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家事国事
()父亲老苏假装忧国忧民高瞻远瞩,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架势劝导苏南年龄不小,须早rì娶妻生子,并以弟弟苏北为例作现场案例。母亲也边鼓紧上,谆谆教诲状:人赚钱再多也不顶有儿有女啊。
苏南心中暗暗冷笑。这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父母了,或者说,天下像他这样的父母其实并不鲜见。这种父母往往事业无成便已满头华,功利地说他们就是无钱无权,只留下一个中国孝文化装扮起来的一个空架势,谈起如何展事业他们一笔带过,脱状地说这不重要,只有赶紧结婚生子才重要。
结婚生子的意义是什么?
答:老有所依。
若问:难道生儿育女的目的,就是为自己的晚年作经济贮备医疗贮备jīng神贮备么?
必然否定:不不不不,只要你们顾住你们自己,我们不要你们管,儿女自有儿女福。
实际上却是,假若他们果真有三长两短,儿女谁能不在第一时间冲上去保驾护航?
可恶的孝文化啊。
苏南对这一套玩艺早已看穿了。孝,本来是一个挺好的概念,可稍有不慎就给弄俗了,弄假了,弄得父子反目成仇冷若冰霜了。
他早觉着这一套东西里面有一股子假惺惺的东西,却一时又捕捉不住。第一次听某歌星含情脉脉地唱《常回家看看》这歌时,他还赞道这道歌听起来错,后来多听了几遍他开始身上起鸡皮疙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呐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哇靠!
老人真的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么?对一部分家庭而言,是这样!
但对咱中国大部分家庭而言,它就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特别是农村里面,有一大堆兄弟姐妹,父母没工资没退休金没医疗没保险没权没势没安全感的那种家庭,这歌词简直就是巨大无比的扯淡!
也许,从老人的主观态度上,他们没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但是,在客观上,你不为家做大贡献你就根本别想心静。
比如苏南现在,这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住,全是他在开支。他母亲摆明了是农民,没有半分钱收入。他父亲老苏那个国营企业数次摇摇yù坠但最终还算是没散架,工资待遇却低得离谱,以老苏数十年之工龄,如今的工资依然维持在一千元多一点儿,他自己一个人月怎么样也得用去好几百,剩下的也就大几百元了,在青岛这个地方什么事儿也办不成。
他弟弟苏南目前一个月也才两千多点儿,侄子因为早产还有点育不正常,现在快两岁了才刚学会走路,步子不稳,医生说是生产时轻度大脑缺氧造成的后遗症,必须保持治疗,外加上幼儿园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每月也留不下多少,而且夫妇俩到现在还没房子住,也只能先挤在苏南这儿了。
妹妹小丫还在上着那所职业中专,每年各种费用加起来,得花去一万多块。
父母亲那水平,摆明了是根本帮不上。但即便帮不上,他们最为关心的事儿仍然是,你得早点结婚,你得早点生孩子,你最好是多生几个不要只生一个。为什么呢?多子多福嘛,多子多福的本质是什么呢?苏南忽然想明白了,第一,人多力量大;第二,只要子女多了,哪怕多数不顶用,那里面也会出现一个顶用的。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顶用的,基本上所有问题就解决光了。
也就是说,那唯一一个顶用的,你就得把全家的大责任给担起来。要不然,群众祭起孝、亲情这些法宝,保证让你抬不起头,让你夜不成眠食不甘味,让你无法混迹于江湖游走于社会。
现如今他父母这一套,在他们自己内心主观情感上看,也的确是在为苏南真心cao心,苏南不否认这一点儿。但在客观上,苏南还是嗅出了那里面暗含着的苍白和无可奈何的虚假。
他们事实就是说,出让苏南结婚的号令,但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费用,还是要苏南自己办。对不起,他们没能力,他们没办法帮,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就是农耕文明开成的怪圈,也是儒家孝文化的可笑之处。人们本能地关心着下一代的婚姻,本能地渴望见到第三代,这样才有安全感,才算是尽了职责,人生才得以完满。他们插手下一代最个人化的**,不把这当做干涉,而把这当做尽责。
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苏能明白,这不能怪他们,这怪的是我们脆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我们至今也看不到真正有希望有可netg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办法。我们的父母,包括即将成为他人父母的我们,若无一个家庭做为避风港和保障组织,我们无法踏实。
苏南想,假如,一个社会司法公正,秩序井然,人人遵守规则而不是利用潜规则,我们还需要温情脉脉侠肝义胆状地四处结交兄弟朋友么?我们还需要在酒桌上喊三喝四喝得上吐下泄以示讲义气够朋友么?我们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那种“朋友是拿来利用兄弟是拿来出卖”的事儿么?我们还需要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明明xìng格迥异,却硬要揉在一起,以亲情的名义干涉他人的**么?
我们从小被要求听父母的话,成为实现父母理想的工具;我们长大后被要求听领导的话,成为实现领导理想的工具;我们后来成为了父母,我们又要求为子女cao劳一生,并竭尽全力地让子女重复我们当初的历程。
问题是,我们什么时侯为自己活过?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活,而不是那样地活?
也许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我们必须让自己消失,与他人混成一锅粥,找到一种组织上的归属感,我们才安全?
如果我们的社会让我们觉得安全,有保障,我们当然就不需要如此。
苏南觉得,孝文化的背后是不安全。同时,有了安全感之后,孝文化必然会转换成爱文化。看美国电影,子女与父母的对话,往往讲究的是“我爱你”,而不是“我要孝敬”你。前者自内心,源自主动,自然而真实,后者源于社会遵从,源自自小灌输,带着一股子造作和表演,但当局者迷,没有几个人能意识到。
因此,为父母祝寿,往往成为一种假大空的表演,有几个人在祝寿的时侯,是自内心的爱呢?只怕是做秀的成分更大吧,一方面是做给邻居亲友同事们看,以博取“孝”的美名,另一方面是做给自己的儿女看,希望他们将来也这样对自己。至于被子女祝寿的父母,想必心里想得更多的是:看,我的儿女们多能干,他们多孝顺。他们又有几个认真想过,这里面真实的爱有多少呢?
不过,当这种做秀代代相传,也就渐渐成为了人的本能,没有人去认真想过。苏南之所以去想这些,只不过是因为父母的逼迫让他心烦,同时口袋中缺钱。假若此时良子和千鹤都已回到了青岛,或者是自己到了北海道与她们团聚,这些烦恼也根本不会产生了。
苏南的心中,有一千一万个悔恨,也有一千一万个不解。只是他无法讲给任何人听,他只能关闭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把父母亲摞到了一边儿,任由他们俩喃喃自语。
net节之后,一天快似一天,老苏初八离开青岛,返回了他上班的地方,苏南长出了一口气。整月十六那天,苏南忽然接到了久违了的彭新国的电话,他说他带着儿子彭壮壮来青岛给苏南拜年了,现在已经到了青岛火车站。
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实在令苏南不悦,不过,既然来了,而且又是在net节期间,他也不好说什么,便接他们到了家里。彭新国带了一大堆礼品,用他独有的武汉普通话客套了足足有半个小时,千饭后彭新国清了清嗓子,向苏南讲明了此次青岛之行的真实用意。
他的目的很简单,事实上他已经和苏南通了气。他提醒了好半天,苏南这才猛的想起来,当初他和高老师返回母校那次,彭新国的确说过,想请他在青岛给彭壮壮找个什么学校上一上,他当时也的确答应过,没想到彭新国还真的把这事儿放在了心里。彭新国说,他这个儿子彭壮壮,从小到大,没听过任何一位家长的话,也没听过任何一位老师的话,除了苏南。
彭新国强调,他这话不是随便胡说的。彭壮壮表现最好的时侯,也就是苏南在大学期间担任他家庭教师那几年。自从苏南大学毕业后,彭壮壮的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了。并不是在武汉找不到学校读,也并非他将来给彭壮壮找不下工作,而是他想让彭壮壮呆在苏南身边儿,这样他才觉着踏实。
彭新国说到动情处,眼圈红,只差给苏南下跪了。无奈之下,苏南只好答应了。他让彭壮壮也去小丫那所学校报道。小丫学的依然是动漫游戏,而彭壮壮学的则是数控车床。彭新国说,数控车床这个专业好,一技在手,吃喝不愁。彭新国安排好了彭壮壮在学校的一切,对苏南千恩万谢,十分满足地离去了。
二零零八年的五月十二rì,中国大地上生了一件全球瞩目的大事:汶川地震。这件事情震动了所有人的感官和灵魂,苏南也在这次事件之后,生了彻底的改变。
他接受了母亲安排的一次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