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乡镇一日游上

第2章 乡镇一日游上

次日清晨,在一夜秋雨的洗刷后空气变的格外清新,深吸一口,味蕾回荡着一股大自然的香甜,让人瞬间变得神清气爽。

杜齐贤嘴角不由扬起一丝笑容,这里的空气不带一丝污浊,甚至有种错觉闻上一闻都能年轻几岁,伴随着这一抹笑容,初晨的太阳似乎也随着他的心情,慢慢穿过云捎绽放出最亮的光芒。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元璋病逝,孙子朱允炆登基,这一年可谓是改朝换代动荡年代悄悄拉开序幕的开始。

朱允炆登基龙椅在屁股下还没坐热,就被叔叔朱棣赶了下来,一场叔侄二人的厮杀就此展开,杜齐贤不禁一叹:“皇权之下白骨皑皑。”

历史的轨迹不会因为某人的到来而改变,而杜齐贤也没想过掺合朝廷的事,毕竟一踏宫门深似海,自古无情帝王家。

在追剧时一场宫斗剧都能看的人心惊肉跳咬牙切齿,虽说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但追根结底也是从历史演化而来,甚至有的朝代有过之而不及。

杜齐贤自身几斤几两心里门清,本来还嫌命不够长久,一个不小心掉坑里谁能捞他?

回过头,想着也在家里宅了好几天,虽说心里不喜欢这房子,但好歹也是自家不是。

趁着阳光正足,走进屋内不一会儿捧着被褥走了出来,南方的天气虽说四季都暖,可常年下雨哪里都潮湿,没办法前世身为北方人还真不习惯。

看着晒在墙头的被褥都是大补丁套小补丁,在想想如今的生计全靠教书维持,就教书匠这活计解决温饱都有点不富余,有个感冒发烧或者其他事,都得把钱袋子扣几个窟窿出来只能干瞪眼。

还是想办法多赚些银钱才是,提钱有些太俗,但没办法前世小半辈子都在为这俗物奔波劳累,这一世更得卯足劲来上一次,谁让穿越时没投个好人家,还是内句话这就是命!

如今想想年龄这么大做些什么?五十有二的年龄在现代,由于普遍商业化,各个行业都不会缺少做工的,也不用担心生计问题,百姓也是除了在家种种地就不再出去打工,看着光秃秃的屋内,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说实话就教书匠这一活计解决温饱都有点不富余,更别提拿银钱做其他事情。

在当下又有几个有钱人让孩子去学堂,多数还是请先生到家里教,而能去学堂的也多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堂成了这些有钱人家的大门,想来就来不想来便不来。如今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就是托这些孩子的福。

“唉!这个年龄真的好尴尬呀!”

又是无奈的一叹,貌似穿越过来每天都在长吁短叹,真不知道会不会哪天给自己整出抑郁症,来个割腕跳楼啥的。

杜齐贤想过从商,但现在凭自己的实力还不适合,更何况从商对于此时还是最底层职业,最不被人瞧得起。

古人把阶层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士农工商”,足见商人地位之低,受此影响,商人的权利也受到很多限制,而在大明因为朱元璋小心眼的毛病,也一直强力打压商人。

如今朱元璋已经找佛祖喝茶聊天去了,杜齐贤想着还是出去转转,市场考察一番在做定论。

想到这从衣柜里翻来覆去找了一件比较体面的衣服,不过在体面还是有补丁衬托。

看着身上的衣服又忍不住一叹:“做绸缎生意看来也是不错的营生,至少不愁衣服穿。”

转上一圈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一步一晃走出院内。

顺手还想着锁门,可想了想貌似家里也没啥能被贼惦记上,如果真上了锁转身回来估计这把锁头也就不见了。

再次整理一下衣服,显得格外正式,杜齐贤知道这一步迈出,便是他真正融入大明王朝的开始。

颠颠簸簸,七拐八拐走了约莫两刻钟才来到龙澄县中心,没办法路确实不好走,再加上这副身板,唉…不说了全是眼泪!!

乡镇不比大城市,自古都是如此。

虽说逊色了很多,没有想象中繁华,可也有种小时候农村赶小集的感觉,街道两旁有不少商铺,客栈,当铺,酒肆,茶楼,米店,布点……

也有不少走街串巷的小贩:卖花郎,胭脂摊,菜贩,担柴的,送水的……。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买有卖好不热闹,偶尔还有一二人骑马从长街呼啸而过,换来行人艳羡的目光。

看在眼中,杜齐贤对于这样的目光太熟悉不过,曾几何时一辆跑车停在眼前,不也投去同样的目光,如此看来,虚荣心这东西,倒是古今都一样。

一遍欣赏着街道两旁古城建筑,一边注意着大明朝什么东西卖的最畅销受欢迎,暗暗记在心里。

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饰物让他都看花了眼,瞅哪里都是商机,看看这个便想着如果换成他改如何经营,看看内个想着该如何谋划,心里乐开了花,可却忘了前提是得有本钱呀!

商铺大多是两层建筑,偶尔有一层也是修的比较高大,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纵然交错,将整个县分成大小不一的几块区域,集市都在东西两头,而南北则多是民居。

不多时溜溜达达便来到东市,这里卖的多是以日用品为主,人来人往客流量也显然最多,但大多都是老百姓。

走到一个卖杂货的摊位,看着那些稀奇古怪物件,本想上前问问摊主东西价钱,顺变套一些话看看有没有商机,就在这时一阵叫好声传入耳中,听上去很是热闹,血液沸腾让他来了劲头,身为华夏子民,怎能错过吃上一波瓜?

于是作罢,迈着小碎步迎着声音而去,走近只见人挤人鼓成一个大包,杜齐贤也不急只见他见缝插针如同一只耗子灵活的挤进内圈,此时的他哪里还有老态状,这也多亏了前世常年挤地铁,电梯,路边小吃摊练就的本事。

这是一个用布幔撑起来的帐篷,表面涂满桐油既防晒又防雨,旁边用竹竿挑起一个幌子,上面用黑墨大大的写着茶渍两个大字,简约而便捷一看就知专为老百姓设立。

茶馆在古代很常见,多为长途跋涉方便他人歇脚而设立,杜齐贤走了半天也想喝杯茶歇歇脚,融入大明百姓的生活圈感受一番,可刚一迈脚又尴尬的缩了回去,这才想起——没钱!

因为专为百姓开放,一文钱茶水随便喝,外上一小蝶西瓜子打牙祭,就是这小小的一文钱也是囊中羞涩,兜里比住的土瓦房都干净,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看着别人‘咔咔咔’磕着西瓜子喝着茶,一不小心又被他看出商机,心里多少好受了些。

“不说玄德入小沛,吕布归徐州。却说纪灵回淮南见袁术,说吕布辕门射戟解和之事,呈上书信。袁术大怒曰:“吕布受吾许多粮米,反以此儿戏之事,偏护刘备。吾当自提重兵,亲征刘备,兼讨吕布……”

一个高昂的声音款款而谈,杜齐贤也静下心来细细听着,刚开始还能入耳,可听到一半实在是听不下去,只听那人一个劲摇头晃脑曰来曰去,旁边人还一个劲叫好,这哪是说书分明是教书匠的势头,听的脑仁直发疼,险些给听吐了,只得揉着太阳穴慢慢缓过来。

原来茶摊说书很早就开始流行,只是怎么听怎么觉得那人在照本宣科的读《三国演义》,只是手里没拿书而已,单调乏味不说,就像老人再给小孩子讲故事,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而旁观者杜齐贤这个大人就有种看哄孩子的味道。

在这个年代百姓生活单调,确实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书也是他们空闲时唯一的乐趣,有钱人那就比较丰富,舞乐,杂技,姑娘……可一样都不会少。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所著,对于当下很受欢迎,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无一不喜欢,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充分表现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权计阴谋,每个人都是狼扮羊的角色,不过也有真心借鉴欣赏的好官。

想到这心中一动,自己没钱这不就来了个不错的赚钱商机,还可以空手套白狼,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简直不要太合适。

记得前世在小的时候家里穷,电视机还没有普遍到各家各户,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部戏匣子,也就是大号收音机,当时最喜欢听的就是评书和相声。

时间久了也清楚里面的道道,说书也讲究方法方式,稍微点缀一下就能让人听的入神,听完一遍还想再来一遍,这不就有回头客了,收入也会跟着多起来,一味照本宣科,听一遍也就够了,还不如自己买上一本原著回家慢慢看。

在者就是时不时和底下的听客互动一下,如此你来我往增添了许多乐趣不说,更多的是能牵动他们的心,跌宕起伏让这些人喜欢上这种感觉。

也就是老百姓多数不识字,还有没钱买书才会来这里听上一听,放眼望去整个人群,真没有一位穿着鲜明的有钱人,来这里浪费时间花钱买罪受。

不多时说书人‘啪’的一声,梨花醒木在桌上一拍,人群一一止声常来的都知道这是要休场了。

“要说刘皇叔如何北海救孔融,吕温侯如何濮阳破曹操,咱们稍后续接下文!”

就在这时杜齐贤眼见时机已到,此时不去等待何时,撩起麻衣袍子一角绕过人群,大跨步便朝着布幔后面走去。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心中万分激动暗暗道:“大明朝的第一桶金我来了!!”

【作者题外话】: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手里票票有木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雁来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雁来红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乡镇一日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