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是没道理
“呵,嘴巴倒是够机灵的。”管事赞赏地道。
何不亮心里冒起几个过奖了,心想我不需要赞赏,我只需要有人买我的木柴,如果你把我的木柴买了,比说什么都要好。
但是转瞬间,管事的语气就变了个调:“你的意思是,我今天是非买你的木柴不可了?”
何不亮也楞了一下,他也蹲了这么些天了,他早已熟悉了这些人的脾气,哪些人好说话,哪些人不好惹,他几乎都摸透了,看来今天就遇上了个不好说话的主了。
跟我一个小孩子较什么劲呢?我只是一个卖木柴的。
不过,何不亮什么都没说,现在是买方市场,买不买就在对方一念之间,他也不希望这个机会就此错过。
当然,他也可以扛着木柴一走了之,大不了这买卖不做了,他还可以到别的人家门前继续蹲守,以前他就一天蹲过几家。
何不亮前世在电视上看过这些泼皮无赖的,特别是这些大户人家的下人,时不时的受了主子的气,总是要在别的地方找回来,
何不亮感觉,今天自己就成了这个人的目标。
那管事对旁边一个跟班道:“李二,木台村离这里远不远?”
叫李二的跟班努力地想了想,说道:“头儿,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十几里路罢了。”
说完,他一脸懵懵懂懂的,显然也没有摸清头儿的用意,还朝管事的脸看了又看。
“嗬,”管事似乎吃惊了一下:“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背着柴跑这么远,也是难为了。”说着,他发出了古怪的笑声。
其他两个跟班也跟着笑了,
不过,两个跟班在假笑,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到底为什么笑,但他们又不得不笑,他们也不想给头儿留下什么不良印象,哪怕只是笑。
像他们这样的奴仆之间相互倾扎的多了,虽说不会有性命之忧,但为了一些利益也不顾一切,
何不亮看着他们,感觉到了这几个人满满的恶意。
“衙门里东哥他们,会为了一个小屁孩的一捆柴,去荒村野店跑个大半天的吗?”管事转过头,对另一个跟班问道。
“哈哈哈,当然不会,”那跟班仿佛被一语惊醒,头儿显然在说即使这小子去告官,衙门也不可能为了两捆木头去十里八乡的跑,
他望着面前这个高大的人影,说道:“头儿,你的意思是,这柴,我们要了,但是钱,我们没有。”
说完他和另一个跟班一齐大笑,
那管事的没有动,他也不会动,这点小事哪有做头儿动手的。
其中一个跟班上前来一脚踩在何不亮的木柴上,说道:“小愣头,这一点柴火值不了几文钱,你就当孝敬给大哥了。”
何不亮知道他说的就是那个管事的了,今天一切都是他主使的,最后的利当然也是他得,尽管这一丁点木柴连蝇头小利都算不上,可蝇头小利也是利,
何不亮抱着木柴没有放手,这是他前几天辛辛苦苦换来的,他每次砍柴回来,要把木柴劈成小段,晒干或者风干,这样既让木柴看起来更漂亮,也让他赶路时轻便一点,
可一场汗水换来的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而且,今天早上出门时,他抽空看了一下盐罐,发现已经空了,他必须得在今天买一些食盐回去,
父亲酒坛里的酒也没了,父亲劳累了一天,回家却企望着那淡淡的几乎连气味都闻不到的酒疏通筋骨,
可这一切都要被这个从来不认识的人夺去了,
何不亮恨恨地看着他们,可是他又太小了,
他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打不过他们,实在拿他们没有办法。
就在这时,他们的身后响起了一个暴喝的声音:“混账。”
管事仿佛被人给抽了一鞭,浑身战栗了一下,他立即回头看去,看到身后的大门处站着一个书童模样的人,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书童后面还站着一个人,
“老爷。”管事的声音有些颤抖地叫了一声。
那老爷语气里带着愤怒:“你们是不是又在这里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
管事低着头,不敢看老爷,有点战战兢兢的说道:“老爷,是这个小子不太老实,我们在这里给他讲道理。”
“哦?”那个老爷头一偏,看了何不亮一眼,说道:“说一下,你们讲的什么道理?”
管事和几个跟班对望了一眼,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拼凑理由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道:“老爷,这小子一来就死死蹲在大门口边,我给他讲了,-不要靠的太近,挡着我们的出入了。”
这个理由很不错了,没有哪个家主会喜欢这样的事,只是,
“放肆。”
老爷喝问了一声:“你是当我眼睛瞎了吗,当我耳朵听不到吗,我在这里站了半天了,你们做了什么,我看的一清二楚。”
一家之主对下人用这样的话,已经很不寻常了,管事和几个跟班立即吓得战战兢兢,他们焉头耷耳地站着,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惶恐不自在,
“好了,滚回去,做你们该做的事去。”老爷气不打一处来,朝他们怒骂道。
管事和几个跟班仿佛得到了敕令一样,立即头也不回地从这里逃走了,进了那扇大门,很快就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何不亮望着这一幕,有点不相信这是真的,就好像前世里电视剧里看过的,
他擦了擦眼睛,不由得朝这个老爷望去,
这人大概五十多岁左右年纪,穿着一件淡青的袍子,装束极为简单,但一眼也能看出那袍子质地华贵,绝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穿得起的,不过,他是这个大户的一家之主,不穿昂贵的衣裳反倒不对了,
老爷的眼光朝何不亮看了过来,刚才的愤怒已经变成了温和,他道:“你到我这个门前来,是来卖柴火的?你老家是哪个村的?”
何不亮如实回答道:“木台村。”
那老爷虽然住在城里,显然对这十里八乡也很熟悉的,说道:“从木台村,那倒是挺远了,你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也亏你身子骨好,一般人背这两捆柴还真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