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边关战事风声紧(3)

第13章 边关战事风声紧(3)

这日,王衡与李绩和程咬金一起,在程府下棋饮酒。程咬金命家丁将棋盘置于湖边的晓然亭内,李绩与王衡对局,程咬金坐在一旁观看。王衡落下一粒黑子,对李绩说:“自从上次吐谷浑伏允被我军击破,便再无动静。当时如果他们不服,我军可以直接灭掉他们。但是伏允的儿子伏顺被打怕了,直接越过伏允,投降我朝,我们便收了他们做属国,现在看来,算是万全之策。一方面可以将我朝与吐蕃分割开来;另一方面,还可显示我朝宽大仁厚,有利于收服其他属国的人心。”

李绩说:“吐谷浑不足为患。他们正面是大唐,背后是吐蕃,可谓腹背受敌。即便我们不动手,迟早吐蕃也会把他们当成盘中餐。别看他们当初联合起来,想共同制衡大唐,一旦他们之间产生仇隙,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便可。”

王衡说:“就怕一旦吐蕃打通吐谷浑,会直接威胁我边境。”

程咬金说:“怕什么,如果惹恼了咱们,定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李绩说:“其实心腹之患,我以为还是西突厥。东突厥虽为先帝和李靖将军等所灭,但西突厥的阿史那思摩和阿史那贺鲁最近频繁动静。他们跨域幅员广大,若四处收服西域各部落。那些部落首领极易被煽动。若引起边境叛乱,恐怕不好收拾。”

王衡说:“只要阿史那思摩能听从朝廷调遣,对北方各部落还是有一定控制力。只怕......”

李绩说:“对,我看阿史那兄弟未必那么忠心归顺。所谓人心隔肚皮。先帝对阿史那家皇恩浩荡不假,可是外族的治理,有时只靠讲信用还不够,还需以武力征服。”

程咬金说:“西突厥若敢翻天,我们就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绩笑说:“老程,若边境真的生变,你想怎么打?”

程咬金说:“当然不可能只靠我那三板斧,多半还要靠你的神机妙算。”

李绩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不行。如果有平定西突厥的重任,恐怕还是要交付给别人。”

王衡说:“程老将军做主帅,我愿在左右效力。”

李绩说:“不是效力,而是钳制他。”

奉天宫里,来顺和倚翠在两旁侍立,手中端着茶品和果盘。武后拿着北方燕然进贡的来自西域的镶金兽首玛瑙杯,里面盛着刚刚斟满的灵溪美酒,奉与高宗。这时,门外忽有大内总管来报,说怀化大将军李高迁有要事求见。高宗不悦,说:“没看见朕正与皇后饮酒吗?你跟他说,有什么事明日早朝再说不迟。”

大内总管迟疑了一下,说:“皇上,李高迁说,是要紧的事。”

高宗刚想说好了好了,先发打他回去,让朕消停一会儿,武后开口劝他:

“皇上,国事要紧。李高迁也许真有紧要之事禀报。若耽误了,岂不误了大事?依臣妾看,还是让他进来吧。”

高宗说:“既然皇后如此说,那就宣他进来。”

于是让大内总管去宣李高迁觐见。

李高迁三步并作两步疾走上殿,见到高宗皇帝和武后,先行大礼,然后跪地言道:“皇上,北方各州郡告急,说阿史那思摩造反了。”

高宗酒杯刚端到嘴边,旋即停滞在半空,然后重重地放在案上。“什么?阿史那思摩谋反?”

高宗神色突变,武后看见,忙对他说:“皇上不要着急。”

然后对李高迁说:“阿史那思摩不是先帝收服而封为瑶池都督府都督的那个突厥人吗?他受我朝的大恩,先帝对他厚爱有加,他却此忘恩负义,真该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李高迁跪伏在地,答曰:“阿史那思摩一向不太服从我朝规制,时有冒犯之嫌。最近又趁我不备,暗自做手脚,打出复国的旗号,骚扰我边境诸州。幽州太守郭钦,邢州太守田扬名派人疾驰上报朝廷,恳请皇上速速发兵救援!”

高宗说:“以爱卿之意,孰可担此重任?”

李高迁跪着踯躅了片刻:“臣以为,非李绩大人莫属。”

武后一听,对高宗说:“皇上,李绩不可。”

高宗问:“为何不可?”

武后对李高迁说:“你先下去吧。皇上同本宫商议之后,会很快选定主帅,立刻征调各州府的将士,快速发兵。”

高宗让李高迁先行退下。

李高迁只得跪伏应了一声“是”,便退出奉天宫。

高宗这才问武后,为何李绩不可。武后示意高宗让左右全部退下。高宗按她的意思命所有在场的宫女太监都到殿外伺候。

高宗问:“皇后,你神秘兮兮的是做什么?”

武后说:“皇上,如今满朝文武,能与长孙无忌抗衡的,只有李绩。他无论是资历还是声望,都不在长孙无忌之下。您不是时常觉得,长孙大人对您过分约束么?有李绩在,皇上可以利用他来钳制长孙大人。一旦将他派出去,朝中没有其他大臣平衡长孙无忌的力量,会对皇上不利。”

高宗点头,说:“你说得有道理。舅父虽不会对朕的皇位有什么威胁,但时常顽固不化。那就按皇后说的办。可是,那又派谁去呢?”

武后说:皇上,我大唐国力无双,难道还选不出能臣武将来做行军总管?我看,虎牙郎将王衡就很不错。此人有谋略,懂兵法,老成持重,可堪大用。”

高宗说:“好是好,可是他年纪太轻,怕压不住手底下的将士。”

武后说:“他三十五多岁,而立之年已过,随李靖和李绩征讨东突厥,二百骑兵而破颉利可汗之牙帐,骁勇善战。如果皇上有顾虑,可以让他为副,再派一员主将做行军总管。”

高宗说:“那依皇后之见,该派谁去?”

武后说:“皇上可以这样办……”

然后,伏在皇帝的耳边,对他耳语一番。

大唐朝中,有很多不同等级的大将。除王衡的虎牙郎将官阶而外,还有骠骑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等,可以说不乏能征善战的人才。然而带兵打仗辛苦,没有足够的胆识和毅力,不能担此重任。何况,打仗也要讲天赋。比如已经过世的李靖将军,就是一个军事奇才。如果缺乏韬略,见识短浅,就会犯致命的错误。再者,打仗不能将私心杂念掺和进来,否则就成为低级的政治游戏,将国家安危和将士们的生命都放在一边,可谓重罪难恕。

高宗在第二日早朝之时,让所有武将毛遂自荐。

程咬金想起他曾经与李绩,王衡有言在先,西突厥一旦有动静,他们就要合力讨贼,共同上战场抗击敌寇,所以他先举荐了自己,然后又举荐李绩和王衡。

高宗本来与武后商量是不让李绩去,所以没通过程咬金的推荐。

高宗说:“王衡精通兵法,年富力强,与程爱卿同去,朕甚是放心。李爱卿乃先帝嘉奖的国之长城,需镇守长安重地。这次突厥叛乱,只是局部小乱,不必让李爱卿亲自出马操劳。”

李绩顿时明白皇帝的意思,也推辞说自己身体一向不太好,实难担此重任,还是让年轻一些的将军们有机会为国立功更善。

程咬金暗暗责怪李绩为何如此,李绩却用眼神告诉他,我那日自来不曾与你有约。我日后可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次的机会,不如就让给你。

李绩在朝堂之上,不能与程咬金做过多的眼神交流,便收敛了神色,依旧肃穆而立。

王衡却想,若真与程将军同去,恐怕困难会比跟随李靖将军和李绩大人多一些。

程咬金毕竟之前从未担任过主帅,一直是在其他人麾下,例如太宗,李靖,秦琼,等等。所以,他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适不适合做主帅,还有待考证。

另外,程咬金的智谋和个性,可以说是在诸多将领之下的。他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榜单之内,大抵是因为他亲自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要知道,李靖和秦琼都没有亲自参加。秦琼将军也许就是因为这件事,而位列二十四功臣之末。

可见,太宗封赏功臣,亦有非常大的私心。秦将军为大唐浴血奋战,多次负重伤,以至于英年早逝,可是也不如参与玄武门事件来得重要。

尽管有这些顾虑,国家危难之时,王衡不能辞让。便向高宗进言,表明自己愿做程将军的副将。

而长孙无忌却说:“一员副将未免力量单薄,恐怕会辅助不周。”

高宗便问:“那舅父的意思是?”

长孙无忌说:“皇上应该再派一员大将前去,与王将军一道,做程将军的左膀右臂。”

褚遂良平日与长孙无忌交好,此时也表示赞同长孙无忌的提议。

高宗便问:“舅父觉得,谁能担此重任?”

长孙无忌便举荐了孙彦高。

其实高宗与文武百官都知道,孙彦高是长孙无忌的人。论军事才能,着实平平,可是若论派系争斗,倒是很有一套。所以,李绩首先表达了不同意见。程咬金也不喜欢孙彦高,亦进言反对。

高宗有些左右为难,因为他不能驳了他舅父的颜面。毕竟,舅父一手抬举他登上皇位,又是他母亲长孙皇后的亲哥哥,深得太宗赏识和重用。弹劾了他,就相当于弹劾了李氏家族自身。

高宗只得说改日再议,然后宣布退朝。

王衡与程咬金和李绩互相对视,感觉这次孙彦高会是个麻烦。

高宗回到后宫,与武后商议。武后说:“皇上千万不可让孙彦高去。他是长孙无忌的门徒,如果他去,朝中有长孙无忌,朝外边疆也有其耳目,内外皆为长孙所控,皇上你就更万事无法做主。”

高宗说:“唉,皇后,朕难道会不知?那个孙彦高行军打仗不行,与朝中大臣相互倾轧倒是拿手。他去,只有坏事的份。如今朕往边境派一员武将都要受舅父挟制,早知如此,当时不如不做这个皇帝。”

武后说:“皇上,您是众望所归的天子。今日之局面,主要是因为从隋朝到我朝,士族豪绅完全控制住局面,庶人进阶的机会太少。所以,我们可用的人才,都被打压。皇上若想独当一面,翻云覆雨,需多多提携抬举庶人,借其力压制士族,才能占得先机,免得处处受制于人。”

高宗又说:“媚娘,你是知道的,朕本不擅长这些。朕当时无非是听了舅父的话,在先帝面前做曹丕,让先帝感觉朕有孝心,才顺利继承大统。依朕看,这个天子,不如由你来做。”

武后说:“皇上说笑了。但全天下只有媚娘与皇上一心。臣妾愿为皇上分忧。”

因为副将之争议,朝廷竟不能速速向幽州和邢州派兵。

如王衡所言,大唐虽然将领众多,但并不掌握兵权。军队都在地方,而地方基本是文官治理。兵与将分离,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所以,朝廷派出平叛的行军总管之后,需要各州集结兵力,将帅们才有兵可用。

程咬金的行军总管一职看来是定下了,王衡的副职也没问题,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晚间,李绩与夫人闲谈,对她说起朝中之事,言道:“若皇上真的派程知节去,恐怕不是很稳妥。”

夫人便问:“如何不稳妥?”

李绩说:“程知节是个有勇无谋的人,用兵把握不住分寸,而且轻信于人。我怕他会受奸人蛊惑,做出过格的事情。”

夫人笑说:“老爷,您不是说过程知节算是个有见识的人吗?”

李绩说:“我指的是他弃王世充而转投大唐这件事。那都是很久以前了。现在我们这些人都老了,不复当年之勇,不知道程知节能不能守住他的一世英名。”

夫人说:“老爷,您也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他有不周,又与您何干?朝廷想派谁,也不是由您一人能决定的。现在您对我说的这些话,还是不要对别人讲。您心明眼亮,保不住别人是小人心肠,两面三刀。”

李绩说:“夫人不必担心。这些话,我也就对你说说。何况,我虽个性不爱管闲事,不想招惹事端,但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夫人对曰:“妾身知道老爷处世圆滑周到,我是放心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浪淘沙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浪淘沙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 边关战事风声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