勇气的线性说。美国遗传学家h.j.马拉发现用x射线照射果蝇,果蝇遗传因子发生突变,并于1927年获诺贝尔奖。根据该学说,极小剂量引起突变已被证实。辐射在遗传影响方面是线性说。

可是,马拉学说出现后已有70多年,但直到现在由于受辐射遗传影响出生的人一个也没有发现。

山田武教授说:“由于果蝇是小动物,与人相比寿命短。说到为什么果蝇出现遗传影响而人类不出现,推测是由于人类寿命长,并具有修复dna键的系统。由于人类没出现遗传影响,所以现在辐射的遣传影响与以前相比已经不成问题。与此相比,现在可怕的却是癌症。所以对于癌症,线性说被采用。”

癌细胞突变原因学说被视为是有力的,曾经由于突变说的潮流,线性说被广泛承认。

六、注目的アポト-シス

1999年4月,召开了有物理学家、医学家参加的、题为《辐射与健康》的“低剂量辐射影响的公开会议”。

可是,在会上引人注目的是dna的伤痕修复能力和アポト-シス。

根据该学说,dna由于辐射受到损伤,独自的修复机制便工作进行修复伤痕。虽然进行修复,但在未能修复好时如果原来的这种细胞增殖,那么察知“该细胞是异常”的机制便工作,使这种奇异的细胞“自杀”,并从组织中进行排除。

这种自杀系统称之为“アポト-シス”。但是现在这种学说作为对“线性无阈值模型”的有力反驳材料,引人注目。

根据山田武教授的研究,アポト-シス在dna产生伤痕时发挥功能,那时称为“p53”的癌症抑制遗传因子发生作用,进行dna的伤痕修复。因此,如果p53能正常发挥功能,就不会患癌症。相反,p53有异常,就会患癌症。

据说大肠癌和肺癌一半以上是发生在p53不正常的人身上。在患癌症的人的癌组织中,一植入人造正常的p53,アポト-シス便工作,治疗癌症。这是所谓的遗传因子治疗癌症法。

因此,当射线照射dna一产生伤痕,必然发生p53的水平上升。刚一感知伤痕,p53就活性化,进行癌细胞的排除。

这种巧妙机制的p53也可以称得上是“遗传因子的保护神”。

想要研究某种遗传因子时,培养不具有那种遗传因子的小鼠,称这种小鼠为人工破坏特定基因的小鼠。使用辐射培养人工破坏特定p53的小鼠。用射线照射普通小鼠,小鼠胎儿便死亡。虽然如此,但畸形少。如果是p53的人工破坏特定基因的小鼠,则是不死亡的小鼠胎儿多、畸形多。

至于说到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于普通小鼠有p53,所以抑制全部畸形而流产。相反,一没有p53,由于没有了排除畸形的能力,所以畸形的小鼠被顺利地生下来。这种确凿的事实,是アポト-シス正常功能的证明。

七、少量辐射有益

辐射有刺激效应,这是1980年美国密苏里大学t.鲁基教授提出的观点。相对“任何剂量的辐射都有害”的icrp的观点,鲁基提出了“小量辐射能给生物体带来有益的效果”的观点。

同样,80年代,法国普拉勒尔教授等人进行草履虫的成长与本底辐射(天然辐射)关系的研究。把草履虫放在10厘米厚的铅箱中饲养时,草履虫的生长速度下降。但投入与本底辐射相同的放射源,草履虫生长的速度恢复正常,这显示出本底辐射与动物生长的正常关系。

此外,刺激效应产生自适合性也已证实。普通小鼠受到6~7戈瑞(gy)的辐射大都死亡。但在这样大的剂量照射之前大约2周,用约0.5戈瑞的微量辐射预先照射过的小鼠则没有发生死亡。原因大概是由于低剂量辐射使小鼠的免疫系统被刺激。

预先给予小鼠微剂量的辐照,此后增加剂量不发生死亡的成果是大阪府立大学尖端科学研究所的米泽司郎教授发现的,所以称之为“米泽效应”。

在本底辐射的研究方面,鸟取县三朝温泉的氡的影响调查也是有名的。该研究是由三朝温泉地区出身的冈山大学御船政明教授首先着眼于氡的影响开始的。在三朝温泉地区有用氡气温泉治疗患者的冈山大学的设备和研究所。

但是,50年代,氡辐射对健康有影响的传说,使居民的担心增加了。

御船的姓据说是帮助御醍醐天皇乘船从隐岐岛逃离成功,由御醍醐天皇赐给的。以后,御船家族世世代代在三朝地区居住,但御船教授调查中“没有听说有所谓氡损害健康的说法”。

最初,御船教授的调查是孤军作战,但大阪大学的近藤宗平教授(当时是近畿大学原子能研究所特别研究员)称赞御船教授是有朝气的学者。后来国立癌症中心辐射研究部长田冈宏、国立癌症中心的江友孝研究员、冈山医院院长古元嘉明(当时)等人参加了调查。

对三朝温泉地区的居民2500~3000人,与不受氡影响的周边地区居民进行了精心地调查。并经过了30多年不间断的连续调查。

第一次调查的结果在近10年前进行了公布。根据该调查结果以肺癌和胃癌为主的所有癌症的发病率不但不比别的地区高,反而还低。这便引起了重大反响。

第二次调查于1998年完成,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所有癌症的发病率也与其它地区没有差别,仅只有胃癌发病率较低。

三朝温泉地区使用自来水供水是1953年。三朝地区居民在使用自来水供水以前,日常除了受氡的本底辐射的照射外,还受饮用的含氡的地下水的影响。但这不仅没有对人体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反而抑制了胃癌的发生,这一点已经很清楚。

田冈宏研究员说:“氡放出a射线,有那种认为一受a射线照射就马上得癌症而感到不安的人。但是这种得癌症的例子还没有,三朝温泉地区的例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八、用本底辐射治疗风湿病

美国蒙大拿州的氡矿山腹地进行氡治疗,这不是癌症治疗,而是缓和风湿病和脊椎炎痛疼的治疗,据说有极好的效果。在建在坑道内的房间里静静的呼吸1~2小时(吸入放射线)以后上升到地面上来。

在奥地利莫扎特的出生地萨尔茨堡往南不远有一个名叫巴德卡斯泰的小镇,在此有治疗设施。医师根据患者的证状设定治疗时间,患者乘座矿车在指定的时间内在发射放射线的地方停留。这曾经是哈普斯普尔格家的设施,用该设施进入温泉,同时吸收射线进行治疗。这样的例子显示,辐射对人体不只是有坏处,而微量的辐射对人体却有好的影响。田冈宏研究员进一步进行研究,用β射线照射小鼠的背部研究癌症的发生情况,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根据这一成果,用β射线每周3次照射小鼠的背部皮肤,剂量控制在某一定量水平,即使在小鼠一生中的25~3年中继续照射,小鼠的背部也不发生癌症。这意味着什么呢?田冈宏说:“从一次辐照到下一次辐照,大约有2天时间,在这2天里遗传因子的损伤也许不能全部治好,但是即使在下一次辐照还产生损伤,也能在到再下一次辐照的大约2天时间内治好,仍然没有癌症发生。就这样反复一生。”

但是,研究中改变每1次的照射剂量,则出现明显变化。

小鼠的情况,用0.5戈瑞剂量的射线照射,即使连续照射一生,也不发生变化。但是,如果用1戈瑞剂量的射线照射,则100%的发生癌症。

田冈宏说:“0.5戈瑞为发生癌症的界限的事实,则可成为反对以前无阈值观点的论据。”

在日本召开“关于低剂量辐射影响的公开会议”之后,美国也召开了同样的会议。日本近藤宗平和田冈宏出席了美国召开的那次会议,在会上展示了辐射剂量与发生癌症关系有阈值的实验数据,并作了说明。

那次会议上,马萨诸塞大学的e·卡拉布勒斯教授作了引人入胜的发言,他说:“微量的毒不能成为毒药,则无害。”

所有的毒物都是由量决定的观点,辐射和ダイオキシン在这方面也是相同的。

关于辐射刺激效应的研究,山田宏说:“从这方面的论文数量和内容来说,日本都是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美国能源部从1999年起拨了充足的研究预算进行低剂量研究。法国也在国内召开了这方面的国际会议。现在辐射刺激效应的研究活跃起来了。

由于各国研究的活跃,产生了与icrp“无论怎么低的剂量,辐射都有危险”观点不同的观点的争论,出现了改变对辐射本身认识的可能性。

译自原子eye,vol.45,no.8,p.58~64(1999)(译者:徐桂)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田间第一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田间第一人
上一章下一章

如何适应即将到来的强辐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