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幽州(五)
山下,鲜于银带着两千官兵悄悄上山,意图偷袭山寨。
山寨之中,周仓等人听闻笛声,立即朝笛声方向寻去。
可寻至半路,却发现这笛声貌似是从柴房的方向传来。
柴房那边,不是只有今天抓来的一男一女吗?
莫非,那年轻男子便是神公将军。
周仓想罢,奔走更加急切,后面的兄弟也紧紧跟着前去。
到了柴房时,让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派来看守二人的山贼们个个跪在地上,向站在柴房门口的张奕川不停叩拜,口中还大呼“神公将军”。
一旁的赵欢见状拍手大笑,“哈哈,好玩好玩。”
张奕川瞪了她一眼,“姑娘,你莫要笑了,有失尊容。”
“哼,”赵欢撅起嘴巴,把头扭向一侧,却正好看见赶来的周仓等人,面色变得恐惧起来,急忙跑到张奕川身边,扯住他的衣袖。
张奕川见这个丫头双眼睁的圆滚,像极了受惊的小猫,玩笑道:“怎么,怕了!”
赵欢一听,又放开了张奕川的衣袖。
“哼,我才没有怕呢!”
张奕川摇头一笑,“你可真是死鸭子嘴硬。”
其实不能怪赵欢胆小,毕竟周仓的身后还跟着三百多人的山贼队伍。
这些赶来的山贼大多是黄巾军的旧部,听闻笛声瞬间聚拢而来。
其余的虽不是黄巾弟兄,但对神公将军张奕川也是早有耳闻,特此来拜见这位黄巾头领。
“神公将军,您终于回来了,”周仓大呼一声,腿不自觉的瘫跪在地,同时掩面而泣。
众山也贼纷纷跪倒,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扼腕叹息。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久违的曙光。
回想六年前的黄巾起义,那时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誓要还这天下太平。
可当大良贤师张角去世后,黄巾军内部开始变质。
他们不再是一支为人民战斗的军队,而是成了一群没有信仰约束的强盗。
对此,许多人思考过。
为什么黄巾军会变成后来的样子。
而如今,他们知道了答案,那便是他们没有一位胸怀天下的领袖。
故而,在当年黄巾起义的尾声,众人还一度前往泰山请求张奕川带领他们继续起义。
他们相信,大良贤师所认定的继承人不会错。
只要有张奕川在,他们黄巾军就能再度崛起,推翻朝廷,创万世太平。
夜空下,一群大男人泣不成声。
张奕川见到此番景象,也不由得内心触动。
对于太平世界的理想,张奕川又何尝不想,只是……
没等张奕川多想,山贼们就炸了锅。
“神公将军,带我们继续起义吧,和那帮狗官们拼了。”
“将军啊,救救我们,我的妻儿两年前已经饿死了,我不想也饿死。”
“将军,我没有参加过黄巾起义,可是官府也把我的田地收走了,请将军帮我夺回田地。”
……
张奕川伸出双手压了压,示意他们停止诉苦。
等场面安静下来,张奕川叹口气,讲道:“我的意思当年说的很清楚,只想让你们各自回家,等待太平盛世到来。”
其中一个山贼听了,顿时义愤填膺道:“官府已经收了我们的土地,还抓我们去当兵,让我们怎么等,难道让我们回家等死吗?”
这话里充满了对张奕川讲话的讥讽,气的周仓回头怒视那人一眼。
其他山贼也纷纷嘀咕起来,大概意思就是:回家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在这山上做个山贼。
“都静一静,”周仓嚷道,“听将军把话讲完。”
这才使场面重新静下来。
张奕川面对众人,眼中尽是凄凉。
他当然知道这些人心中的苦,也知道让他们回家无疑于自寻死路。
可是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到第二条让他们生活好起来的选择,于是坦白道:“诸位兄弟,我实在不能给你们更好的选择了。
如今天下人口凋零,平均分配的话,大家都可以得到不少的田地。
就算许多地方苛政害人,可是还有好的适合我们生活的地方。
幽州不行,去青州;青州不行,南下扬州。
这天下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庇佑你们渡过这乱世。
再说当兵一事,我也不希望你们战死,不希望你们为那些狼子野心的诸侯们卖命。
弟兄们,再忍一忍,给我二十年的时间,我会还大家一个太平天下。”
一番话语又引得众人泣泪涟涟。
而感动他们的正是“太平天下”这四个字。
按古人的思维,太平有三种解释。
其一,太平即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论贵族与平民皆可丰衣足食,不受饥寒之苦。
其二,社会安定,没有动乱。
其三,人人公平,付出皆有相等的回报,大家都处于一个起跑线,而对这个解释最深刻的便是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以上三条,便是黄巾军一直都在追求的,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动力。
虽然张奕川讲的有理,但是在情理上还是站不稳脚跟。
毕竟眼前的是一群匹夫大汉,俗语云:匹夫之怒,血溅五步。
让这些人忍气吞声的过日子,还不如直接杀了他们来得痛快。
而山贼之中,周仓的戾气更甚,向着张奕川委屈道:“既然将军已有他法,我等也不好强求,但若先生哪天想要揭竿起义,请告知我等。
其实不光是我等,想必天下黄巾都会响应,到时迅速聚集数十万将士也并非难事。”
张奕川听罢,点点头,“这话我记住了,我日后行事,或许还需要弟兄们的帮助。”
恰逢此时,负责今晚夜巡的山贼跑了回来。
“不、不好了,山下来了官兵,有几千人,估计半个时辰就要杀上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