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晋阳起兵三

第九章晋阳起兵三

突厥是继匈奴之后又一个横跨东西,幅员辽阔,披靡天下的草原大帝国。

说到突厥,它的起源还颇有些神话色彩,《周书》记载,突厥本是匈奴的一个支脉,后被邻国所灭,整个部族都斩杀殆尽,只有一个十岁的男孩,士兵见他年幼,没忍心杀死他,便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说实话这并不算什么仁慈,顶多只是那些士兵出于心中变态的猎奇想法而做出的残忍之举,因为这远比死了还要痛苦。

后来,小孩被一只母狼救去,长大以后与狼结合,邻国国王听说这小孩已长大,怕有后患,便派人去斩草除根,杀他的人,见他身旁有一条狼,也想一起杀掉,突然神迹出现,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边的山洞里。在那个山洞里,狼生下10个小男孩,他们逐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后代,各成一姓。阿史那氏就是其中之一,且最为贤能,于是便以其为君长,突厥以狼头图案为纛旗,以示不忘其本。

又因其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作战时的“兜鍪”(头盔),当地人称其为突厥(“突厥”在突厥语中就是头盔的意思),所以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了。(虽然我个人觉得这个故事纯属扯淡,并无多少真实性,但突厥来源说法甚多,此处不多做深究。)

公元516年,突厥举族归附柔然,成为专门替柔然锻造兵器的奴隶部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元550年(西魏大统十六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部,吞并高车(铁勒)各部五万余帐,迅速发展壮大,并受到西魏的重视。

为扼制柔然,抵御东魏,公元551年,西魏将长乐公主远嫁突厥,与突厥部结盟。

公元552年突厥大败柔然,阿史那土门建国,称伊利可汗,突厥汗国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突厥汗国建立以后,人数比较少的突厥人融合了大量铁勒人,突厥人的体貌特征也从白种人变成黄白混种。

公元553年,突厥联合西魏再次大破柔然,直到554年,突厥基本消灭柔然各个残余部落。

公元555年,高昌臣服突厥,柔然最后一位可汗被杀,突厥的势力延伸到西域,至此突厥进入强盛期。

三十年的隐忍,韬光养晦,十几年的血腥征战,突厥终于完成了从奴隶到主人,从部落到帝国的虫蝶蜕变。

此时中原东西齐、周对立,双方均慑于新兴突厥汗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都采取了一如昔日汉朝对匈奴,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至少是中立。而突厥则借机以和平或战争手段,一面获得大量经济利益,一面阻碍中原统一。突厥一般采取“联弱制强”的策略,与相对弱势的一方联盟,共同压制比较强大的一方,有时候也处在中立位置,然而突厥在干预中原同时,也没闲着。

公元560年左右,突厥征伐吐谷浑,征战西域,乃至联合波斯灭白匈奴,突厥疆土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南抵长城,北至贝加尔湖,幅员辽阔,至此突厥帝国臻于极盛。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在隋文帝杨坚的分化打击之下,正式分裂成东、西突厥两部,虽然突厥分裂了,但其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却丝毫没有减少,尤其是在这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之年,否则李渊也不会如此苦恼了。

**厥依然如泰山压顶般,让人喘不过气来,北边的刘武周,西边的梁师都,这些北方诸侯那一个背后没有突厥的影子?有了突厥的支持这些草寇竟比隋朝的官军还要厉害,强敌环嗣,泰山悬顶,他李渊又该何去何从呢?

现实如此严峻,而他李渊又岂能清高免俗,一个与突厥结盟,起兵反隋的计划在李渊心中逐渐成型,但与突厥结盟的事却不能由他向众人提出,而他心中早已拟定了一个牵头的人――刘文静。

这天,李渊召集众人商议起兵事宜,刘文静率先说道:“唐公若欲举兵匡复社稷,北边之患不可不察,突厥雄踞草原,如泰山压顶,叛贼刘武周勾结突厥割据北方四郡虎视眈眈,若唐公举兵西进,太原空虚,贼军势必袭我根基,断我军后路,如此我军腹背受敌,必陷进退维谷之险地。”

刘文静一言瞬间浇灭了众人的热情,一时间都沉默无语。

李渊心中虽已有计划,但依旧问道:“那依你之见,北边之患何解?”

刘文静停顿了一下拱手说道:“不若与突厥结盟,不但可以解除北边之患,更能借助突厥兵马以壮声势。”

“说得好听,如何结盟?我北疆军民抵御突厥数十年,大小数百战,双方死伤者无算,可谓血海深仇,突厥安能与我结盟?”

老将殷开山当众驳斥刘文静,一旁的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一众武将虽然也想与突厥结盟,但听了殷开山的话,也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不久前才跟突厥打了一仗,现在去跟人结盟,恐怕是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自取其辱。

李世民坐在李渊右手方,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他虽然深知北方之患,但却从未想过要与突厥结盟,因为上次的事他正恨突厥呢,甚至想带兵跟突厥打一仗,可他听了刘文静的话,又觉得很有道理,一时也无法分辨,拿不定主意。

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刘文静并不以为然说道:“突厥人爱财,有利则聚,无利则散,突厥王庭更是如此,只要许以重利,其必然动心。”

“光有钱财恐怕不足以动其心吧?”裴寂质疑道。

“当然,钱财只能满足其贪欲,还不足以捆住突厥手脚,所以还需唐公一封手书”刘文静说道。

“手书?”

众人满脸质疑地看着刘文静,一封手书就能跟突厥结盟?众人还真不信。

李渊没有任何表态,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

刘文静又补充道:“手书中要有十足的谦卑恭顺之意。”

刘文静此言一出一众武将顿时大怒,纷纷喝斥道:“荒唐,你是要让唐公臣服突厥吗?”

“唐公一世英雄,岂能向突厥蛮子称臣。”

刘文静扫视一众怒不可遏的武将缓缓说道:“汉高祖尚有白登之耻,韩信亦有胯下之辱,古之英雄以成大事,必要审时度势,受常人所不能受,忍常人所不能忍,话已自此,请唐公自决。”

李渊目光如炬扫视众人,说道:“如能扫平乱世,还苍生以太平,我死都不惧,何惧耻辱。”

李渊当即提笔写了一封言辞极为谦恭的书信,就连信封上都用了一个以下级对上级的“启”字。

裴寂一看“突厥大可汗亲启”的字样,连忙拱手道:“唐公,此书不妥。”

“何处不妥?”

裴寂答道:“这个‘启’字不妥,‘启’,下级呈上级所用,而唐公并非突厥臣属,结盟也并非臣服,下官请唐公改‘启’为‘书’,以示平等。”

“反正突厥蛮子也不识几个字,‘启’与‘书’他们那里识得。”

众人纷纷附和,要求李渊改掉这个‘启’字,李渊则十分淡定地否绝道:“不可,且不说这些年有大量人口逃亡突厥,其中不乏识字之人,难道堂堂突厥可汗手下就没几个有学识的人?一旦被人识破,突厥可汗必然以为我无结盟诚心,如此耽误大计不说,更引得突厥嫉恨,得不偿失,况且千金都已散尽,还计较这只言片语吗?就是这个,一字不改,刘文静。”

“属下在”刘文静出列躬身道。

“让你出使突厥,你敢吗?”

李渊目光如炬,盯着刘文静问道。

“舍我其谁,属下愿往”刘文静正声说道。

“好,你此去先从晋阳宫室带两车财宝过去,一为敬献始毕可汗,二为贿赂疏通其王庭大臣及后宫诸妃嫔,请他们从旁斡旋。”

“是”

刘文静应声道。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一番起兵事宜便各自下去准备了。

次日刘文静便押着两车财宝跟着一支突厥人的商队,畅通无阻地穿过刘武周的地盘,到了突厥王庭,先把一车财宝私下打点给了突厥王庭的诸王大臣及突厥汗妃们,突厥贵族们收了他丰厚的礼物,不但没有为难,反而十分亲善,使刘文静很顺利的见到了始毕可汗,而后把另一车财宝敬献给了始毕可汗并递上了书信。

始毕可汗并不懂汉字,便把书信递给身边的一个亲信,让人翻译给他听。

那人接过信函,一见信函上“突厥大可汗亲启”的字样,点了点头颇为高兴地用突厥语对始毕可汗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大汗,李渊给您的信上用了卑微的‘启’字,他李渊向您认输称臣了。”

始毕可汗一听,得意的点了点头,示意那人继续念信,那人拆开李渊的信念道(突厥语):“突厥大可汗如晤,今隋氏大乱,无人可制,吾欲大举义兵,远迎隋主,平定天下,恢复和亲,大隋与突厥重归盟好,一如开皇之年;大汗如欲一同南下,恳请大汗好生约束兵马,勿要侵暴百姓;若大汗不愿劳神,待吾迎回隋主,便送宗室之女前来与大汗成婚,长安府库珍宝皆为嫁妆,吾一同替大汗送来;言尽于此,此番两种任大汗选择,所请之事,务祈垂许,隋臣李渊亲书,大业十三年五月。”

突厥可汗听完李渊书信,问刘文静道(突厥语):“你家主人说要迎回隋主,难道唐公就不想取而代之?”

一旁的亲信立刻把突厥可汗的话翻译了出来,刘文静听罢,说道:“唐公无此野心,惟愿天下太平,与大汗永结盟好。”

“哦?那就太可惜了,隋帝杨广我是了解的,凶狠毒辣,多疑善变,若是把他迎回来,唐公必受其害,转而对我开战,如果唐公自立称帝,本汗必出兵相助”始毕可汗说道。

刘文静知道这是始毕可汗的试探之语,连忙拱手道:“可汗明鉴,在下必将可汗之意禀报唐公。”

始毕可汗说道:“我会亲书一封,你带回去交给唐公,他自会明白,你先退下歇息吧。”

“是,外臣告退”刘文静一拱手退出了金顶大账。

刘文静走后,那个翻译小心翼翼地问道:“大汗,您真要出兵助李渊称帝?”

“试探他罢了!况且中原的皇帝还少吗?中原越乱,我突厥才能永居高位,坐视中原互战,一家独强,中原诸侯不过就是我突厥豢养的牛羊而已,任我宰割”始毕可汗轻笑道。

“大汗英明,小臣拜服。”

自隋末大乱以来,突厥支持中原各叛乱势力,消耗隋朝力量,然后再挑拨诸侯互战,分而治之,趁机牟利,隋朝一倒天下只会更加混乱。

……

七天后,刘文静从突厥返回晋阳,带回了突厥可汗的回信,始毕可汗在回信中表示有意助李渊为帝。

一众将佐臣僚得知突厥有意支持李渊称帝,众人仿佛瞬间来了热情,都兴致勃勃的,纷纷劝谏李渊听从突厥之意自立称帝。

李渊十分清楚众人的心思,只要他称了帝,一定会大封勋爵,而他们也能跟着升级,封侯得爵,更摇身一变成了开国功臣,名利双收,就算以后他失败了,以他们的地位,投诚新主也能获得足够的重视,照样升官发财。

当今乱世,称王称帝者几多!此时称帝公然叛逆朝廷,无异于把自己架在烈火上烧烤,不仅会成为朝廷的重点打击目标,更会成为诸侯的重点关注对象,更严重的是这会丧失很多民心,毕竟大半个天下还在朝廷手里,虽然隋帝人心失尽,但隋朝则未必,站在隋朝一边的依然不在少数,如若称帝就等于跟这些人彻底决裂,而且一旦称帝,在天下人心中他们就彻底沦为乱贼草寇一类了,李渊乃名门望族出身,这是他绝然不愿的。

面对众人的吵嚷,李世民、裴寂、刘文静三人皆不以为然,刘文静劝谏道:“主公,属下以为现在就论称帝还太早了些,隋朝还未覆灭,天下诸侯也还未减灭,此时称帝实在不合时宜,请主公三思。”

李渊安抚住众人点了点头,语气严厉地说道:“大业未成,不图虚名,我辈当以平定天下为重,今后再敢妄言称帝者,本公定责不饶。”

“是。”

众人齐声应是道。

裴寂出列说道:“主公明鉴,虽不言称帝,但突厥那边还是不能放松的,如今我军兵员充足,但军马奇缺,突厥兵我们不需要,但突厥的良马却是我们急需的,如不尽快回应突厥,恐其反悔。”

李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笑道:“本公已有良策。”

众人一听都竖起了耳朵,李渊郑重地说道:“遥尊隋帝为太上皇,拥立在长安的代王杨侑为帝,如此我等正好以安定王室之名,进兵关中,入主长安,名正言顺,关中百姓岂不箪食壶浆迎候义师。”

“好,主公英明。”

众人纷纷夸赞附和道,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众人忽然不约而同的把对李渊的称呼由“唐公”变成了“主公”,而且叫得理所当然,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完成了从隋臣到李渊家臣的巨大转变。

“主公,属下以为,在外部也要做些文章才是,改换我军旗帜,在原隋朝的旗帜上加入突厥旗帜的白色,红白相间,即可表示与突厥结盟之意,又不与隋朝相背离,如此一举两得”刘文静进谏道。

“此计无异于掩耳盗钟,亦是无奈之举,就这样办吧!”

李渊颇有些无奈地答应了刘文静的提议,会后,李渊再次令刘文静为特使,持符节再次出使突厥,把会上的决定通报给突厥始毕可汗,并签约立盟,始毕可汗一听通报,心想,虽然李渊不肯称帝,但这只是暂时的,据他所知代王杨侑不过一孺子罢了,李渊称不称帝又有什么分别,只要推倒了隋朝,那南方的诸侯争霸会更加激烈,他们突厥也可以趁机获得更多的利益。

细想之下,李渊这个方案与他原本的目的也不算背离,便同意与李渊签约缔盟。

万事俱备,只等李建成、李元吉及一众家眷到来,便可举事。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鉴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鉴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晋阳起兵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