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李然找到石姗的时候,她已经不认识李然了。
石姗蹲在墙根,披散着长,衣服肮脏,还刮破了好几处,脚上就剩一只鞋子。李然撩开她的头,脸上都是泥巴,石姗两眼无神,她对李然的出现视若无睹。
“宝贝。”李然把石姗紧紧地抱在怀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然无法控制自己锥心的痛,泪水无声地落下。
“宝贝,我带你回家。”李然扶起石姗上了车。
“站住。”就在这时后来出现两个彪型大汉。
“站住。”那两个人开枪了。
李然知道他们一定是冲着石姗来的,加紧油门,冲出城外。
“院长,开门。”李然带着石姗来到了福利院。
“李然,找到石姗了,快进来。”一个年过半百的慈祥老人出现了。
“有人在追杀我们。”李然着急地说。
“快跟我来吧,孩子。”院长带着李然进去了。
“你先带着石姗躲在密室,我去外面看着。”院长说。
“谢谢你院长,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你一定帮我把住门,千万不能让别人闯进来。好吗?”李然央求院长。
“放心吧,仁慈的孩子,上天会保佑好人的,我可怜的石姗她一定会没事的。”院长说。
李然打了一盆水,帮石姗洗脸,擦手,洗脚。石姗细嫩的脚因为没有穿鞋子,布满了血道道。
“宝贝,那天到底是谁劫走了你?对你做了些什么?你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李然心疼地说。
“为什么?我们连普通人的幸福都得不到?一出生就注定了承受挫折和打击?宝贝,我要你健康快乐地活着,我要你快乐。”李然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伤心地哭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命运这样对我?连自己所爱的人都救不了,还当什么专家。石姗,宝贝,无论你爱谁,无论你跟谁在一起,只要你快乐,我就放心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宝贝,我一定给你报仇。我一定帮你找回自己。宝贝,30年了,是你的出现才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爱,我恨了30年,好累,从今往后我只想好好的爱你。”
李然在用他的爱,唤起石姗心中的乐观积极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挥机体的代偿能力,使丧失的功能获得恢复或改善、心理创伤获得愈合、社会再适应获得恢复,且能享受人应该享受的权利。
石姗还是没有任何的反应。
李然知道,石姗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如果个体觉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他的精神支柱就会解体,从而丧失求生斗志,放弃一切追求,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
童年时一个人在乡下孤苦无依的生活在她心中留下阴影,幽灵在石姗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不信任的种子,此后她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友善,但是,她的内心还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宝宝,她渴望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她相信世上有真善美,因此年幼的石姗第一次出现了心理紊乱,她既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对别人万分的警惕、戒备,她既追求美好的真情,却又不相信真情。她的心理产生了恐惧,求生的本能使她对抗这些恐惧,为了缓和内心的冲突她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她的认知陷入了困境。
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会使主格与各个子人格之间的矛盾激化展,从而使所有人格毁灭,也就是死亡或是紊乱。
环境对儿童的诱导极其重要。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人际关系的障碍引起的。
她需要友爱与赞许;她需要生活伴侣;她需要社会认可;社会接纳;她需要自我认可,自我接纳;她需要成就。但是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她没有朋友,一个人孤独地在乡下生活,得不到周围人的关爱、赞许、认可和接纳,被大家排除在外,大家都不喜欢她,说她不乖,她很郁闷,很强的挫败感,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她的认知还处于场依存状态,她的思维和行动主要以外界为参照,容易受外部事物和其他人的影响。糟糕的处境使她自责、恐惧、痛苦,她无法原谅自己,不接纳自己,她很容易就把别人对她的评价内化成了她的自我评价。
小小年纪的石姗,因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抑郁。她产生了社交焦虑,其实社交焦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评价恐惧。石姗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一个人的行为和行为模式,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除了如达尔文所指出的某些基本情绪是通过遗传得来之外,其他的各种行为模式都要从与环境相适应的经验中经由学习而获得。华生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在他看来,只要能控制个体的经验,就能随心所欲地塑造出任何一种人来。下面这段话可算是华生的经典之谈:“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可以保证: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祖先的种族如何,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石姗的人格就是由当时的环境和童年的生活经验所决定的。
按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说,石姗的人格不过是她的习惯系统而已。
以斯金纳的理论分析,石姗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不信任他人,对他人充满警惕,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没有归属感,没有根,体验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人生下来的时候,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的结果。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童年影响论。但是也不是不能改变,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身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只是这个改变的过程相当的漫长并且艰辛。
那么,到底过去是什么问题让石姗难以面对,使她宁可回避,乃至遗忘,也不愿意面对呢?没错,是感情,是女人丰富的感情!
无论外表上是温柔还是冷艳,是依赖还是刚强,是冲动还是理智,是端庄还是热情,在每个女人内心里,无一例外地隐藏着一座感情的火山。女人,总是拥有丰富的感情,但是,她们的感情却又常常得不到倾听、共鸣,甚至还会受到挫折、伤害。这样,为了保护,许多女人就会努力把自己那些丰富的情感隐藏起来,压抑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不仅在外人看来很难了解她们,即使是她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但是,那没有得到足够尊重与理解的感情,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对待,会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就悄悄地在暗地里挥作用,让女人变得不可理喻,失去常理。
“宝贝,看这我的眼睛。”李然捧起石姗的脸。
“宝贝,从现在开始,我数10、9、8、7、6、5、4、3、2、1、你就开始回到过去、、、、、、”李然在唤醒石姗的记忆,唤起她的生存意志。
宁静的乡村,一座百年老厝旁,一棵高大茂盛的柚子树下,一群小孩子在嬉戏。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扎着两个辫子,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圆圆的小脸蛋,穿着花裙子,粉红色的凉鞋。
她的手里捏着一团黄泥巴,边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她的手里也捏着一团黄泥巴,但已经略显形状,她正在教小女孩。小女孩边捏边问,看看自己手上的泥人看看姐姐手上的泥人,忍不住笑了,露出了少了两颗门牙的一排牙齿。
这时,旁边几个小男孩忽然大声吆喝起来
“打,打、、、、、、”
小女孩和姐姐同时扭过头去看。
一个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不知什么原因打了起来。
那个小一点的男孩显然不是另一个男孩子的对手,不一会儿他就被那个大一些的男孩摁到了地上。那个小男孩似乎不服气,眼里是倔强和好斗的眼神。他试图爬起来,但是另一个男孩子意识到了他的想法,立刻坐到他身上,双手紧紧地抓住小男孩的双肩,死死地把他摁在地上。
边上几个男孩子出呐喊助威的声音,不知道是帮谁,也许只是好玩。
“哥哥!”
小女孩一声惊呼,扔掉手里的泥团奔跑过去,两只脏兮兮的小手从身后用力地揪住大男孩的两只耳朵,试图把大男孩从哥哥的身上拉起来。
但是小女孩的力气太小了,怎么也拉不动。没办法,最后她只好放手了。可是那个大男孩还坐在哥哥的身上,小女孩想了一下,捡起旁边的一根小树枝,用力地敲打在大男孩的身上。
大男孩可能有些痛了,回过头去想抓住小女孩的树枝,小男孩趁机翻身,把大男孩压在了身下。小男孩终于是赢了,他这才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尘土,一副胜利的样子。
“哥哥,我们回家去,不跟他们玩。”小女孩说。
她冲大男孩撅了撅嘴。
“石姗!”大女孩叫了小女孩一声,可是小女孩头也不回地跟着哥哥走了。大女孩的眼神立刻暗淡了下去。
大女孩叫青青,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改嫁了,家里只有哥哥和弟弟。她没有上学,很孤僻,很邋遢,像一只肮脏的流浪猫。但是,即使如此也掩盖不住她的天生丽质。她长的很漂亮,精致的脸上镶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遗憾的是,她的眼睛里总有那么一些饥饿、、凄凉、哀怨的眼神。任何人,只要一接触她的眼睛,一看到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就都会不由自主地心酸,油然生起一股强烈的保护欲。
“哥哥,我肚子饿了。”石姗跟在哥哥后面,边走边说。
“我也有一点饿了,我们回去吃东西吧。”哥哥说。
“好啊!”石姗高兴地说。
家,就在老厝里,离柚子树只有十几步路。
里面住了十几户人家,世代耕农,安贫乐道。
石姗和哥哥来到了厨房,妈妈不在,厨柜里没有东西吃,连剩饭剩菜都没有。他们正在叹息,突然,哥哥嗅了嗅鼻子,说:“什么东西?好香!”
香气正从锅里面传出来。
哥哥掀开锅,里面正躺着一只黄澄澄、香喷喷的白斩鸡。
“有鸡吃。”哥哥高兴地对石姗说。
“我看看。”站在旁边的石姗踮起了脚尖,“我看不见。”
“别着急,我端出来。”哥哥把一盘鸡端到了桌子上。
“好香啊!”石姗忍不住咽口水。
“吃吧!”哥哥说。
石姗不假思索地把手伸了过去,可是一刹那,她的手顿在了空中,她犹豫了,说:“这鸡,不知道它是要干什么的,我怕妈妈骂。”
除了相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重要的客人,平时妈妈很少杀鸡杀鸭的,总之是一件隆重的事。
“别怕,有我呢,管他是干什么的,先吃了再说。”
哥哥说完就动手了。
石姗一向胆小,可是有哥哥在她就什么都不怕了,她相信就算是天塌下来哥哥也顶的住,于是她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了。
不一会儿,鸡头、鸡脖子、鸡翅膀、鸡腿被他们都吃完了,只剩下一个鸡身子。
“哥哥我吃饱了。”石姗擦了擦油腻腻的嘴,晃着两只油乎乎的手说。
“吃饱了那就去玩吧。”
“噢!”
这时一直坐在对面冷眼旁观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突然说:“哼!今晚你们要被人打的屁股开花了,真是胆大,不象话!”
“哥哥,婶婆、、、、、、”石姗一听这话立刻皱起了脸,一副要哭的害怕样子。
“别怕!走吧。”
哥哥满不在乎。
整个下午,石姗寸步不离地跟着哥哥,一直到天黑了,妈妈叫她的名字了,她也不敢一个人先回家。
“哥哥,我怕!我想回家。”
石姗小声地说。
哥哥不理她,还在玩。
“石姗,快回来,我不会骂你的。石雨,快带妹妹回来,天都黑了,再不回来我打的你屁股开花。”
妈妈一回家就现了他们两干的坏事,不过妈妈宠他们,从来就没有不舍得给孩子吃的东西。
石雨终于是玩够了,才带着石姗回家。
爸爸妈妈都在饭桌旁等着他们回来吃饭。
石姗低着头进门,她偷偷地看了爸爸一眼,又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站着不说话,等着爸爸妈妈的处罚。
石雨若无其事,一进门就大喊肚子饿,要吃饭。
爸爸妈妈都笑嘻嘻的,他们并没有生气。
“快去洗手,要吃饭了,晚上有鸡吃,不过很奇怪,下午好好的一只鸡放在锅里面后来就少了半只,不知道是不是被老鼠偷吃了。”爸爸笑着说。
石姗难为情地看了哥哥一眼,小声地说:“是我和哥哥吃的。”
“你今天怎么有那么大的胆?是谁先动手的?”妈妈问。
“哥哥先动手的,我也很想吃。”
“好了,吃了就算了,本来就是给你们吃的吗。下次不准这样,那只鸡被你们啃的那么难看,有没有先洗手再吃啊?”妈妈说。
“没有,我只擦了擦手。”
“那你吃的更多还是哥哥吃的更多啊?”
“我吃了鸡头、鸡脖子、还有一个鸡腿,哥哥喜欢吃翅膀。”
“吃的还不少,比哥哥还多。你没有门牙也啃的动啊?”
“我把肉一口一口吞下去,肚子好饿。”
一家人围着小圆桌边吃饭边逗小石姗。
饭后,爸爸洗碗、整理厨房,妈妈帮石姗洗澡,监督石雨洗澡,收拾完孩子们才轮到他们自己。
石雨一洗完澡又不见了,又去找别的小孩子玩去了。石姗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就先进卧室,静静地等待夜的来临。
等爸爸妈妈收拾好一切进房休息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石姗静坐呆了那么久也已经困了。
“妈妈我要睡觉了,我很困了。”
妈妈摸了摸石姗的长,说:“头还是湿的,不敢睡,会感冒的,再等一下,时间还早着哩,才七、八点。”
“我不!”石姗眼皮已经重的都撑不开了,就躺下了。
“好吧,好吧。这样,你横躺着,头靠在床沿,把头垂在外面,妈妈给你打扇子,把头吹干。”
妈妈说完把石姗抱起来,换了一个方向。
石姗很快就安详入睡了。
这是一个简陋而又温馨的房间,房里有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一个衣橱一张写字台,两把椅子,房里最值钱的是母亲的结婚之物,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母亲手巧,一家人的穿戴全靠这台机器。
父亲是村里的半个秀才,从部队退伍后当过乡镇干部,现调往一个国有林场。一万多人的村子,每天都有许多事生。不管是村里头的大事还是各家各户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有人来找父亲商讨主意。
父亲在村中是受尊重的,也是被人看不起的,受尊敬是因为在一群农民中他的文笔还算犀利,红白喜事、大小官司的起诉状答辩状也都应付的来,因此他有一张象样的写字台,每天,衣服的口袋上都插着一两只钢笔。这是自豪的、骄傲的、与众不同的!被人看不起是因为他没有经济头脑,一改革开放,村里的贫富差距就拉开了,别人家的经济条件都上去了,石姗家不仅上不去,反而更糟糕了,父母亲体力透支,身体不好,很多农村的家庭因病至贫,自己家的经济条件一般,与人交往时还经常被别人占便宜,很笨。但凡遇到这种事,母亲总是又气又无奈,只好不停地数落父亲,骂他傻瓜。母亲的算盘打的非常精,她不想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欺负她。母亲是个不肯吃亏,不服输的女人,个性很强。石姗从小就尊敬母亲、信任母亲,觉得她是个无所不能的人,这个家完全是靠母亲的精打细算和勤劳吃苦才能过上好日子,而父亲,除了每个月领一点死工资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管,一个家庭的经济重担都落在母亲的身上,因此父亲是应该被看不起的,《傲慢与偏见》里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如果看不起她的丈夫,她是绝对不会幸福的。石姗支持母亲,虽然她还很懵懂,但是她觉得每次父母亲吵架,母亲都分析的更有道理,父亲不能为家里想出更好的办法赚更多的钱,因此石姗同情母亲,一个家庭如果女人比男人更厉害那是不幸的,男人觉得自己很压抑,女人也会觉得自己很无助,石姗觉得母亲是一个辛苦的女人,身体上劳累,精神上也孤独,父亲不理解母亲,不管母亲有什么赚钱的点子,父亲都不支持,他对生活的主张就是顺其自然,悠闲地过着每一天。在母亲看来,那完全是一个懒人的主张,她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劳动多创造财富,改善生活。
此时,父亲坐在写字台前,默默地抽着烟。母亲坐在床边,给石姗打扇子。
平凡的日子不过就是如此,平静,周而复始。
又过了一会儿,石雨回来了,他一进门就遇到了父亲凌厉的目光。
“明天就上课了,你这个周末的作业做完了吗?拿出来我检查一遍。”父亲严厉地说。
“噢!”
石雨最怕父亲,从来不敢和父亲说一句轻松玩笑的话,也从来不敢顶嘴,在爸爸眼里石雨是个机灵鬼,到处惹祸,石姗倒是个胆小老实的笨小孩,不用操心。
父亲经常说:“女儿是这个家的客人,长大了迟早是人家的人,好赖都是别人家的事,用不着打。”
在成长的过程中这话一遍一遍地从父母亲、哥哥的嘴里说出来,石姗听的心理不是滋味。
父亲检查完石雨的作业,就叫他去睡觉了。
石雨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太贪玩,目前的成绩还算不错,总算是在班里前几名,他胆子特别大,独立性强,已经和父母分房睡很久了。
偶尔,石姗也会吵嚷着要跟哥哥睡,可经常是刚睡着了,妈妈就把她抱走了。石姗爱踢被子,可石雨也是个孩子,睡的沉,没办法半夜里帮妹妹盖被子。
清晨,各家各户的屋顶上都飘着袅袅的炊烟,乡村的宁静安详已被打破,人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农妇们一大清早就起来煮饭,去菜地里择菜。男人们则开始准备今天下地上山的家伙,查看一下他们是否有毛病,用起来是不是还顺手。
吃过早饭,乡间的小路上就热闹了,人们开始向地里出了,厝里又安静了下来。大白天,房子里大多是空的,大人们干活去了,孩子们上课去了。
石家的饭不算早,父亲不必急着下地干活,石雨和石姗又都爱睡懒觉。最糟糕的是石雨,今天又起晚了,匆忙地洗脸刷牙,可饭菜还烫着,想吃的快一点也不可能。
“妈,快帮帮我。”石雨急得饭菜都夹不起来了,他经常这样。
妈妈只好先帮他,拿出好几个碗,把饭菜分别夹到小碗里好让饭菜凉的快一些,还要动作迅速地喂石雨。
石姗眯着小眼睛,懒洋洋地看着忙碌的妈妈和哥哥,她早就看惯了,并经常以此来笑哥哥。
她和哥哥不一样,她要自己吃,一口一口慢条斯理地细嚼慢咽。石姗不喜欢妈妈喂她,妈妈喂饭的时候经常会催她快点吃,嘴巴动起来,大口大口吞下去。她不喜欢被催,她要自己慢慢吃,边吃边玩,边吃边休息,石姗把吃饭看作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她经常是把饭含在嘴里忘了吞下去。她吃一顿饭要个把小时,忒慢!
今天不行了,石姗刚开始吃,就有人来叫妈妈了。于是妈妈抱着石姗,带着石姗的早饭匆忙就走了。
石姗家与别人合伙办了一个加工厂,厂里有两台机器,可以加工各种粮食,村里人们起的早,这时就有一个老一姆要加工大米,因此妈妈只好先上班了。
加工厂离家有七八分钟的路程,那是以爸爸妈妈的脚力来算的,如果是石姗,她一定要走上二十多分钟。
此时,母亲忙碌着做事情,石姗拿一把大椅子,坐在厂门口空旷的草地上。她边吃饭边无意识地看着路上过往的行人、附近的房子、远处的学校、对面高大巍峨的群山。
有时候,加工厂没有生意,石姗就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妈妈给她讲故事,讲妈妈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故事。
妈妈以前去过很多地方,那时村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也没有报纸书籍,增长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听有经历的人讲她的所见所闻。可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也不多,母亲在那时候算是很有见识的。
母亲没有和父亲结婚之前,经常和阿姨舅舅们一起出远门,倒腾一点外地的新鲜货回来卖,是最早的倒爷。嫁了父亲之后,由于父亲不喜欢,也就没有再出过门了。
当然,这是妈妈的方式,爸爸虽然没有妈妈那样的经历,可是他上班的地方有报纸,有支部生活等少量的几份刊物,他经常带回家来,读给大家听。
爸爸那最有意思的就是一部手摇电话机,石姗每次去都不免多看他几眼。
石姗生来体弱多病、羞涩、敏感、脆弱,她从来都不懂得如何主动找别人玩,总是静静地呆着,孤独地看着热闹的人群。她的眼中,有一种和她的年龄不相称的孤寂和伤感,她总是那样,不哭、不闹、也不玩!
她最常见的表现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睡眠质量低、容易惊醒、容易生病、情绪不高、灵活性不高、幽默感很低。她常常听见父母亲评价她是笨小孩,她也习惯了自己是笨小孩。
石姗的记忆是从门前那条蜿蜒的小路开始的,依稀记得,每天早上母亲背着她去工厂上班。她总是一整天,一整天吃零食或呆坐着,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一直到日落西山,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石姗回家。
那个时候,加工厂的生意不错,母亲很忙,她只能是买一大堆的零食打石姗。石姗除了呆就是吃零食,直到牙齿全部蛀坏。所以,一直到石姗长大了,她还是经常吃零食,孤独无助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暴食!
父亲经常不在家,他上班的时候要驻工区。他只有在母亲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带石姗到工区住几天。石姗记得,父亲曾经带着她一起去开会,吃工作餐,那里的阿姨和叔叔伯伯都很喜欢她,对她露出亲切和蔼的笑容,夸她长的漂亮,衣服穿的漂亮,辫子扎的漂亮。石姗虽然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样与这些长辈交流,但是,她喜欢这些善良的人群!
哥哥石雨活泼好动,他每天都是吃完早饭就出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来。他有很多朋友,他们总是有玩不完的游戏,一刻都闲不下来。
那个时候,石姗就开始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小伙伴,他们都是一群一伙的玩,而她却没有,没有人主动邀请她,她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那些群体。
只有邻居家的一个小姐姐青青很喜欢石姗,经常想找石姗一起玩,可是,妈妈往往是不同意的,只有在很忙的时候才允许石姗和她在一起。
青青经常说一些石姗听不懂的话,说着说着她就哭了,石姗迷茫地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认真地听,只有紧紧地拉着她的手,抱着她。石姗那时候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不让别人欺负青青姐姐。
过完六岁生日,石姗上学了!
记得那一天,她背着书包,怯生生地跟在哥哥后面,踏上了门前那条弯弯的小路。一种对未来不能预测、没有把握的恐慌使她的心扑通扑通地快速乱跳。石姗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于是她恐慌!不规律的心跳使她胸口闷、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连脚步都有些飘飘浮浮。
那一年,石姗的处境糟透了,她是全班年纪最小的,她怯生生地坐在第一排,费劲地趴在高大的课桌上。
上课的时候,石姗瞪大眼睛,盯着黑板,呆呆地傻坐着。她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她什么都不明白!成绩一团糟糕!
下课的时候,没有人和她说话,也没有人找她玩。她总是孤单地看着热闹的人群。
石姗不知道该怎么加入她们的圈子!石姗受不了那种冷冷清清、孤寂的煎熬。
有一段时间,石姗很想逃避这一切,她总是找借口,拖拖拉拉不肯去上学。可是,当她又惯性地站在二楼的扶栏前,眺望远方时,她又看见了小路,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她仿佛听到了小路在呼唤她、训斥她,让她不安,让她羞愧,让她不由自主地又背起了书包。
后来,爸爸妈妈和哥哥知道了石姗的情况,只要他们在家,就每天手把手地教石姗写字、算术,耐心地辅导她,鼓励她,让她有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
石姗飘忽的眼神,总是在遇到爸爸坚定目光的时候得到力量,内心的不安,总是在得到爸爸妈妈支持和肯定的时候变得塌实。
爸爸在石姗的心中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大山!
渐渐地,在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下,石姗变的开朗起来,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哥哥后面,嘻嘻呵呵,像个假小子。
她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总是排在年段前几名,受到了老师、同学和长辈的好评,每一天都过的开心、幸福、满足!
她开始变的很爱玩,喜欢热闹的人群,爽然、热情,热爱生活。
每天,她无忧无虑的,走在路上,她渴望遇见长辈,因为每一位长辈都会给她亲切的笑容,并且夸她好乖,那个时候,她为自己的聪明伶俐而自豪,为自己有那样优秀的爸爸妈妈而骄傲!
一天,爸爸去省城了,是妈妈要他去的,听说去找在省里当大官的伯父和叔叔。
夜里,石姗在睡梦中醒来听到了爸爸和妈妈的谈话。
“怎么样,他们怎么说?肯帮忙吗?”妈妈问。
“他们劝我们不要出去,农民在农村也能勤劳至富。再说了,父母亲老了,他们都在外面,如果我们也出去了,两个老的怎么办?”爸爸说。
“他们自私,只有面对两个老头子的时候才想起我们是兄弟了?兄弟就是用来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的?就你这身子怎么勤劳至富?再说了,你上的那个班,一个月也没在家几天,能干什么活,所有的农活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再说了我现在这个身体也做不了什么,你的工资勉强能维持生活,可是孩子们要读书的,这读书的钱往哪出?向他们借,不但不肯,还要数落教训一番‘别人都养的起孩子你们为什么不行?才多大点孩子,就开始借学费,往后呢?再说了,你们打算怎么还啊?想借几次啊?还的起吗?这不是办法,得自己会赚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羞愧的呦,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妈妈说。
“你以为我不难受呢?这人也真他妈奇怪,就说小弟吧,以前我养他,供他读书的时候他可怕我了,现在怎么就敢教训我,而我自己,现在也觉得在他们两面前矮了一截,感觉他们才是兄弟,我不是,我不配。”爸爸叹了口气说。
“咳!人会变的,现在他们是官,我们是农民,讲出去不光彩,所以不肯让我们进城,也不给介绍工作,怕我们拖累他们。”妈妈说。
“哼!我再也不求他们了,就当没有这样当官的兄弟。我们靠自己。”爸爸说。
“体会到了卑贱的耻辱和穷困的悲哀了吧?他们看不起我们,不帮我们,我们就一定要争气。都怪你没有本事,你没有好的办法还不听我的,现在政策好了,我们要称着年轻出去闯一闯,要不找我弟弟吧,我们是一定要出去的,在家没有活路。”妈妈说。
爸爸终于是辞职了,他对石姗说要和妈妈一起到都市闯一闯,为了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妈妈身上“不安分”的细胞又活跃起来了,她劝说爸爸辞职,放弃“铁饭碗”。
起初爸爸是不同意的,他不是舍不得铁饭碗,而是对于出去“拼搏”根本就一无所知,不感兴趣。
爸爸身上有文人的颓废、清高,对生活充满幻想,却缺乏动手能力,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经常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他安于物质生活的贫困和平凡。但是,他最终拗不过妈妈,终于辞职了。
妈妈是一个全身都充满热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女人。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她的生命都充满韧性。
石姗的外公曾经是公安局局长,在石姗的母亲7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外婆改嫁了,母亲到了乡下,在一个有着八、九个小孩的综合家庭中被人遗忘、无人疼爱、莫名其妙、孤独地长大。从小,她就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里有爱她的和她爱的人,为了这个信念,她一直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幸福,她一直很坚强。
那时,哥哥已经上了高中,寄宿在校,只有石姗,留守在家。
那一天,石姗微笑着送走爸爸妈妈,她不怪爸爸妈妈,她已经懂事了,她知道父母亲也是逼不得已的,她知道父母亲是多么的爱她,对她放心不下,所以她更要懂事一些,坚强一些。幼小的石姗已经知道了许多事,那些事已经在她心中根深蒂固。
事情要从石姗的爷爷说起,石姗的爷爷从小就是个孤儿,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红军经过他的村子,他参加了解放战争,再后来,他在战场上受伤了,残了,就又回到了老家。组织上照顾他,安排他取了妻子,生了5个子女。石姗的父亲是长子,石姗父亲出生的时候,石姗的爷爷已经35岁了。石姗的奶奶是个二婚,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悍妇,不过长得倒是相当的不错,在那个年代里,她嫁给爷爷那是最好的,也是逼不得已的选择。爷爷从战场上退回来虽然残了,但是他有生活保障金,听爷爷说那个年代大家都在生产队里干活,以记工分的方式来领取粮食,许多人家劳动力不够,领不到粮食,一年到头吃不饱,更难得吃一顿白米饭,那时稻谷一担5块钱,但是还有很多人家买不起,可是爷爷一年有一佰多块钱的工资,也就是说爷爷一年有二十多担的粮食,而且偶尔还可以领到一些政府的带鱼、肉。那时候吃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奶奶就嫁给了爷爷。头几年,他们过的还算不错,可是,随着5个孩子的相继出生,生活就日见困难,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饭量也一天天增大,而物价又一天天提高,那粮食就明显地短缺,所以,作为长子的父亲,十二岁就辍学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那时奶奶在家带孩子走不开,爷爷身体不行了,父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石家的孩子们都很聪明,都很想读书,石姗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叔叔,因为重男轻女,当时石姗的父亲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要求妹妹们帮助家里干活,全力供弟弟上学。之到19岁的大妹出嫁,17岁的弟弟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石姗的父亲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敢正视自己的存在,正视自己的梦想。他不顾全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去参军,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几年之后石姗的父亲退伍回来,结了婚,在石姗的母亲怀着石雨挺着大肚子的时候他们被赶出了那个家,石姗的爷爷奶奶要和石姗的父母脱离关系。原因是奶奶认为妈妈藏有私房钱没有交出来,在妈妈没有嫁到石家的时候奶奶就跟妈妈买过东西,认识妈妈,所以妈妈刚刚结婚奶奶就逼妈妈把私房钱交出来,奶奶说你嫁过来人是石家的人,钱也是石家的钱,妈妈不肯,她说自己没有什么钱,年轻人都用于打扮和吃喝玩乐上了,于是妈妈成了大家庭的公敌。妈妈怀孕后,一直受到***诅咒,奶奶骂妈妈胎死腹中,在妈妈顺利地十月怀胎生产的时刻,奶奶点着香烛跪拜天地鬼神希望他们保佑妈妈难产而死,一尸两命。妈妈怀上石姗时奶奶也还是这样诅咒妈妈和石姗。石姗知道后很受打击。她经常自我解嘲地说:“老子在娘胎里就不受别人欢迎,就被别人诅咒,但是我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我怕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明我将来要成大器,所以历经磨难,我不怕!而且奶奶和爷爷不想帮他们带石雨,更不想帮石姗的父亲还因为结婚欠下的一千多元的外债。那时候爷爷奶奶决定要把石姗的父母赶出来,为了划清界限,永无瓜葛,还叫了族里的长辈写了嗣书,把爸爸过继给已去世的一个堂伯做儿子,叔叔也签了字,表示同意把爸爸过继出去,爷爷奶奶由他全权负责。父母亲就拿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出来,没有分到粮食,也没有分到房子,借宿在别人家,还欠一屁股债,而且奶奶见谁帮助母亲,她就在谁的家门口耍泼开骂,所以谁也不敢帮母亲。那时石姗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十多元,却要还那么多的外债,就算夫妻两不吃不喝也要还上好几年。那时他们是那么孤独无助,那么的凄凉绝望,那么的无辜和莫名其妙。那时石姗还没有出生,他们的日子非常的苦,经常断粮,妈妈挺着大肚子跟在生产队的后面,在他们收割过的稻田里捡拾稻粒。大家同情母亲,故意散落一些在地上,母亲捡的满心欢喜,充满感激。那时石姗的姑姑们都已经出嫁了,日子过的都还不错,因为恨当年石姗的父亲不让她们读书,恨妈妈不拿私房钱出来帮大家改善生活,或许骨子里也遗传了一些父辈的冷血,她们对石姗的父亲一直冷眼旁观。从石姗懂事起,她就没有得到过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们的关心和亲情。石姗从小就是在加工厂高分贝的噪音中长大。小时候,石姗一直不解地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爷爷奶奶不理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姑姑叔叔不喜欢我,难道我不可爱?妈妈无法解释,说不清楚,只是说,石姗乖,有爸爸妈妈疼你就够了,别人不疼你,妈妈自己疼你。问得多了,石姗也就不问了,朦朦胧胧地明白了一些,什么玩意儿,兄弟姐妹也不过如此,爸爸当年养了一群人,还不如养狗,狗还会对你摇尾巴。她也开始对周围人冷漠。经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石姗的父母几年间就把债务还清,当好日子要开始的时候,石姗的爸爸妈妈都生病了。爸爸因为小时候营养不良,体力透支,就成了药罐子,每天不是这痛就是那痛,全身无力,什么事也干不了,还花了不少钱。妈妈因为长期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作业,严重的心悸、心慌、食欲不振,烦躁,人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而且,孩子渐渐长大,读书要花很多钱,出于经济和健康状况着想,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耳染目濡,石姗从小就对钱很敏感,她从小就知道,钱是行动的勇气,钱是表情达意的好东西,爸爸妈妈每天辛苦的工作都是为了钱,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人活着不能没有钱。石姗的爸爸妈妈是为生活所迫,他们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石姗,她还小,生活还不能自理,他们希望爷爷奶奶姑姑们能帮忙,能收留石姗,可是他们都拒绝了。石姗知道爸爸妈妈的难处,拍着胸脯保证会把自己照顾的很好,她一直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可是什么也做不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家人操心,她相信自己。
李然找到石姗的时候,她已经不认识李然了。
石姗蹲在墙根,披散着长,衣服肮脏,还刮破了好几处,脚上就剩一只鞋子。李然撩开她的头,脸上都是泥巴,石姗两眼无神,她对李然的出现视若无睹。
“宝贝。”李然把石姗紧紧地抱在怀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然无法控制自己锥心的痛,泪水无声地落下。
“宝贝,我带你回家。”李然扶起石姗上了车。
“站住。”就在这时后来出现两个彪型大汉。
“站住。”那两个人开枪了。
李然知道他们一定是冲着石姗来的,加紧油门,冲出城外。
“院长,开门。”李然带着石姗来到了福利院。
“李然,找到石姗了,快进来。”一个年过半百的慈祥老人出现了。
“有人在追杀我们。”李然着急地说。
“快跟我来吧,孩子。”院长带着李然进去了。
“你先带着石姗躲在密室,我去外面看着。”院长说。
“谢谢你院长,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你一定帮我把住门,千万不能让别人闯进来。好吗?”李然央求院长。
“放心吧,仁慈的孩子,上天会保佑好人的,我可怜的石姗她一定会没事的。”院长说。
李然打了一盆水,帮石姗洗脸,擦手,洗脚。石姗细嫩的脚因为没有穿鞋子,布满了血道道。
“宝贝,那天到底是谁劫走了你?对你做了些什么?你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李然心疼地说。
“为什么?我们连普通人的幸福都得不到?一出生就注定了承受挫折和打击?宝贝,我要你健康快乐地活着,我要你快乐。”李然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伤心地哭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命运这样对我?连自己所爱的人都救不了,还当什么专家。石姗,宝贝,无论你爱谁,无论你跟谁在一起,只要你快乐,我就放心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宝贝,我一定给你报仇。我一定帮你找回自己。宝贝,30年了,是你的出现才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爱,我恨了30年,好累,从今往后我只想好好的爱你。”
李然在用他的爱,唤起石姗心中的乐观积极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挥机体的代偿能力,使丧失的功能获得恢复或改善、心理创伤获得愈合、社会再适应获得恢复,且能享受人应该享受的权利。
石姗还是没有任何的反应。
李然知道,石姗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如果个体觉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他的精神支柱就会解体,从而丧失求生斗志,放弃一切追求,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
童年时一个人在乡下孤苦无依的生活在她心中留下阴影,幽灵在石姗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不信任的种子,此后她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友善,但是,她的内心还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宝宝,她渴望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她相信世上有真善美,因此年幼的石姗第一次出现了心理紊乱,她既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对别人万分的警惕、戒备,她既追求美好的真情,却又不相信真情。她的心理产生了恐惧,求生的本能使她对抗这些恐惧,为了缓和内心的冲突她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她的认知陷入了困境。
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会使主格与各个子人格之间的矛盾激化展,从而使所有人格毁灭,也就是死亡或是紊乱。
环境对儿童的诱导极其重要。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人际关系的障碍引起的。
她需要友爱与赞许;她需要生活伴侣;她需要社会认可;社会接纳;她需要自我认可,自我接纳;她需要成就。但是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她没有朋友,一个人孤独地在乡下生活,得不到周围人的关爱、赞许、认可和接纳,被大家排除在外,大家都不喜欢她,说她不乖,她很郁闷,很强的挫败感,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她的认知还处于场依存状态,她的思维和行动主要以外界为参照,容易受外部事物和其他人的影响。糟糕的处境使她自责、恐惧、痛苦,她无法原谅自己,不接纳自己,她很容易就把别人对她的评价内化成了她的自我评价。
小小年纪的石姗,因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抑郁。她产生了社交焦虑,其实社交焦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评价恐惧。石姗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一个人的行为和行为模式,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除了如达尔文所指出的某些基本情绪是通过遗传得来之外,其他的各种行为模式都要从与环境相适应的经验中经由学习而获得。华生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在他看来,只要能控制个体的经验,就能随心所欲地塑造出任何一种人来。下面这段话可算是华生的经典之谈:“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可以保证: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祖先的种族如何,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石姗的人格就是由当时的环境和童年的生活经验所决定的。
按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说,石姗的人格不过是她的习惯系统而已。
以斯金纳的理论分析,石姗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不信任他人,对他人充满警惕,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没有归属感,没有根,体验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人生下来的时候,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的结果。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童年影响论。但是也不是不能改变,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身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只是这个改变的过程相当的漫长并且艰辛。
那么,到底过去是什么问题让石姗难以面对,使她宁可回避,乃至遗忘,也不愿意面对呢?没错,是感情,是女人丰富的感情!
无论外表上是温柔还是冷艳,是依赖还是刚强,是冲动还是理智,是端庄还是热情,在每个女人内心里,无一例外地隐藏着一座感情的火山。女人,总是拥有丰富的感情,但是,她们的感情却又常常得不到倾听、共鸣,甚至还会受到挫折、伤害。这样,为了保护,许多女人就会努力把自己那些丰富的情感隐藏起来,压抑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不仅在外人看来很难了解她们,即使是她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但是,那没有得到足够尊重与理解的感情,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对待,会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就悄悄地在暗地里挥作用,让女人变得不可理喻,失去常理。
“宝贝,看这我的眼睛。”李然捧起石姗的脸。
“宝贝,从现在开始,我数10、9、8、7、6、5、4、3、2、1、你就开始回到过去、、、、、、”李然在唤醒石姗的记忆,唤起她的生存意志。
宁静的乡村,一座百年老厝旁,一棵高大茂盛的柚子树下,一群小孩子在嬉戏。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扎着两个辫子,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圆圆的小脸蛋,穿着花裙子,粉红色的凉鞋。
她的手里捏着一团黄泥巴,边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她的手里也捏着一团黄泥巴,但已经略显形状,她正在教小女孩。小女孩边捏边问,看看自己手上的泥人看看姐姐手上的泥人,忍不住笑了,露出了少了两颗门牙的一排牙齿。
这时,旁边几个小男孩忽然大声吆喝起来
“打,打、、、、、、”
小女孩和姐姐同时扭过头去看。
一个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不知什么原因打了起来。
那个小一点的男孩显然不是另一个男孩子的对手,不一会儿他就被那个大一些的男孩摁到了地上。那个小男孩似乎不服气,眼里是倔强和好斗的眼神。他试图爬起来,但是另一个男孩子意识到了他的想法,立刻坐到他身上,双手紧紧地抓住小男孩的双肩,死死地把他摁在地上。
边上几个男孩子出呐喊助威的声音,不知道是帮谁,也许只是好玩。
“哥哥!”
小女孩一声惊呼,扔掉手里的泥团奔跑过去,两只脏兮兮的小手从身后用力地揪住大男孩的两只耳朵,试图把大男孩从哥哥的身上拉起来。
但是小女孩的力气太小了,怎么也拉不动。没办法,最后她只好放手了。可是那个大男孩还坐在哥哥的身上,小女孩想了一下,捡起旁边的一根小树枝,用力地敲打在大男孩的身上。
大男孩可能有些痛了,回过头去想抓住小女孩的树枝,小男孩趁机翻身,把大男孩压在了身下。小男孩终于是赢了,他这才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尘土,一副胜利的样子。
“哥哥,我们回家去,不跟他们玩。”小女孩说。
她冲大男孩撅了撅嘴。
“石姗!”大女孩叫了小女孩一声,可是小女孩头也不回地跟着哥哥走了。大女孩的眼神立刻暗淡了下去。
大女孩叫青青,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改嫁了,家里只有哥哥和弟弟。她没有上学,很孤僻,很邋遢,像一只肮脏的流浪猫。但是,即使如此也掩盖不住她的天生丽质。她长的很漂亮,精致的脸上镶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遗憾的是,她的眼睛里总有那么一些饥饿、、凄凉、哀怨的眼神。任何人,只要一接触她的眼睛,一看到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就都会不由自主地心酸,油然生起一股强烈的保护欲。
“哥哥,我肚子饿了。”石姗跟在哥哥后面,边走边说。
“我也有一点饿了,我们回去吃东西吧。”哥哥说。
“好啊!”石姗高兴地说。
家,就在老厝里,离柚子树只有十几步路。
里面住了十几户人家,世代耕农,安贫乐道。
石姗和哥哥来到了厨房,妈妈不在,厨柜里没有东西吃,连剩饭剩菜都没有。他们正在叹息,突然,哥哥嗅了嗅鼻子,说:“什么东西?好香!”
香气正从锅里面传出来。
哥哥掀开锅,里面正躺着一只黄澄澄、香喷喷的白斩鸡。
“有鸡吃。”哥哥高兴地对石姗说。
“我看看。”站在旁边的石姗踮起了脚尖,“我看不见。”
“别着急,我端出来。”哥哥把一盘鸡端到了桌子上。
“好香啊!”石姗忍不住咽口水。
“吃吧!”哥哥说。
石姗不假思索地把手伸了过去,可是一刹那,她的手顿在了空中,她犹豫了,说:“这鸡,不知道它是要干什么的,我怕妈妈骂。”
除了相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重要的客人,平时妈妈很少杀鸡杀鸭的,总之是一件隆重的事。
“别怕,有我呢,管他是干什么的,先吃了再说。”
哥哥说完就动手了。
石姗一向胆小,可是有哥哥在她就什么都不怕了,她相信就算是天塌下来哥哥也顶的住,于是她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了。
不一会儿,鸡头、鸡脖子、鸡翅膀、鸡腿被他们都吃完了,只剩下一个鸡身子。
“哥哥我吃饱了。”石姗擦了擦油腻腻的嘴,晃着两只油乎乎的手说。
“吃饱了那就去玩吧。”
“噢!”
这时一直坐在对面冷眼旁观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突然说:“哼!今晚你们要被人打的屁股开花了,真是胆大,不象话!”
“哥哥,婶婆、、、、、、”石姗一听这话立刻皱起了脸,一副要哭的害怕样子。
“别怕!走吧。”
哥哥满不在乎。
整个下午,石姗寸步不离地跟着哥哥,一直到天黑了,妈妈叫她的名字了,她也不敢一个人先回家。
“哥哥,我怕!我想回家。”
石姗小声地说。
哥哥不理她,还在玩。
“石姗,快回来,我不会骂你的。石雨,快带妹妹回来,天都黑了,再不回来我打的你屁股开花。”
妈妈一回家就现了他们两干的坏事,不过妈妈宠他们,从来就没有不舍得给孩子吃的东西。
石雨终于是玩够了,才带着石姗回家。
爸爸妈妈都在饭桌旁等着他们回来吃饭。
石姗低着头进门,她偷偷地看了爸爸一眼,又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站着不说话,等着爸爸妈妈的处罚。
石雨若无其事,一进门就大喊肚子饿,要吃饭。
爸爸妈妈都笑嘻嘻的,他们并没有生气。
“快去洗手,要吃饭了,晚上有鸡吃,不过很奇怪,下午好好的一只鸡放在锅里面后来就少了半只,不知道是不是被老鼠偷吃了。”爸爸笑着说。
石姗难为情地看了哥哥一眼,小声地说:“是我和哥哥吃的。”
“你今天怎么有那么大的胆?是谁先动手的?”妈妈问。
“哥哥先动手的,我也很想吃。”
“好了,吃了就算了,本来就是给你们吃的吗。下次不准这样,那只鸡被你们啃的那么难看,有没有先洗手再吃啊?”妈妈说。
“没有,我只擦了擦手。”
“那你吃的更多还是哥哥吃的更多啊?”
“我吃了鸡头、鸡脖子、还有一个鸡腿,哥哥喜欢吃翅膀。”
“吃的还不少,比哥哥还多。你没有门牙也啃的动啊?”
“我把肉一口一口吞下去,肚子好饿。”
一家人围着小圆桌边吃饭边逗小石姗。
饭后,爸爸洗碗、整理厨房,妈妈帮石姗洗澡,监督石雨洗澡,收拾完孩子们才轮到他们自己。
石雨一洗完澡又不见了,又去找别的小孩子玩去了。石姗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就先进卧室,静静地等待夜的来临。
等爸爸妈妈收拾好一切进房休息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石姗静坐呆了那么久也已经困了。
“妈妈我要睡觉了,我很困了。”
妈妈摸了摸石姗的长,说:“头还是湿的,不敢睡,会感冒的,再等一下,时间还早着哩,才七、八点。”
“我不!”石姗眼皮已经重的都撑不开了,就躺下了。
“好吧,好吧。这样,你横躺着,头靠在床沿,把头垂在外面,妈妈给你打扇子,把头吹干。”
妈妈说完把石姗抱起来,换了一个方向。
石姗很快就安详入睡了。
这是一个简陋而又温馨的房间,房里有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一个衣橱一张写字台,两把椅子,房里最值钱的是母亲的结婚之物,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母亲手巧,一家人的穿戴全靠这台机器。
父亲是村里的半个秀才,从部队退伍后当过乡镇干部,现调往一个国有林场。一万多人的村子,每天都有许多事生。不管是村里头的大事还是各家各户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有人来找父亲商讨主意。
父亲在村中是受尊重的,也是被人看不起的,受尊敬是因为在一群农民中他的文笔还算犀利,红白喜事、大小官司的起诉状答辩状也都应付的来,因此他有一张象样的写字台,每天,衣服的口袋上都插着一两只钢笔。这是自豪的、骄傲的、与众不同的!被人看不起是因为他没有经济头脑,一改革开放,村里的贫富差距就拉开了,别人家的经济条件都上去了,石姗家不仅上不去,反而更糟糕了,父母亲体力透支,身体不好,很多农村的家庭因病至贫,自己家的经济条件一般,与人交往时还经常被别人占便宜,很笨。但凡遇到这种事,母亲总是又气又无奈,只好不停地数落父亲,骂他傻瓜。母亲的算盘打的非常精,她不想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欺负她。母亲是个不肯吃亏,不服输的女人,个性很强。石姗从小就尊敬母亲、信任母亲,觉得她是个无所不能的人,这个家完全是靠母亲的精打细算和勤劳吃苦才能过上好日子,而父亲,除了每个月领一点死工资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管,一个家庭的经济重担都落在母亲的身上,因此父亲是应该被看不起的,《傲慢与偏见》里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如果看不起她的丈夫,她是绝对不会幸福的。石姗支持母亲,虽然她还很懵懂,但是她觉得每次父母亲吵架,母亲都分析的更有道理,父亲不能为家里想出更好的办法赚更多的钱,因此石姗同情母亲,一个家庭如果女人比男人更厉害那是不幸的,男人觉得自己很压抑,女人也会觉得自己很无助,石姗觉得母亲是一个辛苦的女人,身体上劳累,精神上也孤独,父亲不理解母亲,不管母亲有什么赚钱的点子,父亲都不支持,他对生活的主张就是顺其自然,悠闲地过着每一天。在母亲看来,那完全是一个懒人的主张,她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劳动多创造财富,改善生活。
此时,父亲坐在写字台前,默默地抽着烟。母亲坐在床边,给石姗打扇子。
平凡的日子不过就是如此,平静,周而复始。
又过了一会儿,石雨回来了,他一进门就遇到了父亲凌厉的目光。
“明天就上课了,你这个周末的作业做完了吗?拿出来我检查一遍。”父亲严厉地说。
“噢!”
石雨最怕父亲,从来不敢和父亲说一句轻松玩笑的话,也从来不敢顶嘴,在爸爸眼里石雨是个机灵鬼,到处惹祸,石姗倒是个胆小老实的笨小孩,不用操心。
父亲经常说:“女儿是这个家的客人,长大了迟早是人家的人,好赖都是别人家的事,用不着打。”
在成长的过程中这话一遍一遍地从父母亲、哥哥的嘴里说出来,石姗听的心理不是滋味。
父亲检查完石雨的作业,就叫他去睡觉了。
石雨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太贪玩,目前的成绩还算不错,总算是在班里前几名,他胆子特别大,独立性强,已经和父母分房睡很久了。
偶尔,石姗也会吵嚷着要跟哥哥睡,可经常是刚睡着了,妈妈就把她抱走了。石姗爱踢被子,可石雨也是个孩子,睡的沉,没办法半夜里帮妹妹盖被子。
清晨,各家各户的屋顶上都飘着袅袅的炊烟,乡村的宁静安详已被打破,人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农妇们一大清早就起来煮饭,去菜地里择菜。男人们则开始准备今天下地上山的家伙,查看一下他们是否有毛病,用起来是不是还顺手。
吃过早饭,乡间的小路上就热闹了,人们开始向地里出了,厝里又安静了下来。大白天,房子里大多是空的,大人们干活去了,孩子们上课去了。
石家的饭不算早,父亲不必急着下地干活,石雨和石姗又都爱睡懒觉。最糟糕的是石雨,今天又起晚了,匆忙地洗脸刷牙,可饭菜还烫着,想吃的快一点也不可能。
“妈,快帮帮我。”石雨急得饭菜都夹不起来了,他经常这样。
妈妈只好先帮他,拿出好几个碗,把饭菜分别夹到小碗里好让饭菜凉的快一些,还要动作迅速地喂石雨。
石姗眯着小眼睛,懒洋洋地看着忙碌的妈妈和哥哥,她早就看惯了,并经常以此来笑哥哥。
她和哥哥不一样,她要自己吃,一口一口慢条斯理地细嚼慢咽。石姗不喜欢妈妈喂她,妈妈喂饭的时候经常会催她快点吃,嘴巴动起来,大口大口吞下去。她不喜欢被催,她要自己慢慢吃,边吃边玩,边吃边休息,石姗把吃饭看作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她经常是把饭含在嘴里忘了吞下去。她吃一顿饭要个把小时,忒慢!
今天不行了,石姗刚开始吃,就有人来叫妈妈了。于是妈妈抱着石姗,带着石姗的早饭匆忙就走了。
石姗家与别人合伙办了一个加工厂,厂里有两台机器,可以加工各种粮食,村里人们起的早,这时就有一个老一姆要加工大米,因此妈妈只好先上班了。
加工厂离家有七八分钟的路程,那是以爸爸妈妈的脚力来算的,如果是石姗,她一定要走上二十多分钟。
此时,母亲忙碌着做事情,石姗拿一把大椅子,坐在厂门口空旷的草地上。她边吃饭边无意识地看着路上过往的行人、附近的房子、远处的学校、对面高大巍峨的群山。
有时候,加工厂没有生意,石姗就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妈妈给她讲故事,讲妈妈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故事。
妈妈以前去过很多地方,那时村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也没有报纸书籍,增长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听有经历的人讲她的所见所闻。可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也不多,母亲在那时候算是很有见识的。
母亲没有和父亲结婚之前,经常和阿姨舅舅们一起出远门,倒腾一点外地的新鲜货回来卖,是最早的倒爷。嫁了父亲之后,由于父亲不喜欢,也就没有再出过门了。
当然,这是妈妈的方式,爸爸虽然没有妈妈那样的经历,可是他上班的地方有报纸,有支部生活等少量的几份刊物,他经常带回家来,读给大家听。
爸爸那最有意思的就是一部手摇电话机,石姗每次去都不免多看他几眼。
石姗生来体弱多病、羞涩、敏感、脆弱,她从来都不懂得如何主动找别人玩,总是静静地呆着,孤独地看着热闹的人群。她的眼中,有一种和她的年龄不相称的孤寂和伤感,她总是那样,不哭、不闹、也不玩!
她最常见的表现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睡眠质量低、容易惊醒、容易生病、情绪不高、灵活性不高、幽默感很低。她常常听见父母亲评价她是笨小孩,她也习惯了自己是笨小孩。
石姗的记忆是从门前那条蜿蜒的小路开始的,依稀记得,每天早上母亲背着她去工厂上班。她总是一整天,一整天吃零食或呆坐着,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一直到日落西山,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石姗回家。
那个时候,加工厂的生意不错,母亲很忙,她只能是买一大堆的零食打石姗。石姗除了呆就是吃零食,直到牙齿全部蛀坏。所以,一直到石姗长大了,她还是经常吃零食,孤独无助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暴食!
父亲经常不在家,他上班的时候要驻工区。他只有在母亲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带石姗到工区住几天。石姗记得,父亲曾经带着她一起去开会,吃工作餐,那里的阿姨和叔叔伯伯都很喜欢她,对她露出亲切和蔼的笑容,夸她长的漂亮,衣服穿的漂亮,辫子扎的漂亮。石姗虽然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样与这些长辈交流,但是,她喜欢这些善良的人群!
哥哥石雨活泼好动,他每天都是吃完早饭就出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来。他有很多朋友,他们总是有玩不完的游戏,一刻都闲不下来。
那个时候,石姗就开始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小伙伴,他们都是一群一伙的玩,而她却没有,没有人主动邀请她,她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那些群体。
只有邻居家的一个小姐姐青青很喜欢石姗,经常想找石姗一起玩,可是,妈妈往往是不同意的,只有在很忙的时候才允许石姗和她在一起。
青青经常说一些石姗听不懂的话,说着说着她就哭了,石姗迷茫地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认真地听,只有紧紧地拉着她的手,抱着她。石姗那时候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不让别人欺负青青姐姐。
过完六岁生日,石姗上学了!
记得那一天,她背着书包,怯生生地跟在哥哥后面,踏上了门前那条弯弯的小路。一种对未来不能预测、没有把握的恐慌使她的心扑通扑通地快速乱跳。石姗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于是她恐慌!不规律的心跳使她胸口闷、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连脚步都有些飘飘浮浮。
那一年,石姗的处境糟透了,她是全班年纪最小的,她怯生生地坐在第一排,费劲地趴在高大的课桌上。
上课的时候,石姗瞪大眼睛,盯着黑板,呆呆地傻坐着。她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她什么都不明白!成绩一团糟糕!
下课的时候,没有人和她说话,也没有人找她玩。她总是孤单地看着热闹的人群。
石姗不知道该怎么加入她们的圈子!石姗受不了那种冷冷清清、孤寂的煎熬。
有一段时间,石姗很想逃避这一切,她总是找借口,拖拖拉拉不肯去上学。可是,当她又惯性地站在二楼的扶栏前,眺望远方时,她又看见了小路,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她仿佛听到了小路在呼唤她、训斥她,让她不安,让她羞愧,让她不由自主地又背起了书包。
后来,爸爸妈妈和哥哥知道了石姗的情况,只要他们在家,就每天手把手地教石姗写字、算术,耐心地辅导她,鼓励她,让她有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
石姗飘忽的眼神,总是在遇到爸爸坚定目光的时候得到力量,内心的不安,总是在得到爸爸妈妈支持和肯定的时候变得塌实。
爸爸在石姗的心中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大山!
渐渐地,在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下,石姗变的开朗起来,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哥哥后面,嘻嘻呵呵,像个假小子。
她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总是排在年段前几名,受到了老师、同学和长辈的好评,每一天都过的开心、幸福、满足!
她开始变的很爱玩,喜欢热闹的人群,爽然、热情,热爱生活。
每天,她无忧无虑的,走在路上,她渴望遇见长辈,因为每一位长辈都会给她亲切的笑容,并且夸她好乖,那个时候,她为自己的聪明伶俐而自豪,为自己有那样优秀的爸爸妈妈而骄傲!
一天,爸爸去省城了,是妈妈要他去的,听说去找在省里当大官的伯父和叔叔。
夜里,石姗在睡梦中醒来听到了爸爸和妈妈的谈话。
“怎么样,他们怎么说?肯帮忙吗?”妈妈问。
“他们劝我们不要出去,农民在农村也能勤劳至富。再说了,父母亲老了,他们都在外面,如果我们也出去了,两个老的怎么办?”爸爸说。
“他们自私,只有面对两个老头子的时候才想起我们是兄弟了?兄弟就是用来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的?就你这身子怎么勤劳至富?再说了,你上的那个班,一个月也没在家几天,能干什么活,所有的农活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再说了我现在这个身体也做不了什么,你的工资勉强能维持生活,可是孩子们要读书的,这读书的钱往哪出?向他们借,不但不肯,还要数落教训一番‘别人都养的起孩子你们为什么不行?才多大点孩子,就开始借学费,往后呢?再说了,你们打算怎么还啊?想借几次啊?还的起吗?这不是办法,得自己会赚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羞愧的呦,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妈妈说。
“你以为我不难受呢?这人也真他妈奇怪,就说小弟吧,以前我养他,供他读书的时候他可怕我了,现在怎么就敢教训我,而我自己,现在也觉得在他们两面前矮了一截,感觉他们才是兄弟,我不是,我不配。”爸爸叹了口气说。
“咳!人会变的,现在他们是官,我们是农民,讲出去不光彩,所以不肯让我们进城,也不给介绍工作,怕我们拖累他们。”妈妈说。
“哼!我再也不求他们了,就当没有这样当官的兄弟。我们靠自己。”爸爸说。
“体会到了卑贱的耻辱和穷困的悲哀了吧?他们看不起我们,不帮我们,我们就一定要争气。都怪你没有本事,你没有好的办法还不听我的,现在政策好了,我们要称着年轻出去闯一闯,要不找我弟弟吧,我们是一定要出去的,在家没有活路。”妈妈说。
爸爸终于是辞职了,他对石姗说要和妈妈一起到都市闯一闯,为了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妈妈身上“不安分”的细胞又活跃起来了,她劝说爸爸辞职,放弃“铁饭碗”。
起初爸爸是不同意的,他不是舍不得铁饭碗,而是对于出去“拼搏”根本就一无所知,不感兴趣。
爸爸身上有文人的颓废、清高,对生活充满幻想,却缺乏动手能力,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经常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他安于物质生活的贫困和平凡。但是,他最终拗不过妈妈,终于辞职了。
妈妈是一个全身都充满热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女人。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她的生命都充满韧性。
石姗的外公曾经是公安局局长,在石姗的母亲7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外婆改嫁了,母亲到了乡下,在一个有着八、九个小孩的综合家庭中被人遗忘、无人疼爱、莫名其妙、孤独地长大。从小,她就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里有爱她的和她爱的人,为了这个信念,她一直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幸福,她一直很坚强。
那时,哥哥已经上了高中,寄宿在校,只有石姗,留守在家。
那一天,石姗微笑着送走爸爸妈妈,她不怪爸爸妈妈,她已经懂事了,她知道父母亲也是逼不得已的,她知道父母亲是多么的爱她,对她放心不下,所以她更要懂事一些,坚强一些。幼小的石姗已经知道了许多事,那些事已经在她心中根深蒂固。
事情要从石姗的爷爷说起,石姗的爷爷从小就是个孤儿,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红军经过他的村子,他参加了解放战争,再后来,他在战场上受伤了,残了,就又回到了老家。组织上照顾他,安排他取了妻子,生了5个子女。石姗的父亲是长子,石姗父亲出生的时候,石姗的爷爷已经35岁了。石姗的奶奶是个二婚,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悍妇,不过长得倒是相当的不错,在那个年代里,她嫁给爷爷那是最好的,也是逼不得已的选择。爷爷从战场上退回来虽然残了,但是他有生活保障金,听爷爷说那个年代大家都在生产队里干活,以记工分的方式来领取粮食,许多人家劳动力不够,领不到粮食,一年到头吃不饱,更难得吃一顿白米饭,那时稻谷一担5块钱,但是还有很多人家买不起,可是爷爷一年有一佰多块钱的工资,也就是说爷爷一年有二十多担的粮食,而且偶尔还可以领到一些政府的带鱼、肉。那时候吃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奶奶就嫁给了爷爷。头几年,他们过的还算不错,可是,随着5个孩子的相继出生,生活就日见困难,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饭量也一天天增大,而物价又一天天提高,那粮食就明显地短缺,所以,作为长子的父亲,十二岁就辍学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那时奶奶在家带孩子走不开,爷爷身体不行了,父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石家的孩子们都很聪明,都很想读书,石姗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叔叔,因为重男轻女,当时石姗的父亲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要求妹妹们帮助家里干活,全力供弟弟上学。之到19岁的大妹出嫁,17岁的弟弟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石姗的父亲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敢正视自己的存在,正视自己的梦想。他不顾全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去参军,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几年之后石姗的父亲退伍回来,结了婚,在石姗的母亲怀着石雨挺着大肚子的时候他们被赶出了那个家,石姗的爷爷奶奶要和石姗的父母脱离关系。原因是奶奶认为妈妈藏有私房钱没有交出来,在妈妈没有嫁到石家的时候奶奶就跟妈妈买过东西,认识妈妈,所以妈妈刚刚结婚奶奶就逼妈妈把私房钱交出来,奶奶说你嫁过来人是石家的人,钱也是石家的钱,妈妈不肯,她说自己没有什么钱,年轻人都用于打扮和吃喝玩乐上了,于是妈妈成了大家庭的公敌。妈妈怀孕后,一直受到***诅咒,奶奶骂妈妈胎死腹中,在妈妈顺利地十月怀胎生产的时刻,奶奶点着香烛跪拜天地鬼神希望他们保佑妈妈难产而死,一尸两命。妈妈怀上石姗时奶奶也还是这样诅咒妈妈和石姗。石姗知道后很受打击。她经常自我解嘲地说:“老子在娘胎里就不受别人欢迎,就被别人诅咒,但是我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我怕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明我将来要成大器,所以历经磨难,我不怕!而且奶奶和爷爷不想帮他们带石雨,更不想帮石姗的父亲还因为结婚欠下的一千多元的外债。那时候爷爷奶奶决定要把石姗的父母赶出来,为了划清界限,永无瓜葛,还叫了族里的长辈写了嗣书,把爸爸过继给已去世的一个堂伯做儿子,叔叔也签了字,表示同意把爸爸过继出去,爷爷奶奶由他全权负责。父母亲就拿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出来,没有分到粮食,也没有分到房子,借宿在别人家,还欠一屁股债,而且奶奶见谁帮助母亲,她就在谁的家门口耍泼开骂,所以谁也不敢帮母亲。那时石姗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十多元,却要还那么多的外债,就算夫妻两不吃不喝也要还上好几年。那时他们是那么孤独无助,那么的凄凉绝望,那么的无辜和莫名其妙。那时石姗还没有出生,他们的日子非常的苦,经常断粮,妈妈挺着大肚子跟在生产队的后面,在他们收割过的稻田里捡拾稻粒。大家同情母亲,故意散落一些在地上,母亲捡的满心欢喜,充满感激。那时石姗的姑姑们都已经出嫁了,日子过的都还不错,因为恨当年石姗的父亲不让她们读书,恨妈妈不拿私房钱出来帮大家改善生活,或许骨子里也遗传了一些父辈的冷血,她们对石姗的父亲一直冷眼旁观。从石姗懂事起,她就没有得到过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们的关心和亲情。石姗从小就是在加工厂高分贝的噪音中长大。小时候,石姗一直不解地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爷爷奶奶不理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姑姑叔叔不喜欢我,难道我不可爱?妈妈无法解释,说不清楚,只是说,石姗乖,有爸爸妈妈疼你就够了,别人不疼你,妈妈自己疼你。问得多了,石姗也就不问了,朦朦胧胧地明白了一些,什么玩意儿,兄弟姐妹也不过如此,爸爸当年养了一群人,还不如养狗,狗还会对你摇尾巴。她也开始对周围人冷漠。经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石姗的父母几年间就把债务还清,当好日子要开始的时候,石姗的爸爸妈妈都生病了。爸爸因为小时候营养不良,体力透支,就成了药罐子,每天不是这痛就是那痛,全身无力,什么事也干不了,还花了不少钱。妈妈因为长期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作业,严重的心悸、心慌、食欲不振,烦躁,人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而且,孩子渐渐长大,读书要花很多钱,出于经济和健康状况着想,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耳染目濡,石姗从小就对钱很敏感,她从小就知道,钱是行动的勇气,钱是表情达意的好东西,爸爸妈妈每天辛苦的工作都是为了钱,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人活着不能没有钱。石姗的爸爸妈妈是为生活所迫,他们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石姗,她还小,生活还不能自理,他们希望爷爷奶奶姑姑们能帮忙,能收留石姗,可是他们都拒绝了。石姗知道爸爸妈妈的难处,拍着胸脯保证会把自己照顾的很好,她一直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可是什么也做不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家人操心,她相信自己。
李然找到石姗的时候,她已经不认识李然了。
石姗蹲在墙根,披散着长,衣服肮脏,还刮破了好几处,脚上就剩一只鞋子。李然撩开她的头,脸上都是泥巴,石姗两眼无神,她对李然的出现视若无睹。
“宝贝。”李然把石姗紧紧地抱在怀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然无法控制自己锥心的痛,泪水无声地落下。
“宝贝,我带你回家。”李然扶起石姗上了车。
“站住。”就在这时后来出现两个彪型大汉。
“站住。”那两个人开枪了。
李然知道他们一定是冲着石姗来的,加紧油门,冲出城外。
“院长,开门。”李然带着石姗来到了福利院。
“李然,找到石姗了,快进来。”一个年过半百的慈祥老人出现了。
“有人在追杀我们。”李然着急地说。
“快跟我来吧,孩子。”院长带着李然进去了。
“你先带着石姗躲在密室,我去外面看着。”院长说。
“谢谢你院长,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你一定帮我把住门,千万不能让别人闯进来。好吗?”李然央求院长。
“放心吧,仁慈的孩子,上天会保佑好人的,我可怜的石姗她一定会没事的。”院长说。
李然打了一盆水,帮石姗洗脸,擦手,洗脚。石姗细嫩的脚因为没有穿鞋子,布满了血道道。
“宝贝,那天到底是谁劫走了你?对你做了些什么?你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李然心疼地说。
“为什么?我们连普通人的幸福都得不到?一出生就注定了承受挫折和打击?宝贝,我要你健康快乐地活着,我要你快乐。”李然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伤心地哭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命运这样对我?连自己所爱的人都救不了,还当什么专家。石姗,宝贝,无论你爱谁,无论你跟谁在一起,只要你快乐,我就放心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宝贝,我一定给你报仇。我一定帮你找回自己。宝贝,30年了,是你的出现才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爱,我恨了30年,好累,从今往后我只想好好的爱你。”
李然在用他的爱,唤起石姗心中的乐观积极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挥机体的代偿能力,使丧失的功能获得恢复或改善、心理创伤获得愈合、社会再适应获得恢复,且能享受人应该享受的权利。
石姗还是没有任何的反应。
李然知道,石姗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如果个体觉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他的精神支柱就会解体,从而丧失求生斗志,放弃一切追求,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
童年时一个人在乡下孤苦无依的生活在她心中留下阴影,幽灵在石姗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不信任的种子,此后她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友善,但是,她的内心还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宝宝,她渴望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她相信世上有真善美,因此年幼的石姗第一次出现了心理紊乱,她既渴望与人交往,却又对别人万分的警惕、戒备,她既追求美好的真情,却又不相信真情。她的心理产生了恐惧,求生的本能使她对抗这些恐惧,为了缓和内心的冲突她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她的认知陷入了困境。
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会使主格与各个子人格之间的矛盾激化展,从而使所有人格毁灭,也就是死亡或是紊乱。
环境对儿童的诱导极其重要。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人际关系的障碍引起的。
她需要友爱与赞许;她需要生活伴侣;她需要社会认可;社会接纳;她需要自我认可,自我接纳;她需要成就。但是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她没有朋友,一个人孤独地在乡下生活,得不到周围人的关爱、赞许、认可和接纳,被大家排除在外,大家都不喜欢她,说她不乖,她很郁闷,很强的挫败感,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她的认知还处于场依存状态,她的思维和行动主要以外界为参照,容易受外部事物和其他人的影响。糟糕的处境使她自责、恐惧、痛苦,她无法原谅自己,不接纳自己,她很容易就把别人对她的评价内化成了她的自我评价。
小小年纪的石姗,因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抑郁。她产生了社交焦虑,其实社交焦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评价恐惧。石姗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一个人的行为和行为模式,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除了如达尔文所指出的某些基本情绪是通过遗传得来之外,其他的各种行为模式都要从与环境相适应的经验中经由学习而获得。华生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在他看来,只要能控制个体的经验,就能随心所欲地塑造出任何一种人来。下面这段话可算是华生的经典之谈:“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可以保证: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祖先的种族如何,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至乞丐和盗贼。”
石姗的人格就是由当时的环境和童年的生活经验所决定的。
按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说,石姗的人格不过是她的习惯系统而已。
以斯金纳的理论分析,石姗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不信任他人,对他人充满警惕,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没有归属感,没有根,体验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人生下来的时候,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他所处的环境影响的结果。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童年影响论。但是也不是不能改变,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身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只是这个改变的过程相当的漫长并且艰辛。
那么,到底过去是什么问题让石姗难以面对,使她宁可回避,乃至遗忘,也不愿意面对呢?没错,是感情,是女人丰富的感情!
无论外表上是温柔还是冷艳,是依赖还是刚强,是冲动还是理智,是端庄还是热情,在每个女人内心里,无一例外地隐藏着一座感情的火山。女人,总是拥有丰富的感情,但是,她们的感情却又常常得不到倾听、共鸣,甚至还会受到挫折、伤害。这样,为了保护,许多女人就会努力把自己那些丰富的情感隐藏起来,压抑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不仅在外人看来很难了解她们,即使是她们自己,也不了解自己。但是,那没有得到足够尊重与理解的感情,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对待,会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就悄悄地在暗地里挥作用,让女人变得不可理喻,失去常理。
“宝贝,看这我的眼睛。”李然捧起石姗的脸。
“宝贝,从现在开始,我数10、9、8、7、6、5、4、3、2、1、你就开始回到过去、、、、、、”李然在唤醒石姗的记忆,唤起她的生存意志。
宁静的乡村,一座百年老厝旁,一棵高大茂盛的柚子树下,一群小孩子在嬉戏。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扎着两个辫子,小鼻子,小眼睛,小嘴巴,圆圆的小脸蛋,穿着花裙子,粉红色的凉鞋。
她的手里捏着一团黄泥巴,边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她的手里也捏着一团黄泥巴,但已经略显形状,她正在教小女孩。小女孩边捏边问,看看自己手上的泥人看看姐姐手上的泥人,忍不住笑了,露出了少了两颗门牙的一排牙齿。
这时,旁边几个小男孩忽然大声吆喝起来
“打,打、、、、、、”
小女孩和姐姐同时扭过头去看。
一个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不知什么原因打了起来。
那个小一点的男孩显然不是另一个男孩子的对手,不一会儿他就被那个大一些的男孩摁到了地上。那个小男孩似乎不服气,眼里是倔强和好斗的眼神。他试图爬起来,但是另一个男孩子意识到了他的想法,立刻坐到他身上,双手紧紧地抓住小男孩的双肩,死死地把他摁在地上。
边上几个男孩子出呐喊助威的声音,不知道是帮谁,也许只是好玩。
“哥哥!”
小女孩一声惊呼,扔掉手里的泥团奔跑过去,两只脏兮兮的小手从身后用力地揪住大男孩的两只耳朵,试图把大男孩从哥哥的身上拉起来。
但是小女孩的力气太小了,怎么也拉不动。没办法,最后她只好放手了。可是那个大男孩还坐在哥哥的身上,小女孩想了一下,捡起旁边的一根小树枝,用力地敲打在大男孩的身上。
大男孩可能有些痛了,回过头去想抓住小女孩的树枝,小男孩趁机翻身,把大男孩压在了身下。小男孩终于是赢了,他这才爬起来,拍拍衣服上的尘土,一副胜利的样子。
“哥哥,我们回家去,不跟他们玩。”小女孩说。
她冲大男孩撅了撅嘴。
“石姗!”大女孩叫了小女孩一声,可是小女孩头也不回地跟着哥哥走了。大女孩的眼神立刻暗淡了下去。
大女孩叫青青,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改嫁了,家里只有哥哥和弟弟。她没有上学,很孤僻,很邋遢,像一只肮脏的流浪猫。但是,即使如此也掩盖不住她的天生丽质。她长的很漂亮,精致的脸上镶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遗憾的是,她的眼睛里总有那么一些饥饿、、凄凉、哀怨的眼神。任何人,只要一接触她的眼睛,一看到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就都会不由自主地心酸,油然生起一股强烈的保护欲。
“哥哥,我肚子饿了。”石姗跟在哥哥后面,边走边说。
“我也有一点饿了,我们回去吃东西吧。”哥哥说。
“好啊!”石姗高兴地说。
家,就在老厝里,离柚子树只有十几步路。
里面住了十几户人家,世代耕农,安贫乐道。
石姗和哥哥来到了厨房,妈妈不在,厨柜里没有东西吃,连剩饭剩菜都没有。他们正在叹息,突然,哥哥嗅了嗅鼻子,说:“什么东西?好香!”
香气正从锅里面传出来。
哥哥掀开锅,里面正躺着一只黄澄澄、香喷喷的白斩鸡。
“有鸡吃。”哥哥高兴地对石姗说。
“我看看。”站在旁边的石姗踮起了脚尖,“我看不见。”
“别着急,我端出来。”哥哥把一盘鸡端到了桌子上。
“好香啊!”石姗忍不住咽口水。
“吃吧!”哥哥说。
石姗不假思索地把手伸了过去,可是一刹那,她的手顿在了空中,她犹豫了,说:“这鸡,不知道它是要干什么的,我怕妈妈骂。”
除了相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重要的客人,平时妈妈很少杀鸡杀鸭的,总之是一件隆重的事。
“别怕,有我呢,管他是干什么的,先吃了再说。”
哥哥说完就动手了。
石姗一向胆小,可是有哥哥在她就什么都不怕了,她相信就算是天塌下来哥哥也顶的住,于是她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了。
不一会儿,鸡头、鸡脖子、鸡翅膀、鸡腿被他们都吃完了,只剩下一个鸡身子。
“哥哥我吃饱了。”石姗擦了擦油腻腻的嘴,晃着两只油乎乎的手说。
“吃饱了那就去玩吧。”
“噢!”
这时一直坐在对面冷眼旁观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突然说:“哼!今晚你们要被人打的屁股开花了,真是胆大,不象话!”
“哥哥,婶婆、、、、、、”石姗一听这话立刻皱起了脸,一副要哭的害怕样子。
“别怕!走吧。”
哥哥满不在乎。
整个下午,石姗寸步不离地跟着哥哥,一直到天黑了,妈妈叫她的名字了,她也不敢一个人先回家。
“哥哥,我怕!我想回家。”
石姗小声地说。
哥哥不理她,还在玩。
“石姗,快回来,我不会骂你的。石雨,快带妹妹回来,天都黑了,再不回来我打的你屁股开花。”
妈妈一回家就现了他们两干的坏事,不过妈妈宠他们,从来就没有不舍得给孩子吃的东西。
石雨终于是玩够了,才带着石姗回家。
爸爸妈妈都在饭桌旁等着他们回来吃饭。
石姗低着头进门,她偷偷地看了爸爸一眼,又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站着不说话,等着爸爸妈妈的处罚。
石雨若无其事,一进门就大喊肚子饿,要吃饭。
爸爸妈妈都笑嘻嘻的,他们并没有生气。
“快去洗手,要吃饭了,晚上有鸡吃,不过很奇怪,下午好好的一只鸡放在锅里面后来就少了半只,不知道是不是被老鼠偷吃了。”爸爸笑着说。
石姗难为情地看了哥哥一眼,小声地说:“是我和哥哥吃的。”
“你今天怎么有那么大的胆?是谁先动手的?”妈妈问。
“哥哥先动手的,我也很想吃。”
“好了,吃了就算了,本来就是给你们吃的吗。下次不准这样,那只鸡被你们啃的那么难看,有没有先洗手再吃啊?”妈妈说。
“没有,我只擦了擦手。”
“那你吃的更多还是哥哥吃的更多啊?”
“我吃了鸡头、鸡脖子、还有一个鸡腿,哥哥喜欢吃翅膀。”
“吃的还不少,比哥哥还多。你没有门牙也啃的动啊?”
“我把肉一口一口吞下去,肚子好饿。”
一家人围着小圆桌边吃饭边逗小石姗。
饭后,爸爸洗碗、整理厨房,妈妈帮石姗洗澡,监督石雨洗澡,收拾完孩子们才轮到他们自己。
石雨一洗完澡又不见了,又去找别的小孩子玩去了。石姗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就先进卧室,静静地等待夜的来临。
等爸爸妈妈收拾好一切进房休息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石姗静坐呆了那么久也已经困了。
“妈妈我要睡觉了,我很困了。”
妈妈摸了摸石姗的长,说:“头还是湿的,不敢睡,会感冒的,再等一下,时间还早着哩,才七、八点。”
“我不!”石姗眼皮已经重的都撑不开了,就躺下了。
“好吧,好吧。这样,你横躺着,头靠在床沿,把头垂在外面,妈妈给你打扇子,把头吹干。”
妈妈说完把石姗抱起来,换了一个方向。
石姗很快就安详入睡了。
这是一个简陋而又温馨的房间,房里有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一个衣橱一张写字台,两把椅子,房里最值钱的是母亲的结婚之物,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母亲手巧,一家人的穿戴全靠这台机器。
父亲是村里的半个秀才,从部队退伍后当过乡镇干部,现调往一个国有林场。一万多人的村子,每天都有许多事生。不管是村里头的大事还是各家各户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有人来找父亲商讨主意。
父亲在村中是受尊重的,也是被人看不起的,受尊敬是因为在一群农民中他的文笔还算犀利,红白喜事、大小官司的起诉状答辩状也都应付的来,因此他有一张象样的写字台,每天,衣服的口袋上都插着一两只钢笔。这是自豪的、骄傲的、与众不同的!被人看不起是因为他没有经济头脑,一改革开放,村里的贫富差距就拉开了,别人家的经济条件都上去了,石姗家不仅上不去,反而更糟糕了,父母亲体力透支,身体不好,很多农村的家庭因病至贫,自己家的经济条件一般,与人交往时还经常被别人占便宜,很笨。但凡遇到这种事,母亲总是又气又无奈,只好不停地数落父亲,骂他傻瓜。母亲的算盘打的非常精,她不想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欺负她。母亲是个不肯吃亏,不服输的女人,个性很强。石姗从小就尊敬母亲、信任母亲,觉得她是个无所不能的人,这个家完全是靠母亲的精打细算和勤劳吃苦才能过上好日子,而父亲,除了每个月领一点死工资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管,一个家庭的经济重担都落在母亲的身上,因此父亲是应该被看不起的,《傲慢与偏见》里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如果看不起她的丈夫,她是绝对不会幸福的。石姗支持母亲,虽然她还很懵懂,但是她觉得每次父母亲吵架,母亲都分析的更有道理,父亲不能为家里想出更好的办法赚更多的钱,因此石姗同情母亲,一个家庭如果女人比男人更厉害那是不幸的,男人觉得自己很压抑,女人也会觉得自己很无助,石姗觉得母亲是一个辛苦的女人,身体上劳累,精神上也孤独,父亲不理解母亲,不管母亲有什么赚钱的点子,父亲都不支持,他对生活的主张就是顺其自然,悠闲地过着每一天。在母亲看来,那完全是一个懒人的主张,她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劳动多创造财富,改善生活。
此时,父亲坐在写字台前,默默地抽着烟。母亲坐在床边,给石姗打扇子。
平凡的日子不过就是如此,平静,周而复始。
又过了一会儿,石雨回来了,他一进门就遇到了父亲凌厉的目光。
“明天就上课了,你这个周末的作业做完了吗?拿出来我检查一遍。”父亲严厉地说。
“噢!”
石雨最怕父亲,从来不敢和父亲说一句轻松玩笑的话,也从来不敢顶嘴,在爸爸眼里石雨是个机灵鬼,到处惹祸,石姗倒是个胆小老实的笨小孩,不用操心。
父亲经常说:“女儿是这个家的客人,长大了迟早是人家的人,好赖都是别人家的事,用不着打。”
在成长的过程中这话一遍一遍地从父母亲、哥哥的嘴里说出来,石姗听的心理不是滋味。
父亲检查完石雨的作业,就叫他去睡觉了。
石雨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太贪玩,目前的成绩还算不错,总算是在班里前几名,他胆子特别大,独立性强,已经和父母分房睡很久了。
偶尔,石姗也会吵嚷着要跟哥哥睡,可经常是刚睡着了,妈妈就把她抱走了。石姗爱踢被子,可石雨也是个孩子,睡的沉,没办法半夜里帮妹妹盖被子。
清晨,各家各户的屋顶上都飘着袅袅的炊烟,乡村的宁静安详已被打破,人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农妇们一大清早就起来煮饭,去菜地里择菜。男人们则开始准备今天下地上山的家伙,查看一下他们是否有毛病,用起来是不是还顺手。
吃过早饭,乡间的小路上就热闹了,人们开始向地里出了,厝里又安静了下来。大白天,房子里大多是空的,大人们干活去了,孩子们上课去了。
石家的饭不算早,父亲不必急着下地干活,石雨和石姗又都爱睡懒觉。最糟糕的是石雨,今天又起晚了,匆忙地洗脸刷牙,可饭菜还烫着,想吃的快一点也不可能。
“妈,快帮帮我。”石雨急得饭菜都夹不起来了,他经常这样。
妈妈只好先帮他,拿出好几个碗,把饭菜分别夹到小碗里好让饭菜凉的快一些,还要动作迅速地喂石雨。
石姗眯着小眼睛,懒洋洋地看着忙碌的妈妈和哥哥,她早就看惯了,并经常以此来笑哥哥。
她和哥哥不一样,她要自己吃,一口一口慢条斯理地细嚼慢咽。石姗不喜欢妈妈喂她,妈妈喂饭的时候经常会催她快点吃,嘴巴动起来,大口大口吞下去。她不喜欢被催,她要自己慢慢吃,边吃边玩,边吃边休息,石姗把吃饭看作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她经常是把饭含在嘴里忘了吞下去。她吃一顿饭要个把小时,忒慢!
今天不行了,石姗刚开始吃,就有人来叫妈妈了。于是妈妈抱着石姗,带着石姗的早饭匆忙就走了。
石姗家与别人合伙办了一个加工厂,厂里有两台机器,可以加工各种粮食,村里人们起的早,这时就有一个老一姆要加工大米,因此妈妈只好先上班了。
加工厂离家有七八分钟的路程,那是以爸爸妈妈的脚力来算的,如果是石姗,她一定要走上二十多分钟。
此时,母亲忙碌着做事情,石姗拿一把大椅子,坐在厂门口空旷的草地上。她边吃饭边无意识地看着路上过往的行人、附近的房子、远处的学校、对面高大巍峨的群山。
有时候,加工厂没有生意,石姗就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妈妈给她讲故事,讲妈妈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故事。
妈妈以前去过很多地方,那时村里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也没有报纸书籍,增长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听有经历的人讲她的所见所闻。可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也不多,母亲在那时候算是很有见识的。
母亲没有和父亲结婚之前,经常和阿姨舅舅们一起出远门,倒腾一点外地的新鲜货回来卖,是最早的倒爷。嫁了父亲之后,由于父亲不喜欢,也就没有再出过门了。
当然,这是妈妈的方式,爸爸虽然没有妈妈那样的经历,可是他上班的地方有报纸,有支部生活等少量的几份刊物,他经常带回家来,读给大家听。
爸爸那最有意思的就是一部手摇电话机,石姗每次去都不免多看他几眼。
石姗生来体弱多病、羞涩、敏感、脆弱,她从来都不懂得如何主动找别人玩,总是静静地呆着,孤独地看着热闹的人群。她的眼中,有一种和她的年龄不相称的孤寂和伤感,她总是那样,不哭、不闹、也不玩!
她最常见的表现有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睡眠质量低、容易惊醒、容易生病、情绪不高、灵活性不高、幽默感很低。她常常听见父母亲评价她是笨小孩,她也习惯了自己是笨小孩。
石姗的记忆是从门前那条蜿蜒的小路开始的,依稀记得,每天早上母亲背着她去工厂上班。她总是一整天,一整天吃零食或呆坐着,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一直到日落西山,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背着石姗回家。
那个时候,加工厂的生意不错,母亲很忙,她只能是买一大堆的零食打石姗。石姗除了呆就是吃零食,直到牙齿全部蛀坏。所以,一直到石姗长大了,她还是经常吃零食,孤独无助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暴食!
父亲经常不在家,他上班的时候要驻工区。他只有在母亲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带石姗到工区住几天。石姗记得,父亲曾经带着她一起去开会,吃工作餐,那里的阿姨和叔叔伯伯都很喜欢她,对她露出亲切和蔼的笑容,夸她长的漂亮,衣服穿的漂亮,辫子扎的漂亮。石姗虽然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样与这些长辈交流,但是,她喜欢这些善良的人群!
哥哥石雨活泼好动,他每天都是吃完早饭就出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来。他有很多朋友,他们总是有玩不完的游戏,一刻都闲不下来。
那个时候,石姗就开始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小伙伴,他们都是一群一伙的玩,而她却没有,没有人主动邀请她,她也不知道该怎样加入那些群体。
只有邻居家的一个小姐姐青青很喜欢石姗,经常想找石姗一起玩,可是,妈妈往往是不同意的,只有在很忙的时候才允许石姗和她在一起。
青青经常说一些石姗听不懂的话,说着说着她就哭了,石姗迷茫地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认真地听,只有紧紧地拉着她的手,抱着她。石姗那时候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不让别人欺负青青姐姐。
过完六岁生日,石姗上学了!
记得那一天,她背着书包,怯生生地跟在哥哥后面,踏上了门前那条弯弯的小路。一种对未来不能预测、没有把握的恐慌使她的心扑通扑通地快速乱跳。石姗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于是她恐慌!不规律的心跳使她胸口闷、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连脚步都有些飘飘浮浮。
那一年,石姗的处境糟透了,她是全班年纪最小的,她怯生生地坐在第一排,费劲地趴在高大的课桌上。
上课的时候,石姗瞪大眼睛,盯着黑板,呆呆地傻坐着。她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她什么都不明白!成绩一团糟糕!
下课的时候,没有人和她说话,也没有人找她玩。她总是孤单地看着热闹的人群。
石姗不知道该怎么加入她们的圈子!石姗受不了那种冷冷清清、孤寂的煎熬。
有一段时间,石姗很想逃避这一切,她总是找借口,拖拖拉拉不肯去上学。可是,当她又惯性地站在二楼的扶栏前,眺望远方时,她又看见了小路,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她仿佛听到了小路在呼唤她、训斥她,让她不安,让她羞愧,让她不由自主地又背起了书包。
后来,爸爸妈妈和哥哥知道了石姗的情况,只要他们在家,就每天手把手地教石姗写字、算术,耐心地辅导她,鼓励她,让她有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
石姗飘忽的眼神,总是在遇到爸爸坚定目光的时候得到力量,内心的不安,总是在得到爸爸妈妈支持和肯定的时候变得塌实。
爸爸在石姗的心中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大山!
渐渐地,在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下,石姗变的开朗起来,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哥哥后面,嘻嘻呵呵,像个假小子。
她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总是排在年段前几名,受到了老师、同学和长辈的好评,每一天都过的开心、幸福、满足!
她开始变的很爱玩,喜欢热闹的人群,爽然、热情,热爱生活。
每天,她无忧无虑的,走在路上,她渴望遇见长辈,因为每一位长辈都会给她亲切的笑容,并且夸她好乖,那个时候,她为自己的聪明伶俐而自豪,为自己有那样优秀的爸爸妈妈而骄傲!
一天,爸爸去省城了,是妈妈要他去的,听说去找在省里当大官的伯父和叔叔。
夜里,石姗在睡梦中醒来听到了爸爸和妈妈的谈话。
“怎么样,他们怎么说?肯帮忙吗?”妈妈问。
“他们劝我们不要出去,农民在农村也能勤劳至富。再说了,父母亲老了,他们都在外面,如果我们也出去了,两个老的怎么办?”爸爸说。
“他们自私,只有面对两个老头子的时候才想起我们是兄弟了?兄弟就是用来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的?就你这身子怎么勤劳至富?再说了,你上的那个班,一个月也没在家几天,能干什么活,所有的农活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再说了我现在这个身体也做不了什么,你的工资勉强能维持生活,可是孩子们要读书的,这读书的钱往哪出?向他们借,不但不肯,还要数落教训一番‘别人都养的起孩子你们为什么不行?才多大点孩子,就开始借学费,往后呢?再说了,你们打算怎么还啊?想借几次啊?还的起吗?这不是办法,得自己会赚钱,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羞愧的呦,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妈妈说。
“你以为我不难受呢?这人也真他妈奇怪,就说小弟吧,以前我养他,供他读书的时候他可怕我了,现在怎么就敢教训我,而我自己,现在也觉得在他们两面前矮了一截,感觉他们才是兄弟,我不是,我不配。”爸爸叹了口气说。
“咳!人会变的,现在他们是官,我们是农民,讲出去不光彩,所以不肯让我们进城,也不给介绍工作,怕我们拖累他们。”妈妈说。
“哼!我再也不求他们了,就当没有这样当官的兄弟。我们靠自己。”爸爸说。
“体会到了卑贱的耻辱和穷困的悲哀了吧?他们看不起我们,不帮我们,我们就一定要争气。都怪你没有本事,你没有好的办法还不听我的,现在政策好了,我们要称着年轻出去闯一闯,要不找我弟弟吧,我们是一定要出去的,在家没有活路。”妈妈说。
爸爸终于是辞职了,他对石姗说要和妈妈一起到都市闯一闯,为了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掀起,妈妈身上“不安分”的细胞又活跃起来了,她劝说爸爸辞职,放弃“铁饭碗”。
起初爸爸是不同意的,他不是舍不得铁饭碗,而是对于出去“拼搏”根本就一无所知,不感兴趣。
爸爸身上有文人的颓废、清高,对生活充满幻想,却缺乏动手能力,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经常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他安于物质生活的贫困和平凡。但是,他最终拗不过妈妈,终于辞职了。
妈妈是一个全身都充满热情,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女人。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她的生命都充满韧性。
石姗的外公曾经是公安局局长,在石姗的母亲7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外婆改嫁了,母亲到了乡下,在一个有着八、九个小孩的综合家庭中被人遗忘、无人疼爱、莫名其妙、孤独地长大。从小,她就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里有爱她的和她爱的人,为了这个信念,她一直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幸福,她一直很坚强。
那时,哥哥已经上了高中,寄宿在校,只有石姗,留守在家。
那一天,石姗微笑着送走爸爸妈妈,她不怪爸爸妈妈,她已经懂事了,她知道父母亲也是逼不得已的,她知道父母亲是多么的爱她,对她放心不下,所以她更要懂事一些,坚强一些。幼小的石姗已经知道了许多事,那些事已经在她心中根深蒂固。
事情要从石姗的爷爷说起,石姗的爷爷从小就是个孤儿,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红军经过他的村子,他参加了解放战争,再后来,他在战场上受伤了,残了,就又回到了老家。组织上照顾他,安排他取了妻子,生了5个子女。石姗的父亲是长子,石姗父亲出生的时候,石姗的爷爷已经35岁了。石姗的奶奶是个二婚,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悍妇,不过长得倒是相当的不错,在那个年代里,她嫁给爷爷那是最好的,也是逼不得已的选择。爷爷从战场上退回来虽然残了,但是他有生活保障金,听爷爷说那个年代大家都在生产队里干活,以记工分的方式来领取粮食,许多人家劳动力不够,领不到粮食,一年到头吃不饱,更难得吃一顿白米饭,那时稻谷一担5块钱,但是还有很多人家买不起,可是爷爷一年有一佰多块钱的工资,也就是说爷爷一年有二十多担的粮食,而且偶尔还可以领到一些政府的带鱼、肉。那时候吃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奶奶就嫁给了爷爷。头几年,他们过的还算不错,可是,随着5个孩子的相继出生,生活就日见困难,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饭量也一天天增大,而物价又一天天提高,那粮食就明显地短缺,所以,作为长子的父亲,十二岁就辍学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那时奶奶在家带孩子走不开,爷爷身体不行了,父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石家的孩子们都很聪明,都很想读书,石姗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叔叔,因为重男轻女,当时石姗的父亲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要求妹妹们帮助家里干活,全力供弟弟上学。之到19岁的大妹出嫁,17岁的弟弟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石姗的父亲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敢正视自己的存在,正视自己的梦想。他不顾全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去参军,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几年之后石姗的父亲退伍回来,结了婚,在石姗的母亲怀着石雨挺着大肚子的时候他们被赶出了那个家,石姗的爷爷奶奶要和石姗的父母脱离关系。原因是奶奶认为妈妈藏有私房钱没有交出来,在妈妈没有嫁到石家的时候奶奶就跟妈妈买过东西,认识妈妈,所以妈妈刚刚结婚奶奶就逼妈妈把私房钱交出来,奶奶说你嫁过来人是石家的人,钱也是石家的钱,妈妈不肯,她说自己没有什么钱,年轻人都用于打扮和吃喝玩乐上了,于是妈妈成了大家庭的公敌。妈妈怀孕后,一直受到***诅咒,奶奶骂妈妈胎死腹中,在妈妈顺利地十月怀胎生产的时刻,奶奶点着香烛跪拜天地鬼神希望他们保佑妈妈难产而死,一尸两命。妈妈怀上石姗时奶奶也还是这样诅咒妈妈和石姗。石姗知道后很受打击。她经常自我解嘲地说:“老子在娘胎里就不受别人欢迎,就被别人诅咒,但是我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我怕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明我将来要成大器,所以历经磨难,我不怕!而且奶奶和爷爷不想帮他们带石雨,更不想帮石姗的父亲还因为结婚欠下的一千多元的外债。那时候爷爷奶奶决定要把石姗的父母赶出来,为了划清界限,永无瓜葛,还叫了族里的长辈写了嗣书,把爸爸过继给已去世的一个堂伯做儿子,叔叔也签了字,表示同意把爸爸过继出去,爷爷奶奶由他全权负责。父母亲就拿着自己换洗的衣服出来,没有分到粮食,也没有分到房子,借宿在别人家,还欠一屁股债,而且奶奶见谁帮助母亲,她就在谁的家门口耍泼开骂,所以谁也不敢帮母亲。那时石姗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二十多元,却要还那么多的外债,就算夫妻两不吃不喝也要还上好几年。那时他们是那么孤独无助,那么的凄凉绝望,那么的无辜和莫名其妙。那时石姗还没有出生,他们的日子非常的苦,经常断粮,妈妈挺着大肚子跟在生产队的后面,在他们收割过的稻田里捡拾稻粒。大家同情母亲,故意散落一些在地上,母亲捡的满心欢喜,充满感激。那时石姗的姑姑们都已经出嫁了,日子过的都还不错,因为恨当年石姗的父亲不让她们读书,恨妈妈不拿私房钱出来帮大家改善生活,或许骨子里也遗传了一些父辈的冷血,她们对石姗的父亲一直冷眼旁观。从石姗懂事起,她就没有得到过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们的关心和亲情。石姗从小就是在加工厂高分贝的噪音中长大。小时候,石姗一直不解地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爷爷奶奶不理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姑姑叔叔不喜欢我,难道我不可爱?妈妈无法解释,说不清楚,只是说,石姗乖,有爸爸妈妈疼你就够了,别人不疼你,妈妈自己疼你。问得多了,石姗也就不问了,朦朦胧胧地明白了一些,什么玩意儿,兄弟姐妹也不过如此,爸爸当年养了一群人,还不如养狗,狗还会对你摇尾巴。她也开始对周围人冷漠。经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石姗的父母几年间就把债务还清,当好日子要开始的时候,石姗的爸爸妈妈都生病了。爸爸因为小时候营养不良,体力透支,就成了药罐子,每天不是这痛就是那痛,全身无力,什么事也干不了,还花了不少钱。妈妈因为长期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作业,严重的心悸、心慌、食欲不振,烦躁,人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而且,孩子渐渐长大,读书要花很多钱,出于经济和健康状况着想,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耳染目濡,石姗从小就对钱很敏感,她从小就知道,钱是行动的勇气,钱是表情达意的好东西,爸爸妈妈每天辛苦的工作都是为了钱,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人活着不能没有钱。石姗的爸爸妈妈是为生活所迫,他们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石姗,她还小,生活还不能自理,他们希望爷爷奶奶姑姑们能帮忙,能收留石姗,可是他们都拒绝了。石姗知道爸爸妈妈的难处,拍着胸脯保证会把自己照顾的很好,她一直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可是什么也做不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家人操心,她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