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宣成皇帝杀了我亲生父亲,却最终放过了我,而我却是阴差阳错的成了你的儿子,宣成皇帝究竟有恩于我还是有仇于我还真是不好说。”柳川听完,苦笑说道。柳霜一脸惆怅,自己与皇帝的关系本就说不清楚,现在又加上柳川,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父亲,有件事我不明白。”柳川疑惑的说道,“既然皇帝如此忌惮你,而且显然他也并非一个仁慈的人,那他为何不杀你以绝后患?反倒是对你处处留情?”柳霜想了想回答说:“说到底,他还是念及与我的一些旧情的。登上那至尊宝座后,我想他大概真的连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都没有。再者,我虽被贬为平民百姓,这几年南境三州军队里的将领也被皇帝换了不少人,但还是有一些人是我旧时部下以及朋友,与我关系较好。我被贬职本就引起这些人的不满,倘若我再不明不白的死了,怕是真的要出事。若再被有心人加以利用,军队哗变也不是不可能。咱们的这位陛下太聪明了,我活着远比死了要有价值。”柳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果然能当皇帝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今年你已年满十六,我在你这个年纪已经随我父亲去往边境打仗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会的已经全部教给你了,今后怎么走,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你该做一次选择了。”今晚月明风轻,注定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夜晚,知道自己身世以及父亲柳霜过往种种的柳川正面临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选择。“三条路,第一条,参加科举考试,幸运的话也许未来能够留在京中做官,等资历足够,入内阁做那大学士也不是不可能;第二条,京安城中北川书院,那里不涉朝政,汇集天下名士,很多不出世的名将和治世能臣都出自那里,你从那里出来,想做文官还是武将都可以;第三条,做个普通人,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平淡一生,也是极好的。”
站在人生中第一个岔路口,柳川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如果选择父亲所说的前两条路,那么无疑自己要面对那坐在至尊宝坐高高在上的皇帝,该是怎样的情绪呢,柳川不知道,而且因着自己是柳霜儿子的身份,前行之路是会比他人更加平坦或是崎岖,柳川也不知道。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阳底下无新事,史书关于朝堂之上尔虞我诈的争斗诡谲多端的阴谋数不胜数,所以似乎做一个普通百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甘心吗?
柳川在思考,柳霜也在思考。他虽然给了柳川三个选择,可究竟哪一个才是最好,他也不知道。体验过战场的腥风血雨,领教过为君者的猜忌多疑,见识过朝臣的口蜜腹剑,战场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官场上为了权力为了利益更是党同伐异冷血至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谁都不敢保证明天是一席红毯还是万丈深渊。
月光依旧惨淡的照着世界,白花花的地上拖着父子二人的影子,谁也没有出声,世界倘若静止了一般。
半响过去,柳霜心想也不急在这一时,便准备让柳川过几天再告诉自己他的选择。柳霜刚要出声,却看见柳川抬起头来,似乎已经做出决定。柳川握紧拳头,看着父亲的眼睛说道:“先贤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当初既侥幸活了下来,便不该辜负老天给予这重生的机会,不该辜负这些年父亲大人您对我的谆谆教诲。所以我选择第二条路,我愿追随圣贤忠烈,尽我所学,竭我所能,为靖国开疆拓土,为百姓坚守国门。”
柳霜大笑,连说了三声好,有子如此,再有何求?虽然比起做个普通人这第二条路前途未知生死未卜,但命运使然,谁又能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呢?若是畏惧权贵畏惧生死便转身不前,何来忠烈?何谈英勇?历史上无数先辈在为国为民的道路上前仆后继死而后已,纵然茫茫黑暗,也撕的开夜幕,破晓黎明。
“我儿志高,为父甚是高兴,今后无论身处各种境地,生死危机也好,位高权重也罢,你定要铭记刚才你所说过的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柳霜郑重的对柳川说道。柳川没有说话,只是重重点了点头。
夜深了,该说的都已说完,不该说的也都说了,父子二人准备睡觉。柳霜起身时满脸笑容,步步生风,显然是高兴的不得了,嘴上还念叨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嘿嘿,虎父无犬子呀虎父无犬子。”
躺在床上的柳川毫无睡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今晚先是得知自己的身世,而后又做了一个不知对错的选择。对于未来,少年满是憧憬又夹杂着一丝恐惧。人这一生,背负的不正是无数选择背后的责任。后来的他无数次回想起这个夜晚,想象如果做了不同的选择会是怎样,大概也不会那么心酸,那么无奈了。但若要问是否后悔,答案该是不悔的。
未来的道路崎岖而又漫长,坦然处之,坦然受之,如此安好。天涯何处不生花,是非成败,岂在朝夕。漫漫长路,柳川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
————————————
日子依旧平淡的过着,父子二人还如往日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柳霜依旧会在院子里打铁,不时还招呼柳川过去抡几下大锤。平淡的生活,却处处是幸福。
柳家虽是将门,但素来敬重读书人,所以与书院走的很近。柳霜提前与书院打了招呼,只等第二年开春后柳川便可动身前往。
这年十月,也就是宣成三十年,十月初七这天,慕容丹死了,举国缟素。
慕容丹二十七岁登基,在位三十年。期间励精图治,勤勤恳恳,一改旧时弊政。朝堂上,各言官直言冲撞也从不责罚,大力整顿兵马,收复失地无数。百姓坊间虽做不到夜不闭户,却也都安居乐业,慕容丹可称得上是一代贤君,开创了太平盛世。只不过慕容丹对于权力太过贪恋,上位初始便废除丞相一职,改设内阁。在靖国的朝廷,臣子结党是皇帝陛下的红线,谁碰谁死。所以在位期间,一旦发现有结党迹象,立即诛杀灭门,能牵连多少就牵连多少,绝不姑息。朝臣日日活的胆战心惊,每日清晨上朝时,家中妻女都是痛哭流涕,仿若永别一般。唯独有两个例外,一是魏国公王九江,另一个就是柳霜。慕容丹登基后朝堂内外一时流言四起,是凭着内有王九江外有柳霜他才渐渐稳住朝局。柳霜最后被卸了兵权却也留得性命,而那王九江在早些年里便以年岁已高为由致仕归乡,做起了富家翁。直到最后几年慕容丹身体每况愈下精神不振,朝堂中人人自危的现象才渐渐消失。也是从那时起,祸根便开始暗暗埋下,而始作俑者,便是宣成皇帝的枕边人——皇后娘娘王锦霞。
(本章完)